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南方种蒜的点滴体会(下)(图)

(2011-03-25 19:53:14) 下一个
第一批种的大蒜种子是从Walmart买的,总共10头,处理与对照各用5头。共栽种了50多株,没见到一根抽出的蒜苔。仅在对照中发现2个没有抽出的蒜苔,它们不是从蒜头的中间抽出的,而是从蒜头侧面的一个蒜瓣中抽出的,蒜苔尚未充分抽出,蒜苔上的气生鳞茎却长得非常饱满。请看下图:



另一件出乎预料的是虽然10月17日种的第一批大蒜没有正常抽苔,但是12月26日种的第二批确有不少抽苔了,蒜头与蒜叶生长较为均衡。这批蒜的种子是从当地东方店买的,蒜头的颜色是红色的。请看3月16日拍的照片,注意中间两棵的蒜苔: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去年10月17日播种的第一批大蒜,无论处理还是对照,所有植株的营养生长(叶子的生长)、贮存生长(蒜瓣的生长)和生殖生长(蒜苔的生长)之间的正常关系遭到了破坏:(1)叶子分化与抽生的数目远远高于正常,植株的假茎长得如同大拇指一样粗。(2)蒜瓣的生长受到抑制与干扰,对照中有很大一部分植株根本没有形成蒜头,有些植株即使形成蒜头,由于大多数蒜瓣长出叶片,蒜瓣长得并不充实。处理植株的蒜头生长也是如此,本来种下一粒蒜瓣只能长出一棵蒜苗,结果长出来一丛蒜苗。(3)蒜苔的生长受阻。

上图是对照植株的照片:右侧的蒜苗是从中间的蒜头上面切下的,周边的6个蒜瓣都抽出了蒜苗,中间的叶鞘内也包含6、7个蒜苗,叶片制造的营养用于蒜苗的生长,没有贮存在蒜瓣里。

上图是对照的另一部分植株,完全没有蒜头。
下面是处理的一棵植株:正常的蒜头在剥除外叶以后,看到的应是革质蒜皮包裹白色蒜瓣。这里的每一个蒜瓣都形成了一棵独立的植株,右侧外围的蒜瓣已经再次分为两瓣。



大家都知道,我们买的这些大蒜种子都是从中国运来的,中国出口大蒜的主要基地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的山东、河南、安徽等省,而我这里的地理纬度和气候与浙江省的温州、福建省的福州相似,这批大蒜生长的主要季节是冬季,其间白天最高温度为60-70F,晚间最低温度40-50F。这个温度相当于中国出口大蒜产区4月份以前的温度,在原产地的这一时期大蒜植株完成了营养生长,同时也经受了低温的诱导,完成了蒜瓣(鳞芽)与蒜苔(花芽)的分化。进入5月份伴随温度的升高与白天日照时间的加长,使植株的贮存生长和生殖生长得以顺利进行,所以蒜头可以正常形成,蒜苔也可以正常抽出。
除了温度之外,日照长度的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白天和夜间各12小时。北半球在春分(每年的3月21日前后)以前的日照长度越往南越长;春分以后的日照长度越往北越长。日照时间长增加了光合作用时间,对所有生长都是有利的,特别对生殖生长(即蒜苔的生长)有重要的影响。
由此可见,冬季南方的温度条件与日照条件非常适合大蒜的营养生长,而贮存生长和生殖生长所需的较高的温度与较长的日照条件却得不到满足,因为这批大蒜在春分的第二天收获的,这批大蒜整个生长过程都是在短日照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是冬季在南方种蒜只长叶子,不抽苔,蒜头也生长不好的原因。

浙江农业大学的李曙轩先生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对低温和日照对大蒜鳞茎形成与蒜苔发育影响进行过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可以促进大蒜鳞芽、花芽分化,使植株在较少叶片数时就分化出鳞芽、花芽。上个世纪末,西北农业大学的陆帼一先生和山东农业大学的樊治成先生则根据这一结果,对大蒜品种的生态型分类做了研究。他们从全国各地(除了黄河、长江流经的广大地区,还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新疆、内蒙、黑龙江等边境省区)收集了七十多个地方品种,在陕西杨陵进行秋播与低温处理之后春播植株生长发育的比较。结果表明:所有品种低温处理后春播的叶片数都比秋播减少,根据减少的幅度把供试品种分为低温反应敏感性、迟钝型和中间型三个生态类型。杨陵位于北纬34度18分,那里冬季的温度要比温州、福州低,日照时间短。这个试验如果在温州或福州进行,相信两者之间叶片数的差异会更大。估计不少品种的秋播结果会与我的结果相似。

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大蒜生产的目的是有区别的。北方种植大蒜为了蒜头与蒜苔,南方人除了蒜头和蒜苔之外,还喜欢吃蒜苗。所以在南方种蒜,如果以蒜苗为目的,可以像我那样种植,使用那样的品种。如果以蒜头和蒜苔为目的,就要在品种和栽种技术做些改进。从与当地纬度和气候接近的地区引种应该会更容易取得好的结果,低温处理的方法有待改进,播种时间也要调整,很多技术还要进一步摸索。
另外,今年我还异想天开地即想吃蒜苗,又想吃蒜头和蒜苔。所以在1月31日将蒜苗从地面以上1寸左右处剪下,让植株继续生长。请看照片:

剪下的蒜苗有2尺多长,粗的像手指,蒜叶整齐。蒜苗是吃到了,蒜苔和蒜头都没有吃到。除去叶子的植株后来长出了许多小蒜苗,收蒜时看到每个小苗之下都有一粒小蒜瓣(见上篇对照蒜头的照片上第一行所示)。今年没成功,明年准备再试。

在这两篇体会里说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相信没有几个人对这些事情感兴趣,如果有谁能够通篇看下来,请让我郑重对您说一声:“辛苦了!谢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花园 回复 悄悄话 我也看了,很受用.
wyx2000 回复 悄悄话 我看了,不用谢,看的人都是感兴趣的,可惜我在北方,不能完全借鉴你的经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