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归档
正文

学中医

(2015-03-24 09:23:33) 下一个

中医能否自学?我觉不可能。所有名师,所谓自学,都是师承!(例外:黄元御) 然何有本文?无奈也。
美国中医考试:http://www.chineseinla.com/f/page_viewtopic/p_699116.html
http://www.acucn.com/school/getjob/200705/3116.html http://www.acucn.com/school/getjob/200706/3183.html  http://tieba.baidu.com/p/915696507  http://www.chineseinla.com/f/page_viewtopic/t_60266.html
加州中医药大学圣荷西分校(Five Branches University),3031 Tisch Way, Suite 18PW, San Jose, CA 95128
听课预约:(408)345-2656 联系人:陈静: chinesedaom@fivebranches.edu 网站:www.fivebranches.edu

张仲景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葛洪有《肘后方》、皇甫谧有《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有《本草经集注》、孙思邈有《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李东 垣有《脾胃论》、朱震亨有《丹溪心法》、李时珍有《本草纲目》、叶天士有《温热论》、吴瑭有《温病条辨》、张锡纯有《医学衷中参西录》等等。
三种孤本: 其一《两都医案》,明·倪士奇编撰。他作为世医,少年时即有良效治例,先后在北京、南京两个都城施诊,尤以内、妇科更为精 擅。经治案例重视脉诊及诊疗全过程,颇多圆机活法。其二《明医要诀》,作为是临床医学专著,原编撰者已无可考证。据现存清·道光初张祯精抄本的记载,他幼 年学中医典籍,其祖父张北奇将珍藏数代之家塾归抄本《明医指掌》交给出张祯攻习,他结合临床重予整理,在分证、方治方面多所补充,力求切于实用。其三《蒋 氏脉诀真传》,由蒋氏父子(未署名)阐述、整理予清·乾隆年间。书中阐介多种病证证治,又较突出伤寒、温暑、杂病等脉动证阐论。其中之“脉要”、“审病” 与“见证识病法”,颇具学术特色。

老中医李可推荐的中医书

一、郑氏(郑钦安)三书 :《医理真传》 《医法圆通》 《伤寒恒论》—— 伤寒之学诸家莫于伦拟。
二、陈修园医书十三种 —— 可师可法!
三、黄元御医学全书 —— 重在《四圣悬枢》!
四、赵献可《医贯》 
 ——重先天命火!
五、左季云:1.《伤寒论类方汇参》;2.《杂病治疗大法》
六、朱丹溪《格致余论》—— 反观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七、《医宗金鉴》—— 乾隆皇帝钦定,太医吴谦编修。

倪海厦讲课资料汇编 http://zhaodongqi.haodf.com/lanmu/1163813606.htm?p=1 

董洪涛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42720613_0_2.html 
中医阅读网 http://www.readtcm.com/ShuJuKu/XueWei/356.thtml 
 
0. 消渴穴治療和預防糖尿病
山藥黃芪黨蔘粥: 一小段山藥、黃芪30g,黨蔘15g,大米100g煮粥。水可以一次性加多一些。在煮黃芪、黨蔘時,我們可以來洗大米,洗完後泡10分鐘。然後再來處理山藥,把山藥切成小塊。黃芪、黨蔘40分鐘後撈出來,等水涼一會兒,再把山藥和2兩大米放進去,按平時煮粥的時間煮好即可。用量就是一週一到兩次。
另: 再下来是第八椎下,书上说没有穴道,我曾跟诸位讲过,这有个经外奇穴,我们叫消渴穴。消渴穴在人的踝骨和胫骨的正中,病程较长的消渴病患者如果触摸到此穴时,会摸到一个细小的结节,点揉时会有剧烈的疼痛。病程不太长的患者,则此处摸不到结节但会有异常的痛感,这说明胰脏的功能下降了。结节会随着病情的加深而变大,刺痛感会越来越明显。在人的雙腿上各有一個,平時沒事兒時,可以點揉此穴,左右各5分鐘,堅持100天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条口透承山穴(糖尿病诊治)
如果我们有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这个杯子我们灌满水,另一个杯子我们灌半 杯的水。我现在各丢一块方糖下去,糖是一样的剂量,那一个会比较甜?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答案。因水量不一样!今天我若要让这两杯水尝起来是一样的,你们会怎么做。把水灌满嘛,加水进去! 

