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之赋

在人世上活一次,在诗里再活一次。
正文

诗人之赋

(2014-08-26 15:40:48) 下一个













 

   
 
世界的新人 [管理]





 

世界的新人

他松散的坐在地上
面前是一本打开的书
远古的童话
今天的故事
在他面前络绎不绝地流走
一切都是新鲜的,单纯的
跟踪着,可爱的
跟踪着,美丽的
一朵小花可以使他笑
一只企鹅可以使他觉得滑稽
告诉爷爷。他的发现,
告诉奶奶,他的兴奋
对于他
无所谓从前
只有今天和未来

快来看吧,小朋友们
着世界的新人
在向你们招手!
 
 
众里寻他千百度 [管理]



众里寻他千百度

从来没有寻找过

似千年有约

风里雨里

冰里雪里

同携手

尝不尽的粗茶淡饭

说不完的悄悄情话

你知我知

月依旧,灯依旧

一见倾心

一世倾心

何用众里寻?

9/3/2009于西雅图





 
48831631
 
评论 [管理]
加载中…
 
一次与一千次 [管理]







让我们记住这一辈子的

那一次邂逅

一次的约定

让我们终生相守

一千次地

一起走过风雨坎坷

如同同一棵树上的两片叶子

不分你我

几十年的悄悄情话

没有穷尽

晴天也`沙沙

雨天也凁凁

有的人在谎言中一千次的改头换面

而真诚的人只需一次的许诺

要什么海誓山盟

说什么锦书难托

有什么“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百年三万六千日

每一个日子都阳光明媚

这一千次的缠绵,

都缘自那一次的承诺!

 
博文 [管理]
置顶: (2009-06-16 03:51) [编辑] [删除] [取消置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为好友诗人之赋题博克同名诗)
 
作者:诗人孙树刚
 
 
古今作诗之人者

为世俗的四季而生

那苦痛挣扎的命运

是宇宙间最璀璨的呐喊声

名字是时代的象形

诗歌是灵魂的见证

遭遇是世态的缩影

悲悯是心底期待之梦



将寂寞扔进地狱之坑

把孤独品成黎明之灯

邀良善继承最优秀的传统

请卑鄙为高尚主动让行

那阵阵回音的思索

架起爱的风雨彩虹



凄凉嗅过请向诗人致敬

那百折不挠的激情

足以点燃地球整个苍穹

钻入诗歌里的情深意浓

是常人的心态难以纳容

只有俯下身虔诚聆听

方可大悟博爱的憧憬



百年之后的诗人与诗文

九泉之下同根而存

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可以登珠穆朗玛峰低首思量

也可以在田间地埂锄禾歌唱

那不死不灭的文字

宛若一个个乖巧的精灵

召唤着正义引领同胞前行



诗歌是世纪微睁的双睛

渗透四面八方的时空

拍摄喜怒哀乐悲恐惊

让仁爱与天地交相辉映

也为丑陋的嘴脸警钟长鸣

姑且为全人类的诗人作赋助兴

群众构建着最有潜力的灵感之城

但愿诗人习惯地遗忘自己的姓名
 
 


 
2011-8-11 05:20 AM
阅读评论还没有被转载 ┆ 收藏
 
(严倚云教授自述)(1)
文/严倚云
2010年09月28日,星期二
 

 

我从母亲清华毕业五拾周年纪念册里读到严倚云教授的这篇文章。非常感动。觉得我没有为她做过什么事,我应该为她做些事,于是拍下了全文,发在这里。作为对自己的鞭策,也作为对严倚云教授的感激。

 

 

 

 

借来的生命五十年(严倚云教授自述)(2)
文/严倚云
2010年09月28日,星期二
 

 

 

 

 
编辑修改此文删除此文
作者:严倚云
  
 
 

本文在2010-9-28 5:52:19被施
阅读评论还没有被转载 ┆ 收藏
 
标签:

海边

卵石

杂谈

分类: 摄影

 

马头石

----为好友诗人之赋诚创此篇

拼命地逃避俗世的喧嚣

朝着太平洋的太平宁静走去

或许那岸边的波涛汹涌

可以为苦痛的纠缠疗伤

传说在消瘦很久的年代

记忆早已褪去稚嫩的颜色



一个英姿飒爽的中国将军

骑着宝马良驹为正义而战

战得花落千万朵夕阳晖渐残

汗水浸湿了全身的铠甲战袍

他气喘吁吁卸下盔甲和战靴

依偎在太平洋的伟岸之中



马疲惫得双眼布满血丝

双腿颤栗全身无力满脸憔悴

旁边只看到仅有的一块石头

英雄和宝马互相谦让

久久不肯休憩于石头

最后无法支撑的老马

一阵哀叹过后便倒在石头上

一躺就躺了无数年

那流淌不止的鲜血

维持着奄奄一息的体温

英雄因负伤严重难以远行

在附近搭起了一个帐篷



种了蔬菜和五谷杂粮

守候着这块难以遗忘的石头

马在这块石头上安详去世

英雄没有把它埋葬于泥土

却每天用双手蘸满清晨的露珠

为老马梳理鬃毛和洗澡

执著的感情没有让老马腐烂

经住了岁月的严峻考验



若干年后老马化作石头影像

融合在石头的最表层

那表情是在对着英雄微笑

将军感动了泪滴在石头上

一刹那间人马默契的交流

凝望成华夏马头石的永恒奇景

作者:诗人孙树刚(新浪博客)





 

阅读评论还没有被转载 ┆ 收藏
 
(2011-08-08 13:02) [编辑] [删除]
标签:

白莲

分类: 摄影

p


 
阅读评论还没有被转载 ┆ 收藏
 

 

 

 

诗人之赋

 

(7)

 

深圳海关进出口处的两个儿女睁大眼睛,依依不舍地看着走过安检的他们。爸爸妈妈,你们要小心啊!女儿隔着海关的进口处,含着泪喊着眼中有泪的螈和瑜,不敢回头望两个依依不舍的孩子。他们人虽离开了孩子们,把心留在了孩子们的身上。燕儿他们虽然都已长大成人他们这次与孩子们别离的万里之行,却使螈有切肤之痛前路茫茫,不知何日骨肉才能相聚。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在与孩子们分别的一刹那,螈不由得想起李煜的诗。心,如同被撕碎了般痛……

