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改革开放30年了,还有这么大的引进漏洞?

(2009-10-06 23:49:23) 下一个

中国开放引进的方向及效果分析—知识引进的缺损


透彻理解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TKTP金字塔(链)


T alent (人才) 人才 --------- 专家,教授,专业人员

K nowledge (知识) 知识 知识 --------- 专业,书籍,教科书

T echnology (技术) 技术 技术 技术 技术 --------- 各种应用技术

P roduct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 多样化产品


T,K,T,P分别代表人才, 知识, 技术,产品。 他们之间有生与被生的关系,但又各自独立, 互不隶属。随意改变其内涵与外延, 混淆其间的关系,是中国百年来乃至今天仍在付出着沉重的代价。人才掌握产生知识, 且是复合多种知识; 知识孕育产生技术,且是多种技术; 技术引导产生产品, 且是多样化的产品。这个四层金字塔结构里,上两层属高端,下两层属低端。人才最终起决定作用。 从第二层到第四层,愈是末端, 投资愈高,效益影响力也愈低。综合四层,从吸收引进的角度看(世界范围内), 第二层---知识, 当属性价比最高,最易,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层。

各层性价比及中国情况的分析

人才上:中国实行走出去,请进来,非常英明。这影响着或说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命运。特点是周期长,投资也不菲。
技术上:中国在大力引进, 甚至将中国的明天押在了引进高新技术上。技术属金字塔的低端, 投资巨大, 远期效果不佳。对自主创新,增加核心竞争力意义不大。这是因为,(1)技术是各公司,厂家的生命线, 它主导着市场, 距效益最近, 所以是最受欢迎,最贵的一层。它虽是厂家的生命线,但它却不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 更不代表一个国家的未来。(2)技术不具有扩散及普及性。比如,一家公司引进了技术,视其如生命,藏于深闺, 以免泄漏。其它公司要用,还要高价重复引进,再深藏。中国大多数知识分子及高校学生,接触都难,谈何创新? 也就是说,高教与新技术完全脱节。所以说靠引进技术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增加核心竞争力,十之八九要落空。(3)靠引进技术, 中国会永远跟在别人后面, 填补空白, 永远不会走到前面来。 假设说,明天美国向中国出口了最新的F-22战斗机及其技术,是不是说中国就与美国齐步了,甚至明天要超越了?不是不会, 而是绝对不会。首先中国引进之后,要消化吸收,特殊的材料及制造要配套,两年之后能造出今天美国的质量水平, 应当是快的了。其次,美国仍然拥有设计制造该种飞机的技术人才, 并且对该飞机的优点弱点了如指掌, 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设计制造出性能优于F-22, 且加挂上针对该飞机弱点的武器系统。这样里外一算,中国与美国又相差了3-5年。这个假设形象说明了靠买技术不可能走在世界的前端。
产品方面: 我们目前在购买产品, 购买设备,仿制产品,还有极个别企业在盗版。 产品在金字塔的最底层,投资最多, 对企业个人或有一定影响。但对国家及长远影响最小。作为国家不宜在末端上太多投资。
最后说知识: 中国对知识的引进上几乎没有什么大动作, 似乎被遗忘了。这里知识是指自然科学知识。概念区别有:文化≠知识。技术≠知识。比如说舞狮子,吃饺子是中国文化, 但是明显不同于知识,对某一个产品的设计和加工过程是技术, 较局限,也明显不同于高校里有普及性及综合性的知识。中国是文化大国, 不等于说是知识大国。对知识的引进是有空间及必要的。当今的知识, 不仅包括几十年都没有改变的基础知识,(比如说我国的现行大学教材), 也包括近几年刚产生的新知识,新思维及新理论。 这些新的东西, 我们的高教知识系统里找不到, 却基本都可以在国外的权威主流大学教科书里找到。

引进知识后产生的影响。 (比如说大批翻译引进国外有代表性的权威的大学教科书)

让国内学子接触到最先进的知识体系, 几年之后基于新知识基础上产生先进技术将如雨后春笋,产生新产品也会是必然。基于国际上相同水平的知识平台,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将变得容易。属于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的新技术也会是国际先进水平。这才是我国的核心竞争力。部分学校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与翻译成中文不可同日而语,力量小得多。详见《为什么要翻译国外大学教科书》
让有意来中国留学的各国留学生,通过汉语就能够接触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知识体系。 会使中文更热,留学中国人员更多。不仅增加了中国的影响力, 吸引力, 也会很快弥补引进知识的不大投资。
知识如此重要, 之所以被冷落,是因为对企业来讲,引进知识与引进人才,技术,产品相比,周期长,见效慢, 针对性也差,距离市场效益远。 再说,引进翻译国外知识体系, 需要多学科成千上万的专家学者的参与, 非民间力量所能及。但是,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化几亿美元,集中大批专家学者进行一次系统的翻译引进,可谓是周期短,见效快,能有效提升中国实力的一大举措。引进知识到中国,应当是国家行为。

TPTK金字塔(链)的意义

它像一部X光机, 会让大家一目了然。当今中国发展引进中的成功与不足,明白中国开放,引进的大方向。
它又像一面史鉴, 通过它来看“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 高下之比尽收眼底。明治维新 大规模翻译西方的自然科学乃至人文科学的教科书, 并请西人到日本讲学,取的是金字塔的高端, 即人才与知识。而李鸿章先生的洋务运动,是侧重引进购买炮舰机器,及制造技术,取的是金字塔的低端—技术,产品。甲午战争的失败,也让国人彻底否定了洋务运动,使之留下的影响有限; 但明治引进的知识在日本发挥的影响力超过百年。
对国人思想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对引进产品和技术容易理解,多持正面看法;对人才的进出,目前也持比较中性的看法,唯独对知识的引进,则讳莫如深。弄不好会被扣上“我华掌故自有专书可读,不必乞诸其邻, 转贻数典忘祖之诮”。 或是“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甚至用“用夷变夏” “卖国”等大帽子。以TKTP金字塔观之,人才, 知识, 技术及产品在同一条链上, 追求末端技术产品就是爱国,为什么追求高端的知识就是卖国呢?这种舍本逐末的根本原因, 就是这些人不明白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考核干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不同岗位有不同目标责任金字塔,通过其所在职位的金字塔去衡量,看哪些干部在举重若轻操纵”本”,哪些干部在事必躬亲为“末”所捆绑,而哪些人又在刻意追求“末”以求看得见的“政绩”。

结论
TKTP金字塔理论,远可以帮助国人解放思想,近可以考虑投资几亿美元,进行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引进。二者皆为举重若轻的强国之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