但西医不是,他们用显微镜看,根据我们的验血报告。西医只有验血报告,没有验水报告。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身体上有百分之七十是水。结果西医不去验水而去验血。所以糖尿病 人 会口渴啊!他不看这个,他看报告,你的血太甜了,所以发明人工酵素,或是胰岛素,让血糖下降。凭空让东西变不见,那是魔术。以物质不灭定律来说,当你把糖 消失,糖不会凭空不见,而是糖会沉积在下面。日积月累以后,血糖慢慢会积在脚底下,这脚就慢慢硬化。只要脚破一点伤口就不能收口,西医就开始截肢。 

条口可以治脚麻 ,就是讲这个,治脚麻掉了。我不知道治疗过多少人糖尿病。他说:“倪医师我告诉你,我原来感觉脚到底是踩在地上还是地毯上我都不知道,现在地板上有一粒小细沙我都知道”。所以在治糖尿病时第一个要务是把水补足,中药里有很多生津的药。第二个要务就是把陈旧的糖导引回身上。所以,在糖尿病初 期的时候,中医开始治疗时,会有一段时间血糖变得比较高,这是正常的啊!因为这是老糖啊!糖会从脚底回到血中,本来糖就不会积在脚底,是你吃了西医降血糖 的药,打了胰岛素才会沉淀下去的。这时,我们把下面积的糖去掉,同时把水补满。怎么知道把水补满了呢?就是病人不渴了嘛!反正糖尿病又叫消渴嘛,这是中医。 

所以糖尿病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找中医看,一个是找西医看,你自己决定,找西医看就是走前总统蒋经国的后路。脚慢慢被切掉,所以这个要由自己决定。 

第二个,我们很有名透针是由条口透承山。承山在膀胱经,你看后面那边,两个大肌肉中间,有个穴道叫承山穴,介绍到膀胱经时 会提到。条口穴一针,可以透到承山穴。条口透承山专治五十肩,比如说病人肩抬不起来,你从对侧条口穴下去,拿三寸针,一路透到承山穴,透针时叫病人抬手, 这样就好了。 这是我们条口透承山的方法。中风有个预兆,第一个是手前面三个指头麻。这个麻一旦的出现,大概六个月以内会中风。那如果说这个麻是出现在足阳明胃经上 面,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麻(都在小腿上端)的时候,可能两个星期内会中风。这时候就马上灸足三里,灸的时候要灸到他不麻,起了疤都没关系,起 了水泡就把水泡刺掉,灸个九壮、十一 壮、十五壮,灸完第二天再灸,在灸的中间就让它通了。
消渴穴灵台穴孔最-體表示意圖
2.灸
隔姜灸: 隔姜灸就是切一片大概五十元大小的生姜,先戳几个洞,拿一些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将它放在生姜上面,这样一个单位 叫“一壮”。在灸的时候,这个生姜片不用换。烧到温热,不用很烫时就换一壮,在旁边放一个水盆,未烧完的艾就丢到水里熄灭掉。灸的时候,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若灸后起了水泡,就从皮肤旁边用消毒过的针刺一个小洞,把水慢按排出来。不要把皮肤撕掉免得造成疤痕,洒上一些硫磺粉及大黄粉就可以了。 譬如说,不论是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小便都会有艾草味。 隔姜灸解毒如猫狗咬,再灸外丘穴。
隔蒜灸 : 当久咳的时候,因蒜是白色的,辛辣色白,才能入肺,放在舌上。因为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心和肺最接近,这时候我们去灸,咳嗽就会好。肺的问题,我们要用隔蒜灸肺腧
我们有一个很有名的灸痨法叫四花灸,四花灸在背后,就是肺俞、膏肓,我们在肺俞及膏肓穴这四个点灸,用四花灸。 

 

 

3.歌诀
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 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心包同归入癸水。
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干支合在一起,有六十个,成一甲子循环。最主要是它的属性,就是木火土金水(阳经是金水木火土),五行的属性。甲乙是木,丙丁是火,脾胃是土,庚辛属金。木代表肝,心脏是火,脾脏是土,肺脏是金,水是肾脏,同样的,水又分阴阳,五行都有阴阳的现象。那我们讲的脏,就好像收藏的藏。 五个脏,就是收藏,就是阴。腑是消化系统,就是所谓的阳,这里面阴木就是肝,阳木就是胆,阴火就是心,阳火就是小肠,火有两个东西,心 脏是一个,小肠是一个。脾土就是阴,脾是内脏,和阳土相对,就是胃。肺是阴脏,所以肺脏是阴,阳是大肠,水就有阳水跟阴水。如果我们讲脏的话,就是阴,腑 的话就是阳,所以肾脏的话,就是阴,阳水就是膀胱。

