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

真实的记载如梦的一生---
正文

一个军人的哀思

(2018-11-14 07:28:52) 下一个

怀张自忠将军沉克
     对于生平唯一的挚友张荩忱将军壮烈的死,常使我感到光荣,同时也感到惭愧与痛惜。前者是为了荩忱的血,不仅给中华民族写下了光荣的史诗,还给他自己写下了彪炳千秋英雄的故事;后者是为了我个人仍然还没有机会获得这“光荣的归宿”,而踌躇于“生”与“死”的渡船上。每于宁静中追怀起这位死得其所的朋友,便不禁提系起一连串的记忆。他那英侠磊落的胸怀中,横溢着高贵的儿女热情,使我像读了世界上最伟大诗人所写的壮烈史诗一样,悲壮兴奋,使我雀跃鼓舞,又使我心酸落泪。当荩忱殉国周年的日期,举世追念的时候,沉痛的心灵,驱使我不得不用笨拙的笔来写下对荩忱将军最深刻的片段记忆。荩忱生长在忧患之中,成名在忧患之中,死亡亦在忧患之中。是忧患把他磨练成了志气白热的中华民族的典型军人。
      一九三六年,远东风云紧急,那暴风雨之前的低气压,使每个中国人,都感到抑郁晦塞的苦闷。敌人阴谋的花样,在华北是层出不穷的扮演,企图运动二十九军的二级将领,“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来达到“华北自治”的毒计。就在这个最艰苦的关头,于是荩忱便成为日阀心目中必须用千方百计来争取的对象。不久在阴暗的华北的政局中,传来了“赴日观光团”即将出国的消息。猛然听到这消息,真是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失望与悲观。我不相信,永远不能相信,像荩忱那样的汉子,竟会觍颜事仇,做出为世人唾弃的卖国勾当。但是消息依然传播着,我当即迅速的劝他不要轻去;纵使要去,也当先到中枢请指示以后,再经上海出国。但是荩忱却限于环境,不能听从我这劝告,仅仅是严肃悲壮而和平的回答我:“个人毁誉,早置度外,国家前途,则应该慎重周密的加以考虑。今次东行,中枢一般朋友,及国人自必不能谅解,而为了国家的需要,只得由我个人担负一时的骂名,明天,再明天,事实上自然会给我证明一切的。假使先到首都走一趟,则我的不惜牺牲个人,以适应国策的计划,无疑的必然失败,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想你多少应该了解吧?”他那眉宇间的森严之色,使我为之肃然;他那刚毅而和蔼的口吻,又使我欣慰;他那坚决而悲壮的语调,使我有充分的了解。他说:“请在北平等着候我回来,主持你们幸福的婚事,(我的妻正是荩忱的介绍人)这次无论有无成果,我的归期,是不会遥远的。”
      果然不出其所料,在“观光”回来之后,舆论沸然,国人对荩忱之不谅解,是有根据的;舆论界对荩忱之唾骂,当然也是无法避免的。这些也都是荩忱在事先所洞悉的。当荩忱回国以后,即最深知熟悉的朋友,亦难得揭其谜底;不经常会面的呢,则竟然会公开或自省的问一声:“荩忱真的会做了汉奸吗?”这种心理,当然会深植在每个国人的心中,而日渐扩大。虽然我们是至交,然而历史并不缺少背弃朋友而卖国求荣的先例,我信任他,但是我又不得不切实再切实的叮咛他,为了这,为了要揭破这难测的谜底,在我将要离开北平的时候,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我内子的家里,和他相对着倾尽了三盏酒,借着酒兴,我终于说出了梗结于喉,而前此未得淋漓一吐的说:“荩忱兄,多少年来,我们忧患相从,生死与共,感情不为不深,相知不为不切,但是我现在都不知道你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无怪乎国人对你唾骂,舆论对你抨击。千夫所指,无疾而死,我对你,中央对你,国人对你,都有无穷的期望。你说明日的事实会给你证明一切的,然而何时才是明日呢?请你开诚布公的答复我。” 
      我的话,并没有改变他脸上的颜色,他镇定的像一具庄严的神像,他那浓眉下的一对眼睛,异样机敏,而沉着的放出一种灵 的光辉,良久良久,他才于庄严的形色中露开一片微笑:
      “你应该如我自己一样的知道我,处在这举国动荡,势将陆沉的时候,时代给我们留下了成功成仁的好机会,我认为苟且偷安,不如轰轰烈烈的死。为了将来的光明,须忍受目前的大耻辱。古人说,任重致远,凡不能忍辱者,绝难负重。在日本扮演的“觐见日亲王闲院” 那幕三进三退三鞠躬的侮辱,只要稍有血性的人,绝难忍受,我为了民族的需要,中枢的国策,在和平尚有一线希望,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之时,不得不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咬紧牙关,忍受举世唾骂,朋友怀疑。为了达到我的任务,那敢只顾小我之名誉,畏怕舆论的唾骂,与世人的怀疑呢?周公尚不免有流言之日,朋友,好在将来盖棺之时,必有定论!这些话,除了你之外,我能对谁说?并且特别嘱咐你,绝对不要顾及我的声誉,感情冲动,在别人骂我的时候,替我辩 护。要知道一句为我辩护的话,也会妨害国家的事情的!”他侃侃而谈,一字一句好像金属物样,有力的弹在我的心弦。


