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撑的!

Mad about U is a love story.
个人资料
正文

春晚,烩肉,和村里的高音喇叭

(2010-02-18 14:27:39) 下一个

2/18/10

高音喇叭

童年里记忆最深的就是村里的喇叭

.那年月没有电脑,没有电视,庄户人家连个戏匣子也没有,但家家炕墙上都有一个小喇叭.每天早晨,小喇叭准时播放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到了晚上生产队收了工,一家人坐在炕上围着饭桌吃饭的时候,大队书记就广播通知:
"社员同志们注意了,吃完饭赶紧到大队开批斗大会"
然后声音再提高三度,厉声宣布:
"四类分子们,听到广播后,赶紧到大队准备接受批斗!".
印象中,书记广播通知时,对贫农代表的语气特别尊重:
"各位贫农代表请注意了哈,各位代表们请注意了哈,吃完饭请到队部开会哈."

那时候我就想
,什么时候能戴上表多好啊.这个愿望直到很多年后我考中了举人,我哥嫂卖了她家养的猪,我才戴上了第一块表.可想而知,在我幼小的记忆里,四类分子是最倒霉的几户人家.这几家除了很穷,穿的衣服破旧以外,他们家的老人开会时得到台上厥着,年青人都娶不上媳妇,跟我同龄的孩子们得挨我们欺负.

不记得大队的高音喇叭是什么时候安的
.反正后来各家里的小喇叭都不响了.只剩下大队部门口电线杆子上的高音喇叭.高音喇叭在歌颂英明领袖华主席不久,就哑巴了很长一段时间.

赶大喇叭再次滋啦滋喇响起的时候
,生产队就解散了.大队改成了村,大队书记改叫村长.村长家把村里能进钱的买卖-小卖铺,给盘()了下来.这段时间,村长,也可能是村长的女儿-打理小卖部的小姑娘, 会用大喇叭广播小卖部进了什么新鲜货.

我第一次寒假回家时
,听说村长家遇到了麻烦.原因是村里的一个小混混隔三差五就到村长家里坐坐.说家里揭不开锅了,如何,如何.他去一般也都是吃饭的时间去.村长的女人就赶紧再拿碗添筷子,:"他大哥,别当外人,吃饭,吃饭".

我第二次寒假回家时
,情况就起了变化.小混混当上了村里的治保主任.这新治保主任,收电费有一套.从农民手里收电费,那是非常难.收费员左来一趟,他说手头没有,你明天来吧.第二天再来,她说:"他叔,你别当外人,先坐炕上吃饭.咱当家的去集上卖白菜凑电费,后半晌就回来".这一推二拖三赖,村里的电费总也收不上来.收电费的活儿也没人愿意干,费力不讨好.其实在庄稼人眼里,钱比命还值钱.这可是真的.村里的老人得了病,没有去医院花钱治的.都是躺在自己家炕上听天由命.在炕上等死的这段时间,儿女亲戚就反复问"想吃点啥,您说话呀?".说来真让人唏嘘,我母亲就是这么走过了她的最后时光.,跑题了,咱接着说电费和大喇叭.这以前的混混,现在的治保主任,就是利用大喇叭收电费.怎么收呢,在大喇叭上骂:"那个谁谁,你再不来交电费,我操你18辈祖宗...".这段时期正是"十亿人民九亿赌"的时期.有的女人在麻将桌上听到骂自己丈夫的名字,还会说:"让他骂吧,反正骂的是我们家谁谁的祖宗.让我胡了这把再说...".其他人就会说,你赶紧去吧,听那骂的多可惭.被骂祖宗的还不是交钱最快的,那听到广播跑的最欢的,是家里有十几,二十岁姑娘的.大喇叭上一"...谁谁,你再不来交电费,我操你家丫头".喊得十里八乡都听的见,闺女就不好嫁人了.

烩肉

我总觉得
,炖肉的"",准确,形象,但不够味道.小时候过年,老家灶台上烧着8印大锅.半锅猪肉块都像现在的手机般大小.用酱油和红糖红通通焦黄黄.满院飘着肉香,那应该叫烩.烩肉一上桌子,等不到其它的菜上来,我一块咽下去就饱-腻住了.因为这个,老是被母亲骂.特别是被亲戚请去吃席的时候.回来问我,都吃啥了,酒席上都有啥菜?我回答不上来.吃肉也有倒霉的时候.夹来一块,刚要往嘴里吃,发现肉皮上一撮白白的猪毛,顿时一股强烈的恶心涌上来.农村吃饭是有规矩的,夹到碗里的不能放回去.即使强忍着把肉一点点咬下来,把那带毛的皮留在碗里,心里也不是滋味.如果大人看见了,会若无其事地帮我把那块皮连毛吃下去.说这有啥关系呢.看着猪皮和猪毛在别人嘴里嚼,不是滋味.

春晚

春晚多少有点像俺村里的大喇叭和一碗烩肉.
就不重复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USASD 回复 悄悄话 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啊。哈哈。
新月人家 回复 悄悄话 太逗了!
高子 回复 悄悄话 哈哈。
鹈鹕 回复 悄悄话 哈哈,有意思。最后一句最有意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