地支歌,简单讲,就是寅时开肺,寅时大家都知道是三点到五点,是凌晨三点到五点。大肠开卯时,卯时,是五点到七点。胃开辰时,七点到九点。脾 脏开巳时,九点到十一点早上,心开午时,十一点到下午的一点,小肠,是一点到三点。再来是膀胱,是三点到五点。再来是肾脏,五点到七点。心包经呢,七点到九点。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是三焦经。九点到十一点再回到胆,胆经是凌晨,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最后再回到肝经,一点到三点。

4. 灵台穴与血癌
第六胸椎下,这是灵台穴。从第七椎往上一椎,就是第六椎,就是灵台。一般呢,第七椎是血会的地方。像病人血癌时,在第七椎都会有压痛点。而第六椎灵台穴进入脊椎骨,是现在标准血癌可以看到的地方。灵台的旁边是督俞,诸阳之会。灵台有压痛点,代表得到过多的营养,实际就是西医讲的白血球增加。在灵台这边就会有过实的现象。灵台穴有压痛,就是标准的血癌。反 过来,治到没有压痛,血癌就好了。一般疗程四周,没有人动过的情况下。小朋友两周。
西医说白血球太高,高到十几万,这就是血癌。实际上,白血球增加那么高,是因为督脉得到不正常的营养所致。

5.身柱穴预防感冒
属督脉。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身热,咳 嗽,气喘,惊厥,癫痫,脊背强痛,疔疮,及百日咳,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癔病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平时常感冒的小孩子,灸身柱后,五壮七壮九壮都可以。

6. 尺泽、孔最

尺泽为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合穴,出自《灵枢·本输》。此腧穴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有清泻肺热、和胃降逆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咳嗽气喘等病症。
按摩时弯曲拇指,以指腹按压尺泽,每次左右手各按压1-3分钟。坚持每天按摩,可补益肺和肾,调节身体虚实,降肺气而补肾。

孔最穴是肺经的郄穴,郄穴一般是发炎的时候用的。比如咳嗽带血。专治痔疮。孔最针灸都可以。
中府:于胸前外上方平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中府穴位于腋下上方一寸或者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但莫灸。

7. 四关:合谷、太冲
我们身上有四个关很重要。有四个关,合谷是两个关。是牙痛的止痛穴,左病右治的扎,这个地方有脉,要用指甲切一下。你表面上可以看到青筋,不要扎到青筋,青筋就是静脉。把它移开一点,穴道很大。扎牙痛合谷,不要太靠近骨边,会伤到骨膜,顺着骨边下去很痛。
脚上还有两个穴道,就是太冲穴。太冲就是脚的合谷,在脚大指跟二指中间。太冲。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主治:头痛眩晕、小儿惊风、呕逆腹胀、月经不调遗尿,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感冒初起,先用温水浸泡双脚10—15分钟,而后用大拇指由涌泉穴向脚后根内踝下方连续推按5分钟,再用大拇指按摩太冲穴(大脚趾与二脚趾缝上1.5分处)由下向上推按,每侧按摩5分钟。可缓解。
合谷是气穴,合谷是气,三阴交是血。我们如果是补三阴交泻合谷,气弱血旺,就可以安胎。
合谷太冲穴取穴

8. 中风大穴
中风有八大穴,百会,肩髃穴,曲池穴,风府穴
太平圣惠方》:“凡人……,忽中此风,言语蹇涩,半身不遂,于七处一齐下火,灸三壮。如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一、百会,二、耳前发际,三、肩井穴,四、风市穴,五、三里穴,六、绝骨穴,七、曲池穴。”另说为风池大椎肩井间使曲池足三里、百会等七穴(《针灸资生经》)。


9. 痛经三穴:血海 三阴交 中极

10. 肿瘤:
痞根穴: 如肝脾肿大,泛称痞块。此穴有治疗肝脾肿大的作用。其穴在脊之十三椎下,旁开三寸半,痞块多在左,则灸左;在右则灸右;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之。此穴位于胸腰部交界的位置,其在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3.5寸处。
临床中发现此穴治疗腰部肌筋膜炎有特效。通过弹拨此穴位患者症状可以立即减轻,随着病情的减轻,痞根穴处的筋结亦随之变软,减小并逐渐消失。
痞根穴
消积穴(判断肿瘤):
从脚后跟往上三寸,从足后跟这里往上三寸的距离,脚后面这个大筋的正中央,就在筋上面,这个穴道是奇穴,我们叫消积。里面有聚积、痞块,都可以用消积穴。 这个穴道我们可以用来诊断。最正确找消积,要让脚垂在床沿上面,从这个地方找上三寸的距离,那你可以用原子笔管,不要太尖的哦,去压, 两个筋的中间,如果没有痛,代表这个人身上没有积,如果有压痛,只有一个脚,不管是左脚或右脚,代表身上有积,你一样可以在这下针,治疗完以后,你怎么知道它好了,再压它,没有痛了,那就好了。

