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最新排名在英国引起不满

(2010-08-17 10:27:52) 下一个



上海交大世界大学排名在英引起不满


《每日电讯报》星期一(16日)报道说,上海交通大学公布的最新世界大学排名引起欧洲大学的不满。

报道说,在进入这个排名前10名的大学中,有8所是美国大学,只有两所英国大学,其中剑桥大学名列第5,牛津大学名列第10。

报道说,欧洲大学认为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的方式是不公平的。据报道,这个排名使用的标准包括获诺贝尔奖的数量,学术权威的人数,以及在《自然》和《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的数量等等。

《每日电讯报》的报道说,英国大学正在越来越多地依赖于非欧盟国家学生学费的支持,而上海交通大学的最新排名表将会对英国大学造成一定的损害。

报道最后对比了英国《泰晤士报》所作的世界大学排名。在这个排名的前6名中,英国大学占4个,美国大学占两个。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公布的世界大学最新排名中,在前10位中,英国学府少于美国。

在新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里美国学府仍占压倒优势,占去前十名当中的八个,另外两个是英国的剑桥(第5)和牛津(第10)。

在头100名当中,英国大学占有11个,远远落后于美国队53所,但仍排在第2位,超过并列第3的德国和日本的总和:它们各有5个。

与两年前相比,牛津大学的地位不变,剑桥则从原来的第4位落下一格。

榜上其他一些英国大学同期之内却有提高: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排名21,升1位)、帝国理工(Imperial College London,排名26,升1位)和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排名63,升18位)。

抱怨

欧洲一些大学对上海交大排行的方法提出质疑,认为对它们的评价不够公平。

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评选标准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10%)

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20%)

各学科领域论文被引用率最高的教师数(20%)

《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占20%)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20%)

由上述五项具体指标得分之和除以全职教师数目而得的师均学术表现(10%)

欧洲委员会的分析员米凯拉·塞萨纳(Michaela Saisana)告诉英国《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上海交大排行采用的方法没有显示一些最佳学府的长项。

“排行有效地说明了中国学府与欧美国际水平已经多么接近,但在对比各所大学方面却并没有那么高的价值。”

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一年一度的学府排名近年也受到批评,被指过于依赖人们的主观印象。

为此,THE宣布今年将修改评选方法,以求做到“更高深、更透明、更严谨。”

现实意义

相比之下,上海交大的排行却在很大程度上都对准各学府的科研成果。

对于依赖海外学生获取可观收入的英国大学而言,中国学生如何评价它们的国际地位颇为重要。在英国政府削减教育拨款的今天尤其如此。

近年来,留学业给英国带来250亿英镑的丰厚收入,大约50000中国学生在这些留学生当中占去12%。

自2004年以来,来自非欧盟国家的留学生人数上升了23.7%,相比之下英国本土的大学生人数才上涨了7%。

外国学生人数的增多给英国各大学带来巨大利润,填补了政府教育经费削减造成的财政空洞。

一名来自非欧盟国家的海外学生如在英国牛津、剑桥和帝国理工学院这样的头等学府就读,每年除了需要交纳两万英镑的学费外,还要自备15000英镑的生活费。



世界大学排名榜 到底谁“最棒”?

上海交通大学8月13日发表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每年各大高校在形形色色的大学排名榜争得"头破血流",学生和家长们却看得一头雾水。这些大学排行榜中到底谁说了算? 


