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来鸿: 体验法国人的傲慢

(2010-02-23 14:11:25) 下一个



记者来鸿: 体验法国人的傲慢




埃玛∙简∙科尔比

BBC记者


传统上,巴黎商店店员认为自己与顾客是平等的。

许多去过法国的朋友和同事回来以后说起法国见闻,在浪漫、时尚、美食这些赞美之词之外,总不免要提到法国人对待客人的冷漠、傲慢甚至粗鲁态度。BBC记者埃玛∙简∙科尔比通过亲身体验,对法国文化进行了一番思考:

巴黎显得满脸不高兴 。

灰色的天空变得很阴沉,淅淅沥沥的雨雪总是下个不停。

塞纳河上涨的河水拍打着堤岸,就像一位穿着过紧皮鞋、脾气暴躁的女人,推推搡搡挤着通过巴黎市中心。

一月带来的忧郁情绪不断在弥漫,甚至让平时光满四射的埃菲尔铁塔也显得黯然失色。它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廉价的,用后被遗弃的圣诞装饰物。至少,从远处望去会有这种印象。

巴黎也许是浪漫之都、旅游者的朝圣之地,但是巴黎现在让人感到或看到,它已经不太在意继续保持自己的魅力。

巴黎历来以服务周到而著称于世,但是现在已经今非昔比。

要是在伦敦,顾客总是对的,顾客就是上帝。但是在巴黎,顾客成了一大烦恼。

出租车

出租车司机缺乏怜悯心

几个月之前,我滑雪不慎,造成腿骨骨折。平时出门完全依靠巴黎的出租车服务。

在当地餐厅和一家人吃晚宴结束后,我拄着双拐摇摇晃晃,提心吊胆地走出来,召唤在街边等候客人的第一辆出租车。

司机把车开过来,用眼瞟了一下我打着石膏的腿,立刻从我身边把车开走了,嘴里还喊着:“我不拉瘸子。你的双拐会蹭掉我的汽车油漆!”

我当时感到目瞪口呆,紧接着又召唤下一辆出租车,并且很客气地问司机师傅我是否可以坐在前座上,这样可以让打石膏的腿上下车容易一些。

“我不能费了半天劲收拾汽车,只是为你服务,”他突然大发脾气。“我自己的所有东西都是放在前座上!”

他怒气冲冲地猛踩油门,把车开跑了。我瞥了一眼他的汽车前座,上面其实只是放着一张折叠的报纸。

最后送我回家的那位出租司机师傅还是挺客气的。但是他座位后面贴着一个口吻很严厉的提示牌让我悟出一些道理:靠运气是不明智的。

这个提示牌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车内不要使用手机,会让司机烦恼。”

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虽然我坐出租车是要付款的,但是我感到我无法让这位很敏感的司机降低车内播放的震耳欲聋的拉普音乐。

“不做奴隶”

巴黎人根本就不认同盎格鲁-撒克逊“谁出钱谁做主“的座右铭

现在的问题是,法国的服务业雇佣的巴黎人根本就不认同盎格鲁-撒克逊“谁出钱谁做主” 的座右铭。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将“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深深刻在法国人的集体潜意识中。傲慢的巴黎人觉得谦卑的举止令人厌恶,而且很丢脸。

这个星期天,我的一位巴黎朋友在当地市场菜摊排队买菜。

该轮到他买菜了,他对摊主说要买一公斤大葱。

“大葱在货架子那一头,”摊主突然脾气爆发,说话很尖刻。“锻炼锻炼,你自己去把大葱拿过来。”

摊主这句话的潜台词明显是在说,“我不是你的奴隶。”

在我们居民区诊所里有两位待人冷漠的前台女接待员。但是当我们在街上相遇时,她们变得很快活,有说有笑,还过问我的腿骨是否已经愈合。

但是当回到诊所前台时,两人就变得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即使和病人见面,也不打招呼,就更不用说善意的微笑了。

