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刘绍武治癌

(2015-03-29 20:56:37) 下一个

肿瘤的论治思路

    刘绍武认为:人体凡是具有独立结构和特殊功能的组织、器官称为局部。局部病以形态变化和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这种病理变化一般情况下多为慢性过程,因此, 局部病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在治疗上也需要使方剂具有相对的肯定性。机体的整体性表现在气血上,通过气血的循行达成机体的统一。局部病的病变,不仅反应在局 部,而且影响到整体的正常功能,造成整体的不协调;反过来,整体的不协调又可使局部病进一步恶化。因此,每个局部必须服从整体,只有整体的协调,才有局部 的改善。肿瘤病既是局部的,也是整体的,必须根据“协调整体,突出局部”的治疗原则,进行立法、处方、用药,才能收到理想的疗效。
一、守方原则。肿瘤病具有顽固性,治疗上必须体现稳定性,处方用药要有肯定性。肿瘤病的发展 过程中有一个代表本病的实质,决定着病变的始终,非到病变完结之时,疾病是不会痊愈的。治病必求于本,本者,本质也。本质不变,方不可变,更则无效。这就 是说,在诊断明确之后,一病一方,证不变,方不变。更方是为了纠偏、改误,而绝不是随症施治。治病之本,一方到底的正确性无可非议。不能重复就没有指导意 义。
二、整体协调。肿瘤病与整体有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瘤因子是与生俱来,为什么有 人发病而有人不发病呢?这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而免疫功能的正常与否又与人的先天禀赋、精神因素、心理素质、生活习惯、社会环境以及外邪侵袭等多种因素 有关。因此,肿瘤病的治疗,一是调,一是治。通过协调使局部与整体达成有机的统一,维持一个动态平衡。整体的协调,方选小柴胡汤。人体胸为至阳,腹为至 阴。阴阳的失和,气血的紊乱,脏腑功能的失调与少阳枢机不畅,太阴气机失常相关。小柴胡汤通过调和少阳和太阴,达到和解表里,疏通三焦,顺畅气血,平衡阴 阳,协调整体的功能。
三、攻除肿瘤。消除肿瘤,抑制增生,保留功能是肿瘤病的首要任务。西医目前主要采取手术、化 疗、放疗三大疗法。这种治疗的结果往往是人去病亡,两败俱伤。刘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选用王不留、夏枯草、苏子、牡蛎四药组成“攻坚汤”,收到较好效果。 王不留通经散结、祛瘀消肿,用量从30克到120克,无副作用。夏枯草清火散结,主要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量至90克未见不良反应。苏子降气化 痰,牡蛎软坚散结,各30克。四药伍用,起到缩小肿瘤,消除病灶之功。顽固肿瘤还可配服“鸡甲散”(鸡内金30克、炮甲珠30克、鳖甲30克),每服3— 5克,日3次。以增强攻坚散结之力。
四、清理血液,截断转移。中药在防止肿瘤扩散,杀灭癌细胞上有待进一步发掘和筛选。临床体会,清热解毒药中,具有广阔前景。银花用量至60-120克无明显副作用,而凉血抗炎,抑制肿瘤作用加强。多种清热解毒凉血中药的联合使用,可增强清理血液,截断转移的功效。
五、禁食高蛋白食物。临床发现,动物高蛋白食物可促进肿瘤的增长,多食水果、蔬菜、菌类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可使肿瘤增殖速度减缓。现代研究表明,谷酰胺的摄入对肿瘤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抑制肿瘤生长有益。
病案举例
1、郭某某,女,34岁,教师,山西文水人。患者于1973年春发现左乳房 有一鸡蛋大肿物,在北京301医院作病理检查,诊断为“乳腺癌”,后行根治术,并作45天放疗。4个月后右乳房又出现核桃大小的肿物,双侧腋下、颈部淋巴 结肿大。二次进京求治,诊断为“乳腺癌广泛转移”。因医治无望,返回老家。患者于1973年9月来门诊求治,见其极度消瘦,面色无华,四肢无力,脉细无力 并上溢于鱼际,舌苔黄腻。处方“调神攻坚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夏枯草30克、王不留90克、牡蛎30克、瓜蒌30克、 石膏30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椒5克、炙甘草6克、大枣10枚。水煎服,日一剂,早中晚饭前温服。服药至30剂,食量增加,精神好转,肿物开始 缩小,。服至120剂,肿物已完全消除,体重增加10余公斤,服至180剂,体重增加20多公斤,精神佳,舌脉正常。再去北京复查,未发现癌细胞。以后每 半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复查一次,也未发现异常,追访6年以上未复发。
