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外交是软弱还是强硬?外交部高官给权威答案解读!

(2010-12-29 18:17:54) 下一个



中国外交是软弱还是强硬?外交部高官给权威答案解读!
 
 
2010年对中国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中国GDP总量成为世界“老二”,而外界对中国外交的指责却越来越多。中国外交是软弱还是强硬?如何看待“唱衰”美国的声音?世界权力中心真的在向东方转移吗?12月22日,中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乐玉成接受《环球时报》年终专访,解答了外界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困惑。

近来中国周边很不平静。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朝韩延坪岛炮击等让亚洲局势更加复杂。有些国家藉机大做文章,借题发挥,搞得火药味很浓。针对朝韩间紧张的局势,中国倡议举行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但被部分西方媒体说成是“公关秀”。

对此,乐玉成说:“在战争一触即发的紧急情况下,『公关秀』总比『军演秀』、『航母秀』好,摆谈判桌总比摆擂台好,火上浇水总比火上浇油好。事实会证明,航母、导弹解决不了矛盾分歧,对话和谈判才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从北京飞到首尔只有1小时40分钟,跟飞上海差不多,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首都像北京离半岛如此之近,中国关注并维护地区稳定是真诚的、负责任的、尽全力的,中国外交忙,忙的是不停地浇水灭火,调解争端,化解矛盾。

对于中国的外交政策,现在出现了两种倾向,国内有人认为中国外交软弱,而外界不少人却常指责中国外交变得更加强硬。乐玉成反驳说,其实,中国外交既不软弱,也没有变强硬。

一方面,“外交不能凭意气用事,说到底要靠实力说话。中国的经济总量虽然上来了,但人均实力、综合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得很远。我们千万不能因为外界一件事、一句话就按捺不住,乱了方寸,动摇党的基本路线,那样做可能正是敌人所希望看到的。”

另一方面,中国讲埋头苦干,不当头,不扛旗,并不是说中国就是逆来顺受,任人欺负,无所作为。相反,对损害我们利益的行为,对以强凌弱、唯恐天下不乱的霸权行径,我们向来是坚决反对和抵制的。

乐玉成说,现在外界不少人把中国和平合作的诚意当做软弱可欺,以至于出现了一种怪象,比如,中国抗议某些国家违背承诺对台军售,对方却表示“惊讶”;中国渔民渔船被非法抓扣,我们要求放人放船,却被说成是“歇斯底里”。

中国的利益和尊严被侵犯了还不允许中国说“不”,还倒打一耙说中国变强硬了,这个逻辑未免太荒唐了。中国是目前世界主要大国中唯一尚未实现统一的,种种特性决定了中国的崛起进程可能更复杂、更曲折。

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冲击远比预料的要大、要深。2010年,欧债危机继续扩大,美国仍处于“无就业的缓慢增长”,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不断亮红灯。由于其他新兴大国增长加快,美国享有的“馅饼”在缩小,优势有所缩水,“唱衰”美国的声音层出不穷。
乐玉成认为,最早谈论“美国衰落”并且谈得最多的是美国人自己。美国专栏作家扎卡利亚说,美国有一种担心失去领先地位的历史情结。但美国毕竟是美国,经济总量占世界1/4强,军事、科技和创新能力无与伦比,我们尤其不能低估美国的自我调整和修复能力。

其实,与实力衰落相比,思想落后更危险。美国有些人“身子进入21世纪,头脑还留在20世纪”,常常以意识形态划线,到处炫耀武力,这如果成为主流思想,对世界和美国都没有好处。

2010年将是中国GDP成为世界“老二”的元年,不少人因此将中美关系比做“老大与老二”的关系。乐玉成警告说,这种比喻忽悠的成分太多,我们承受不起。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老二”的国家,人均GDP还排在世界100名之后,按联合国的标准还会有1.5亿贫困人口,还没有一艘航母。

乐玉成说,其实,对同美国发展关系,我们的要求并不多,只希望多一些平等、多一些相互尊重。“在这方面美国做得还很不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说过,美中合作不一定能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但世界上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也都离不开美中。但是在美国,还有不少人始终把中国看成异类,看成要打压和改造的对象,千方百计要让中国去走美国的路,做“美国梦”。

可事实是,中国是一个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人口规模是美国的4倍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不可能照搬照抄美国的发展模式。

