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们的底气 必杀技 他们的忌惮

(2016-01-06 04:16:56) 下一个

 

刀口:我们的底气 必杀技 他们的忌惮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共和国的安危,人民的安宁,中国梦的实现,这一切都要用一句话来形容。

拜托了,火箭军!

火箭军的前身是二炮,全称是第二炮兵,这个称呼还是周总理亲自命名的。为什么当初不叫火箭军非叫二炮?一般认为主要是出于保密的原因,第二炮兵这个称呼会将人不由自主的往炮兵那个大炮筒子上想,怎么也想不到是导弹部队,更不会往敏感的战略弹道导弹上去想,导弹和导弹在性质上差的十万八千里,空空导弹也是导弹,但是东风5也是导弹,前者几个人抱着就走,后者要三辆巨型卡车拉着,作用和威力也差着等级。所以,二炮这个称呼就是个文字游戏,是障眼法。 
 

1974年1月,北京还发生了一件当时轰动一时的苏联间谍案,1974年1月15日晚10时许,苏联(当时被称为“苏修”)驻华使馆一等秘书、三等秘书等人,在与该国派遣特务李洪枢以及同伙在北京西坝河桥头秘密接头时,上空突然跃起一发红色信号弹,紧接着西坝河桥被照明弹照得通体透明,成群的民兵和公安人员从四面八方直扑桥下,谢苗诺夫等几人被当场抓获。

从谢苗诺夫给李洪枢的手提包中,搜出一部小型电台、一张设置天线的示意图、一张电台联络频率时间表,以及一张伪造的中国边境空白通行证,还有人民币5000元。中国政府在1974年1月19日召见苏联大使,面交抗议照会,并宣布5名从事间谍活动的苏联使馆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予以驱逐出境。以上只是当时八股文的报道,其内幕一直到几十年后才披露些许,这件间谍案是周总理亲自抓的,情节很复杂离奇,具体的就不说了。

李洪枢间谍案其中有个细节,就是李洪枢的秘密使命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二炮”,到了1974年苏联还不知道二炮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可见这个秘密保的有多好,别忘了,当时中国已经试验成功氢弹,而在这件事发生的前一年中国在1973年再次试验过实用型的氢弹试验,而且中国早在1960年代中期和末期还进行过两次导弹与核弹头结合的发射试验,第二次竟然是导弹与氢弹结合的实战化发射试验。这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几次真的将核弹头装上导弹真的打出去的试验。整个冷战时期到现在,美苏(俄)进行过几百次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没有一次是真敢把核弹头装到导弹上的发射试验。所以中国当年的这份胆量在现在看都是令人震撼不已的,这不仅仅是胆量问题,更是对自己科技和技术能力的高度自信。


1966年9月,当我国核弹、导弹结合试验的工作准备就绪时,周恩来亲自过问实验工作的许多细节,包括导弹飞行弹道、爆点、安全自毁装置等,并一再指示,要绝对保证安全。直到国防科委、二机部、七机部对‘两弹’结合的保险措施和安全自毁装置‘冷’试验和‘热’试验的安全可靠性进行了证实后,周恩来才放下心来。”

1966年10月27日,装备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东风2号”,准确命中目标,“两弹”结合飞行试验获得成功。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原子弹武器导弹核试验。1967年6月l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中国进行的第六次核试验。

 

1968年12月11日、l3日,周恩来召集中央专委会会议,听取钱学森关于“东风3号”中程地对地导弹的试验报告。14日,他向毛泽东建议批准这次试验,并说:“试验结果,无非成功或失败,即使失败,也可在发射过程中取得改进根据,以利再试。”

1968年12月27日,我国用自行研制的“东风3号”导弹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的热核试验。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热核武器(氢弹)导弹核试验,也是我国第二次完成的导弹核武器全试验。此后中国就再也没有进行过完整的导弹核武器全试验。

从以上两次绝无仅有的导弹核武器试验中我们看到,敢于做人之不敢做,为人之不敢为,我们也不难领略到新中国早期政治家的巨大胆识和魄力,敢于面对可能的失败,敢于审时度势果断拍板,正是他们的胸怀和敢于决策的魄力才使得中国今天有大国的地位,我们今天的很多“尊重”依旧是完全得益于60年代伟人的那时的丰功伟绩。

根据权威解释,二炮的名称其实早在1950年代就有了。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可世界并不太平。面对敌对势力的“核讹诈”,党中央审时度势,决心创建中国的战略核力量。1956年作出了重点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尖端武器的历史性决策;从1957年起,逐步组建了战略导弹的科研、训练、教学机构;1959年,我国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正式组建;1966年7月1日,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建的,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没有使用“战略导弹部队”这个称谓,而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

