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诗与歌

(2010-12-12 22:17:20) 下一个


关于诗歌的起源,历来有一种共识。《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最早的《诗经》,“风”,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国的民间歌谣。“雅”,是周王京畿的乐歌,“颂”,是祭祀时的乐歌。

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虽然仍讲究韵律,如平仄、格律、宋之词谱、元之曲谱,但慢慢失去了“歌”的功能,特别是
很多现代自由诗,在追求意境美、意象美、形式美、哲理的同时,弱化了内在的韵律;而另一方面,现代的歌词很多时候为了通俗、口语化、合韵、合曲,大大牺牲了意境的美。我们很少能听到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样有诗意的歌、这样有韵律美的诗。

其实,我们可以把诗写得更有韵味些,一首真正好的诗应该可吟可诵可歌;我们也可以把歌词写得更有意境些,一首真正好的歌词应该可回味可细品。

知难行更难,慢慢修行求索。一年写出一、二首这样的诗歌,这样的目标是不是太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海上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点缀的评论:

欢迎点兄光临。呵呵,实际情况是:目标太高,无人指导,追求不到~~~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海上君的创作,
是有目标,有指导,有追求的。
深表感佩!
海上云 回复 悄悄话 聆听无树兄碗论,妙~~

可是,有太漂亮的碗,我们都舍不得用来盛饭。等实在饿了,没碗盛饭,再漂亮的碗也会拿来用~~~

wushu 回复 悄悄话 知道海云兄近来在琢磨这事,钦佩并赞同。这种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境界,而且海云兄是做得到的。
觉得合和分有它自己的哲理和轨迹。当人类做成了第一只圆形的陶碗的时候,它是那么的完美。它甚至都不那么圆,但人人都喜欢它,都要用它,都要欣赏它,人人都想要一个。于是,成千上万只陶碗生产出来了,然后大家试着改变陶碗的每一种内在因素,有意或者无意,做出了方的,扁的,玻璃的,塑料的,带花的,透明的,只能用不能看的和只能看不能用的。如此分离而在每一个方向各自进步。然而在不远的地方,我们相信有一只终极的碗,无比地美丽,无限地实用,而且经久不朽。恰恰就像那第一只碗在当时的人们心中的印象。我们需要这种印象,因为这正是分离所失去的,而这也就是合的动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