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月饼

(2009-05-26 01:03:47) 下一个
(随笔)

  1960年代初我在北京刚上小学。那时中国大陆穷,在中秋节,北方市面上卖的月饼多是澄浆月饼,也就是白糖和上淀粉点上点红绿系什么的做馅,外边的皮应该有点油,然后模子一压,弄出些花纹图案。还有种澄浆月饼质量差些,看起来像小馒头,表面也没花纹,吃起来更硬(绝对没有桃酥好吃)。现在我们吃的月饼该算是广式月饼。我在小的时候都没听说过。不过那会儿能有月饼吃人们应该是很高兴了,特别是孩子们。 

  日子穷,中秋那天就没什么鱼肉之类的吃食,更不会有酒,而且那天也不休假。所以印象中只有月饼吃。我们家住在四合院里。那个四合院曾是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先生的别墅,所以相当古色古香。中秋节当晚,大人们会领着我们坐在院子树下吃月饼、喝茶。待到月亮终于爬过了屋顶,大家就赏月。如果那天阴天,甚至下雨,我们只好待在屋里,并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北方旱,下雨下雪总是好事吧)。在我印象里,那会儿中秋节天气多半会不错,是秋高气爽的日子。 

  中秋节多在九月下旬,天气比较凉了。记得我的老父亲总是在此时喝着茶讲些典故。什么“嫦娥奔月”的传说;曹操的赤壁之战中做“短歌行”所表达的豪情壮志,当然,一定会有苏东坡著名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我们几个孩子能有月饼吃,兴致很高。有一年中秋,经常戏弄我的哥哥提议赏月应该“喝酒”,其实我们只能喝茶。我和妹妹让哥哥哄得喝了一杯又一杯,很晚了还在院子里闹。那天晚上挺凉,我喝凉茶喝得浑身冒汗,肚子里“咣咣”响。看兴奋的。得,这夜里就尿了床,而且还是两次! 

  有一年父亲领着我和妹妹,加上他的一位同事去了北海公园赏月(我们那会就住附近)。在快到五龙亭的地方有个简易的大茶棚,估计可放百十张桌子吧。吃过月饼从家走到那儿天已经黑了。买上点瓜子,泡壶茶,两个大人聊天。我和妹妹跑到湖边看人们泛舟。明月高挂,银波荡漾,情趣无限。那年头儿人们忙生活,闲功夫少,中秋晚上的北海公园游人没多少。要是现在,公园里恐怕得“游行”了吧? 

  “上山下乡”我去了农场。中秋节能吃点好的,另外每人发五块澄浆月饼。宿舍里的人们玩牌赌月饼。脏乎乎的手抓着月饼扔来扔去。好在月饼硬,摔不坏。运气好的主儿很快赢一堆月饼,输光了月饼的干瞪眼。最后月饼还是你一个,我一个很快都给吃了。那时年轻,吃上五个月饼跟没吃似的。 

  真正吃上广式月饼当然是邓小平搞“改革开放”以后。现在北京过中秋节,市面上大概没卖澄浆月饼的了。不过我总觉得广式月饼太贵。在美国的中国超市,一盒月饼要卖十几美元,一共只有四个;这要是澄浆月饼,这些钱还不得有四十个?那位说了:你以为打发要饭的哪。 

  据说今年中秋的月亮是阴历八月十七日最圆,今天我这儿侃月饼还赶趟儿。 

附: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09/2007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