 
(8) 1992122日,螈和瑜,从香港乘西北航空公司飞机往美国西雅图。但,由于女儿燕,买错了飞机票,他们乘坐的飞机入关在旧金山,而不是在西雅图。螈知道不会有人来接他们。她想给西雅图的母亲打个电话,告诉母亲,他们已到了美国。然而,令他们窘态的是,他们不知如何使用公用电话,拨打长途。螈请教一位由身边走过的旅客,那位先生热情地帮助了他们。他当即向公用电话投币口,投进了几枚硬币,而后又教他们如何拨号。这是他们踏上美国领土,得到的第一次帮助。使他们很受感动。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令他们沮丧、无措。打到母亲家中的电话,没有人接。打到妹妹家的电话,也没有人接。无奈之下,螈说:我记得母亲家的地址。出了机场,我们坐出租车去吧。"
出租车将螈他们很快载到母亲家门口。使螈感到伤悲的是,母亲家的门,紧锁着。母亲不知到哪儿去了。时值初春,春寒料峭,螈和瑜,在母亲门外的寒风中,足足等了几个小时,也不见母亲回家。邻居因为见过螈,请他们进屋坐坐。螈在母亲邻居家,一直等到晚上七点多钟,也不见母亲踪影出现。“闭门羹”,也莫过于此吧!幸好,螈还记得父亲的一位福建同乡汤伯母家的电话号码。螈将电话打到汤伯母家,并将他们已到美国,在母亲家门口等母亲好几小时,也不见母亲踪影等情况。向汤伯母讲了。汤伯母说:“孩子,你们等着,我开车来接你。”电话结束没一会,汤伯母开车来接他们了。汤伯母连夜替这对来自大洋彼岸的夫妻,寻找住宿的地方。这一年螈四十九,瑜五十。
 
(9)
刚来美国,一切从零开始。为了节省开支,螈和瑜打算申请免费住房。他们在西雅图“share house programm”机构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个叫南希的寡居老人,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住房。要搬到南希家之前,螈去了母亲那里。她对母亲说,如果母亲同意他们和她住在一起他们就搬来与母亲同住。不去南希家住。母亲冷冷地回答说:你们去哪里住为什么要问我?螈答道:我是想给你一个机会。母亲冷冷一说:我不要这个机会!母亲就这样,亲手将女儿照顾她的心愿,给撕碎了。螈和瑜,只好去看护与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美国母亲——南希。
来螈和瑜跟南希还真是有点缘分呢!他们是通过老年人服务中心介绍来陪伴侍候南希的。西雅图有一个“share house programm"机构,可以让没有房子的人找到住房,同时使孤寡的老人可以有人帮助照顾。在这之前他们也被面试过几家,不是嫌他们年龄大,就是嫌他们是夫妻两个人。唯独跟南希见面时,她儿子问她你喜欢他们吗?她二话没说干干脆脆地说:喜欢喜欢!于是和瑜这样搬进了南希的家。他们住在她卧室的隔壁一间房里。
矮矮胖胖的南希,满脸慈祥,除了身穿洋装以外,那神情活像中国年画里的老寿星。螈从未叫过她南希,打一开始就叫她奶奶螈和瑜每每谈及她时,总是娭毑称呼她(注:“娭毑”,湖南话奶奶的意思——作者注南希出生于1902年,比螈和瑜大了四十多岁,不叫她奶奶,又该叫她什么呢?
他们在南希家的工作是:招抚她的一日三餐,洗衣洗被,提醒她按时服药。合同上说明他们照样可以求职,可以打工。他们服侍老人的报酬,就是免费吃住。这对他们两个落异乡的穷书生来说已经够不错了。来南希家之前,他们住公寓房子每月房租四百五十元,加上电费,交通费,伙食费等等月开支不少于七百五十元。当时瑜在一家公司学保险业务,公司不向他索取训练费已经够不错了,他哪还奢望有收入?螈有一个每天四小时半职工作。每小时六元,月收入刚好可交房租。螈的亲戚(在美国四十多年的亲生母亲和在美国出生的同胞弟弟妹妹)都离他们远远的,生怕他们帮助。螈他们由国内带来的一点积蓄眼看不能维持多久了。所以,在南希家的这份全职“保姆”工作可谓雪中送炭
像南希这样的老人若是在中国,过的应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的生活了可是南希没有这样的福气。她的独生儿子每两周才来看她一次每次来就急急忙忙地查看、清理账单。查完帐单后,又急急忙忙地走不会在他母亲身边多呆半分钟。南希的两个孙女,则一两个月才来一次,也是来去匆匆。至于她的孙子,直到螈他们离开南希的家,也未见他露过一次面。
南希常常一个人咕咕噜噜。螈问她为什么这样,她说:没有人跟我说话,我就只好自己跟自己说啰。”“南希是一个无助的老人,我们是两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我们是同病相怜啊!螈有次对瑜开玩笑说。瑜比妻乐观说,他是一个新组的家庭:美国母亲,中国儿子儿媳,两代同堂。
南希对食物的要求很简单,两片面包在烤炉中烤黄,中间加一片火腿或奶酪,外加一杯果汁,就是她的早餐或午餐。每个周日的早晨往往是螈和瑜最忙的时候,他们既要帮南希起床漱口,准备她的早餐,还要赶着上班。南希总是喋喋不休地催促他们:快走快走,我自己会从冰箱里拿东西吃。尽管早上时间非常紧张,但螈他们却总是会安顿南希吃过早点后,才会出门去上班。从未缺过她一顿早餐。南希喜欢吃三明治,每天早上,螈早早起来,给南希做热腾腾香喷喷的三明治。
每天,螈和瑜出门上班时南希总要在窗边看着他们的汽车开走,挥动着一个洋娃娃,目送他们离去。每天下班回来,她总在窗前守候。只要他们的车一转到那条街上,远远就可以看到窗前南希的身影。那里是我们的家!那暖烘烘的小屋就是我们的家!”每当螈他们的汽车开近门口,看到南希的身影在窗前晃动,螈总会情不自禁地对瑜说。回到家,南希总是用一个大大的拥抱迎接们。
每顿晚餐,螈和瑜总是要细致地做几样中国菜让吃三明治吃了一辈子的南希吃。让她也尝尝中国菜的美味佳肴。瑜切菜的刀功很好,加上螈的烹饪技艺也是一流,使他们做的每顿晚餐的饭菜,样样都是色香俱。南希还喜欢吃螈做的,湖南风味的肉丝面辣辣的香香的,透鲜透鲜的。可她在用餐时,用叉子无论如何也叉不起那滑溜溜的面条。螈教她用筷子,筷子在她手中也不听使唤。南希拿筷子的样子很可爱,又笨拙,无论她怎样使劲,面条还是筷子一搞就掉到地上每每此时,螈就看着着急,时常她端起碗来喂南希。把面条一筷子一筷子送入她的口中。南希吃得很很高兴
南希不仅喜欢中国饭菜,而且爱好中国画。偏偏那么巧,螈是一个业余画家她在西雅图和奥林匹亚都开过个人画展。因年事已高,南希早在几年前就不能作画了她很想开开眼界,亲眼看看中国人怎么用毛笔在宣纸上画出活活跳的虾呀、马呀、青翠的垂柳呀等等她请求在客厅作画在一旁观看,欣赏。因此,在南希居住的那段日子,螈但凡要作画了,就满足南希的要求,在客厅那张长条形餐桌上作画。南希在旁边观赏。
螈和瑜与和蔼可亲的南希分别,是他们在南希家居住了半年之后的事。因南希的儿子要卖掉房子,将他母亲送往老人院。螈和瑜,不得不离开给予他们无限温暖的小屋。分别的时间,在一天天逼近。大家都有依依惜别之情。有天晚上,南希把螈叫到她卧室里,说:我有一样东西,不知你要不要。说着她指着挂在壁上的两幅水彩画,说:如果你喜欢,我把它们送给你。那是两幅静物水彩画。是南希亲自画的。直到今天这两幅画还挂在螈家中的墙上。南希在她九十三岁时去世的。这两幅画,是螈和瑜对她永远的纪念。
南希被她儿子送到老人院去后的第三天,螈和瑜便离开了这幢小屋。离开小屋的那天螈忽然觉得南希的小屋很美,像极了童话中的小屋。屋门前那棵高高的猴子树郁郁葱葱,一条条弯曲的枝叶酷似猴子的尾巴。南希说过这树是她和她丈夫年青时种的。它陪伴她走过漫长的人生旅途,记录着她的如花岁月,青春年华,也记录她的凄风苦雨,风烛残年。
螈和瑜,离开南希,常常想起她。和南希在一起的那段日子,使螈他们那样怀念,久久难忘。许多往事一桩桩,一件件,千丝万缕,点点滴滴,清晰地闪现在眼前。他们想南希慈祥的笑容想她滑稽的动作使他们难忘的是,在南希即将搬出自己的小屋,老人院的前一天,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她时而摸摸色彩斑澜的墙壁,时而看看那褪色泛黄的灯罩。她拄着拐杖从卧室走到客厅,从客厅又走到厨房,她不断地在小屋里留连。
她在那小屋住了整整半个世纪屋里的每一件东西都会引起她无尽的遐想……客厅墙上着她和她的孪生兄弟的合影。照片中的他们正值青春年华一个端庄秀丽,一个英俊潇洒,真如一对天使!客厅长桌上堆积着她的画作,有的完成了,如英国古老的教堂,威尼斯的水边客栈,美国西部秋天的红叶;有的画了一半,还有的只是勾勒了轮廓。
中年丧夫,多年寡居,潜心作画,以画为伴。这次她要离开的不只是她的画,她的照片,还有她用过的缝纫机,她拉过的小提琴,烧过开水的响壶以及许多过往的美好回忆。
那天晚上,螈特意做了几样好菜为她饯行。一向喜欢中国菜的南希却没有什么胃口,她心事重重的说:“我实在不想离开这里。她环顾了一下这小小的客厅:“我喜欢这种颜色的墙纸,这种地板,我还喜欢她望了望螈又望了望瑜,然后又双手捂着脸,低声地哭了起来
南希也许想起了那一个个寒冷的夜晚,当她尿湿了床(她有小便失禁的毛病)坐在地毯上发呆时,是螈悄悄地替她换了床单,将它们洗净烘干,帮她擦身换衣,扶她睡进暖暖的被窝。当她咳嗽不止,呼吸困难时,是螈给她喂药,捶背,打电话叫医生当然,螈和瑜也很感激这位如孩童的老人。是她在他们无家可归的艰难时刻,收留了他们,使他们找到了家的温暖……
 