2、宋某,男,62岁,农民。72年3月,因情志怫郁,渐见吞咽时发噎,至5月,只能啜较稀饮食慢慢咽下,稍有不适,旋即吐出。因进食困难而饮食锐减,形 体日瘦,大便四五日一行。至某部队医院及肿瘤医院作上消化道造影,均诊为“贲门癌”。脉之弦细无力,苔黄厚而燥。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 克、党参30克、川椒5克、旋复花3克、代赭石30克、生白芍30克、陈皮30克、夏枯草30克、特蛎30克、王不留90克、山豆根30克、芦荟3克、甘 草6克、大枣10枚。药二剂,呕吐止,大便一日一行。30剂后,吞咽顺利,已不发噎,纳食已正常,体重增加,精神大增。60剂后造影复查,食管通过顺利, 贲门处未见异常。继服至120剂后停药。1978年时仍健康。
3、王某,男,某县干部。患者鼻塞而头闷耳聋,69年以鼻中隔弯曲而手术治疗。术后病不减,复经某医院检查诊为“鼻咽癌”。第二年去北京某医院检查结果同 上,因手术较大,且必去一目,患者未能接受。於72年8月来诊。而光白,体瘦弱,脉弦细,舌红赤。与: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 牡蛎30克、王不留90克、夏枯草30克、生石膏30克、辛荑30克、苍耳子30克、银花30克、连翘30克、百合30克、川椒5克、甘草9克、大枣10 枚。药50剂鼻已大通,头闷耳聋止。服200剂后复查已恢复正常。今已10年,仍在工作。
4、魏某,男,54岁,河北某县农民。1975年8月出现间断尿血,不急不痛。某地按肾炎治疗一年,尿血渐增多,形体转消瘦,萎顿少神。至77年3月,至 某医院经膀胱镜检查和逆行性肾盂造影检查,诊为“膀胱癌晚期合并肾转移”。遂来诊,脉弦细无力,舌质灰暗,苔黄而腻。与调肾汤合攻坚汤为治。方为:柴胡 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二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生蒲黄30克、仙鹤草30克、小蓟30克、夏枯草30 克、王不留60克、牡蛎30克、生石膏3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服30剂精神好转,食欲增进,仍为间断尿血,但量少于前。120剂后,尿血止。尿常 规反复检查均正常。7月,因盛怒又出现尿血两次。仍服原方,并配服鸡甲散,每次5克,又服50剂,再未尿血。10月,至原医院复查,原癌肿部位模糊不清, 肾盂未见异常。汤剂改为每周一剂。仍继服鸡甲散。其子来并称:精神比病前还好,每天都参加农田劳动。
5、刘某,男,51岁,工人。1972年5月,大怒后,遂见颈前生一肿块,大如指尖。月余后,增大如鸡卵,无痛痒,唯觉气闷。至某医院诊为“甲状腺瘤”。 八月来诊,其脉关上独盛,苔略黄。与攻坚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川椒5克、夏枯草30克、牡蛎30克、王不留90克、生石 膏30克、甘草6克、大枣10枚。药10剂,瘤消大半,气闷已微,60剂肿物全消,脉舌复常。
6、李某,男,37岁,技术员。58年时,发现前额突出,下额增宽,口唇加厚,面形渐丑,于掌宽大,足掌肥厚,而自觉并无所苦,不以为意。68年时,又见 两手麻木,腰及左腿疼痛,视力模糊,头目眩晕,疲惫无力,烦燥易怒,始惧而就医。经两个医院均诊为“垂体肿瘤~肢端肥大症”。68年十二月来诊。其脉滑而 上鱼,苔黄而略燥。与调神合攻坚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苏子30克、党参30克、牡蛎30克、石膏30克、大黄5克、车前子30克、夏枯草30克、 王不留30克、川椒5克、甘草6克、大枣10枚。服120剂,腰及左腿疼止,头目眩晕除,烦燥喜怒消,视物清楚,体健有力,唯头面及四肢之变形如故。

