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经济学家: 中国买下整个世界 - 世界必须接受这笔交易 部分评论

(2010-11-20 19:22:27) 下一个


经济学家: 中国买下整个世界 - 世界必须接受这笔交易  部分评论


从理论上讲,资本主义经济中企业的归属其实是无关紧要的。然而在实践中,企业的所有者往往是纠纷的关键所在。自从80年代日本公司掀起一股在美国并购企业的狂潮,到沃达丰在2000年收购德国的曼内斯曼,到最近可笑的私募公司概念,收购行为经常会引起国家的不安。

这种焦虑在未来几年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因为中国的国有公司正在疯狂购物。中国的买家——大部分行为难以理解,通常由共产党经营,受政治和利益因素驱动——在今年跨边境贸易额中占到十分之一,他们出价竞购几乎所有的东西,从美国天然气到巴西电网,到瑞典汽车公司——沃尔沃。

毫无疑问,越来越多的人在反对这样的趋势。有些人认为,资本家如果同意让共产主义者购买自己的公司,这将把经济自由主义的概念推到一个荒谬的极致。但这恰恰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中国的资金应当让其接受者受益,让全世界受益。

为什么中国有所不同

不久以前,国有公司还被当作是一个半进化的生物,未来注定要彻底私有。但是近来一系列的因素——新兴国家的巨额存款、石油资产以及对自由经济模式信心的流失——把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重新摆到人们眼前。全球股市中大约五分之一的资金都投入在这类公司中,比十年前的两倍还要多。

富国一直在容忍重商主义经济形式的存在,想想韩国的政府牵头发展方案和新加坡的国有公司,都在海外积极地扩张。而中国不同,它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很快将取代美国的位置。它的巨型公司以前一直在内部发展,但是现在开始在海外动用其大规模的资源。

中国公司在国际商业行为的总投资中只占6%,以前那些领头者的份额要比这高出许多,英国和美国在1914年和1967年曾分别达到过50%以上。中国的自然增长得力于巨额储蓄,今天,这些钱被用来投资富国的政府债券。而明天,这些钱就会被用来购买外国的公司,以防止富国的经济衰退和可能的违约行为。

中国公司的全球化原因众所周知:获取原材料、了解核心技术、进入国外市场。但是运作这些公司的国家被很多国家当作是一个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合作伙伴。就像我们以前曾经提到的,它经常通过国有银行来任命高官、指挥交易、提供资金。被收购之后,以提供自然资源为本体业务的公司沦为中土帝国的俘虏供应商。甚至有些人认为,中国有限公司的真实用心要比此更加险恶:比如,美国人认为中国的电信设备生产商对其国土安全造成了威胁。

私有公司在全球化受益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的触角无处不在,寻找需要的资源,相互竞争以赢得客户。现在,一个谁也摸不透的政府似乎要统治全球,这很难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话题。资源在未来由官员进行分配,而不是由市场决定;政客取代利益成为决策的关键因素。越来越多的人在关心这类问题。曾经把自己的市场开放给全世界的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现在给中国国有企业背景的公司设置了越来越多的障碍,尤其是在自然资源领域。其它国家也很明显地把中国列为不受欢迎的人。

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中国还远未达到形成这种威胁的程度,大部分公司只不过是在寻找海外的立足点。即使在交易格外活跃的自然资源产业上,中国距离控制足够的资源来操纵大部分商品市场的状态还很远。

中国的内部体系也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铁板一块,在国内相互竞争的国有企业的决策过程并不是采取独裁的方式,而是多方协商的结果。到了国外,它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动机,它们无法进入某些过于敏感的领域——比如国防和战略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这种产业还是相对较少的。

如果中国国有企业并购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具有政治企图,该怎么办?只要其它公司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就没有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同意中国公司并购能源类企业,因为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中,客户可以选择其它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如果中国公司把政府津贴的资本撒向全世界,也没问题,美国和欧洲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这笔钱。中国廉价资本削弱竞争对手的风险,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律来避免,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拒之门外。

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公司都是国有企业,也有一些钟情利润的大型独立公司。这些公司希望拓展海外市场。比如沃尔沃的新东家吉利,现在,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肯定会上升。如果不进行这笔交易,吉利的前途是暗淡的。

给自己一点信心

中国公司可以为其它国家经营不善的公司带来新的能量和资本,同时带来的影响也并非单方面的。为了在海外立足,中国公司也会做出一些改变,比如聘请当地的管理人员、在当地投资研究、想办法安抚当地的不满情绪——在当地设置分公司。印度和巴西的公司之所以在海外具备一定的优势,就是因为其骨子里的私有概念和更加开放的文化氛围。而这两点在中国管理人员的头脑中也是存在的。

中国进步所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商业方面的。在投资全球经济的过程中,其获取的受益也越来越和全球经济平均受益接近,而且,它对国际合作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因此,拒绝与中国合作是对未来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资本主义自信过于悲观的判断。


部分评论:


2010年11月11日,Fabian Frank:

人们只能期望中国领导人也用同样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同意,阻止中国公司进入全球市场会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自身存在的弱点,但是,对于一个没有民主政治体系来控制其经济增量的国家来说,我们可以相信中国人会遵守公平的游戏规则吗?我们怎么确定中国一家国有的生产企业会向国有银行偿还贷款?它会向国有电力公司全额支付电费吗?


