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2016年12月1日全面启动: 十三五(2016-2020)空间科学任务

(2016-12-02 11:21:13) 下一个

十三五(2016-2020)空间科学任务:2016年12月1日全面启动

2016.12.01

“十三五”空间科学任务全面启动,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爱因斯坦探针(EP)、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MIT)、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等多颗科学卫星。

中国规划5颗新科学卫星 有望取得重大创新突破

2016年06月01日

  新华社北京6月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喻菲 胡龙江)中国计划在未来5年左右研制并发射5颗新的科学卫星,有望在空间科学、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突破。专家表示,空间科学卫星是人类认知自然取得重大突破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可使中国在基础科学方面不断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并将引领中国实现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跨越发展,为航天产业升级提供新的增长点。

  “十三五”科学卫星要探索什么?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透露,目前中科院已遴选出5个空间科学卫星项目,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这5个项目包括:中欧联合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计划(SMILE)、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MIT)、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爱因斯坦探针(EP)和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

  据介绍,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计划(SMILE),对人类进一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等离子体环境和空间天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MIT),对于深入理解影响空间天气的一些重要物理过程有着重要意义,与国际同领域的任务相比具有独特的切入点和创新思想。

  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将实现对地球系统中水的分布、传输与相变过程的机理及水循环系统的时空分布特征认识上的突破,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水循环变化特征,深化理解水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作用的科学规律。

爱因斯坦探针(EP)致力于发现和探测几乎所有尺度上的沉寂的黑洞;探测引力波爆发源的电磁波对应体并对其定位;系统性地开展大样本X射线源的时变巡天监测。

  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将结束中国科学家一直使用国外太阳观测资料的局面。这颗卫星将观测并研究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相互关系和形成规律、太阳耀斑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与太阳磁场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太阳爆发能量的传输机制及动力学特征等。它对重大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预报,将为中国空间环境保障做出重要贡献。

       科学卫星体制创新释放中国航天发展活力

  吴季说,中国自1970年4月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应用卫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加强国防、普及应用和激励民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限于历史、体制方面的原因,这些航天工程任务偏重于工程实现,在发现空间科学新知识、引发前沿技术变革、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还未达到预期要求,空间科学还未能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吴季说。

  他介绍,为了弥补中国航天事业在空间科学和探索领域的短板,“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将空间科学卫星计划作为其中最大的项目予以支持,为中国科学卫星系列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体制机制创新之路,确立了以科学目标重大性和带动性为核心的卫星计划遴选标准,创建了确保重大科学产出的科学卫星工程管理体制。

  中国自去年以来,已经发射了暗物质卫星、实践十号卫星,今年还将发射量子卫星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这一系列空间科学卫星与载人航天工程、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共同组成了互不替代且相互补充的空间科学发展布局。”吴季说。

  这些动向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全球顶级科技期刊《科学》和《自然》5年来近10次追踪报道中国空间科学卫星的重要进展,在暗物质卫星发射时报道称:“中国发射卫星加入探测暗物质的空间科学竞争行列”“暗物质卫星的发射开启了中国空间科学的新纪元”,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空间科学的国际影响力。

  “空间科学实验与探索‘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内禀属性决定了每项空间科学计划都是非重复性的、非生产性的,包含了大量新需求、新思路、新设计、新材料和新工艺等,成为中国空间科技重大原始创新驱动力的源头活水。”吴季说。

   吴季说,空间科学卫星是人类认知自然取得重大突破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可使中国在基础科学方面不断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并将引领中国实现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跨越发展,为航天产业升级提供新的增长点。

        但也指出,以5年为一个周期遴选实施空间科学项目的方式并不合理。“一项空间科学计划从科学思想的确立,到最后发射,需要长达十年甚至数十年。例如欧洲的罗塞塔计划从提出到真正着陆彗星探测,经过了30多年。”

    具有巨大创新潜力的科学卫星系列还没有被纳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让这位空间科学家感到担忧。