==

悼念我的老师刘绍武

晋中市中医院    赵卫星
(山西中医杂志2005,3,43-44)
    惊闻我的老师刘绍武先生于2004年12月2日在海口谢世,我心中十分悲痛。当我上《三部六病》网站重新浏览先生的生平时,我泪流不止,许多往事历历在目。

    我 是1983年认识刘绍武先生的。那时,我正在校《探春学报》编辑部工作。有一天,我们到太原市中医研究所见习,我就把随身带的一张《探春学报》给了先生。 先生一开始以为是学校办的报纸,当他仔细看过后,知道是学生自己办的报纸后,马上喜上眉梢,高兴地拍着我的肩膀说:“不简单,不简单啊!”。后来我才知 道,先生当年在长治创办“友仁医社”,就是取“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达仁”之义,怪不得先生这样欣喜呢?

    过了几天,先生托人转告 我,约我去他家谈谈,他家住在新泽公寓。我不禁感到有点受宠若惊。他是名扬三晋的名中医,我这个初学中医的小学生,能同他谈点什么呢?为了避免拘束,我手 中拿了一本W•坎农著的稳态学的著作《躯体的智慧》,为这本译著做序的是陈步教授,题目是“稳态与中医学”,或许我们能谈点这方面的话题。

   先生把我迎进客厅,让我坐下,客厅很大,两面全是书柜,收藏有古今中外的大量医学书籍。中间挂着个条幅“医理通哲理”。先生亲自给我倒水沏茶,又端过桌上 的一大盘水果给我吃。看到先生对我这样的无名小辈这样热情,我的拘束感消失了。我把陈步教授写的“稳态与中医学”拿给他看,先生粗略看了一下以后,给我讲 了许多稳态学的知识,这使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先生对稳态学竟是这样的熟悉。从稳态学谈到中医,从中医又谈到“三部六病”……我们畅谈了三个多小时。以后, 我几乎每个星期天都到先生家,我把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写在一张纸上,逐个向先生提问。先生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一详细回答。

    有一次,先 生病了,我到家中去看他。先生躺在床上,一见我来了,忘记了自己是在病中,拿起身边的一本杂志说:“你看,日本人扬言要在几年内超过中国,以后要让中国人 到日本去学中医,我们要快马加鞭呀!”接着,先生从理论现代化,诊断技术现代化,剂型现代化三方面给我讲了发展中医的几个重要思路,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 直讲得口干舌燥,一阵咳嗽。我赶紧倒了些水,给先生端过来……

    先生酷爱中医事业,这种感情是从实践中来的。先生早年事医,住在长 治南门外经坊煤矿,周围四十里无医生。时值瘟疫流行,求医者络绎不绝。先生运用《伤寒论》方,登门医治,昼夜不息。治愈了许多危、急、重症。这使先生认识 到了中医的价值。也使先生深深地爱上了《伤寒论》。

    先生运用《伤寒论》方治疗杂病,善用合方,这是受《皇汉医学》的启发。解放 后,随着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局部病的增多,先生引申和发展了《伤寒论》中的和法,独创协调疗法。一方之中寒热并用、补泻并施、升降并 举、收散同进、动静结合、阴阳两调,充分发挥和调动机体的自身康复功能。其组方之妙,运用之广,疗效之佳,堪称一绝。有一次,先生运用协调疗法给一干部治 十二指肠溃疡时,结果右肘上的一个鸡蛋大的肿物也随之消失了。连先生自己也感到神奇。

    许多人不理解先生经常让病人服100多付 药,并且很多情况下是一方到底。岂不知,将灵活易变的整体证与顽固恒定的局部证区分开来,是先生的一个重大发现。局部病证有其稳定性,所以治疗时要有肯定 性,要有方有守。所以先生又提出定证、定方、定疗程的三定原则。非有胆识者,谁能如此?

   先生特别注重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他认为中医经典是中国的“经”,是民族的“典”。
先生谙熟《内经》、《难经》,精通《伤寒》、《金匮》。每年都要把《伤寒论》从头至尾背诵两遍。我在学校《探春学报》工作时,曾组织学生听先生讲授《伤寒论》。先生在讲授过程中,从不拿讲稿,每一条文都能倒背如流。并且能结合临床,使二者相互补充。
对 有人认为中医经典已经过时,应扔到故纸堆的说法,先生明确指出:“学说无古今,无中外,无尔我,当以是者为是,非者为非,以先进代替落后。对于祖国医学遗 产中先进的东西,必须完全接受,对于西医科学的东西,也必须完全吸收,中西医学中的某些已经被证明了的不科学的东西,则必须完全摈弃,中医中某些至今仍然 没有搞清的东西,则应当认真研究,决不能轻易肯定或否定。

    除了看病以外,先生几乎是手不释卷,每当临床遇到难题,先生总是涉猎群 书,务求博通。他学习的兴趣很广,肯于向古人学习,向洋人学习,向今人学习。中医、西医、哲学、生物学、系统论……无所不好。正因为他有这样深厚的基础和 知识,所以先生能在学术上独树大旗,巍然屹立,又能吐故纳新,跃马长驱。

   先生最善于发现人才,他就象一团火,走到哪里就能把哪里青年中医的心点燃起来,一起为祖国的中医事业而奋斗。他一但发现了一个热爱中医的人才,就好象一个 有眼力的宝石匠,发现了一个粗砺的宝石一样,总是竭尽全力,千锤百炼,精雕细刻。我在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实习时,先生手把手地教我号脉。上鱼际脉、聚关脉、 涩脉、右尺长弦脉,先生一一让我领会。学涩脉时,先生先告我涩脉的要领,又挨个让我从患者脉中体会。也可能是我这个人太笨了,学了好长时间还是没有学会。 但先生还是耐心教我,直到有一天,我自己能独立号出病人的涩脉了,先生喜出望外,高兴地对我说:“毕业了!毕业了!”。

    先生对中医事业是有极大抱负的,他创立“三部六病”学说,就是想在理论和临床上创出一条新路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创立我们民族的新医学。事实上,他为这个事业奋斗了一辈子,他留下的每一个足迹都值得我们重视,值得我们研究和继承。
先生走了,带着他对中医的情,对中医的爱。而发展中医,振兴中医的重担,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我们只有潜下心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竭尽全力。以先生为榜样,把一切献给祖国的中医事业,才是对先生最好的回报。
2005年4月29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