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流水往事: 11 公粮与返销粮

(2014-01-10 11:02:18) 下一个

农民每年都要按规定向国家上交一定数额的粮食。

我们一年种两季水稻。收割完毕,就会选在不太忙的日子,把粮食送到收购站。在离村十几里处,有个叫硬石岭的地方,那里有个收购站。崎岖的山路上,独轮车吱呀吱呀的响。村里的壮劳力顶着似火的骄阳,挥汗如雨。农民将晒干的稻谷用麻袋装好,一麻袋有一百来斤。一辆独轮车,左右各放两袋。一车有四五百斤,一天跑两趟。有时安排一个前面拉车的,就会一边放三袋。通常得十天半月才能将公粮送完。

七零年夏天,还是用老法子交送公粮,秋天却换了新花样。

还记得红土岗上修的公路吗?红土岗上的公路早已修好,真正启用却是七零年的事了。那年秋天,大家奔走相告:拖拉机来了,看拖拉机哟,看拖拉机去哟!

拖拉机是个新鲜事物,奶奶再三告诫:不能在拖拉机前面等着看,不能在拖拉机后面追着看,也不能在拖拉机两侧太近看,只能站在远远的地方看。奶奶怕拖拉机压着我们。这些限制实在太大,心里虽然不高兴,却不敢违背奶奶的意思。惹得奶奶伤心,奶奶就要抹着眼泪,我们就得跟着哭。

拖拉机来到红土岗上,是来收公粮的。由于公路没有通到村里的仓库,大家就用麻袋装好稻谷,再用独轮车送到红土岗上,然后集中装上拖拉机。这样就省事多了,两三天功夫就将公粮拉完了。

公粮一拉完,队里的仓库就基本上空了。大人就开始担心,茫茫冬日,日子可怎么过呀?家家户户的余粮都不多了!
。。。

晚秋时节,连着十几天,老天都阴沉着脸,断断续续飘着细雨。家里的干柴用完了,湿漉漉的柴火弄得满屋子都是烟。奶奶咳嗽着,用衣袖抹一抹眼角的泪水,说:“家里的米缸都见底了,叔叔又还在外面的水利工地,天又不见晴。要是路不滑,也可让你和弟弟去姑姑家一趟,先要些米面回来。”

这时候,就听见弟弟妹妹喊姑姑,不一会,就听到姑姑喊妈。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姑姑给我们挑来了小半担米,还有几斤腌好的咸猪肉。姑姑脱下雨衣。奶奶可高兴了,给姑姑捞了一碗稠一点的稀饭。姑姑看见了,把饭到回锅里,搅拌了一下,再从中给自己盛了一碗。喝完稀饭,姑姑就走了。

年关近了,在外面兴修水利的壮劳力都回来了,家家户户都快没粮了,这时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毛主席给大家送粮过年来了。老百姓兴高采烈,敲锣打鼓,感谢毛主席雪中送炭,大家有返销粮买了。

什么是返销粮啊?就是老百姓可以向国家购买一定数额的粮食。平常都是老百姓交公粮,现在老百姓没米下锅,国家就下拨一些粮食卖回给农民。国家卖给农民的粮食,是陈粮,十四块六一百斤,农民卖给国家的粮食是刚收割的,九块六一百斤。一进一出,差价五块,大斗进小斗出,但凡有一点办法,谁也不愿吃返销粮啊!

伟大领袖很关心百姓生活,教导大家:闲时吃稀,忙时吃干。老百姓也很听话,总是搭配芋头红薯南瓜白菜。芋头煮饭,白菜煮饭,红薯熬粥,南瓜熬粥,一个冬天就熬过来了。

那时过年是件大事。再穷的人家,都要有几个荤菜。家境好一点的,还能杀一两只鸡。

七零年的年关,家里很不景气。年三十一大早,我帮叔叔往独轮车上装劈柴,叔叔要推到余江城里去卖。叔叔边装边骂:这年头怎么越过越不像日子,自家烧湿柴火,好劈柴却要拿去卖。烧着湿柴火的奶奶照例咳嗽着,好半天都缓不过劲来。我对奶奶说:奶奶,等我长大了,要挣好多好多的钱,专门去买别人的劈柴烧。奶奶抹着眼泪笑着说:好哇,奶奶就等那一天呢。

那天的年夜饭吃得很晚,在别人家的爆竹声中,我们早早睡去。

开春的时候,大家的米缸又见底了。

听,欢天喜地歌功颂德的锣鼓又敲响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朝霞满天 回复 悄悄话 tHawk兄好,你的故事也应该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那时的农村真的清苦。谢tHawk兄留言。
tHawk 回复 悄悄话 读了很心酸, 那时大人日子不好过. 还记得父亲实在没钱的时候, 卸下横梁扛十几里路去买, 想换回20块钱, 可那时还有谁有钱砌房子呢?等了一天, 买不掉, 还得扛回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