(10)
燕儿他们没有来美国之前,螈每年都要给她的母亲,两个妹妹,妹夫,一个弟弟及三个侄儿侄女们送圣诞节礼物还有他们每一个人的生日,也都少不了要送礼物。有一次,螈给他们的圣诞节礼物是每人一个积钱筒。是在中国城买的,那种中国陶瓷的钱筒礼物送出后的有一天,螈下班刚回到家中,接到母亲电话。母亲以教训的口吻说:螈,他们对你有意见说你送的礼物太轻母亲把螈看成是么都不懂的人,要教育她。
螈在西雅图这么多年,母亲没有问过她经济上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帮助。每次只要母女相见,无论多少人在场,母亲都用教训的口气对她说话。请他们来吃饭,母亲说:要有鱼,要把刺去掉,要有啤酒,而且要新鲜啤酒,放冰箱三天以上的啤酒,你弟弟是不喝的。弟弟一家人来了,吃饭间,他的两个孩子不断提出要奶油,要芝士拿着餐具对着太阳仔细好象发现有什么不干净。弟弟坐在沙发上,手在沙发上轻轻摸,说:“这沙发比较劣等,钉子都能摸到。”
还有一次,螈的一个外甥想送一个旧的咖啡桌给螈。螈住得离外甥家有五十多英里外甥说他愿意送到螈家里。说好了那个星期不知怎么被螈的母亲知道了。母亲打来电话螈,你要你外甥送咖啡桌你,那是不能白送的,你应该给钱
要多少钱?螈问。
给他五十美金!
五十美金可以买一个新的了。螈说。
……常,螈想到母亲和亲人,对她的冷漠、无情,心中就有泪在流。
螈的母亲在知道燕和帆,就要移民美国后,当即给他们开了一张购物清单:丝绵被两床(要双人耳环三副(玉的)枸杞,银耳,当归各一斤乌龙茶四斤。如此多的物品,赫然写在纸上。而这些所购物品,母亲是不会付一分钱的。
母亲在他的老朋友老同学间也是很出名的。每月他们都有聚会,母亲只去参加,决不付款的
螈的女儿燕,初来美国,找到一家牙医诊所作助理那牙医诊所外婆家很近,离爸爸妈妈的家却很远。燕想在不能回家时,在外婆家住住。当她将这种想法告诉外婆时,外婆大声拒绝你怎么可以住我这里?一向天真的燕,被外婆的无情回绝,气哭了。 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螈在那天晚上,听了下班回家的燕,讲了她在外婆那儿碰壁后,由得想起此言。其实母亲一人住在一栋两层小楼,是很孤寂的。外孙女在她那儿住住,既可以和她做伴,也可照顾她。可是,她就是不接受。
一直在学校长大螈和瑜,总是教育他们做一个诚实的人,有爱心的人。可是,当他们来美国后,外婆对他们的冷酷无情,漠不关心,使螈感到很难堪。她无法对儿女们诠释,何为亲情。
好在燕和帆来美不久后,各自很快找到了工作他们也学会了开车,很快考取了驾驶执照。五月是美国鲜花盛开的季节。燕开着公司配给她的六人轿车,带着爸爸妈妈和弟弟到西雅图北部盛产郁金香的郁金香村去。车很快行驶至郁金香村。下了车后,螈的全家被眼前,各种不同颜色,红一片,紫一片(排列整齐),如花的海洋一样,盛开的郁金香迷醉了。一家四口,徜徉在花丛心儿完全陶醉于美景中。螈看着漫步在花丛中的瑜和孩子们,感慨无限:多少年全家没有过这么欢乐了。“看看你们美国这么多年,也没到这么美的地方来玩过。”娇嗔地对爸爸妈妈说。女儿哪儿知道,他们不在父母身边的这几年,他们的父母亲,哪儿有心情享受自然风光。心中唯有的是长长久久地惦念在国内的他们。现在儿女在身边了,螈和瑜才感到生活的充实和
燕儿他们来后,螈想这么多年没有给孩子们过生日了。螈想给儿子帆,风风光光地过个生日。有天,她对母亲说:“妈妈,的生日要到了,我想在家中为他开一个生日派对。想您、妹妹妹夫、弟弟、弟媳和侄子侄女他们都来聚聚”母亲听后,不置可否,没有正面回答螈的问话。
几天后,母亲给螈打来电话“帆过生日的事,我对他们讲了,他们去你们家,我也不去母亲对螈说时,是以一种嘲笑,幸灾乐祸的口气说的母亲总是以这样的口气和螈说话。
螈至现在也没想明白,母亲为什么对自己一家子,一点亲情也没有。燕在北京上学那会儿她外婆应她的母校清华大学之邀请,回国参加校庆,全是燕去机场接送的她。外婆在北京的那段时间,燕尽心尽意伺候外婆,对外婆可是孝顺、亲近可是燕到美国后,外婆对外孙女,如同陌路人一般漠视。
 
