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需要夢想者。
這種人醉心於大公無私的發展,而不是注意自身利益。
──波蘭科學家瑪麗‧居里
有個年輕人醉心於武術,在家鄉已經拜師學習了許多年的武功。漸漸地,他覺得自己的師父能力有限,再也不能教他什麼了。
於是,他揮別故鄉,到深山中拜訪一位赫赫有名的武術大師,希望能被他收為徒弟。
在山林裡中走了幾天,青年終於如願見到大師。他迫不及待地問:「大師!若我拜您為師,大概需要多久時間才能成為武林高手?」大師頭也不抬地說:「大概需要三十年吧。」
「什麼!要這麼久啊!」年輕人又問:「如果不但拜您為師,還隨時隨地跟在您的身邊觀察您的一舉一動,大概需要多少時間?」「五十年左右。」大師又說。
「唉!那真是太久了!」年輕人不死心:「若我不眠不休地努力練習呢?這樣什麼時候能成為武林高手?」
「應該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吧!」大師想了一想,又說:「不,可能直到死去,你都無法成為武林高手。」
年輕人急了:「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我愈是努力,需要的時間愈長?」
「怎麼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懂?」大師淡淡地說:「你的兩隻眼睛都看著『武林高手』,要用哪隻眼睛來看自己?而『看見自己』,就是成為武林高手的首要條件啊!」
小時候,我們都寫過「我的志願」的作文,有人想當太空人、有人想當畫家、有人想當老師……長大了,我們不再寫作文,但每個人的心中,仍然懷抱著「志願」──只是志願換了個名字,叫做「夢想」,有時候被稱為「欲望」。有人想要錢、有人想掌權、有人想出名……
但 是,「夢想」和「欲望」之間,究竟有什麼差異呢?聖嚴法師在著作中提到一個故事,大意是說,有個住持煩惱地對他說:「自從接下住持的工作,我覺得自己愈來 愈貪心了。想要有更大的場地、想要吸引更多信眾……」聖嚴法師問他:「你這樣想,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住持說:「我不為自己,而是希望弘揚佛 法。」「那就對了,這不是貪心。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才叫貪心,為了眾生怎麼能叫貪心呢!」
人生有夢想是非常美好的事。但是,若你追求的目標,只為滿足個人,你的眼睛只看得到這些欲望,那麼,這些夢想隨時都可能成為一隻怪獸,反過來控制你的身心。留一隻眼睛看自己,讓夢想回歸最純粹的狀態,我們逐夢的同時,也能找回身心的安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