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瑞典和平研究所评估中国的北极战略

(2010-03-04 14:42:05) 下一个



瑞典和平研究所评估中国的北极战略!


神奇诱人的北极全球变暖使得北极圈冰面减少,对一些国家来说,这也有经济上的积极意义。近二三十年以来,中国始终强调其在北极圈的活动主要是出于环境保护、气候变迁等纯科研目的。不过,一些中国学者如今呼吁政府制定积极的发展战略,为未来开发利用北极的航路和能源做好准备。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日前发布报告,评估中国在北极科考方面的进展以及北极对中国的经济与战略意义。

中国对北极的考察始于1994年。此后,中国不断扩充北极科考的力量。1999年,中国从乌克兰购买的世界最大吨位无核破冰船"雪龙"号首次完成北极之行。十年后的2009年,中国政府决定投入20亿元人民币自主建造一艘新的科考船,因为"雪龙"号已经无法满足中国在北极的科研需求。中国国内有多家极地研究机构,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2007年,中国政府开展的一项全国性研究项目,课题包括北极的能源和开发,运输,与北极有关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等。

从经济方面来看,北极的运输和能源开发潜力对中国颇具吸引力。通过北极的所谓东北和西北航线进行货物运输,可以大大减少从中国到欧洲和美国的航程。以上海到汉堡为例,东北航线将节省6400公里的航程。此外,迄今使用的穿过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航线存在海盗风险,该航线的保险费用也因此飙升10倍。北极航线则不存在这一风险。由于中国出口货物运输一半依靠海运,所以,新航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科学家预测,在50年内,北海地区夏末就将彻底无冰。甚至有预测认为,2015年就将出现这一局面。两艘德国货船已于去年夏天首次在东北航线通行。尽管如此,巨大冰山和许多处浅海意味着大型货轮将无法通过。

除运输之外,北极可能蕴藏的大量油气资源也是中国所需要的。但中国一直十分低调。目前,中国没有公开的北极发展战略。SIPRI报告的作者林达·雅科布森(Linda Jakobson)女士解释中国的谨慎态度时说:"首先,中国并不是北冰洋沿岸国家,所以中国对北冰洋并不拥有主权。第二,中国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一个大国,拥有强大的实力。中国不希望引起其它国家的恐惧、反感甚至是紧张情绪。因此,中国表现得非常谨慎。"

但一些中国学者则呼吁政府尽快制定积极的北极战略,以把握未来在该地区运输、开发能源的机遇。林达·雅科布森女士认为,中国政府会采取相应的行动,"我认为,可以预期,在未来五到十年,而且很有可能在五年之内,中国将会发布白皮书,阐述在北极政策上的思路。"

林达·雅科布森认为,"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应积极争取中国参与到北极的各项事务中来,包括气候变迁、海事援救行动、商船航线和能源开发等。"北极理事会"成员包括加拿大、丹麦、挪威、俄罗斯、美国、芬兰、冰岛和瑞典。中国正申请成为该理事会的观察员。林达·雅科布森预计,"中国将更积极地参与国际海事组织的活动。这不单包括官方的国际海事组织,也包括许多工业界的、与海运有关的国际组织。迄今为止,中国在这些组织中表现并不活跃。未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中国在其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在北极开发的前景之下,中国与北欧国家关系的重要性也随之加强。目前,中国已经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建立了当地规模最大的领事馆。


作者:苗子

责编:石涛


---------------------------------------------------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