| 名次 | 学校名称 | 所在省市 | 所在城市 | 院士人数 |
| 1 | 北京大学 | 北京 | 北京 | 131 |
| 2 |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北京 | 北京 | 118 |
| 3 | 复旦大学 | 上海 | 上海 | 79 |
| 4 | 南京大学 | 江苏 | 南京 | 56 |
| 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 | 哈尔滨 | 44 |
| 6 | 中国科技大学 | 安徽 | 合肥 | 41 |
| 7 |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 | 上海 | 37 |
| 8 | 浙江大学 | 浙江 | 杭州 | 32 |
| 9 | 吉林大学 | 吉林 | 长春 | 25 |
| 同济大学 | 上海 | 上海 | 25 | |
| 11 | 东南大学 | 江苏 | 南京 | 22 |
| 中国地质大学 | 湖北 | 武汉 | 22 | |
| 13 | 山东大学 | 山东 | 济南 | 21 |
| 武汉大学 | 湖北 | 武汉 | 21 | |
| 15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 | 北京 | 18 |
| 1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 | 北京 | 15 |
| 东北大学 | 辽宁 | 沈阳 | 15 | |
| 西安交通大学 | 陕西 | 西安 | 15 | |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 | 北京 | 15 | |
| 20 | 中南大学 | 湖南 | 长沙 | 13 |
| 华中科技大学 | 湖北 | 武汉 | 13 | |
| 南开大学 | 天津 | 天津 | 13 | |
| 23 | 大连理工大学 | 辽宁 | 大连 | 12 |
| 厦门大学 | 福建 | 厦门 | 12 | |
| 25 | 天津大学 | 天津 | 天津 | 11 |
| 26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 | 北京 | 10 |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 | 上海 | 10 | |
| 中国石油大学 | 山东 | 东营 | 10 | |
| 29 | 四川大学 | 四川 | 成都 | 9 |
| 西北工业大学 | 陕西 | 西安 | 9 | |
| 中山大学 | 广东 | 广州 | 9 | |
| 32 | 华中农业大学 | 湖北 | 武汉 | 8 |
| 33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 | 北京 | 7 |
| 兰州大学 | 甘肃 | 兰州 | 7 | |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 | 成都 | 7 | |
|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 | 徐州 | 7 | |
| 37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 | 北京 | 6 |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 | 广州 | 6 | |
|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 | 南京 | 6 | |
| 西北大学 | 陕西 | 西安 | 6 | |
| 41 | 重庆大学 | 重庆 | 重庆 | 5 |
| 福州大学 | 福建 | 福州 | 5 | |
| 河海大学 | 江苏 | 南京 | 5 | |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 | 西安 | 5 | |
| 西南大学 | 重庆 | 重庆 | 5 | |
| 46 | 上海大学 | 上海 | 上海 | 4 |
| 南京工业大学 | 江苏 | 南京 | 4 | |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江苏 | 南京 | 4 | |
| 湖南大学 | 湖南 | 长沙 | 4 | |
| 中国海洋大学 | 山东 | 青岛 | 4 | |
| 中国医科大学 | 辽宁 | 沈阳 | 4 | |
| 52 | 东华大学 | 上海 | 上海 | 3 |
|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 | 合肥 | 3 | |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 | 上海 | 3 | |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东 | 广州 | 3 | |
| 内蒙古大学 | 内蒙古 | 呼和浩特 | 3 | |
| 南京理工大学 | 江苏 | 南京 | 3 | |
| 山东农业大学 | 山东 | 泰安 | 3 | |
| 沈阳药科大学 | 辽宁 | 沈阳 | 3 | |
| 云南大学 | 云南 | 昆明 | 3 | |
| 61 | 安徽大学 | 安徽 | 合肥 | 2 |
| 安徽农业大学 | 安徽 | 合肥 | 2 | |
| 蚌埠医学院 | 安徽 | 蚌埠 | 2 | |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 | 北京 | 2 | |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 | 北京 | 2 | |
| 电子科技大学 | 四川 | 成都 | 2 | |
| 东北师范大学 | 吉林 | 长春 | 2 | |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黑龙江 | 哈尔滨 | 2 | |
|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 | 长沙 | 2 | |
| 江西农业大学 | 江西 | 南昌 | 2 |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 南京 | 2 | |
| 山西大学 | 山西 | 太原 | 2 | |
| 沈阳农业大学 | 辽宁 | 沈阳 | 2 | |
| 四川农业大学 | 四川 | 雅安 | 2 | |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 太原 | 2 | |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天津 | 天津 | 2 | |