二炮从来都是神圣、神秘、神奇的,二炮从来都是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直接掌握的一支隐秘的雄狮劲旅,二炮是和平背后那个掌握着必杀技的黑衣保镖,静如巍巍群山岿然不动,警惕的注视着一切风吹草动。

二炮的规模、编制、人数从来都是迷,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打听,体制内的三缄其口,体制外的莫衷一是。记得有个段子,说二炮有一次旅以上干部开会,台下坐了一礼堂,二炮政委把一份参考消息摔在桌上,问:“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都说二炮只有二十四枚导弹”。

台下一片笑声。

 

1980年5月18日和19日中国向南太平洋连续发射2枚东风5型洲际弹道导弹,导弹飞行29分钟准确的落入目标区内,一瞬间震惊了全世界,中国从此有了可以在半小时内打击世界上任何角落的核武器,而且是实战化小型化的超大杀伤力的氢弹。有了这样瞬间可以灭国的大杀器,世界和平和中国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得到了保障。

但是,几十年来西方的主要媒体几十年如一日的宣称中国只有24枚洲际弹道导弹,这显然是一种宣传策略,就是有意不承认中国应该具有的核大国的大国地位,削弱中国核大国地位应有的话语权和在处理国际事务上的发言权。但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GDP世界第二的巨大影响力,中国只有24枚洲际导弹的说法也逐渐烟消云散,这几十年来,西方只有英国的简氏防务说过,中国的核力量早就在英法之上,仅次于美苏(俄),简氏防务敢于实事求是,主要是要保自己的商业信誉,这也是老牌帝国主义的狡猾之处。实事求是的说,中国得益于于敏构型,中国的氢弹核武器,早就在质量上与美国并驾齐驱,而在长期储存、可靠性上还有所超越。

其实说到底,中国核力量的话语权是随着威胁的来源逐渐壮大的,美国和西方以及它们的媒体在谈论中国的核力量时毫不讳言的总是提到中国能有多少可以打到美国的核导弹,这就使人清楚的看到,只有能够有足够多的洲际导弹打到美国,进而能覆盖美国全境,成了潜在的衡量中国力量的标准,这些导弹越多,中国的话语权就越大。虽然这不是衡量中国力量的唯一标准,却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中国经济的体量越大,影响力随着经济增长力就越大,在美国看来对它称霸世界的阻碍就越大,那么中美在核心利益上的对立甚至冲突就越多,美国免不了就有动用武力解决中国的冲动,为了防止美国“图穷匕首见”,恼羞成怒掀桌子,中国就要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只有给美国冲动的神经多泼点冷水,让它能意识到冲动的后果,中国发展自己核力量就成了必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有一个鲜明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进入21世纪后,美国发展了针对中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就是俗称的“战略反导”,美国曾经打算将反导系统部署到80枚,而且是边研制边部署,但是这个计划在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后就无声无息了,这充分说明美国已经认识到美国的反导跟不上中国核力量的增长。中国在发展自己的核力量的同时,也在努力发展自己的战略反导,这实际上是以2倍的力量抵消美国核武器的数量(这是本文一个全新的提法),这种抵消的算法不用脱袜子数脚趾头就能算出来,中国甚至一反低调的宣传作风,高调通过国家媒体公开宣布中国中段反导的成功,这都是对美国企图遏制中国的积极回应。

美国为了降低战略打击的门槛,随后在进入21世纪后又发展了“一小时全球打击”技术企图再次占领战略打击高地,中国随后跟进,中国的高超音速武器(水漂弹)发展非常成功,迫使美国暂缓了在高超音速武器上的投入。这样的战略遏制与反遏制还将继续,但是中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定会见招拆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保障中远期的战略平衡。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头看二炮这个名称的历史终结也就有十分的道理了。二炮已经不再是一支单纯的核反击力量,而是容纳了战略反导、远程打击航母和水面目标、常规武器一小时全球打击等的综合战略打击的力量,也不仅仅是核常兼备这个定义所能概括的,这些任务性质能概括的就是中国火箭军。

火箭军也由此上升为中国的一个新的军种,与空军、海军并称军种。相应的司令官也由中将升格为上将领率,与各军种和总部同级,共同接受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

最后要说的是,今后我们一提起火箭军脑子里不应该还是早先的那个二炮,火箭军将是一支综合战略打击力量,除了执掌中国的核大棒,还会承担战略反导、战略打击航母,战略打击全球时敏目标等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

今后我们对火箭军的目光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东风导弹上了,中国火箭军将是一支诸种高技术武装的可以应对随着世界科技发展产生的新威胁的全新的部队,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和平安宁发展的有效保障。

拜托了,火箭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