(11)
螈的母亲有些老朋友,还有两个老同学在西雅图。她让螈称呼他们伯伯,伯母。螈来到西雅图母亲的朋友们,尽人皆知。有一天到刘伯母家串门,顺便带了本自制的,两英寸见方的小“画册”给刘伯母看。在这本小“画册”中,画了一些细致小花小草 。螈画在小本子中的那些小花小草,喻意着一花一草一世界,一叶一精神的生命价值观。当螈将带来的画册给刘伯母看时,刘伯母非常欣赏。看完画册后,刘伯母对螈我喜欢兰花,请你给我画一幅兰花吧兰花不是那么容易画好的但螈还是答应了刘伯母的要求。因为,她记得自己以前画过兰花。回家后,螈在以前的画稿,终于了一幅幽兰。螈将“幽兰”画,裱好后,又送到Micheals装了框。螈是利用了一个休息日,将装好框的“幽兰”画,送到刘伯母家的。亲自给她挂到墙上螈先在壁上打一个洞,然后加入塑料契子契子安好了,再把螺丝钉旋进去沉重的画框挂上去万无一失。刘伯母看着挂在墙壁上的画,高兴地说:“现在我这客厅就齐了 意思,她们家的客厅,以缺兰花
刘伯母在未来美国前,是在北大图书馆工作 刘伯伯是湖南人,也是北大教授,后来因年事已高,得了老年痴呆症。不久,刘伯伯去世了。刘伯伯去世后,刘伯母把刘伯伯的一套文房四宝送给了螈。
 
(12) 螈业余时间,经常被西雅图大学音乐系,邀请去演示国画音乐系的学生,大多都是十分敏感的。他们常常出题要螈画这个画那个。螈总是尽力满足每位同学的要求,给他们画各种不同的画。螈画的画,往往留在课堂里。
后来这所大学介绍螈去一些中学教国画题目是了解中国。最近螈又在西雅图中文学校教书法和国画每星期六上两堂课。那幅蓝陵美酒墨葡萄就是螈上课前画的每次教画画,螈总是给学生们留下几张她的画让他们带回家练习上个学期末,最后一堂课,螈跟学生们讲:今天我有奖品给你们她做了二十多张卡片,每片都是一张小国画.螈说:“小的卡片你们可以拿两张,大的只能拿一张说完,就把卡片放在一个装凤梨酥的盒子里,前面往后第一个拿的是Wendy,她都有两个孩子了她一打开卡片,大声叫道:“,我得了头奖!”一位聪明的妈妈站在一旁对她儿子说:“拿小的拿小的。那一天,得到大小画卡的每一位同学,都喜气洋洋。
 
(13)
自从燕和帆来到西雅图后,螈的母亲,弟弟,妹妹都不再邀螈和瑜一家参加他们的圣诞聚会和生日聚会了。我们是什么人?螈对此是见怪不怪。两个孩子也不在意。螈和瑜还是常常请母亲他们来吃饭。母亲来,要妹妹榕作陪。因为要由她开车接送母亲。
上个月螈和瑜在一家餐馆请客吃饭,事先电话跟妹妹约好,要她把母亲接来一同吃饭。但凡别人请吃饭母亲是乐意的。
母亲来了,近来她是第二次中风。看上去,母亲模样大不如以前了。以,到哪儿去,都是她自己开车,还带着老朋友们如今,母亲要去哪儿,要别人带了。每次我们相聚都是妹妹接送母亲,真难为她了。
那天席间,螈五岁半的外孙女琪被老外婆苍老的样子吓坏了。她双手捂住嘴,往她妈妈怀里钻。那天母亲还能自己吃,也能跟客人们讲几句话,虽然口齿不清但还记得讲她是清华大学毕业的。
螈这次接母亲来家玩,使她感到欣慰的是,母亲吃得、玩得还算尽兴。又过了两星期螈打电话去母亲家,无人接电话她只好将电话打到妹妹家里,才知母亲已经进了老人护理院。螈和瑜忙着第二日去护理院看母亲。
护理院环境舒适干净,每位老人每天有人照螈他们去时正好服务生把母亲用轮椅推下楼来他们就在楼下起坐间,陪着母亲坐下。螈拿出从中国城餐馆买的点心,给母亲吃,母亲随即吃了一个。到了吃午的时候,他们在老人院餐厅,陪着母亲吃了午。吃饭间,母亲说:“你们今天可以在这里歇。我那房间里另一个人回去了,有一个空床。”(注:“歇”即‘住下'的意思——作者注)
听到母亲说要他们在她房间“歇”时,螈不禁潸然泪下。她想起十七年前的十二月十二日,她和瑜从中国来美的第一天,春寒料峭,母亲不仅不让他们在家中“歇”,连门都不让他们进。母亲实实在在,给他们吃了个闭门羹!不知母亲此时记不记得她的女儿女婿在这十七年中,从来没有享受过在她家“”一夜的待遇。螈的几个妹妹弟弟都有母亲家的钥匙,可以随便进出唯独螈没有母亲家的钥匙。初来美国第一夜,只有一位父亲的同乡汤伯母将在母亲门口等了几小时的他们接到他们家去,并连夜帮他们找到房子。螈写过一篇初来美国第一夜的随笔,登载在海外学人
那一夜他们是何等
他们抛下自己的一对儿女,抛下自己的工作,事业,里迢迢来美,原本是想与母亲和亲人们团聚,没想到一踏上美国的领土,就被母亲拒之门外。当然,如果母亲打开她家的门让他们进去,也许他们不会有今天的一切。不会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子、自己的工作他们的儿女又怎么能来美与他们团聚?但是,如果母亲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只要她伸出、那怕一次援手,螈和瑜也许不必那么辛苦,不会那么艰难又如何不能有今天的成绩呢?而眼前的母亲,头发掉落,假牙松散,再没有从前的那种傲。螈看着她就如看着一个有着智障的孩子。螈替她切碎盘中的肉块,一小块一小块喂给她吃。饭后,帮她倒上咖啡,送到她手中。所谓孝子”,也莫过如此吧
这一次,螈他们在老人院看望母亲,是看到母亲最高兴的一次。母亲不断留他们多坐一会坐在邻桌吃饭的一位老太太,看着螈和瑜陪母亲吃饭,眼中流露着羡慕的目光说:真羡慕,也很高兴。
天快近黄昏了,螈和瑜因为第二天要上班,不能留下来陪母亲。临别,他们俩分别与母亲拥抱了才离开。
回家的路上很感叹地对说:只要我的母亲还在世上,我就还是一个有母之人我就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之人。我愿她快乐,长寿!
 