2010年11月11日,Jeremy Wong Fischer:

亲爱的经济学家:

这是我在一个世纪以来看到你写过的最开明、观点最新颖的一篇有关中国的文章。本来我期待的是一篇误导性、危言耸听、造谣中伤、抨击共产党的不负责任的报道,但是却发现你完全拥护中国公司与世界的全面整合。呜啦……我终于看到这本杂志还是有一点点希望的。


2010年11月11日,Orion Burma:

又一篇借“全面开放”大放厥词的文章。

我最忌讳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描述,不要再说中国是共产主义国家了!中国就是一个CINO(名义上的共产主义),日本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或许比现实中的中国更加“共产主义”。


2010年11月11日,Ohio:

当一家大公司意图购买更多市场份额的时候,通常都会发生一些反垄断的恐惧心理。但是我不理解,共产党管理的企业与其它企业的并购行为究竟有什么不同。即使被共产党收购之后,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机制不会有什么变化。没错,共产党控制的公司在运作时可能会偏向被共产党控制的其它公司,可是哪一家公司不是这样呢?

只有中国公司开采稀土资源的确是让人担忧的一件事,而且具有潜在的危险,因为没有其它的供应商,所以这是垄断。只要有替代的供应商,就不会发生垄断,世界也就不会落入共产党魔爪。我唯一想提的一个例外措施是,出于反垄断的目的,所有中国公司在市场中要被视为一家公司。如果已经有5家中国公司占据了某产业75%的市场份额,我们就有理由拒绝第6家中国公司再收购该产业的外国公司。鉴于共产党对其大型公司所施加的管理压力,我们完全可以假设,当危机来临时,中国政府可以选择让这5家公司合并成1家公司,而这几乎就是垄断了。

除此以外,中国在全世界投资其实是件好事。自从日本在80年代重金投资海外以来,日本和美欧的仇外情绪有所缓和,恐惧和排斥心理也不那么严重了。这对大家来说都是好事,我们早晚要学会如何共事。要记住,中国政府是躲在大部分巨型中国公司身后的真正掌权人,但与权力相伴的是确保中国资本主义在各处生生不息的责任。中国政府不会与它的那些公司玩地缘政治游戏,因为它无法承担增长和收益下降的损失。

中国政府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罪行是重商主义——它过分关注企业的所有者,忽视消费者和工人(大部分是中国工人)。多年来,这种态度被很多外国政府所采纳,而这并不能阻止海外投资行为。


2010年11月11日,Ampoliros:

“拒绝与中国合作是对未来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资本主义自信过于悲观的判断。”

我们“过于悲观”了吗?哥们,过去30年已经毫无悬念地证明,无政府资本主义下的新自由主义狂热者和自由贸易已经导致了“中空”的西方世界。

简单来说,西方手中可打的牌已经不多了,而中国等人手中的好牌越来越多。西方已经失去了很多的影响力,如今,普通西方人的生活质量比30年前下降了很多。

唯一的收益是多了一些廉价的消费商品和信用。但是,经济学家们,请你们告诉我,你们更喜欢什么?良好的工作加上真实的商品价格,还是廉价劣质的商品(背后是对上百万中国工人的剥削)加上失业?

醒醒吧,哥们。全球化策略失败了!新自由主义失败了!盎格鲁萨克逊的赌场资本主义(译者注:英国著名政治经济学专家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在《赌场资本主义》著作中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比喻,它形容当代资本主义具有高度的投机性和风险性。)已经失败了!

该有一些新东西出现了。


2010年11月11日,tp1024:

如果美国和中国都分别占有世界很大一部分资产,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这是中国应得的。

美国有3亿人口,中国有13亿人口,那么中国的资产占有量是美国的4倍又有什么问题呢?

那么,这又有什么坏处呢?