11. 委中、承山、复溜
委中穴(去血放毒、麻风病、背痛、皮肤癣):中医的第一解毒大穴。先告诉诸位委中怎么放血?这是一面墙(人身躯趴在墙上),这是大腿,将脚后跟踮起来。踮起来后,你拿水或米酒,拍拍且打一打委中穴。委中在两筋中间,就会看到有青筋冒出来,你用放血针刺青筋,让它的脏血流出来。 
如果有病人找你,是背痛 ,且痛在督脉上面,我们知道要扎后溪。如果病人不是病在脊椎骨上面,而是痛在两侧这边,这时就下委中,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腰背委中求”,
委中从腿下来,脚踮起来时,你可以看到腿肚子有人字纹,人字纹下面就是承山。承山是很有名的痔疮大穴。如果游泳时抽筋怎么办,你就重压承山,就解掉了。若有个人痔疮很严重,我们就下长强,下承山,下孔最,痛就去了。若还有痛,比如说那个痔疮很大,我们就天应放血,把脓血放掉。


复溜穴: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太溪上2寸,当跟腱之前缘处取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足底放散。艾灸5-10分钟,3-5壮。按摩可缓解治疗肾炎腹胀、水肿泄泻、盗汗自汗、脚气腿肿、尿路感染等。治疗失眠:肾水不足,内火亢盛,针刺或按压均可。

12.腰痛

如果有个人说“我腰痛!”,就问“怎么痛的?”说,我是背两边上下痛,你就知道在膀胱经上。如果是中间,就知道是督脉痛。如果他说在腰上,环腰一圈,就是带脉痛。所以腰痛没有不能治的。中医认为,从督脉外开一寸半是我们的膀胱经。西方医学认为,脊椎骨中间的骨质增生、尾椎盘凸出会压到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诸位想想看, 我们的膀胱经从头一直到脚,就是西医的坐骨神经痛。这个椎间盘凸出是长骨头啊,这是西医说的。而我管你什么椎间盘凸出 ,我们只要下针膀胱经的委中,他的痛就去掉了。所以即使它凸出,你都不要动它,他不会痛的。西医他们找不到原因,就说椎间盘突出造成坐骨神经痛。

我们有一条经是在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这有个特别的名称,叫华陀夹脊。 有个病人来陈述:“我背痛!”,问:“在哪?”你一看觉得奇怪,既不是在督脉,也不是在膀胱经,而是在督脉跟膀胱经的中间。再仔细问他,发现是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不在脊椎骨上面。这一条经我们叫华陀夹脊。 那华陀夹脊也是治腰痛的一种。那古书上,没有写怎么治这个痛。只有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它,足三里加上临泣。待会会介绍到胆经临泣。胆经的本穴临泣加足三里同时一起用的时候,专治华陀夹脊。

13.奇穴:治肝三穴
在继续讲之前,有奇穴要告诉你,我用的很多的。这是膝盖,这是大腿。摸到膝盖头,右腿内侧。用丈量法,一只手按这个腿的高骨,一个手直 接推在这两个中间,推到身体的腹股沟这边,取一条线。假想一条线,心里面想中间一点,再往前一寸,再往后一寸,这三个穴道。这个中点叫肝一,第二个叫肝 二。第三个是肝三。这三个穴道是我们临床上,专治肝硬化、肝癌的大穴。也就是说,当我们病人有肝病了,全身黄疸,我要知道是肝炎,肝硬化,还是肝癌。你把这穴道一压,很痛,那不是肝硬化就是肝癌 。因为肝癌跟肝硬化诊断是一样的。都是有东西长在里面,肝炎就没有。

14. 淋巴肿胀、消炎
肘尖穴在肘部的尖端,即尺骨鷹嘴之突出部分,穴在其上。艾灸3~7壯。肘尖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腹膜炎,大便带血可以炙它,第二个是长瘰疬或淋巴结肿。灸肩井穴是治淋巴结肿胀,包括甲状腺肿胀,腋下的淋巴肿胀。硬块很多,不管西医说的是什么淋巴癌等等,都用不着管。在肩井上,同时在肘尖上。灸的时候,要让气住下导,针刺足三里,这些都要活用。