(14)
母亲在老人院住了将近三年了这三年母亲的健康每况愈下。后来几次,螈他们去看望母亲时,母亲几乎认不出他们了。有次,瑜弯下身子,将嘴对着母亲的耳朵轻声问:“妈妈,您知道我是谁吗?母亲迟疑了好一会儿,才说:“Y"母亲的医生说,她有了一定程度的老年痴呆症了
有一日,母亲对来看望她的螈说:你们到我那屋里去住,我把钥匙给你。这都是她说的胡话。她的意识已经开始混乱不清。她的房子早被她的那些儿女卖掉了。她哪儿还有房子呢。
又有一日,螈和瑜再次去看望母亲。螈他们刚到母亲住的房间,老人院工人从楼下打电话来,说螈的妹妹榕正在来老人院的路上螈说那我们就等一等吧。母亲听说榕要来,很生气地说:榕要来吗?那我跟你们走!我不想见她。”说完,她扶着轮椅执意要走。螈将母亲劝住了,母亲才没离开住房。
螈的妹妹,榕,是母亲最喜欢的女儿,她说她不想见她,是她意识混乱的表现。母亲意识混乱的表现在还于,她不记得以前发生在她生命流程中的任何事情。螈有次问母亲,记不记得她从前最喜欢去的卡西楼(赌场)。母亲居然反问螈:卡西楼是哪儿?做什么的?忘了,母亲忘记了从前种种!有次为一位朋友改诗时,含泪写道:母亲在我怀中,我为她唱起了摇篮曲母亲像一个孩子,我希望这一刻成永远!
 
(15)
那天清早螈被电话铃声吵。电话是妹妹榕打来的。妹妹在电话中急切地说:妈妈不行了。已送往医院,你快去看看吧!螈连忙起床医院。母亲的病房还有另一病人,是十分虚弱。螈走到母亲床边,喊了一声妈妈,母亲猛地大声一喊:哎哟!随即身子两边滚动,象是很痛苦的样子。赶紧医生。医生来到母亲床前,打了针镇静剂,母亲安静多了。已经是深度老龄痴呆的母亲,这一次,竟然还认出了螈。这使螈有一丝的欣慰。因为,母亲见到她时的那句哎哟是中国话,她不会对别人讲中国话只有对她最亲近的人,才会说中国话。“母亲是记得螈是她的女儿的。”螈站在母亲的床头,暗自想。螈在医院一直将母亲安抚得慢慢睡着后,她才离开。
第二天妹妹又打来电话告知螈说:妈妈从医院又回到了老人院。接过妹妹电话后,螈和瑜,又赶往老人院看母亲。母亲已戴上了呼吸协助器,已不能说话了。但还能睁开眼睛看着螈,似乎有什么要说,嘴中啊啊地发出声音,吐不出半个字我妈妈走的时,完全不能睁开眼睛,不能发出声音。看着躺在床上的母亲,:“看样子,母亲还会逗留一些时日。”
可是,第二天,螈又接到妹妹榕的电话。妹妹说,她决定停止母亲的协助器。就是说,妹妹要让母亲马上停止呼吸!妹妹说我不忍心看着母亲那样没有尊严、在痛苦、无望中一点点死去。幸亏有里根总统的先例在先不然,我也不敢作出这个看似残忍的决定。
摘掉呼吸协助器,就意味着,母亲弱如游丝的呼吸,会立即停止。也意味着螈昨日见到母亲是最后一面
母亲于摘掉呼吸协助器的当天,停止了呼吸……
 
尾声
西雅图常青公墓里,天阴沉沉的除了家人外,母亲的葬礼没有任何别的人参加没有一个朋友、同事或街邻。妹妹给参加葬礼的每个人送了一张母亲在卡西欧中奖的照片。在葬礼上,螈念了她写的那首我愿意这一切成永远的诗。
参加了母亲葬礼的第二天,螈接到了律师的信。信中附有母亲的遗嘱:
我有三个孩子:洪,林和榕。他们的子女叫......我还有一个女儿,叫螈她有两个孩子我死后的遗产由洪,林和榕及他们的孩子继承.不给螈及她的孩们.......
母亲的遗嘱是她去世八年前写的,是在她头脑十分清醒写的。螈相信这遗嘱的真实性。虽然螈看了遗嘱后很震惊!她惊叹母亲由感情上,对她这个大女儿,这个五岁起就被她遗弃了的女儿,始终如一不改初衷的排斥……
 
 
 
 
阅读评论还没有被转载 ┆ 收藏
 
(2011-07-21 14:56) [编辑] [删除]
标签:

杂谈

分类: 诗人之赋
(5)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九年初春,西北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飞机降落在西雅图塔克玛国际机场。这是螈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作越洋飞行。她上身穿一件蓝色短外套;下身穿一条灰涤纶长裤;脚上是一双白色球鞋。随身的两只大皮箱里面,装着她给爸爸妈妈,两个妹妹,弟弟,弟媳,妹妹的男朋友,及三个侄辈的礼物。一人一件毛衣,各种绣品,还有中药等等。这是母亲回国后的第七个年头。螈来美国,因为父亲得了癌症。

当螈踏进父亲家门时,父亲坐在靠椅里等着她他十分虚弱,说话声很低。当螈在父亲的靠椅前蹲下身子,握住父亲的手时,父亲轻轻地把螈拢在怀里。螈触到了他稀疏的头发,感觉到他艰难的呼吸。几十年的翘首企盼就在这样的时刻、以这样的情境实现,实在是很残酷!螈感觉到,这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父亲的机会了!

父亲年轻时很帅,个子高高的。螈记得在母亲生日时父亲端着一个大蛋糕,为母亲唱生日歌。父亲和母亲一辈子相爱。母亲常在人前吹嘘,他们爱情生活的美满、甜蜜。父亲在给的信中也提到他们是一见钟情的。父亲在给螈的有一封信中写道:“我们的恋爱故事很有趣。那时,我和你母亲一同在清华大学求学有一天,我们同在图书馆看书。我带英文字典,就向母亲借这一借就久久不还。母亲惦着她的字典,日久就惦着那借字典的人了。

父亲给螈写过很多信,优美的字迹,委婉的语言,是螈童年和少年时最亲切的读本 父亲在信中得最多的是:唯医学能救人而无求于人” “象我与你母亲,做图书馆和教书,都是寄人篱下。他希望螈学医,却不明白螈,为什么最终没有遵他嘱咐医。因为,螈从来没有将她因受在海外父母之牵连,差点连师专也不能读的事,告诉过大洋彼岸的父母亲。螈将所有苦难独自一人承担。

