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4)
六九年春天,爸爸带我去报名上学。学校就在村前的红土岗上,离家有二三里地。红土岗上孤零零的立着一排平房,靠东边的几间是养猪场,西边的几间做教室。
学校只有两位老师,都姓徐,负责四个年级。碰巧只有我一人上一年级,老师为了省事,直接让我上二年级了。那时语文就是背语录,算术就是背口诀,不用特别费力。
年长的同学告诉我,养猪场的糠很甜,能吃。我不信。那时乡下吃米,都是到石碾坊碾,糠几乎就是稻谷皮,很粗糙,连鸡都不大愿吃,人根本咽不下。他们下课带我去看,米糠很细,像粉似的,根本不是家里的那种糠。跟着他们学,我用舌头舔了舔。不错,真的有甜味。于是下课时,都去抓一把糠吃。不久就被饲养员发现,大骂:兔崽子们,跟我的猪争吃的。从此米糠里就掺和了乡下的那种粗糠,不好吃了。
二年级和三年级共用一个教室。面对黑板,左半边是二年级, 右半边是三年级。当老师给一个年级上课的时候,另一年级就默读,默写或做作业。我有时也偷听三年级讲课。那时他们上珠算课。珠算就是打算盘,不少人都头疼。学珠算通常从三个六开始。什么是三个六呢?就是从1加2一直加到36,最后答案是666,简称三个六。三个六有好处,就是最后结果如不是三个六,肯定有错。不少人啃吃啃吃,最后总差一点,只好重来。更难一些就要一直加到100。
黑板上挂着一个大算盘,老师边背口诀边示范。口诀是这样的: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除二,四退六进一,。。。。
我对口诀只记了大概,但对我以后学习却大有帮助,轮到我学珠算时一点也不难了。
我虽读二年级,三年级却有两个同学叫我难忘。一个叫一钵饭,另一个叫谁更大。
谁更大是个女孩,人看着不傻,却总弄不清谁大谁小。你问她,有两个人,一个六零年生,一个五九年生,哪一个年龄大,她总告诉你六零年生的大。她的理由很简单:60比59大。
一钵饭是男孩,个子高大。
那时我们一天有五堂课:上午三堂,下午两堂,中午回家吃饭。一钵饭家里较远,因此中午总带一钵饭到学校吃。钵比一般的碗都大,他的饭堆得比山还高。
每天早上,他要先放牛,牛吃饱了,他就骑在牛背上,悠哉悠哉赶到学校。到了学校,将牛系在一棵树上,旁边放一把干稻草,就去上课了。下午放学了,照样先放牛,然后悠哉悠哉骑回家。
一钵饭名气很大,连大人都知道。大家编排他:每天带一钵饭,到了学校就吃,饭吃完了,就该放学回家了。这么说他,主要是那饭真是吓人的多。其实很少有人见过他吃饭,他吃饭的时候,我们都回家了。
放寒假了,我去给外婆拜年,在她那里住了些日子。外婆也不识字,但坚持要我每天学习,我就每天背一篇新课文给她听。
每篇都是这样开头:毛主席语录。然后才是不同的语录。外婆不高兴了,对我说,怎么天天都是同样的东西,因为她只记得毛主席语录这一句,认为是我唬弄她。我不服气,说明明不一样吗,外婆为啥非说一样?
以前每年外婆都要到我家住些日子,妈妈没了,外婆就不再到我家来了,我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去看望她。外婆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妈妈是她宠爱的小女儿,妈妈没了,外婆的头发白了许多。
我妈妈的病因,猜测是急性脑膜炎。
我并非记性好,只是写记得起来的事,忘掉的肯定更多。再次感谢美言
新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