在街头见面时的表现,好象是要承认我们彼此是平等的,但是回到诊所,回到那个让人感到不快的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关系中,这两位接待员似乎意识到权力的转换,会立刻铲除面前出现的任何高人一等的念头。

平等相待

巴黎餐馆服务员希望顾客称他们“先生”

要是在美国,餐厅服务员会走到你的桌旁告诉你他的名字叫什么。但是在巴黎,服务员希望你正式称呼他为“先生”,就像他称呼你一样。

从一开始,双方之间谁也不能高人一等。巴黎的风俗礼节就是要消除阶级差别。

也许,巴黎人的表现很诚实。

为我们服务的美国服务员之所以“要让我们过得愉快”,是因为他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小费。但是在巴黎,提供服务质量是为了个人的自豪感。

在我们办公室旁边有一家面包店,女老板会花上90秒钟,很熟练地把奶油蛋卷包装成造型美观的圆锥形。其实,她心里很明白,我一出店门,就会把包装纸撕开。

我在当地的菜店购买鳄梨时,店主首先问我打算什么时候吃,然后很负责任地把箱子里的每一个鳄梨摸了一遍,找出一个等到那天要吃时正好软熟的鳄梨。

上周,我在医院看病结束后,准备等出租车回家。当时天气很阴暗,而且湿度很大,我于是就躲进一家昂贵的女装店去等车。

我拿起一件全毛的女装在身上比了比,看着镜子欣赏自己。

店里的一位女售货员若无其事地嚼嚼着泡泡糖,不断在吹泡泡。她瞥了我一眼,摇了摇头。

“你连想都不要想啊,”她很直率地对我说。“更不用说你那条大粗腿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闲谈法国人的“傲” 2009-03-05 16:39:47



25年前,中国还没“崛起”吧?--虽然天天在唱“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试过那个时候申请去法国的朋友,还记得反反复复的折腾吗?

我由“自由世界”香港去法国,也要有声誉的机构经济担保,政府文化部门出推荐信,才获得法国的签证。临走,少不了被去过法国的朋友们警告一番:欧洲,就数法国佬傲慢,留点神吧。。。


到了巴黎,按地址寻找北京朋友的住处 ,谁知道香港大乡里,将同名的小镇、小区,看错了,搭错了车,好在相隔不远,开计程车的中年女司机,几乎花枝招展,她听着音乐,单手爱抚着坐在旁边的宠物,轻松愉快,像和我们一起出门旅行一般--呵呵,巴黎,巴黎,真是与别不同呀。。。


国际学联,出了本《25(美元)一天欧洲自助游》厚厚的指南,我和太太按着它,到处闲游。因为北京朋友给了我俩一个房间小住,我们没具体的安排,只是随意看看。


这本旅游指南,后来出了中文版,我买了送给艺术交流在巴黎呆一年的北京老画家,他不懂外语,在欧洲一年,说旅游全靠了它,在北京重逢谈起,老画家的眼睛闪亮!


当年,我和太座还是搭错过车,为了找尼斯郊区一家私人博物馆,下错了车站,正在看地图的彷徨间,一辆小车停在我俩旁边,车主人是三十来岁的法国男士,他打开车窗,主动问我们可要帮助。结果,他开车送我们到博物馆门口,然后才赶他自己的路。。。


“法国人懂英文不讲英文”的说法—不攻自破。因为我俩一句法文也不行。


在书店里,我正在翻旧画册,一位中年男士主动和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日本人—我说不是,是中国人,他继续用英文和我闲聊,没有所谓的法国人的傲慢和冷漠,当然,也没必要热情。看他摸样,是附近大学的教授?