父亲在信中还细细地告诉螈祖父祖母的情形。对于在美国出生的螈的弟弟妹妹父亲也在信中都一一评价、介绍。父亲有次在圣诞节前夕,在信中写道:“此地圣诞节,家家都庆祝,唯有我们,‘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父亲是很想念螈的。

今天,分离三十几个春秋的骨肉,终于相见了,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激动。她和父母亲,弟弟妹妹们相互拥抱、嘘寒问暖后,就打开行李,把带来的礼物一一分送给各人。母亲接过螈递给她的毛衣后,马上就试她把毛衣往头上套了半截,又脱了下来。很生气地说:小了,穿不进!生气地将毛衣甩在一边。 而父亲穿上螈送的那件蓝色毛衣时,很高兴,直说很好。一直到螈离开那天,父亲将毛衣穿在身上。

螈到美国后,才知道,母亲能来美国是想来招护重病的父亲即便这样,我也乐意,好在我也做一回女儿吧。还在美国时,有次与瑜通电话时,这样对瑜说。

螈在美国父母亲家里,已是呆了一个多星期了。有一天螈给父亲做了一小碗汤圆。重病中的父亲只吃了四分之一个,就吃不下去了。螈见父亲只吃了一个汤圆就不吃了,就问父亲:“爸爸,是汤圆做得不好吃吗?你怎么只吃了这么少一点。”父亲赢弱地说:“好吃好吃。我好久没有吃到家乡口味的汤圆了。只怪我的胃盛不下。”螈见父亲高兴,便说:“爸爸,我想把俩个孩子送来美国。他们成绩不错在医学院留校,帆也毕业了,英语好。螈说这话时,母亲也在旁,父亲听了,面难色。螈又补充说:我们不要你们负担,只要你写一个申请。飞机票等所有费用,全都由我们自己承担(没有美国公民亲属申请不可以移民美国的)。

自从螈提出自己一家人移民美国,父亲母亲及弟弟妹妹都变了脸。虽然螈每天还是替父亲接大小便,清洁他的床褥,替母亲做饭菜,购物,但一家大小都有些不快。燕可以在中国做医生嘛,为什么要到美国来?妹妹芬丽问。螈听了觉得解释也无用。只回答说:我明白了!

1989年六月十日螈告别正病重的父亲,离开父母居住了四十多年的家这里有她的父母,弟妹,亲戚,但没有亲情。是一片没有温情的荒漠。螈乘波音747经香港,到广州,回了长沙。飞机把她载入空中,隐没在云里。她朝自己的家奔去,一路上百感交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螈从美国回来后,对家人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不要去美国了,死了这条心吧。但是孩子们不死心,瑜也不死心。

燕在医学院学的是英语医学班,教材和教师都由美国耶鲁提供,第一年完全学英语。六年毕业。她在班上成绩遥遥领先。毕业后燕被分到医学院病理教研组。有一天,燕打着嗲腔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三十美金。

“你要三十美金做什么?

我想报名考托福,她说。

螈给了燕三十美金,说:那就只有三十美金了。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不能一次又一次考。

我保证不再问你要。燕说。燕是立意要去美国深造的。

 

(6)

1989年,初夏,螈在出版社上班时,接到母亲来自美国的电话。你们好吗?螈问。不好啊!母亲的声音有些发颤你爸爸去世了!这是意料中事来了还是很突然。母女俩在电话里同声哭泣同事们见状,知道螈的家里出事了。

得知父亲去世的噩耗后,心中悲痛万分,她想起了杜甫诗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她在给母亲寄唁电时,将杜甫的这两句诗文,写在了唁电中。母亲后来告诉她,在父亲的葬礼上,螈的放在父亲的遗像下。

父亲的去世使螈觉得在大洋彼岸她已没有可亲的人了。却在这时,母亲给她来信了。信是英文写的:我亲爱的螈,你父亲去世后,我每天都想着他,我在花园中种花时想到他,我在厨房做饭时想着他你父亲的影子挥之不去。你妹妹弟弟常来看我,他们对我很好不知为什么他们都不能代替你父亲。我真正希望你能再回到我的身边......" 不久螈就接到母亲要他们一家四口,移民美国的信。接到母亲召唤的信,螈哭了。哭了很久……她哭,母亲终于认她这个女儿了。

螈和瑜的女儿燕,儿子帆那一年都超过了二十一岁,不再是儿童了他们不能跟螈和瑜一起移民国。他们必须由螈成了美国公民 以后再来申请他们移民。这样燕和帆要在中国等待。好在他们都已大学毕业,又有工作。尽管如此,可是将两个孩子留下,自己去大洋彼岸的美国,螈是一千个放心不下的。可是要使孩子们去美国的梦变成现实,他们必须先走这一步。

可是,使螈的全家,没想到的是,螈的母亲所谓要他们,只是说说而已。并不是当真的。当螈和瑜都办好出境手续时,母亲突然来信说她不能作经济但保。这真是如同晴天霹雳,将他们打懵了。他们要移民美国的事,在学校已是尽人皆知。母亲突然提出不作他们的经济担保人,这就意味着,他们根本就没资格移民美国。正在他们为难之时,一位他们素未谋面的人写信给螈。信上说:我是你母亲从前的同学,我叫严倚云。你们来美的经济但保我已做好,并直寄广州美国总领事馆。请放心。这真是雪中送炭!严倚云何许人也?她是美国华圣顿大学东亚语言系教授,螈的母亲的老同学。严教授一直做着为东西方文化搭桥的工作。

得到严教授的经济担保,螈和瑜在广州领事馆,很快获得签证。签证办妥后,螈和瑜不停蹄地返回长沙办理退职手续(他们是亲属移民,但学校不让他们退休三十年工龄付之东流。螈和瑜只能退职。)通知亲友,做各种准备。那些旧日书稿成堆,他们用箩筐将他们拿到楼下空坪里烧毁。看着自己的手稿被火焰吞没,成灰散去好像在烧着自己有一天,当我们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会以这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的。暗自怅惘地想。然而,可喜的是,现在他们却正要开始新的生活。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临行前的那些日子,来家里祝贺的人如云。走了一拨,又来一拨。家中成天象是乱哄哄的人来熙攘。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学生,同事,亲友,络绎不绝。一天,一位高高瘦瘦的年轻人进来,他就是瑜的学生小洲。他进到家里,还没坐定,就对螈和瑜说:"螈老师,瑜老师,请你们把鞋袜脱下来,我给你们检查一下。"师生如父子。螈和瑜就当众脱下鞋袜, 让小洲检查了脚底。小洲检查完了说:你们身体很好,还可以再拼搏十几二十年。这大概是人们共同的担心。螈的一位中学同学在他们离开长沙前夕守在螈家整整一天。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所有的情谊都在这一刻释放了出来。这不是生死别,却有着生离死别似的心情。

 

阅读评论还没有被转载 ┆ 收藏
 
(2011-07-20 01:47) [编辑] [删除]

(3)