15. 灵龟八法
灵龟八法是古典的按时取穴法之一,以八脉八穴配合九宫数,再据日时之干支所代表的数字计算配穴。
本法的具体应用是将患者来诊之日、时之干支所代表的基数相加之和,阳日除以9,阴日除以6,将不能尽除的所余数求出。此余数即是纳于九宫八卦之数。所以要掌握八法逐日干支之基数,八法临时干支之基数以及八法歌——八穴纳卦数。灵龟八法的开穴被绘制成“灵龟八法逐日按时开穴环周盘”,便与临床应用。

16. 耳针
曲池是上半身的消炎解毒穴,下半身用筑宾。以前我二姐打耳洞,打完耳洞,上面收口,但挂耳环的地方发炎。我在对侧曲池下针,当场痛就去掉了,第二天再看,耳朵脓没了。 

经络: http://wenku.baidu.com/view/020cd0104431b90d6c85c71d.html
穴位: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91105
灸法秘传:http://zhongyibaodian.com/jiufamichuan/
中药学表格: http://wenku.baidu.com/view/890ad73179563c1ec5da71e9.html
名医:
湖南熊继柏  http://www.guahao.com/expert/973e6c8b-c720-11e1-913c-5cf9dd2e7135
 
八纲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四诊:望闻闻切
中药: 鳖甲忌苋菜 地黄忌萝卜 黄连忌猪肉 麦冬忌鲫鱼 仙茅忌牛奶 首乌忌葱蒜 柿霜忌螃蟹 茯苓忌米醋 人参忌茶叶
在服中成药时,还应忌生冷、油腻和肥甘厚味的食物。服热药时忌食寒凉性食物,如冰棍雪糕;服滋阴、清热类药时忌服辛热食物如姜、椒、酒等。另外,中药之间也有一定的配伍禁忌。《本草纲目》就载有中药配伍的“十八反”、“十九畏”。
"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食后服药”。葛洪说:“服治病之药以食前服之,服养身之药以食后服之。”

四大名医:

上世纪20年代就已闻名遐迩的北京四大名医为施今墨、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这四位医家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近百年来中医界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人生道路,恰是一部中医百年兴衰史的缩影。

上世纪20世纪初,在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时代背景之下,多位杰出的中医学家崛起于华夏大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逐渐形成了名医荟萃的局面。北京四大名医就是在这一时期相继悬壶京城的。

施今墨

施今墨为中国著名医学家。字奖生,祖籍浙江萧山。因其祖父曾在云南和贵州任官,他于1881328日生于贵州贵阳,取名施毓黔。他年幼时,母亲多病,遂立志学医。其舅父李可亭是河南安阳名医,故施今墨13岁便随舅父学习中医,20岁时已熟习中医理论,开始独立行医。

然而施今墨父施小航认为通过读书踏入仕途才是正道。于是1902年就送施今墨进山西大学堂(今山西大学)读大学。在这所近代新型大学,他不断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逐步产生了民主与革命的思想。后不满并反对学堂西斋主持人、英人李提摩太的专制,受到了校方处理,才不得以中途转读山西法政学堂。不久又以优异成绩被保送京师法政学堂。在这里,他结识了黄兴,由其介绍加入了同盟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以后,施今墨使以医疗为掩护,随黄兴奔走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封建王朝,施今墨曾作为山西代表,在南京参加了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典礼。以后一度在陆军部协助黄兴(任陆军总长)工作,主要协助其制定陆军法典。在《陆军刑法》《陆军惩罚令》、《陆军审判章程》的原稿中都留有他的手笔。

袁世凯篡权后,孙中山出走,黄兴病故,施今墨应湖南督军谭延阁之聘,出任了湖南省教育厅长。不久又应直隶水利督办熊希龄的邀请,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长,志在此创造一个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境地,但因社会腐败,壮志难酬,愤而辞职,决心弃政从医。