其实不比那些散布恐惧心理的人所描述的更差。按照目前的状态推测未来局势的走向必须要考虑一个因素,中国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状态,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从零开始”进行史无前例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是极其消耗资源的行为,唯一可能重复如此大规模行动的国家就是印度。

你想要给全世界带来富裕和幸福,那么你就要倾其所有(至少和过去的几个世纪相比是这样)。

接受现实吧。


2010年11月11日,Simon K.:

实际上,当今的世界还是美国经济的天下。前1000家全球公司中,有600家是美国公司。如果你去中国,会发现到处都是美国的品牌。工厂里的工人没日没夜地生产,得到的工资仅仅足够维持生活,根本谈不到送子女去上学的问题。美国公司把从世界各个角落搜集到的数十亿美元输送回国内,而中国仅仅是跨国公司的一个大运动场。一些开采原始资源的中国公司试图进入西方市场,但是发现遇到了极大的障碍。中国无法对西方公司建立这样的贸易障碍,因为它缺少自己的技术。中国一直处于下风,我们到底在谈什么买下整个世界啊?有多少美国公司在中国?有人可以拿出具体的统计数字吗?又有多少中国公司在美国?稍微了解一下你就知道究竟是谁在买下谁。今天,西方在经济政策方面更像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奥巴马同志提出一项计划,美国的中央政府应当决定国家的进口和出口总量。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产品和服务的交换不是应当由市场规律来决定吗?奥巴马经济理论很难理解。

中国有些人认为现在是该走出去的时候了,但是除了廉价的商品,他们能给世界提供什么?而且,中国现在向外发展还为时过早,因为其内部还有数不清的问题等待解决。例如,中国80%的河流和湖泊正在枯竭;七大水系中60%的水资源不适合人类使用;三分之一的土地被酸雨覆盖;40%的耕地被化肥和杀虫剂污染。世界人口最多的20座城市中,有16座在中国。我对中国的理解就是这样,似乎与经济学家的描述完全不同。


2010年11月11日,tocharian:

邓关于猫的颜色的著名论调可以理解为以下观点:中国如果想要成长为一个“超级力量”,就必须要进行经济和科技的“大跃进”。邓希望向西方寻求科技的转化,俄罗斯共产主义帮不了中国经济太多。

在90年代,西方的很多人(主要是公司高层管理者和美国华尔街那些人)幼稚地(或许他们自己认为是聪明地)认为,应当从巨大的中国市场和中国劳动力身上迅速地“捞一笔”。但是,现在看一看,谁挣到钱了?是中国!这还不是中国最重视的事情,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技术,而且是第一流的技术(当然是通过廉价的劳动力)。或许他们已经得到了某些技术(通过见不得人的手段),但是西方国家那些错误的经济政治举动更加速了中国这一目标的达成。中国是一条雄壮、野心勃勃的巨龙,我们必须要等等看,如此巨大的资金和技术转移会对全世界产生哪些经济、政治和环境影响。在仅为获得小小的短期利益(股票一点点的涨幅)而失去了那些无价的技术之后,西方的资本家们无法再抱怨中国有能力克隆(中国人称此为逆向施工)包括武器在内的高科技产品。而我们仅仅获得了大笔的现金?这是双输啊!(哈哈)。


2010年11月11日,Matt Andersson:

西方对中国的理解,甚至对中国产业的干预,都是相当幼稚的。

中国、中国公司和中国人这三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他们的组合就像一辆形态怪异的汽车。

中国工人整体上看来就是一个高效的奴隶,其成本与西方工人天差地别。就是这些人形成了中国的经济基础,让中国有能力低价出售商品,或者用出口替代(即使是净出口)来渗透西方市场。

至于中国公司,与美国和欧洲公司也不是一回事。它们没有类似的监管、资产结构、公司架构、法律约束、一致的需求和责任感。

西方消费者不认可中国公司和中国品牌,因为它们其实什么都不是。之所以都被归入“中国”这个概念下,是因为这个国家就是这样运作的:一个君主制的大集团。

一提起德国,我们可能会想到大众、梅塞德斯、汉莎航空、德国银行;提到法国,我们会想到路易威登、爱马仕、法国航空、达索;提到美国,我们会想到福特、波音、微软、英特尔、戴尔、卡特彼勒、渣打银行、哈佛。我们还能想到商业、演艺界、政界的名人,甚至一些家庭。

而一提起中国,人们只有一个反应——“中国”。中国或许也有一些商界名人,但他们只不过是君主制大集团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中国非常易受西方公司的影响,如果他们真能看穿中国实力的假象的话。


2010年11月11日,Dan M.:

我赞同Jeremy Wong Fischer的观点,这句话是经济学家的画龙点睛之笔:

“拒绝与中国合作是对未来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资本主义自信过于悲观的判断。”

如果公然表现出贸易保护主义的姿态,就等同于承认资本主义体系存在严重的缺陷,并且在不敢面对共产主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承认其核心价值。这是自由市场经济规律的拥护者和受益者对自我的否定。


2010年11月11日,gkamarinos:

在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笑话。

当杜布切克同志(译者注:原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党员、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议会主席)在苏联的监狱中闲的无聊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灯神,他可以满足这位捷克领导人三个愿望。吃惊的杜布切克接受了这份大礼。

