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轨加注实验装置不是首次发射,但是此次载荷运用了很多新技术和器件,譬如新的板式贮箱,其对推进剂蓄留和管理的能力也将得到验证。 在轨加注实验装置类似于“空中加油机”,用于在空间轨道上为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进行气、液补给,延长航天器的工作寿命。在轨加注实验装置与远征一号甲上面级不分离,试验任务结束后再入大气层烧毁。
国防科大自主研制的“天源一号”卫星在轨加注实验载荷
成功完成我国首次卫星在轨加注关键技术试验
来源:军报记者作者:记者王握文、特约通讯员章飞钹责任编辑:姜可
2016-06-30 09:595
军报记者长沙6月30日电(记者王握文、特约通讯员章飞钹)记者今天从国防科技大学获悉:由该校自主设计研制、搭载长征7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天源一号”卫星在轨加注实验载荷,已成功完成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管理与加注、高精度推进剂测量等9项在轨试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收到的遥测与数传数据表明,我国首次卫星在轨加注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天源一号”是我国首个卫星在轨加注飞行试验系统,具有集成度高、自主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6月25日20时00分,该系统搭载长征7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随后几天,“天源一号”根据预定计划进行了卫星在轨加注核心关键技术试验与验证,获取了3种贮箱加注全过程的完整视频和相关试验数据,加注过程稳定,测量与控制精度高,实测结果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本次试验为我国掌握卫星在轨加注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卫星在轨加注类似飞机空中加油,通过直接传输的方式对卫星进行气、液补给,可大幅延长卫星在轨寿命,提高卫星机动能力。据测算,如果给静止轨道上的卫星补给60公斤燃料,即可延长卫星寿命12个月,创造近亿元的经济价值。因此,卫星在轨加注一直是国际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技术复杂,实现难度大,目前仅有美国等极少数国家开展过此项试验。
近年来,国防科技大学在国家相关科研计划支持下,联合国内多家优势单位,对“卫星在轨加注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经过多年的持续探索与攻关,在“微重力条件下流体迁移及稳定性分析”等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先后攻克卫星可靠对接、管路高效密封、推进剂稳定传输及精确测量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30余台套地面原理样机,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部分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推进我国卫星在轨加注技术工程化、实用化迈出坚实一步。
据介绍,承担“天源一号”研制任务的是该校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研究团队,在读研究生占70%。在项目研制过程中,他们立足前沿、大胆创新、顽强拼搏、集智攻关,在卫星在轨加注研究领域突破掌握了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