1921年,改名为“今墨”。取义一纪念诞生地“黔”;二学习墨子,行兼爱之道,治病不论贵贱,施爱不分贫富;三医术上勇于草新,要成为当代绳墨(分之墨准之意)。

这时,施今墨经多年诊疗实践,且本人一直刻苦研习,医术已有相当水平,在京师名声大噪,深得民众赞誉。

1925年孙中山在京卧病,施今墨曾应邀参加会诊。

1929年国民党政府一度拟决议取消中医,中医生存发发可危。施今墨遂联合同业,成立中医工会,组织华北中医请愿团,数次赴南京请愿,以求力挽狂澜。

此时正值汪精卫主持行政院,其岳母适患痢疾,遍请西医未见奏效,危在旦夕。无奈之下,根据他人建议,汪精卫就请施令墨试诊。施今墨凭脉诊断病情,每言必中,令汪精卫岳母心悦诚服。后为她开据处方,并嘱“安心服药,一诊可愈,不必复诊。”后据此处方仅服药数剂,病即痊愈。汪精卫由此信服了中医之神验。并给施今墨题“美意延年”字匾相送。由此也撤消了取消中医的议案,并批准在南京设立了中央国立中医馆,任命施今墨为副馆长。

1930年杨虎城将军患病西安,施今墨又出诊千里,药到病除,载誉而归。从此其名声更加大震。

1935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了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中医实行考核立案。于是在北京进行第一次中医考核时,当局挑选了医术精湛、颇负盛名的施今墨。汪逢春、肖龙友、孔伯华四人作为主考官,负责试题命题与阅卷。从此他们四人即有了“中国四大名医”之誉称。

施今墨对中医理论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辩证施治,是中医特长。但传统理论中的八纲辩证并不完善,气血是人体的基础,气血辩证应补充到八纲辩证之中。提出了“阴阳应为总纲,表里、虚实、寒热、气血为余辩证时之八纲。”由之对中医基本理论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他还把兵法用于医疗实践,指出,“临床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明辨症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并创立了治疗外感热性病的“七清三解、五清五解、三清七解(即清理与解表药味之比例为735537)诸法。

施今墨十分重视和关心中医人才的培养和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播,为我国中医事业的长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他在北京创办了华北国医学院,讲授中西医课程,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型医学院。还创办过中医学校、中医讲习所和中医研究所等。

1954年,施今墨在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时,还提出建议,成立中医科学研究院、中医医院、中医医学院。在一次中医中药展览会上,施今墨曾就出了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神经衰弱、肝硬化、肝脾肿大、气管炎等病的十大验方。据此制成的“高血压速降丸”、“神经衰弱丸”、“感冒丸”、“气管炎丸”等曾畅销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后,施今墨曾任北京医院中医顾问、中医研究院顾问、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等,被邀请担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十年“文革”动乱中,施今墨也遭到了迫害。在他极为困难之时,周恩来总理让邓颖超亲去过问,解除了他的饥寒之危。

1969年春,他自知不久于人世,写下一首小诗:“大恩不言报,大德不可忘。取信两君子,生死有余光。”嘱家人在他死后呈给周总理。

1969822日,施今墨于北京病逝,享年88岁。临终前他还一再叮嘱其子女们:“我虽今后不能再看病,而我的这些经验,对人民是有用的,一定要整理出来,让它继续为人民服务。”根据其遗愿,由祝湛予、程济生、施如瑜(施今墨之女)、施小墨(原名施如雪,施今墨之子)修编的《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一书于198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吕景山编《施今墨药对临床经验集》一书于1982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孔伯华

孔伯华(1885-1955),幼承家学,研讨古医籍,1934年曾与萧龙友先生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历时十五年,毕业生达七百余人,擅长温热病学,喜用石膏。

关于他的学术经验,他的三子孔嗣伯曾在《中医杂志》1962中介绍过,现摘要于下:

他认为中医在临床上不仅是单纯的看其局部的病,而且应该照顾到病人的整体,特别强调“元气”。辨证论治全凭纲要。

纲者:两纲,曰阴、曰阳;要者:六要,曰表、里、寒、热、虚、实。“两纲六要”,不能平列。

在治学方面,首先应熟读《内经》,参悟经旨,不泥于古,抱着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在诊断方面,脉贵于神,意在匀和。在病机方面,在正气受伤的原因中,他首先强调脾为后天之本,以及脾胃与肝的关系,尤其重视肝脾关系,主张脾胃有病必系肝,肝病必系于脾胃。临证注意脾湿和肝热。在外感温热病方面,认为人体内的郁热伏气(久郁之热和潜伏之气)是感受温热病的主因。

