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有滋味

想要活得好, 光有愿望还不够.
个人资料
正文

吵架與溝通 /華聲

(2008-07-11 17:36:39) 下一个

有人認爲吵架也是一種溝通的方法,所以動不動就提高嗓門,隨時隨地擺開擂臺,習慣用爭吵方式當溝通的人,認爲爭論是正常的溝通方式,其實這是不了解爭論背後的問題,才會有這種錯誤的認知。

人們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發覺自己看事情往往有預設立場,一旦有偏見,就很難看到事情的全貌不夠客觀,無法做到超然的立場,是阻礙溝通的原因。怎麽避免偏激呢

考量每一個不同的緣起

首先要了解爭論的目的是什麽?是為了講理是什麽?真正的是要站在每一個人的角度去觀察因爲每一個人的緣起諸如:家庭出身、成長背景學識經歷個性資質身份立場等等的不同,對同一件事就不可能會有一樣的感受與看法。佛家說緣起不同結果也不一樣,當我們明白這一點,就比較能心平氣和地聼完別人的看法,認知別人的觀點是基於他的緣起點而產生的,如果我們的緣起點跟他一樣,我們也會有他那樣的感受。在講理的時候如果把別人的緣起都考量進去,才會豁達,才會多角度的思量,講理時如果依著別人的緣起來引導,別人也比較能聼得進去我們的看法,這才是真講理眞溝通的第一步。

真心想了解對方,避免替別人戴帽子

人們常常抱怨別人不了解自己,忙著要求別人體諒自己,其實自己又何嘗努力了解別人體諒別人呢?大家都在真心想了解對方的基石上,才有繼續健康地溝通的可能,就不至於別人才講半句話,以爲自己全聼懂了,便忙著插嘴搶位,忘了傾聽是尊重對方的具體表現。其實有時聼了別人半句話就替別人妄加結論,比完全不聼還讓人生氣,更無形中加大自己對別人的誤解幾次經驗下來,別人就懶得再説,反正不說還好,說了還要被冤枉,被冤枉了還洗不清,因爲他總是聼了半句就給你扣帽子,帽子是他扣的還不准人脫,很多人有這種傾向卻不自覺。

溝通不是要壓倒對方

在爭論的時候,人們往往因為忙著唇槍舌戰,目的從溝通變成是要壓倒對方,所以都努力地聼別人不對的地方作爲攻擊的目標,對於別人有理的地方,不知不覺地不是忽略就是扭曲,對自己立論的基礎極力維護,所以有時根本對自己的道理都無法理性地再加思考。這時,溝通變成意氣之爭,即使講到無理之處,也一付氣壯的樣子,以聲勢壓人,就變成吵架。佛家講心不寂靜就是煩惱相,當我們無法保持心平氣和時,就進入煩惱的情緒化階段,渾然不知自己早就不在溝通,在情緒與感覺的漩渦裏進入非理性的爭勝之中,最極端的例子就是渾不講理胡攪蠻纏還不自知!

驕慢心是自己盲目

人們看別人的錯都很容易,如果只會把別人的錯放大,忘了反觀自己,就會升起貢高我慢的心,一旦有了驕慢心,就看不到別人的優點,剩下的就是淋漓盡致地批判韃伐。如果雙方都流於這種自我驕慢藐視對方的態度,一定會不歡而散。

溝通的雙方都應該保持反躬自省的態度,謙虛會使自己看到自身的不圓滿,對別人的不圓滿才會有包容的心,假使別人所犯的錯自己都還會犯,而自己在犯的時候也希望別人多體諒,用同理心去思惟,會使自己心地柔軟,口氣就不會咄咄逼人,溝通自然不會變成吵架。

不能有雙重標準

其實多半的人都固執己見,但不自覺,以爲自己是擇善固執,別人是冥頑不靈,這種標簽一貼,不吵架就難了。 

不可疏忽因時制宜

溝通還要看時間地點對方的情緒自己的情緒,如果不合適,就不急著溝通,畢竟溝通不是為了宣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用一點心思是值得的。

前行功課決定溝通的成敗

做溝通之前,如果把溝通是達到自我成長以及雙贏的通路」「溝通不是單純的為了説服對方,是要雙方相互了解想明白,提醒自己要傾聽,要理性,要看別人的優點,要心平氣和,不要自我驕慢,不要藐視他人,不要有想壓倒對方的心態等等的功課,細想一遍銘記在心,一定能快樂溝通相互了解增加情誼並且最終達到共識,完全不需要爭吵, 多好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