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约瑟夫·奈:中国的妄自尊大导致误判

(2011-01-22 17:45:44) 下一个


约瑟夫·奈:中国的妄自尊大几成中美关系主色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奥巴马总统上任时曾表示,他的外交政策要务之一是改进与中国的关系。但是,到胡锦涛主席赴华盛顿对美国作国事访问前夕,两国关系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比那时更糟糕。

奥巴马政府官员感到,他们向中国表达的友善努力遭到冷拒。

而据讽刺意味的是,胡锦涛主席在中共17大上曾宣告中国需要在发展软实力上投入更多。

站在一个经济和军事力量发展迅猛的国家的角度来看,发展软实力这一战略是很明智的 -- 在经济和军事实力增长的同时让自己更招人喜爱,以此减少邻国对它的疑惧和寻找力量制衡的倾向。

但是,中国的作为却与此背道而驰,而且过去这一年半中国的外交政策乏善可陈。

民族主义膨胀

多年来,中国一直按邓小平指示的那样,保持低调,韬光养晦。

但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率先强劲复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加上美国经济复苏迟缓乏力,使得许多中国人误以为美国正在衰落。

这种念头,加上内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而高层则在为2012年向第五代领导人移交权力作准备,都构成了要求外交政策更强硬的呼声。

2009年,中国为自己GDP增长10%的速度摆脱经济衰退而自豪,这完全无可非议。

问题是,许多中国人相信这还标志着世界权力格局的变迁、权力重心的转移;中国对其他国家,包括美国,不必再那么谦恭。

中国的学者开始撰写有关美国衰败的文字,其中一篇把2000年定为美国实力达到顶峰的一年。

中国人民大学的康晓光教授说,人们现在“俯视西方,从领导层开始,一直到学术界,乃至普通老百姓”。

妄自尊大导致误判

实际上,这一观点是大错特错。中国在今后几十年里都无法在经济、军事和软实力方面与美国相匹敌。

然而,这种过度自信的力量评估(加上对国内事务缺乏安全感)导致过去两年中国的外交政策日趋强悍。

偏离崛起中大国的明智战略、违背邓小平所说的外交上韬光养晦的智慧之言,中国失算了。

不能小看错误观念造成的后果。中国的新姿态使它疏远了奥巴马政府。

2009年11月,中国编导、操控了奥巴马总统对北京的访问;对奥巴马会见达赖喇嘛,以及早就签订且相对较小规模的对台军售反应过激。

当被问到为什么对过去都能接受的事情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部分中国人回答说,“过去我们比较弱”。

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各层官员们开始相信,中国人会把美方的合作、和解之举解读为美国正在败落的例证。

疏远和激怒

中国现在咄咄逼人的新面目也影响到它和其他国家的关系。

它在南中国海的政策令东盟成员心生恐惧;它对中日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的过激反应彻底扑灭了日本民主党密切对华联系的希望,导致菅直人政府重新强调日美安保同盟。

北京对朝鲜炮轰韩国岛屿之后对平壤不加批评,因此疏远了韩国;在边界和护照事件上招惹印度恼火;在欧洲和其他地区又因为对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被囚异议人士刘晓波做出过激反应而使自己丢脸、难堪。

那么,这些事情在今后一年会如何发展呢?

中国领导人有可能从已经证明代价昂贵的极度强悍立场退一步。

胡锦涛主席宣称在反恐、反核扩散和清洁能源方面与美国合作的愿望,将有助于化解部分紧张,但中国国内出口贸易领域和军方的势力强大的利益集团,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中美经济合作和海军的合作。

更重要的是,有鉴于中国网络博客空间蒸腾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最高领导人即使希望大幅度改变政策方向恐怕也不容易。

胡锦涛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可能有助于事态好转,但只要中国人因为基于美国正在衰败的错误认识而继续妄自尊大,中美关系就很难顺畅。

作者简介:约瑟夫·奈(Joseph Nye)是哈佛大学教授,《21世纪的未来实力展望》(The Future of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一书作者。他曾在克林顿政府担任负责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以及国家情报委员会(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主席。


----------------------------------------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