21世纪头一个10年,世界权力中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东移论”、向新兴力量扩散的“扩散论”不断被提起。乐玉成说,他更赞同“均衡论”,即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大国快速发展,国际力量分布渐趋均衡。土耳其人均GDP高出中国一倍多,赤道几内亚人均GDP都超过了1万美元,远在中国之上。各地区都在蓬勃发展,“亚洲虎”、“非洲狮”和“美洲豹”正在一起推动世界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

国际力量的均衡化发展,对西方而言并不是灾难。相反,新兴国家给它们摆脱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复苏带来了机遇。新兴国家起点低、人口多、资源丰富,对西方发达国家商品、技术需求大,是潜力巨大的市场和能矿资源库。乐玉成说,现在的世界各国利益相互交融,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大家都发展起来了,世界的和平与繁荣才能可持续。

中国外交部新党委书记张志军:外交趋硬的一次换人

美国媒体关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接替王光亚出任外交部党委书记,称这是中国在处理领土争端和参与国际事务逾趋强硬的形势下更换高级外交官,而这位个人风格不被熟知的张志军有可能接替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

《华盛顿邮报》和美联社12月22日报道称,中国媒体22日报道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早已接替王光亚担任外交部党委书记,很有可能最终接替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而后者在今年美国称南海系“美国利益”并以“多边谈判”和平解决南海争端时曾被指“措手不及”。

据报道,张志军已接替调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的王光亚,负责外交部常务工作、主管政策规划事务。而57岁的张志军过去职业生涯几乎是在为中共对外联络部(International Liaison Department)效劳。而对外联络部就相当于“影子外交部”,重点就是同国外政党打交道。

彭博新闻社22日称,张志军替代王光亚担任中国外交部党委书记,成为中国外交部二号人物,他在今年曾5次到访朝鲜。而当前正值朝韩危机以及美日韩在朝鲜第三代领导人金正恩接班之际对后者进行施压弃核。

张志军曾历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美大北欧局处长、美大北欧局副局长、研究室主任、美大北欧局局长、中联部副秘书长、副部长。2009年调任外交部副部长。

而张志军的新任职是通过官方网站予以公布的,至于其担任外交部书记一职的具体日期,网站和相关国内媒体报道则未注明。
美联社就张志军升任外交部党委书记一职向中国外交部提出置评请求,但未得到答复。

报道称,随着中国逐渐放弃低调方式处理对外事务,张志军的政党背景可能意味着他比其前任王光亚在决策方面有更多发言权。而且,尽管张志军拥有政党背景,并相对缺少在国外工作的经历,可能意味着他将密切按照由中共领导层设定的基调行事,但是,他的个人风格还是不怎么被熟知。

据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要求在这些领土争端中采取更强硬路线的同时,中国其他国务院官员则强调秘密发展中国在经济、媒体和文化领域的利益。另外,中国高级外交官、国务委员戴秉国被视为平衡各种争论的人,尽管中国政治体制的不透明性不允许这种争论被公开进行。

另外,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影响力的加大也使得中国领导人在诸如气候变化等国际事务以及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中要求更多发言权。而且,中国在南海和东海立场的逾趋强硬也使得部分东南亚国家和日本进一步倒向美国一边。

今年以来,中国外交部人事变动频密,引起外界关注。副部长层级,崔天凯、傅莹、翟隽新年升任副部长,吴海龙同时从司长升任部长助理。此外,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刘振民、驻哈萨克斯坦大使程国平也相继获任部长助理。

目前,中国外交部领导层由外长杨洁篪、七位副部长、四位部长助理共12人组成,均为1950年后出生,被外界称为“共和国一代”。而且,经过密集调整之后,外交部已经形成了由“50后”领军,“60后”成为中坚力量,大批“70”后崭露头角的格局,人才年龄层次清晰。

张志军,男,1953年2月生,江苏省人,大学毕业。

1975年―1988年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七局干部、副处长;

1988年―1991年中联部美大北欧局处长;

1991年―1994年驻英国使馆一秘;

1994年―1996年中联部美大北欧局副局长;

1996年―1997年挂职任山东省淄博市委副书记;

1997年―1998年中联部研究室主任;

1998年―2000年中联部美大北欧局局长;

2000年  中联部副秘书长兼美大北欧局局长;

2000年―2009年  中联部副部长;

2009年―  外交部副部长。




----------------------------------------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