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运行304天,采集14.8亿个高能宇宙线粒子

(2016-10-26 07:30:08) 下一个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组织召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任务长管运行第三季度工作会

2016-10-26

  2016年10月20日至21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南京组织召开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以下简称“暗物质卫星”)任务长管运行第三季度工作会。会上,科学应用系统、卫星系统、有效载荷总体及地面支撑系统分别汇报了暗物质卫星任务长管运行第三季度工作情况,工程总体组织各方讨论了各系统间协调汇报机制,并初步确定方案;各系统会签了修订后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长管阶段监测要点》和《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长管阶段各方协同工作流程》;同时,针对科学探测计划生成工具需求、数据产品和数据指针回调策略展开了专题讨论。

  截止2016年10月20日,卫星已在轨运行304天,飞行4700轨,轨道高度稳定在494-503km,卫星在轨运行正常,地面各系统工作正常。目前已经完成全天区覆盖,下行科学原始科学数据7.10TB,共采集14.8亿个高能宇宙线粒子。

  暗物质卫星预计在轨工作三年,前两年主要进行巡天观测,后一年进行定点扫描观测。地面支撑系统暗物质卫星长管工作组将继续按照长管工作策划和协同工作流程,与科学应用系统、卫星系统、有效载荷和测控系统继续配合执行暗物质卫星长管运行任务。

  (供稿:暗物质卫星地面支撑系统)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长管运行工作会在京召开

2016-06-20

  6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2016年第二季度长管运行工作会。测控系统、卫星系统、科学应用系统和地面支撑系统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上地面支撑系统、科学应用系统和有效载荷总体分别报告了卫星长管运行工作情况、科学探测情况和有效载荷工作情况,对长管工作进行了阶段总结。截至2016年6月15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已在轨运行181天,飞行2760轨,全天区覆盖率100%,卫星在轨运行正常,各系统工作正常。

  与会代表还就卫星长管阶段各方协同工作流程,重点参数监视需求的补充和数传数据下传指针回调策略进行了专题讨论,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代表介绍了测控系统相关经验和方法。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预计在轨工作三年,前两年主要进行巡天观测,第三年进行定点扫描观测。地面支撑系统暗物质卫星长管工作组将按照长管工作策划和协同工作流程,与科学应用系统、卫星系统和测控系统配合执行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长管运行任务。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

2016-03-17 15:41: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7日消息(记者黄光辉)我国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圆满完成三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今天顺利交付用户单位,相关领导在交付使用证明书上签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卫星工程大总体及地面支撑系统工作,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科学应用系统研制、建设、运行,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负责卫星测控系统任务。

  暗物质问题是目前的科学前沿。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将通过高能量分辨和高空间分辨,观测高能电子和伽玛射线能谱和空间分布,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通过测量TeV以上的高能电子能谱,研究宇宙线起源;通过测量宇宙线重离子能谱,研究宇宙线传播和加速机制。建造一台能量观测能段覆盖2GeV至10TeV,分辨优于1.5%(对800GeV电子和光子)的星载电磁量能器,将有望在暗物质粒子探测和宇宙线物理这两大科学难题上取得突破,同时为更好地研究伽玛射线天文学等相关重要科学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自2011年底立项以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队伍经过不足四年时间,完成了从电性件、结构件、初样到飞行正样的各阶段的研制工作。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卫星成功进入500公里预定轨道。

  经过三个月的在轨测试,四大科学载荷——塑闪阵列探测器、硅阵列探测器、BGO量能器和中子探测器功能性能稳定,上注至卫星的全部指令均正确执行,星地链路通畅,完成了所有既定的测试项目,卫星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

  暗物质卫星自2015年12月20日接收到第一帧数传数据以来,卫星地面支撑系统累计接收数据494轨,累计接收原始数据文件约2.4TB,生成科学数据产品41类,总计110606个,数据产品总量约5.5TB,全部科学数据产品正确、完备,有力支撑了科学应用开展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