螈在那一年,怀揣着一张S师专的录取通知书,从长沙坐火车到S城。她没有爸爸妈妈可惦念,因为爸爸妈妈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实际上就像不在这个世界上一样地遥不可及刚到S城的那阵子,S城对螈而言,是陌生的。陌生的方言,陌生的人。S城的人说话带着高腔,像唱戏,又像吵架。陌生的食物,如果你到店里要一碗面,店家问你要不要辣,你说要一点点,那一碗面就会是一片红。辣得难以下口。日暮他乡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螈在这里第一次尝到了乡愁之苦。然而,螈也是在S城,遇到了她一生中的最爱。

那一天,螈是在暮色苍茫中到达S城的。当她拖一身疲惫登上S师专的教学大楼前的高台阶,正在惆怅时,一双长长的手臂接过了她的行李,此人就是瑜。从此螈和瑜开始了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不离不弃!。瑜高高个子,长圆脸,说话很柔和,一听就是会唱歌的。瑜也是从长沙来的。不用说,也是家庭出身不好,不得不来S师专的。瑜比螈早报到两天,于是就参加迎接新生。真是巧!我就落到你的手里!在后来的日子里,常和瑜开玩笑说。

S师专,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新生们一到校,即参加建校劳动,挑红砖,抬树条每天黑汗如洗。螈和瑜在同一个班里上课和劳动之外常常一起复习功课。螈在这里吃了过去从未吃过的辣椒,没有油,但盐却很多饭是双蒸饭,显得很多,有时吃玉米粉做的糕,还有用甘蔗渣作的人造肉,小球藻等等。

有的同学因为不堪饥饿,而发生偷饭的事。有的同学由于营养不良得了水肿病。螈为了不让自己被饥饿击倒,每到开饭时,她都去得很迟,这样就不用因排队,而消耗体能。瑜的饭量大,但也是忍着,从不干那种偷饭吃的下作事。有时瑜的哥哥经过S城,给瑜带些海丝粉或面条来,瑜总是让螈也来吃。

S师专Z江上渔船来来往往,江风拂面,少年壮志悠悠。螈和瑜常常来Z江边读书。除了他们的专科俄语外,他们还读弗罗依德,庄子老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好在师专图书馆的书还够他们读。有时螈和瑜比赛古诗,看谁记得多。螈当然获胜的时候多。螈在外婆家孤独长大,没有兄弟姐妹,瑜就成了她的小哥哥瑜比她只大一岁,两人成了长沙话叫油盐坛子和瑜在一起,螈有一种安全感,不为明天发愁。

螈和瑜S师专读书时,正当十七,八岁,花样年华,以为明天无限美好。他们那时最喜欢读的古诗是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最喜欢读的小说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牤熟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他们最喜欢唱的歌是毕业歌、“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就这样,他们成了油盐坛子,天天在一起。同学们也觉得他们无可指责。只是有一次急坏了负责青年工作的郭老师。那天,到深夜,黑灯瞎火的。螈和瑜还在教学大楼顶层,吟诗对歌。郭老师爬到楼上催他们回寝室去。直到今天螈和瑜还常常回忆那次,我们就是坐到天亮也不会有什么事发生。”他们笑着说。

 

(4)

1962年九月,螈和瑜师专毕业了。不知是命中注定,还是学校有意安排,他们两人竟然一同分配到C城第一中学那时他们两已经确定关系。螈和瑜在教育局报到时,那位中年办事员笑着问他们:“你们俩人开一间房好吗?

那不行,我们还没有结婚哩。”有几份羞涩的螈和瑜,几乎是异口同声说。
在这边远山区,人们对有情男女,不结婚就居现象,是比较认可的那怕象教育局这样的招待所,也是如此。可是,螈和瑜,却不能接受,不结婚就同居。他们坚持让招待所,给他们分配了两个房间。

S城的第二年,螈和瑜申请结婚。学校校长作证婚人,老教师刘先生用他那半文半白的古文写了喜词。在简单的婚礼上,他摇头晃脑,拖长声音念了喜词,给简单、俭朴的婚礼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为了祝贺这对新人,学校厨房的厨师,在螈和瑜的婚日那天,还特地做了好几个晕菜,让全校教师打了牙祭。“婚宴”后,由厨房工友张师傅一路放着鞭炮,一路撒着瓜子花生,送两位新人入洞房。男女双方都没有亲属在场。等众人散去,夜已深沉房里弥漫着爆竹和瓜子花生的气味螈和瑜相依在他们的婚床上,两人都有莫名的兴奋。对于何所谓结婚,螈是一无所知,瑜略知一二,也是似是而非。

第二天一早,一位比螈大几岁的教数学的女老师前来问候几句,女老师就得知这对新人还没有真正结婚。于是出于大姐姐的关爱,她细细委婉文雅但不粗俗地给螈以性爱的启蒙教育。而螈和瑜,由“性爱”学校,真正“毕业”,是在三年以后,县人民医院的一位女妇科医生高医生用她的鸭嘴钳解决的。高医生说:你们是正式结婚,合法的,不要怕。胆子要大一些。

螈和瑜结婚后的第三年,公元1966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燕出生了。接着又生了儿子帆。

初到C城,觉得那里民风淳朴,山清水秀。周末,经常有学生家长请他们到家里喝油茶。打油茶”,是那里的古老而又沿袭至今的习俗。“打油茶”的制作方法比较繁琐。先是把炒熟的花生,玉米,黄豆和阴干的糍粑,用茶油炸香,然后将茶叶,在擂钵里打烂熬水,用煮沸的茶水,熬上面所说各种小食,当茶水倒入碗中,那些炸香了的花生,玉米,黄豆发出吱吱的响声。无论是邻居,是过路人,来的都是客。只要由门前走过,都会被热情请进屋里喝油茶。一次要吃四碗。有句俗语:一碗是强盗,二碗是贼,三碗四碗才是客。有的人喝油茶有瘾,不喝过不得。喝完油茶,主人还要给客人口袋里装上各种吃食,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C城的地方话比S城的平和,说起来文文静静。此地姓杨的人多,传说是来自杨家将的后代。此地还有一小地名叫长安营。很奇怪的是,小小一个“长安营”,离京城千里迢迢,方中,却是京腔。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出生在C城的儿女小时候,就是一口地道的C城话后来到了长沙,才慢慢学讲长沙话。

1966年出生的燕,正赶上文化革命。幼小的她,是看到她的妈妈挂着牌子、被人押着游街的。在女儿燕,一岁多时,C城一中进驻了工宣队”。,因父母在海外,而且是在“帝国主义”大本营的美国。“工宣队”一进驻学校,她就在劫难逃地被揪了出来,常常被批斗、红卫兵押着游街,使她生不如死。

有一天,烈日炎炎气温高达39度。螈那天正好又来了月经,经血汹涌不止,身体虚弱到了极点。头发和衣服全被汗水湿透的螈,在被红卫兵押着游街时,步履蹒跚,几次差点晕倒……从城东走到城西,学生家长,街坊邻里,熟人面前,何等尴尬。后来螈回忆说:我活了下来,当时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螈说,若没有瑜和两个孩子,是不会活下去的。而那位对螈细细解释何为结婚”的常识的数学老师却因不堪被折磨和百般侮辱,选择了自杀