    “空间科学探索不能急功近利。”吴季建议,应将科学卫星系列纳入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通过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中国空间科技创新能力从“跟踪”为主向“并行”和“领跑”转变,“让中国人为人类创造新的知识”。

五大衛星「十三五」拚升空 《自然》盛讚

中國新聞組/香港2日電

 
「十三五」中國五顆科學衛星概況
「十三五」中國五顆科學衛星概況
 

 

隨著「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科學衛星的升空,「十三五」期間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將繼續發力,預計在2020年前後發射愛因斯坦探針(EP)等五顆科學衛星。

 

大公報報導,中科院「十三五」空間科學任務日前全面啟動。中科院副院長相里斌1日表示,根據中科院「十三五」發展規畫綱要,在未來五年中將大力推動「十二五」立項的科學衛星盡快產出科學成果,包括暗物質衛星、實踐十號衛星和量子衛星等。

 

 

 

 

 

「十三五」期間,中國將爭取發射愛因斯坦探針(EP)、先進天基太陽天文台(ASO-S)、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磁層─電離層/熱層耦合小衛星星座探測計畫(MIT)、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五顆科學衛星,力爭在地球空間耦合規律、引力波電磁對應體探測、全球變化與水循環、太陽磁層與爆發活動關係等方面取得原創性成果,也盼突破引力波研究。

 

 

《自然》:中國創新「空間科學」

 

 

中國空間科學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在近年來實現重大提升。著名科學雜誌《自然》(Nature)評價稱,「中國將科學發現放到了其空間計畫的核心位置,凸顯了中國創新的廣度以及對於創新的承諾」。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1日也說,將面向全中國空間科學相關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及工業部門,徵集空間科學任務概念建議。

 

參與徵集且通過遴選的建議將得到經費資助並在6個月內完成概念研究,並有希望經過進一步遴選,在「十三五」時期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的空間科學背景型號項目或預先研究項目中得到支持。

 

香港、澳門地區科學家同樣可參與此次空間科學任務的徵集。吳季表示,徵集的空間科學任務概念建議須由中國科學家自主原創提出,面向空間科學學科前沿,例如宇宙物質起源、太陽和人類活動關係、宇宙和黑洞極端現象等領域,並有望在基礎科學前沿孕育重大科學突破。

 

徵集工作已於即日啟動,相關要求已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官網發布,徵集活動將為期一個月。

 

俄进步MS-04货运飞船发射失败 在大气层烧毁

 

  中新社莫斯科12月1日电 (记者 王修君)当地时间12月1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确认,当天发射的“进步MS—04”号货运飞船在升空383秒后与地面失去联系,并最终坠毁于俄图瓦共和国境内。

  据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新闻处发布的消息,12月1日莫斯科时间17时52分,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通过“联盟—U”型火箭向太空发射了“进步MS—04”号货运飞船。该飞船计划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包括燃料补给装置、压缩气体、水以及新式太空服等物资在内的2.5吨重货物。

  消息称,飞船在升空383秒后因为“非常规情况”与地面失去了信号联系,并从距离地面190千米的高空处开始下坠。飞船的大多数部分在穿过大气层时被烧尽,最终剩余残骸坠落于俄图瓦共和国的无人区内。此次事故未造成地面人员伤亡。

  消息说,事故并未对国际空间站的功能以及空间站内人员的生活造成影响。目前俄专家正在对飞船遭遇的“非常规情况”进行分析。

  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俄国家航天集团内部人员话称,事故原因可能是“发动机故障或者操作系统失灵”。

  “进步号”飞船是苏联(俄罗斯)用于向空间站运送物资的主力飞船。它自1972年开始向太空运送货物以来,一直有较为良好的安全发射纪录。

  但近年来,“进步”号飞船发射事故增多。2011年8月,一艘“进步M-12M”号货运飞船因运载火箭动力系统故障,在升空后发生爆炸。此外,2012年7月、2013年4月和2015年4月,“进步”号飞船在发射升空后均遭遇各种技术故障,但未酿成重大事故。(完)

 

2016年的3次失败:9月1日,中国, 美国;12月1日,俄罗斯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