 

 

 

      室内淡淡的灯光,映着他被曛红了的脸,如晓云捧起朝阳,有光,有热,又从容,又慷慨。那英锐的眼眶中,已似滴下了热泪。
      我离平时,他亲送我至马厂。珍重声中,我希望他以英雄的气魄扫开满天疑云。他说:“和平绝望的时候,自然也就是我们牺牲的最后关头,那时疑云之类,不是自然会扫开的吗?” 
      “七七”的炮声展开了神圣战争的序幕,可是在这样划时代的巨变中,表面上国人所认识的张将军,依然是灰色姿态,国人对之本已痛切心腹,众口一声,骂他是张邦昌,吴三桂。这时候我虽然有几分信任他,但是我仍然不敢说世界上从来没有违信背义的伪君子。(事后回想起来,真是自己的感情太厚,魄力不足啊!比起将军来,我是如何的不够啊!)因此特派了管杰同志到天津,以对事变的态度相询;且殷殷寄语,希望他乘此敌人在关内兵力不足的时候,决力一战,将敌逐出关外,以为外交上做有力后盾。管杰同志由天津归来,带回了这样的一句答复:“这次事变的严重,已非地方上可以解决。中央对整个局势,必有适当的对策。我身为军人,早具有马革裹尸的决心,只要中央有命,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样的一个答复,使我不能对他再有一分的犹豫,万分的更坚定了我对他的信念。
      天津陷落后,怀念之忱,已无法寄给变乱后的天涯故人。后来我因职务道经郑州,竟遇着了荩忱。从他的谈话中,使我更了解他这几年来和敌人周旋的苦衷,伤创。在敌人那样严密监视的环境中,他居然从容不迫地着上丧服,化装出险,逃归祖国,更使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机警与勇敢。这时候的荩忱,才使我,使国人赤丨裸裸的认识了真正的张自忠!
      台儿庄一役,第一次造成了抗战史上光荣的奇迹,首先揭开“敌人丧胆列强侧目”大时代新中国,奠基的序幕之主角便是荩忱。在这样划时代的巨作中,他果然扮演的那样有声有色。当那捷报传到后方的时候,张自忠神武的英名,兴奋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情,改变了全世界对他的态度。这铁的事实,多少时间以前,他自己所安排的计划,一旦实现,果然打碎了举国上下的怀疑与唾弃,证明了他自己,证明了中华血性儿女不会做汉奸,也证明了领袖的知人与爱才。
      二十八年春,我供职于天水行营,奉令至重庆受训,接他从前方拍来的一个长电。他要我在训毕之前,绕道宜昌见他一次。我如约至当阳时,正是战争紧急的时候,总司令部的×参谋见我来了,立刻打电话告诉正在前线指挥作战的荩忱,他在电话中说:“喂,你来了,真好啊!现在正是打得最热闹的时候,你赶快来参观参观!” 
      司令部距前线五十里,途中炮声隆隆,震耳欲聋。我兴奋的冒着枪林弹雨,到了前线。这时候荩忱正在这故乡的一角,匍匐在一个轻掩蔽部的侧边,与其顾问徐××同志在一张大幅的军用地图上指划着。见我到了,好像一个天真的孩子,看到久别的家人一样,迅速的抢上前来,迎着我,狂喜的只能说出这样一句:“啊,你来了请到村里坐”“哩,不要忙,招待朋友事小,作战事大。”我阻止他放下地图招呼我。“不要紧,我左翼配备了××将军,右翼有××将军,今天一定要把敌人打退,达到我们预定的计划。”他紧握着我的手说着,那英挺敏锐之气,溢于眉宇。晚间战事果然照预定结束,回村休息。
      在寝前,他亲自替我安置床铺,铺展被褥,那亲切殷勤的态度,使我无限的欣慰,而又不安。他是在为中国的独立而拼命的时候呀!
     我们终于打开话匣子,继续不断地亲谈了三昼夜。但彼此都还有欲言不尽之感。平时他是一个长于思索而短于言辞的,今天他不仅健谈,而且话锋敏锐,警激的像剃刀新掠过的肌肤一样的,散发着寒冷的光波。是的,这是他可以大声疾呼,畅所欲言的时候了,我想。他郑重的说:“你不以国家的武装为己有,而辞去军职,固然是好。委座的奖语是“开中国军人礼让之风”本来也就够了。但是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在这强寇压境的关头,正是我们军人以身报国的日期,你这时候交出兵权,恐怕国人会对你有误解。如果愿意再带兵的话,我替你陈明中枢! ”