他擅用石膏,是从躁、渴、喘、呕四处着眼,在他的著作《时斋医话》中讲述很详:“诸石膏之疗能,其体重能泻胃火,其气轻能解表肌(解表清热),生津液,除烦渴,退热疗斑,宣散外感温邪之实热,使从毛孔透出。其性之凉并不寒于其他凉药,但其解热之效,远较其他凉药而过之。治伤寒之头痛如裂、壮热如火,尤为特效,并能缓脾益气,邪热去,脾得缓而元气回;催通乳汁,阳燥润,孔道滋而涌泉出;又能用于外科,治疗疡之溃烂化腐生肌;用于口腔而治口舌糜烂;胃热肺热之发斑发疹更属要药。”

民间因他善用石膏,有“石膏孔”的称誉。又善用鲜药,如鲜藿香、鲜佩兰、鲜薄荷、鲜藕、鲜荷叶等,取其芳香清轻,清灵通窍,除秽透达。

1929年汪精卫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时,曾明令废止中医。这一反动政策,立即激起中医界的极大公愤。各地推出代表齐集上海进行抗议,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进行斗争。孔伯华先生被推为临时主席,全国舆论支持,使反动当局不得不收回成命,并被迫同意成立国医馆。1955年孔伯华逝世,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并亲临他的寓所吊唁。

汪逢春

汪逢春(1884-1949),擅长治疗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多所阐发,启迪后学。他的门人冯仰曾医生在《中医杂志》1958中介绍他的医案数例,可见他的学术一斑。现摘要如下:

湿温重症,气郁不得宣畅,以致肠胃秘结不通,用辛香宣化的方法,并佐以通腑之剂。一剂后头痛止而仍昏晕,形寒解而身热未净,斑疹和白囗出现甚多,再以清轻解热,兼通肠胃。三诊身热已退,斑疹渐退,舌苔渐化,胸闷已舒,小溲渐淡,表明湿温化而未净,再以泄化余热,兼治胃肠。

他善用大豆卷、香青蒿芳香化湿浊,山桅、丹皮清里热,杏仁、薏苡仁、蔻仁宣畅三焦。枇杷叶、厚朴、半夏、连翘、芦根、瓜篓皮和胃化痰,散结滞,消胀满,通肠胃,益元散、殊茯神清心利尿、安神志,如此则湿温得化,余邪得解,善治湿温者,可师可法。

他喜用沉香粉一分、酒军二分、食盐一分,三味同研,以胶囊装好,分两次以药汁送下。这样少量吞服的方法既节约药材,又发挥疗效。这里所称的一分相当于0.3克重,二分不过0.6克,三味加在一起仅有1.2克,胶囊不过装二三个,吞服下去到胃肠中直接发挥作用,比较汤剂用量小、收效大。这种方法是足以取法的。

温病初起验案,病人感受时令之邪,肺胃热盛(肺通于鼻,病邪由口鼻而入,首先入肺,胃为中焦,受纳水谷,比肺略进一层而属里),先生采用表里兼治的方法,以紫雪丹七分。犀角粉一分,二味同研,以胶囊装好,匀两次以药汁送下。

咳喘属慢性支气管炎,遇寒而发,主以温运化饮,另附白蔻仁二分、琥珀粉三分,二味同研,以胶囊装好,匀两次以药汁送下。俟停饮已化,病后气血两亏,宗《金匮》法用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加味(茯苓、甘草、五味子、生姜、细辛、半夏等味,其中茯苓、甘草和胃化痰饮,五味子、生姜、细辛、半夏几味合在一起发挥辛散苦降,一开一收,散寒温中,敛肺平喘)而收功。

痢疾验案,属湿热各滞,蕴蓄胃肠,亟以芳香疏通法而奏效。

气恼伤暑验案,采用芳香温中分利,以呃逆大作,引起剧变。俟呢逆止,以升降运中,调治胃肠,最后以升阳益胃收功。其间亦佐以胶囊剂,初以戈制半夏五分、局方至宝丹一丸,二味匀两次,开水送下。继以戈制半夏五分、淡干姜二分、食盐一分,三味同研,以胶囊装好,匀两次以药汁送下,着重清理胃肠。

以上几案,皆为善治之病,得心应手,药到病除,屡为群众所乐道。

他热心公益事业,尤注重培养人才,提倡在职教育。1942年曾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中医中药界培育人才,虽是短期培训性质,但纠集同道多数是有真才实学的前辈,如霍文楼。杨叔澄都是主讲教师,近代名医郭士魁就是当时的学员。他热心教育事业,提携后进,多所贡献。

