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近黄昏,西下的太阳依然耀出刺眼的光芒,竭力将最后一丝热量传递给滚烫的大地。茂盛的大树在阳光的照射了一天,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树叶纷纷耷拉着,只有知了还在不知疲倦的发出阵阵嘶叫,演奏着哀怨的交响曲,敲打着人们本就烦躁的心里。钢筋水泥筑成的高楼,此时仿佛成了一个烤箱,置身其中,汗水止不住的流下来,全身都是黏糊糊的感觉,让心情很是不爽。
匆匆吃过晚饭,终于按耐不住出去走走的冲动。骑上了电动车,漫无目的的随处游荡。此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可是地面依旧散发着热,城外的风,也被高楼牢牢的挡在了城外。街道两旁,行走的人也多是汗流浃背,全无散步的悠然。还是到郊外去走走吧!兴许,那里不似这般闷热。
夜色,悄然降临。幸好,人们如今已经将街灯延伸到了郊外,让我可以走得更远。不觉中,我已经走出了城市的怀抱,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清风。微风,夹杂着稻草的香甜,吹拂着我,带走了恼人的汗和热,抚慰我略显燥热的心。就在我贪婪的呼吸着这大自然的气息时,不经意间,我竟闻到了一丝别样的香气,混杂在这稻花香里,却有着异样的清新,让我觉得阔别已久,似曾相识。我不由自主地驻车停步,借着月光和点点星光,循香而望。是的,正是它,就在路旁的不远处,有一处水塘,面积不大,一亩左右,水塘的中央,俨然有一田荷花正静静地生长着,舒展着斗篷大的荷叶。有三五支荷花盛开着,还有几支含苞待放的,齐齐的挺立在水面上,卓尔不群,有着超俗脱凡的气质。
小的时候,父母忙于工作,平时少在家中,对我自是无暇顾及,正好让我有机会尽情享受这快乐童年。记忆中,那时的夏天,不似如今这般热,每每中午,大人正在酣睡午休,我们几个玩伴趁着这个机会,相约溜出家门。外面尽管艳阳高照,却是我们戏耍的大好时光。镇里的铁路旁,有人家沿着铁路挖了一个长长的水塘,并种了成片成片的荷藕,水塘不深,只有约一米,刚刚没到我们的胸。有什么理由可以让那时的我们拒绝,在这样的夏日下,畅快的戏水寻乐了。于是,个个顿时化做了“浪里白条”,在水中你你逐我赶,相互泼水,将平静的水面增添了不少热闹,偶尔有农人路过,马上躲在刚刚出水的莲下,以叶为屏;累了倦了,摘几个莲蓬,躺在塘边,细细品尝,莲子通常是嫩的,两端是青的,中间却是黄白的,剥开放入口中,甜中带着些许的涩味。等到回家时候,摘下一片荷叶,倒戴在头上,权当遮阳,却也自得其乐。在镇上的几年,每年的夏天,我都是这样度过的,直到父母因工作调动离开故乡。从此,将荷花留在了记忆的最深处。
后来读书后,读到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我常后悔少不经事,无端地亵渎了圣洁读书后,我也才知道,莲,素来是被视为圣洁和君子的象征的,佛家的莲座也只有如来、观音这样修行高的佛祖和菩萨才能坐的。历代文人,也常以此吟诗做词的。相传,宋代词人柳永曾作词形容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百年之后,被大漠之中金主完颜亮所读,垂涎江南美景,遂起投鞭渡江之意。才华横溢的柳三变,却不知道所做的词,在身后百年,加速了宋朝的毁灭。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我却深信不疑,身处大漠,每天面对落日孤烟直的苍茫,向往十里荷香,轻舟采莲,那是最最自然不过的了。即便是我,直到现在,还对电视中曾播放过的一个广告中的画面记忆犹新,一袭蓝花布衣的船姑,在一个宽广无边、莲花遍生的湖里,轻歌荡舟,垂手采莲,正合了:“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月光下,我静静地凝望着你,我总疑心你其实是花世间的隐者,没有选择在百花齐放的春天,也不似梅花在冬天傲雪凌霜那般引人注目,独独在这盛夏烈日,盛开于野外塘中,不为世人所所关注。我也固执的认为,国画中的墨荷才最适合你,那近乎单调的色彩,才能将你那魏晋之骨渲染得淋漓尽致。
微风中,我静静的望这你,微风中,我隐隐嗅着熟悉的气息,依稀看到你的身姿在风中摇曳,隐约可见花瓣颔首,可是在欣喜我的到来?莲叶簌簌做响,可是在叹息惋惜我终究未能摆脱尘世,将你遗忘在往事?
黑夜里,我静静的凝望着你,只是我不知道到我要用怎样的距离,才能将你那紧锁在花蕾的心事读懂?如水匆匆的流年,在我身上留下了太多岁月的痕迹,而你却仿佛从来不曾凋零过。只是,我深知,我从来就不曾遗忘过,不然,在这不期而至的相遇中,在这一池碧水中,我将你认出。
晚风轻佛,虫声如线,踏上回家的路,天气依旧炎热,只是,心中已是宁夏,我知道,只因,有一朵莲花在心里,悄然绽放,有一缕荷香,侵入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