 

 

 

 

      “朋友,只要志在报国,其道多端,何必非身领师干戎马不可;退位让贤的累累光明行为,能由我们来开端,还不能说是一种荣幸吗?我以为明清以后,大家很少见能躬行“君子恭敬樽节退让以明理”的古训者,以至演成把持割据的紊乱政治,成为国势积弱的主因。兹当敌寇侵略之时,但求有利于国,无论赴汤蹈火,亦所不辞,身家性命,所不当惜,更何况或然的误会呢?”他不及听完我的话,便放开嗓子大笑起来。笑声是那样的洪亮,那样的雄伟。笑声过后,好像一股交流的电波,注入了我的脑海;好像一股森严的空气,充满了整个房间。在这沉寂的空气中,我们相对着摇曳的烛影,默然良久,好像被凝固在一种严肃的气氛中。
      “什么大不了的事!”他斩钉截铁,一字一句的说着:“当这强寇压境,虏骑纵横的时候,我身膺重任,手绾兵符,随时随地,都有为国捐躯的决心。在任务上说,更是有此必要,至少亦应有这样的准备。对于家室,实在难得顾及。妻室的累赘,常时想先将他们安顿一下,目前我想将她们遣散,以免耽误她们,你看怎办?”他的态度是那样的严肃,声音是那样的凄怆,而表现又是那样的顶真。
      我了解他的心,我明白他这人,我知道他这话是认真的讨论。因之我冷静的把这问题放在脑筋里考虑了一下后,含笑的答复了他简短而有力的两个字:“也好”当我临别的先一刹那,他很殷勤的重复的对我说:“你回去后一定叫你的义女廉云(荩忱的女儿)到前方来看看朝夕惦念着她的爸爸。”最后他又拉着我说:“千万记着叫她一定来看看我。” 
      廉云是一个英挺俊秀聪明活泼的孩子,她有她父亲的豪放,和母亲的娴雅。无怪乎荩忱在戎马倥偬之际,尤惦念着这颗掌上明珠。有真勇气的人,必然是有真感情的人啊!
      唉,三日的把晤,竟成了最后的永诀;殷殷的寄语,竟成了空空的回忆。我现在才证实了荩忱是早充满了以“死”报国的勇气,早报定了以“死”报国的决心。三天的谈话,都是他临别的赠言,都成了他死后的遗嘱。“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这是非大智大勇的英雄豪杰办不到的呀!荩忱,你的死是早抱具了心,真可说得上“从容就义”;你的死,不仅给自己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故事,给中华民国创造了光荣壮烈的史诗,而且给人类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道义的光辉。荩忱!荩忱!你的死,不仅刺伤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而且感动了至大至公的苍天!当你的灵柩抬上那峥嵘突兀的高山的时候,凄凄的风雨,凭吊你不朽的英灵。在这凄风苦雨的当儿,我们的领袖,中枢的长官,生前意气相投的朋友们,正立在墓前,为你默默的祈祷,及至灵柩入墓之后,才依依不舍的挥泪离去,你知道吗?
      荩忱!荩忱!你人虽死了,但你的精神足以永垂万世;你的躯壳虽然葬了,但你的丰功伟绩,足以彪炳千秋。朋友,你总算是 “ 死得其所 ” 了,九泉有知,应当含笑。

               

 

 

 

一个军人的哀思是我爸爸写的纪念他的把兄弟张自忠的文章,彰显了民国时代的军人对祖国的忠诚、热爱!我崇拜他们的献身精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