  截止到今日,暗物质卫星在轨飞行92天,共探测到4.6亿个高能粒子,完成了三分之二天区的扫描。目前数据分析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年底将公布首批科学成果。暗物质卫星预计在轨工作三年,前二年主要进行巡天观测,后一年根据前两年的观测结果,进行定点扫描探测。

  在交付仪式前,暗物质卫星首席科学家常进研究员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作了对卫星下传科学数据初步科学研究情况的汇报,并对卫星寿命期的工作安排进行了介绍,他表示,科学家团队将充分利用卫星和载荷的优越性能,抓紧时间处理和分析卫星数据,争取早出成果。

 

 “悟空”睁开眼 首次获取科学探测数据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2/334782.shtm

        科学时报讯(记者倪思洁)12月24日下午5点55分,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升空后的第7天,经卫星平台测试、有效载荷管理器加电测试后,第一批科学数据下传至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科学任务大厅。

        接收到的数据显示,暗物质卫星的四大科学载荷:塑闪阵列探测器、硅阵列探测器、BGO量能器、中子探测器探测到的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计数与地面预测计数率一致,表明暗物质卫星的有效载荷已开始正常工作。

       在后续工作中,暗物质卫星有效载荷还要经历2个月的在轨测试和标定,之后正式交付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的科学应用系统,进入在轨运行阶段,开始为期2年的巡天观测和1年的定向观测。

      12月24日,为保证卫星安全,暗物质卫星探测器的高压加电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

       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常进介绍,05点43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飞行至106圈次时,科学载荷先加电压至工作档位1,即400伏;08点55分,卫星飞行至108圈次时,科学载荷再次加电至工作档位2,即800伏。17点55分,卫星飞行至114圈次时,地面支撑系统密云站成功接收到卫星首批探测到的科学数据,并将数据实时传送到位于怀柔的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地面支撑系统空间科学任务大厅。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表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具有先进的科学探测指标,观测能段范围为0.5GeV—10TeV,能量分辨率优于1.5%,是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国际上所有同类探测器。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载荷数管分系统和数传发射机在轨开机工作正常

2015-12-25

  2015年12月17日08时12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上的载荷数管分系统(包括1台载荷数据处理器、1台载荷管理器和4台DC-DC电源机箱)、2台数传发射机(含微波开关)以及4台高压供电机箱的电源板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综合电子技术研究室承研。

  12月20日07时09分,载荷数管分系统各单机和有效载荷探测器(除高压供电机箱外)先后加电,载荷管理器启动载荷加电初始化,工作正常;08时48分,数传发射机A在轨首次加电,喀什地面站准时接收到下行的首轨数据;12月24日05时46分,高压供电机箱在轨首次加电,工作正常;07时19分,密云地面站接收到加高压后的第一轨科学探测数据。

  空间综合电子技术研究室的研制队伍历时4年团结协作、精心研制、刻苦攻关、缜密试验,解决了突发式多信源科学数据采集、存储,探测器在轨自主探测管理,大功率、低噪声二次电源配电,轻小型化X波段数传等多项关键技术。

  截止到发稿时,载荷管理器共接收、转发和执行了20次数据注入(包括13个载荷在轨运行参数表注入包、3次共338个事件的载荷在轨自主运行事件表以及高压供电机箱档位设置的指令),下行了26次共约150GB的数据。载荷数管分系统、数传发射机以及高压供电机箱在轨开机工作正常,向正式开展暗物质粒子空间探测任务的总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三年的设计寿命中,暗物质卫星将通过高空间分辨、宽能谱段观测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同时将在宇宙射线起源和伽马射线天文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15年12月20日07时06分至07时24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有效载荷载荷管理器、有效载荷处理器及各有效载荷成功加电并运行正常,地面支撑系统生成的指令成功上注。08时48分,喀什地面站准时收到第一帧下行数传数据,并完整接收到首轨下行数据,表明地面支撑系统上行指令运行正确,天地链路顺畅,为今后在轨测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z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