因为节约,我和太座的午餐常常是面包夹香肠,有时喝酒,有时喝水。有一天,进入香肠店,正遇上一个法国乞丐在前面,胖胖的店老板刚好切了几片香肠递给这个“老客人”,看他微笑的表情,就像对待老顾客一样,不同的是,不磅,也不收钱。那乞丐略微表示了谢意,开心地转身出门。看着乞丐的背影,胖老板笑着问我们:你们那—有这样的人吗?当然有!哈哈---我们一起笑了。。。


我的朋友是北京青年摄影家,80年代初嫁给了法国朋友,借我小住的房子,就是他家在巴黎郊区的度假屋。关于这对中法国夫妇俩的故事,我的旧作《怎样的同胞?怎样的朋友?》写过,就不重复了。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8&postID=24550)


要讲高傲,可能谁也比不过总统吧?


中国早年美术、雕塑的教育奠基人张充仁先生(1907—1998),在欧洲几乎是家户欲晓,大名鼎鼎--不过,我虽然敬重这位老艺术家,他对我也曾倍加鼓励---可是我不得不说实话,张老先生在欧洲的出名,与他的艺术作品关系不大。而是借了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丁丁漫画》(1929)的光。因为漫画的主人、主角到了中国,全靠张先生的指引,而张先生在漫画中的形象也深入欧洲读者的心中—代代相传,一直传到法国总统密特朗 。 晚年的张充仁先生在巴黎应邀为密特朗雕塑像 ,日理万机的总统,规规矩矩地坐着,当了回中国雕塑家的模特。对于经历坎坷的张先生,日暮西下的晚年 ,好像注射了兴奋剂 ,获得不少心灵的慰籍和 精神上的新生。


张老先生也曾为邓小平塑像,可是,邓下平坐下来打桥牌,会让张先生在一旁吗?


看一个民族或是国民的素质,除了看精英,看普通人也许更有意思吧?


为了欣赏巴黎歌剧院的建筑 ,我们附属风雅的买了钢琴演奏的音乐会票 。 那是个不同演奏家的小型演出 ,一位钢琴家演奏完毕,舞台侧幕走出两个位气质、风度都不错的男士,西装领带,精神抖擞----引来一片掌声。他两忍着笑了,因为他们是来搬动钢琴的剧场工人。当真正的演奏家出来,走到新钢琴面前,大家还不敢鼓掌,突然,台上台下一起笑了,掌声才响起来。

前后20年,去了两次法国,没遇到傲慢的法国人,也许只是我个人的运气吧?


第一次到巴黎,遇到两位香港青年,向我们投诉法国人的“傲慢”。说他俩在火车上逃票被查获,押到警察局被令脱光了检查。我非常同情他俩,可是,我和太太却能理解法国警察的做法。因为他俩长久流浪在欧洲,有时到农场、农家打工、签证过期、居无定所,蓬头散发,蜡里邋遢,面黄肌瘦,神态疲惫-----真像个吸毒青年。而当时,香港人、越南人走私贩毒的新闻---层出不穷。


旅行法国数十天,高傲的法国人还是见过的。


在地铁里,当列车进站,有时会见到黑人或是吉普赛人,他们或是钻过、或是越过检票口---逃票进站,而不远的售票员、列车员都好像视而不见,最多也是抬下眼皮,脸上,连一个最起码的表情也懒得表示。。。这种“傲”-----一直是我仰视的。


三百年前,中国的张潮先生说过:


傲骨不可无,傲心不可有。无傲骨则近于鄙夫,有傲心则不得为君子。


看来,不少法国人也懂得咱的张潮先生。


当然,也有不懂涨潮的法国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北京偶遇一位可爱的法国女留学生 (她的名片写着自我介绍 :某大学“三好学生”:思想好、功课好、身材好-----笑死我!) 我向她请教法国人的“傲慢”。她脱口而出:我父亲就是呀!--?!--他是法国共产党的官员。---就因为这?---不,因为他只爱自己爱汽车爱房子爱女人--就是不爱家庭-----所以,我和母亲离开了他!


呵呵,法国人这样的“傲慢”,我们比较“熟悉”了吧?







[打印]

由江上一郎张贴 @ 2009-03-05 16:39:47 (233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