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就一段浮萍华裔的美国梦事
——《访《美漂》作者、旅美作家胡曼荻女士
采访者:BMW《领跑》杂志记者郑长宁 受访者:美籍华裔作家胡曼荻
《领跑》:你好,胡曼荻女士,感谢你能够接受《领跑》杂志的采访。《美漂》讲述了华裔在美国的留学移民梦事,想知道你选择这个题材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机遇的感触,还是看到了太多美漂经历有感而发?
胡曼荻:关于创作初始原因,我在《美漂》的跋文中写过:“因老丹做移民律师的缘故,看到许多美漂的故事,沉在心里久了,便成了一种负担,只有倾诉才能不受精神煎熬。写这本小说,原本是想用一部书来倾诉,记载流逝的记忆,回答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更不知天高地厚想效仿幼时熟读的红楼,写一部如浮萍般的华裔,在与中国远隔千山万水的美国尘世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红尘之梦,亦想写一部华裔在美国的移民梦事。”
《领跑》:关于“美漂”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很多年前就有《北京人在纽约》的故事,小说《美漂》和之前的移民文学作品相比,最大的差异在哪里?
胡曼荻:我想比较两部文学作品的差异可能是很困难的。每部作品都有其独特性,有作者独特的自我写作风格,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故事。如果非要将两部作品对比,相比《北京人在纽约》,《美漂》时代背景晚了十多年,不同于前者主要是主人公个人经历,《美漂》的视角可能是比较新颖特别的,主人公是一位美国华裔女律师姬韶逦,在她的移民律师生涯中,她用移民法律知识,帮助同胞华裔获得绿卡,并目睹了很多华裔在美国的移民故事,有喜有愁,有悲有乐,有爱有悔。可以说《美漂》通过一位在美国的华裔女律师美国执业的所见所闻,介绍了华裔移民在美国的众生相和取得美国绿卡的种种渠道,是关于新一代华裔知识分子在美国的立足之叙事写真录。
《领跑》:现在的畅销书以讲故事为主,文字感觉有时不是很好,而《美漂》的文字似乎很讲究,很见传统文学的功底,这是你刻意追求的写作风格吗?
胡曼荻:可能是我离开祖国太久了,意识还停留在二十世纪,文字还没被污染(开玩笑)。无可否认,现代生活节奏很快,很少有人能有一杯茶一本书的雅兴。从快餐到满汉全席,都是市场驱动的结果。也许有些作者想为读者提供快餐,倡导短平快的文学;我更希望烹饪出的是一顿美味佳肴,色香味俱佳,食起来是一种享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毫无疑问,目前是微博博客盛行,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写文章,挂在网上,任人评头论足。但文字不是口头语,不是说话,文字是思想的延续,将无形的思维变成有形的可以流传的载体,是口语提炼升华的过程。有一个朋友是中文系毕业的,诗韵地说:“汉语真是很东方的语言,千迴百转,浅吟低唱,很静很慢很玩味。她还在自己的微博上建议:春看唐诗,夏看宋词,秋看明人小简笔记,冬看清小说。喜欢易安早年词的丰盛恣意: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未成沉醉意先融。这是汉语的情致。”我曾在一篇文章《母语之爱》中引用她的话语,并提到,“很庆幸母语是汉语,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文字,最深邃的一种语言。与生俱来的母语,纵然走过千山外水,永远溶在血脉里。母语之爱,只有海外的赤子才有感悟。”正是这种爱,让我在写作时对汉语言文学虔诚膜拜,不愿糟蹋精神食粮。
《领跑》:多年国外的生活,丝毫没有减弱你对文学创作的喜爱,文风婉约精雅,知性大方,您在国外生活的同时是如何保持自己的中文写作水平的?
胡曼荻:这几天在整理稿子,才发现来美国后,最初一年写了十篇文章,二00六年前后一年写了十篇文章,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写任何的文字,以为从此再不近书缘,可以消隐在异国的繁华中,无欲无求。剩下的文章基本是二0一二年和今年写的。我没有刻意去保持写作水平,可能和读书有关。我从中国带到美国的,是《红楼梦》、《唐诗鉴赏》、《宋词鉴赏》和《四书五经》等古书,我常常好奇如何将这些古文翻译成英文,不知是不是这维持着我的中文写作能力(呵呵)。
《领跑》:谈一谈你自己美漂的心路历程,是否也和书中的情绪一样,有一种“走过千山万水,月依然是故乡明,这便是美漂的纠结。”
胡曼荻:我其实把千山万水篡改成千山外水,编辑老是把这个“外”字改过来,以为是我输字的敲误,这个外字,就是一种美漂的心绪,总觉得不是自己的,是他人的。我在书中也写到,很多第一代移民的华人,在美国的生活,吃的还是中国饭,看的是中国电影电视,关心的是国内新闻明星,在美国不过是一个过客,每天上下班,看的是一路美国风景,回到家,便又回到了中国。没有遇到先生之前,我想自己就是这样的心态,总觉得没有办法融入。嫁了一个美国人后,吃太多的美国饭,跟一帮美国亲戚朋友混,身上有些美味了,不再觉得是一种漂泊,而是一种生活了。
《领跑》:这本书你用心写了两年多的时间,据说你平日还有公司要打理,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你是用怎样的时间和状态来写作的?