螈除了被批斗游街外,还和瑜、以及其他一些教师,被罚上山打柴。打回的柴还要过称,斤两不足是不行的。瑜常常帮螈,半路上回来接螈的担子。而螈手比较巧,就替瑜捆柴,...一对苦命夫妻,正当青春年少,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在山区度过了他们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1974年,螈和瑜请求调动回省城,长沙市第一中学教外语。C城,度过的十二年光阴,转瞬即逝,细细想来,多么宝贵啊!虽然艰苦卓绝。

妈妈,长沙大吗?长沙有山吗?当全家要搬往省城时,女儿,好奇的问。帆却只记得:"我要吃油茶!命运把他们一家带回了起点。我们青春年少时,孤身一人长沙出发,十二年后,我们收获了爱情拖家带口又回到了长沙暗自真是山不转水转

贫穷,落后,苦难,像一堆糍粑,跟善良,勤劳紧紧粘在一起;青山绿水,跟灰暗的天空,无尽的劳作诨然溶在一起!

我们把自己青春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这里!离开C城的最后一夜,螈和瑜都彻夜难眠。这里曾经有我的家,我的亲人,孩子,但没有我的房屋,没有我的田野!

离开C城的那天,螈和瑜租了一辆载重五吨的卡车,带着他们的孩子燕和帆,一家四口回长沙。一早出发。车上装着他们十多年的全部家当:旧衣,旧裤,笨重的棉袄,几床旧棉被(他们的棉被多年没有换新的,因为他们出身不好,得不到棉花票),锅碗瓢盆,几只烘篮(竹篾编成,冬天用来取暖) ,几只火桶(木头做的圆凳,下面空一处,可以放瓦钵,放炭火取暖),还有一个火柜(冬天小孩可以站在里面,下面放炭火),以及他们的书籍,日记,照片簿(螈很喜欢照相)。此外,螈和瑜还把他们用过的锄头,箢箕,扁担都装上了车。暮色苍茫时,卡车到达了省城一中的校工彭大爷帮他们卸车。彭大爷一边搬东西,一边叹息:“唉,你们在那里真是受

一年螈三十一,三十二,燕八岁,帆四岁。

螈和瑜在山村用的是柴火,回了长沙,他们开始学用煤火。早餐吃学校食堂的馒头包子。从此,他们一家人,开始由”乡下人“变“城里人”了

 

(待续)

阅读评论还没有被转载 ┆ 收藏
 
(2011-07-18 12:22) [编辑] [删除]
标签:

杂谈

 

1982螈带着母亲从广州坐火车回了长沙。他们在一中的宿舍只有两室一厅,螈和瑜在空教室里打了一个地铺,让两个孩子在家里陪外婆睡。

这一夜,螈枕着瑜的臂膀,睡在空旷的教室里,心绪难平。当夜阑人静时,朗朗月光从窗外照进来,螈对瑜细细地说在广州发生一些。她说,她如何在广州火车站外烈日下等了两个多小时,当她终于见到母亲由熙熙攘攘的站内,跚跚向她走来时,她的心情是何样的激动,满眼都是泪……可是母亲一句冷中带有不屑的问话:“你是螈?你就是螈”,让她顿时同掉进了冰窟窿,透心凉了。她细细地对瑜继续说,后来,她在路人的指引下,找到了母亲下榻的东方宾馆。母亲对她依然如霜样的冷。是晚,母亲三十多个春秋没见面的女儿,睡在她床旁的地板上,不让她上床睡。一夜,母亲没有问过她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想不想爸爸妈妈等等。螈讲到此,忍不住有泪流下。她泣不成声地说:“这就是三十四年来,对母亲日思夜想的结局。我又一次失去了母亲。螈说。轻轻抚着螈的柔弱的肩头安慰说:“不要将这一切放在心上。毕竟你是她生的。

说,是的,我不会把这一切不愉快的事放在心上的。我只是一切告诉你,心里就会平静。螈说完,就在瑜的臂弯里酣酣地入了梦乡……

这世界上只有瑜是唯一的倾诉者。他们在师专恋爱起,他们彼此的话都不会隔夜每天,甚至每一刻,都会有心的交流。螈从小就十分胆小,怕黑。在师专时,瑜总是陪着螈去上厕所瑜站在另一边的男厕所外等她。螈的女儿常常说苦出身,娇小姐的命。当然,在女儿上了大学学医以后,她对母亲胆小的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她说妈妈是从小失去了母爱,没有安全感,所以胆子小。螈第一次听女儿这样说她时,心中是流了泪的……

……

母亲终于睡在自己家里了,这使螈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作为人子 ,她觉得自己是一完人了。昨夜睡得很熟,一睁眼才知已到九点了。螈和瑜翻身起来,赶忙往家中跑。进得家门,不见两个孩子。但见母亲坐在桌旁喝咖啡(为了母亲的到来,螈特地买了高级速溶咖啡备用)母亲见螈他们回了,她一只手扶着自己带轮子的旅行拖车,一面对螈说:我不能在我要到宾馆去这里又热,床又硬昨晚一夜,我简直没办法入睡!”听母亲说一夜没睡好,螈感到很内疚。她和瑜没有多说什么打电话请来一辆出租车,把母亲送到离一中不远的湘江宾馆去了。这是螈的母亲回中国后唯一一次,在螈家中住的一个夜晚。从这以后,母亲再也没有到过螈的家。

 


 
阅读评论还没有被转载 ┆ 收藏
 
(2011-07-14 05:53) [编辑] [删除]
同题画赛

<10>

诗人之赋

 







美国西雅图的“翡翠城”每年七月组织画马比赛。七月六日参赛者送去自己的画作,分成人组和儿童组,又分油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摄影,雕塑等各种画种。中国画列入水彩画。

七月七日上午,评委评定,确定名次。当日下午7时开盛大的派对(party),画作者们可带自己的朋友亲戚孩子前往。餐后宣布获奖名单,随后,(两星期左右奖金寄到获奖者家中)。作者们在参后手端酒杯,漫步在画廊里,乐如之何!


 

诗人之赋

 

 
标签:

杂谈

分类: 诗歌
36 一万六千个春天

 

 

 

 

相信吧

那巫水两岸的群山

都是我们昨天的见证

 

我们赤着脚

走过荆棘

尽管疲劳,困顿

但我们总是在一起

尽管山太高,路太崎岖

但我们总是在一起

 

有你的,我的说不完的故事

有你的,我的不同的玩笑,幽默

简朴的生活

分不请你的,我的

 

可爱的孩子

是你的,也是我的

 

我们没有预约来世

我们不愿放弃今生

我们踏破铁鞋

我们飞越关山

人生固然会老去

而我们的春天不会老!

 

2007.9.7 于西雅图

 

 

 

 

 
阅读评论还没有被转载 ┆ 收藏
 
 
 
视频播放器 [管理]
 
 
寒梅 [管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不良信息反馈 电话:4006900000 提示音后按1键(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