第一个愿望:杜布切克要求灯神让所有的中国人跨越大陆到布拉格来。灯神有些疑惑不解,但是同意帮他实现这个愿望。

第二个愿望,杜布切克还是让所有的中国人到布拉格来。灯神依然不明白他的意图,但还是照办了。

第三个愿望,杜布切克再一次让所有中国人到布拉格来。灯神无法按奈自己的好奇心,问杜布切克为什么对让中国人旅行的愿望这么执着。杜布切克平静地回答:

“很简单,亲爱的灯神,如果中国人来布拉格3次,他们就需要穿过苏联……6次。”

我认为很明显的是,作为第四帝国的小臣民们,远方隆隆作响、越来越近的中国巨轮是我们唯一幸灾乐祸的机会了。


2010年11月11日,LuckyBlackDragon:

中国在全球购买公司所造成的风险可能会源自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民主体制没有欧洲和美国完善。这意味着,中国在这些国家的经济中所占据的比重可以让它在法律和其它方面施加重大的政治影响力:通过直白的贿赂或者游说,中国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这些国家获得大量的支持。看看查韦斯在拉丁美洲都做了些什么:用金钱换取阿根廷的支持(因为其持有大量阿根廷国债);培养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和厄瓜多尔的左派势力成长。中国到目前为止还小心翼翼地在行动中避免暴露过多的政治野心,但是不要搞错:中国迟早会像历史上那些超级大国一样动用自己的力量,比如15世纪的西班牙和英国、20世纪的美国。这些国家都对民主、人权和世界局势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2010年11月12日,Bordersare:

向那些对中国规规矩矩的行为心怀恐惧的人提一个问题:到现在为止,西方国家都一直在遵守游戏规则吗?这个新帝国的崛起难道不是因为我们没能好好维护世界秩序吗?另外,我赞成不要把中国成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如果你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中国的处事方式与西方没什么不同。到底什么是共产主义?你可以去问问日本、俄罗斯和韩国,然后再把中国和自己比较一下。我认为中国需要一个做老大的机会,就像其它国家一样。至于中国是要自己独揽大权,还是把机会交给其它国家,那是它自己的事情。对于其它国家来说,反正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2010年11月12日,watchingchina:

很高兴能够评论一篇经济学家开拓思路的文章,真的。

一些媒体,还有一些政府,似乎对中国的海外投资行为心存芥蒂。实际上,数千家外国公司,尤其是美国公司,都在中国购买资产。到目前为止,中国几乎未在其它国家购买任何东西。

从开明的哲学角度来看,我们或许会问,新教徒可以在天主教国家购物吗?穆斯林可以去新教徒国家购物吗?黑人到白人的国家去呢?我不认为从实际商业的角度上我们需要采取这样的种族主义和排外主义态度。

如果有人想用富余的钱到美国(或者右翼掌权的国家)去买东西,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吧。如果是日本人,美国的理由是“你是黄种人”;如果是中国人,借口是“你是共产党”。而且这些行为往往还用“国家安全”做幌子。这不仅仅是政府组建形式的问题,而是对帝国特权的纠结。我比你优越,就可以买你,这是我的权力!

在美国有钱的时候,跑到全世界去采购看的上眼的东西。如果有人阻拦,它上去就是一顿拳脚。

50年代的某一天,加拿大突然醒悟过来,发现美国几乎占有了自己全部的国家。几乎所有的采矿业、生产业、流通业、批发业都是美国的,货架上的大部分产品来自美国,电视里几乎所有的节目也是美国的。甚至加拿大小学、中学和大学的课本也是美国编写和出版的。加拿大后来花了50年的时间把自己赎身。

这些来自“民主”国家的跨国公司,比一些外国政府更不值得新任,他们几乎不受任何纪律和道德的约束。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美国公司买下某个市场中所有的竞争对手,然后逐一将他们关闭,给外国消费者留下的选择就是“要么美国,要么没有”。这比中国购买一个铜矿更好吗?仅仅因为美国是“民主的”?因为他们遵循了“自由市场经济规律”?

乔治索罗斯将数千亿美元注入巴西和中国的外汇市场,制造出一种货币升值的假象。然后带着大把利益溜走,给当地经济留下一片狼藉。这种行为为什么比中国购买一个铜矿更让人可以接受呢?因为索罗斯是“民主”的?因为他遵循了“自由市场经济规律”?

同样不胜枚举的例子还有,跨国公司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在各地采取暴力经济手段,这些公司既不“黄”也不“共产”。甚至还有一些大公司犯下反人类的罪行,在非洲进行婴儿配方奶粉的实验——造成数不清的婴儿死亡,这种无法饶恕的犯罪目的就是无情地获取利益。难道我们仅仅因为这些公司是“白色、民主,并且奉行自由市场规律”就原谅他们吗?

与中国公司购买更多的资源相比,我们的世界上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值得关注。


----------------------------------------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