胡曼荻:写作《美漂》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晚上和周末。尽量希望不熬夜,可是有时还是禁不住思如泉涌,停不下来,熬到深更半夜。写作真是很奇怪,不是坐下就可以写的,似乎很多时候,坐在那里,要酝酿,必须过了一个点,思维才能进行下去,写作是一个很孤独很封闭的过程,似乎总要等这个世界沉睡时才能有灵感。不过总是幻想着看到成品的书香,创作便欲罢不能。
《领跑》:以前读过你在新加坡时创作的散文集《中国女孩》,那些文章似乎是你的心灵独白,而《美漂》则是文学创作,这两种写作风格迥异,对于你来说,你更喜欢怎样的写作风格?
胡曼荻:《美漂》之前,几乎没怎么写小说,只是几个短中篇而已,写的更多是散文。这些天我一直在整理自己过去写的散文,因有些文友一直留言说,希望能看到我更多的作品,希望那几本散文集很快成书,能和大家见面。其中一本散文集基本是《中国女孩》的再版,是记录青春独有的文字。很难说我更喜欢哪种写作,散文还是小说。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思维很理性,很难写奇异灵怪的小说。不过《红楼梦》和《平凡的世界》能流传,是因为书可以记载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她可以浓缩一个社会。如果说散文是点,那么小说就是面,点多了,才能撑起面。散文可以很随意,信手拈来;小说就要很完整,前因后果交代得令人信服。我更喜欢写散文,因不会长时间被构思遣词造句折磨,但小说更能让作者有挥洒的天地,那个面可以无限无垠。
《领跑》:你是南开人,也曾经在天津工作很长时间,谈谈你对天津的感受?
胡曼荻:天津对我来说,是第二故乡,可能回忆更多,思念更浓,因在天津度过了最好的年华:南开四年,天津日报三年多。跟天津也是很有缘分,我目前居住的城市美国费城,和天津是友好姊妹城市。去年我曾作为费城市长纳特先生的翻译,随费城官方代表团回天津,看到天津的变化好大,今非昔比,天津的规划馆让我很震撼。今年六月天津黄兴国市长回访费城时,又重逢天津代表团,感觉很亲切,那种海外见亲人的心情,很难描述,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领跑》:你在国内、新加坡和美国生活都生活了很长时间,这些城市的差异给你带来了哪些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对于你的创作又有着怎样的帮助?
胡曼荻:我很幸运,可以在不同的国家生活。我觉得经历都是笔笔不可磨灭的财富。一个人可以在物质上一贫如洗,却能在精神上是亿万富翁。这些经历是一种沉淀,层层叠起来,变成了沉积岩,压得自己不能不写,挤涌出些小火花,也许有一天会火山迸发。我觉得对于一个写者来说,小说总是来自生活又游离生活,交错盘结。在《美漂》女主人公身上,有许多许多美漂们的经历和视野。不可否认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但每个人物都有生活的源处和解说,很难说他们是某些人直接的影子,一个人物往往是几个人的综合体,这是我多年在美国生活所经所历所观所看所闻所思沉淀之果。如果没有生活的积累,不同国家生活过的视野,《美漂》是不可能诞生的。
《领跑》:你下一步作品的写作计划是什么?能否和我们的读者提前分享一下?
胡曼荻:上面提到过,我在整理几本散文集,希望结集出版,里面的两百多篇文章是这么多年写的零散文字,很有些敝帚自珍,希望她们能很快让读者一堵芳容。除此之外,本来《美漂》是计划写一百二十回的,但作为一本书,就太长了,最后《美漂》只写了四十回。《美漂》本身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世纪之交的记录。我的计划还有两部,她们是《美漂》的延续,又是独立的的两个主题。一部是《美殇》,是很多华裔定居后的百态;另一部是《美归》,是很多小留学生和海归们的种种历程。书名是暂定的,可能会变更,也许最后会统称《美漂》上中下三卷,但故事的框架不会变,时间段要延续到二0一二年。希望能静下心来,完成她们,也便还了长篇小说的愿。但愿我能再作两个好梦,让美漂们完成一个十二年的轮回。这三本书且称之为《浮华美梦》三部曲,“浮华美梦”这四个字,除了字面的理解,还将之解读为“漂浮的华裔在美国之梦”。
2013-07-06接受《领跑》杂志采访,此采访刊登于刚刚出版的八月刊,以下是杂志内文和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