欧洲各高校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对上海交通大学今年最新的大学排名做出反应,德国之声记者打电话到欧洲大学联盟,有关人员回答说专家们尚未阅读这份新的排行榜。至于欧洲大学联盟制定欧洲自己的全球大学排行榜则是去年就有的计划,并不是对上海交大排行榜的回应。

从1983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USNWR)首先把大学排名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推出以来,很多国家纷纷效仿,对各自国内的大学,甚至全球各地的大学进行排名,例如: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和《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QS世界大学排名(THE-QS)。

统计学毕业的欧盟委员会分析员塞萨娜(Michaela Saisana)曾从统计学的角度将08年上海交大和泰晤士的两个世界大学排行榜做过比较,她指出:"泰晤士排行榜比较偏向历史悠久和办学规模庞大的英国大学,而上海交大的排行榜特别注重各校的优势,至于哪个排行榜更有说服力我无从告知。"

大学排行榜的利与弊

学生在求学时,雇主在招聘人才时,大学本身在寻找合作伙伴时,政府在决定资源分配和机构资质鉴定时,慈善家在考虑哪所大学提供最好的品牌形象和投资回报时,都会参照最新大学排名。然而关于大学排名却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认为排名可以刺激竞争,帮助改革高等教育改革,鼓励大学让服务和管理变得专业化,并改善它们的课程和服务师生的设施的质量,即使排名并不完美,在一定程度上排名仍可以为学生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相关信息。

排名最初确实由于学生和其父母的关心应运而生的,随着越来越多排行榜的出现,这些排行榜似乎渐渐远离它的初衷,对大学排名颇有研究的锡根大学教授克诺布洛赫(Clemens Knobloch)认为这些排行榜的指标非常不透明,所以这样的信息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用处。他说:"这些排行榜的公开是一种对大学施加公共压力的手段,大学管理因此逐渐企业化。我觉得排行榜达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它们迫使大学在建立公众形象方面上大力投资,并把资源分配给可以帮助促进它们的排名的学科和研究领域,从而忽略了教学和研究本身。"

他补充说:"所有的社会学家都知道,学校的排名与获得的募款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学校排名越靠前,获得的教育补助就越多,从而备受优秀学生的青睐。对于大学来说,参与排行其实是一场危险的游戏。大学会自然而然的向排行榜的指标看齐。排名居末的大学得到的钱更少,其学生来源和优秀学生比例则可能逐年下降,就是恶性循环。"

克诺布洛赫并不反对大学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但是是通过科学交流,而不是排行榜。他建议学生们自己亲自去了解理想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研究重点,因为在网络时代,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轻点几下鼠标。设立排行榜的这些机构虽然宣称,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有能力自己判断学校的好坏和选择他们想上的大学,但是这些排行榜其实正是试图用外界的力量来影响学生们的判断能力。

排行榜的"榜中榜"

欧盟委员会分析员塞萨娜(Michaela Saisana)表示,不同的排行榜有不同的目的,但是因此而竞争绝对不是排行榜的最初目的。塞萨娜分析说:"人们可以利用上海交大的排行榜分析中国大学与世界其他学校之间的异同,但是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国际上的大学很难比较,排行榜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判断指标很不稳定。"

各校强项不一,历史长短不一。此外,高等教育机构是复杂的组织,不同的院系和活动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根据所使用的标准不同,对优秀程度的定义也不可能一样。所以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的排名指标体系中会有不同的名次。此外,因为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语言多为英语,所以英语国家的大学在排行榜中的优势很明显。她提醒学生在选择大学时要考虑多种因素,理性地把排名的目的和指标体系作为参考之一,不要太关注排行结果。

科诺博烙赫也同意这种观点。在他眼里并没有单纯的标准可以评定学校孰好孰坏,这就好像拿苹果和梨作比较,很难分出上下。

欧洲大学在国际排行榜前百强中寥寥无几,不甘示弱的欧洲教育政治家会提醒大家说,要继续推进博洛尼亚进程。(博洛尼亚进程:29个欧洲国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整合欧盟的高教资源,打通教育体制。)克诺布洛赫并不看好欧洲大学联盟计划中的大学排行榜,"如果硬要列举欧洲大学系统的优势,那一定是多样化,"他认为,"维护这种传统的多元化才是大学们的长远目的,越多元,解决科学问题的途径才会越多。如果所有大学都按照某些硬性标准如出一辙的朝一个方向努力,最终绝对得不偿失。"


----------------------------------------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