萧龙友

萧龙友1870-1960,四川三台县人。萧氏五代定居四川,诗书传家。萧龙友自幼熟读经史、诗赋,兼习书法。1890年赴成都,入尊经书院词章科学习。

1897年,萧龙友27岁时中丁酉科拔贡,不久即入京担任八旗官学教习之职。

辛亥革命之后,萧龙友曾历任财政、农商两部秘书、财政部经济调查局参事等职。到1928年,萧龙友深感于数十年宦海浮沉,无济国事,遂生隐退医林之念,不久即弃官行医,结束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萧龙友成为一代名医,既无家传,又无师承,完全靠自学成才。幼年时的萧龙友就对医药很感兴趣,族中有人开了一家中药铺,他有空时常去识药。在成都尊经书院学习期间,他也抽空阅读中医书籍,每有心得即作笔记,日久后竟“积稿盈尺”。

1892年,川中流行霍乱大疫,省会成都每日死人无数,街头巷尾一片凄凉,许多行医者惧怕感染,潜居不出。萧龙友冒着生命危险,陪同当地一位医生携带中草药沿街巡视,见到病人就进行治疗,从死亡线上拯救了许许多多的患者。

进入仕途后,萧龙友仍然继续研修医学,并在公务之余以医济世,免费为患者看病,收效良好。这时他虽是业余行医,求诊者已接踵而来。

1928年,萧龙友弃官行医,在北京西城兵马胡同建了一寓所,开始了正式的医生生涯。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孔伯华

国民党倒行逆施取缔中医孔伯华挺身而出率团请愿自本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那一段漫长岁月中,作为国之瑰宝的中医学受到大举传入的西医西药的冲击,并遭受统治当局的歧视和摧残,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中医界的志士仁人为挽救中医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早在1912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等人就曾提出了废弃中医中药的主张。后因全国中医界奋起反对,才不得不有所收敛。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废弃中医的主张再度喧嚣一时。

19292月,国民党中央卫生委员会提出了废止中医药案,内容包括停止中医登记、禁止中医开设学校、禁止中医宣传等。这一提案激起了全国中医界的公愤,孔伯华等医家挺身而出,参与和组织了与国民党政府的斗争。

“废止中医药案”提出后,上海各中医学术团体率先通电全国,表示反对。在北京,施今墨、孔伯华等医家四处奔走,呼吁各界人士支持中医界的斗争,并组织了华北中医请愿团。不久,来自各地的中医界人士汇聚上海,其中有华北中医界代表孔伯华,浙江中医界代表裘庆元、曹炳章,云南中医界代表吴佩衡等。

孔伯华先生被推选为临时大会主席。1929317日,全国中医界代表在上海举行了抗议集会,这就是震惊中外的3.17事件。会上推举了5名代表组成联合请愿团,由孔伯华先生率领,前往南京请愿。请愿团成员有上海名医秦伯未、谢利恒等。

由于全国中医界的奋力抗争,终于迫使当局收回成命,使中医免遭灭顶之灾。这次斗争的胜利在中医界人士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在此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医界都把317日当作一个盛大的节日来庆贺。

3.17”之后,国民党政府迫于各界压力,批准设立了中央国医馆,施今墨担任了国医馆副馆长。但国民党政府仍百般制造困难,使国医馆几乎是形同虚设。施今墨先生不久即辞去国医馆副馆长职务。

得不到政府的支持,中医界只能自强自立,自谋生路。当时,中医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几乎不约而同地认识到发展教育是振兴中医的必由之路。北京的四大名医都先后兴办了中医院校。他们在办学中历尽艰辛,耗尽心血。

施今墨创办的华北国医学院是一所颇有影响的中医学府,为培养中医人才作出过重要贡献。

孔伯华与萧龙友合作,于1930年共同创办了北京国医学院。在学院困难时期,二位先生竭尽全力倾囊维持。孔先生和萧先生还在学院开设门诊,以诊费补贴办学经费。该学院开办10余年间,毕业学员数百人,对当时处于逆境中的中医事业起了挽救和促进作用。

汪逢春

汪逢春先生也曾创办医学讲习会、中药讲习所,培养了众多中医英才。第一班学员的有赵绍琴、谢子衡、李鼎铭、于傅岩、秦厚生、岳中谦、冯仰曾等人。其中,李鼎铭、岳中谦等也是自华北国医学院毕业后,参加的医学讲习会。拜多位名家为师,博采众家之长,是当时中医界的风尚。

汪逢春先生的弟子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了中医界栋梁之才。其中,赵绍琴为当代名医,著有《温病纵横》、《温病浅谈》《赵绍琴临床400法》、《文魁脉学》等书。李鼎铭、秦厚生等亦为知名医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