| 武汉科技大学 | 湖北 | 武汉 | 2 | |
| 武汉理工大学 | 湖北 | 武汉 | 2 |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陕西 | 西安 | 2 |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 | 西安 | 2 | |
| 中国药科大学 | 江苏 | 南京 | 2 | |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江苏 | 南京 | 2 | |
| 83 |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 | 淮南 | 1 |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 北京 | 1 | |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 | 北京 | 1 | |
| 长江大学 | 湖北 | 荆州 | 1 | |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 | 成都 | 1 | |
| 大连医科大学 | 辽宁 | 大连 | 1 | |
| 大庆石油学院 | 黑龙江 | 大庆 | 1 | |
| 东北电力大学 | 吉林 | 吉林 | 1 | |
| 东北林业大学 | 黑龙江 | 哈尔滨 | 1 | |
| 福建农林大学 | 福建 | 福州 | 1 | |
| 福建师范大学 | 福建 | 福州 | 1 | |
| 福建医科大学 | 福建 | 福州 | 1 | |
| 河北大学 | 河北 | 保定 | 1 | |
| 河北医科大学 | 河北 | 石家庄 | 1 | |
| 河南理工大学 | 河南 | 焦作 | 1 | |
| 河西学院 | 甘肃 | 张掖 | 1 | |
| 湖南师范大学 | 湖南 | 长沙 | 1 | |
| 华北电力大学 | 河北 | 保定 | 1 | |
| 淮阴师范学院 | 江苏 | 淮安 | 1 | |
| 昆明理工大学 | 云南 | 昆明 | 1 | |
| 辽宁大学 | 辽宁 | 沈阳 | 1 | |
| 南昌大学 | 江西 | 南昌 | 1 | |
| 南华大学 | 湖南 | 衡阳 | 1 | |
| 南京林业大学 | 江苏 | 南京 | 1 | |
| 南通大学 | 江苏 | 南通 | 1 | |
|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 | 南通 | 1 | |
| 曲阜师范大学 | 山东 | 曲阜 | 1 | |
| 陕西师范大学 | 陕西 | 西安 | 1 | |
| 上海师范大学 | 上海 | 上海 | 1 | |
| 四川理工学院 | 四川 | 自贡 | 1 | |
| 苏州大学 | 江苏 | 苏州 | 1 | |
| 苏州科技学院 | 江苏 | 苏州 | 1 | |
| 天津师范大学 | 天津 | 天津 | 1 | |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 | 天津 | 1 | |
|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天津 | 天津 | 1 | |
| 西南石油大学 | 四川 | 南充 | 1 | |
| 湘潭大学 | 湖南 | 湘潭 | 1 | |
| 新疆大学 | 新疆 | 乌鲁木齐 | 1 | |
| 新疆医科大学 | 新疆 | 乌鲁木齐 | 1 | |
| 扬州大学 | 江苏 | 扬州 | 1 | |
| 中国人民大学 | 北京 | 北京 | 1 | |
| 重庆交通大学 | 重庆 | 重庆 | 1 | |
| 重庆师范大学 | 重庆 | 重庆 | 1 |
1。本调查为国内公办普通高校毕业生,港、澳、台地区高校、军事院校等不在统计之列。“毕业生”仅指在国内普通高校就读并在1952年~2007年获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学生。对撤销、调整、合并、改名的院校,遵照历史沿革,逐一归并到目前的高校中。对在多个院校获得学历或学位,每个院校各统计一次,对在同一所学校获多个学历或学位,此高校仅统计一次。
2。1955-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中,1952年以前毕业的占总数的39.57%;1952年(含)以后毕业的占60.43%,当中约67.39%毕业于国内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其中毕业于高校的人数最多,占总数的95.26%,分布于100多所高等院校,可见高校是培养两院院士的主力军;毕业于科研机构的院士约占总数的4.74%,当中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人数最多,共培养两院院士八十多人。
3。1952年(含)以后毕业的两院院士分布于我国100多所高等院校,北京大学毕业的两院院士最多,有131人,以绝对优势高居2008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首位;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毕业的院士有118人,位居第二,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毕业的两院院士校友人数远远领先与其他高校;复旦大学有79人,位居第三,南京大学有56人,列第四;哈尔滨工业大学44人,列第五;中国科技大学41人,位居第六;上海交通大学37人,位居第七;浙江大学有32人,位居第八;吉林大学和同济大学各25人,并列第九。
4。上个世纪五六七十年代,由于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分别从北京、上海等地区搬迁到其他省市,大大增强了搬迁地区的高教和科研的水平和实力,对我国优秀高等教育和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出了重大贡献。
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尽快改变我国科技人才匮乏的局面,自1951年起国家聘请了大量的苏联高校教师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讲课并指导研究生的学习,从全国各高校选派了一批青年教师到该校研究生班学习,这批研究生毕业后大都成为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骨干,有多达20多人当选院士,占哈工大全部44名毕业院士校友的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