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世界的战略

(2009-09-03 19:32:15) 下一个



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世界的战略









中国著名国际战略问题专家吕德宏撰文

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世界的战略
--元帅级美国战略学家威廉·恩道尔的倾情之作


2009年08月31日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美国战略学界有时会把最出色的战略研究人员称为“上将级战略学家”,以表达感佩之意。如果照此套路,我们要称恩道尔为“元帅级战略学家”。为什么?

  因为那些所谓的美国“上将级战略学家”,大都无非是美国主导势力和特殊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他们都很聪明,能设计一套一套的战略策略,在内部很坦率,对外则编造出一整套名词术语连唬带蒙,假装专业和学术,把大量似是而非的东西推销为解释世界问题的主流语言。以至于,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养成了把美国的声音当权威,把美国的策略当成自己的战略,甚至人家不说话自己就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话的习性。

  问题在于,这些美国“上将级”战略学家有着两套语言,如冷战时代美国顶尖的战略学家乔治·凯南在自己人中间是这样说话的,“我们拥有世界50%的财富,但人口却只占世界的6.3%。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难免成为忌妒和仇恨的对象。下一时期我们的真正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我们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允许我们保持这种差距的关系模式。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摆脱所有的多愁善感和白日做梦,把注意力集中在我国最直接的每一个目标上。我们不能自欺欺人,在世界各地干那些毫不利己、乐善好施的事情,这对于我们来说太奢侈了”。

  类似的话在美国主导势力及其代言人中间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只在冷战的岁月才有。另外一位美国大牌学者、所谓“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肯尼茨·沃尔兹曾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主编的书里说过这么一层意思:“中国特别令人担忧。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17亿,中国的繁荣会使中国人沿着食物链上移,吃更多的肉、喝更多啤酒。问题是这些东西从哪些来?海里已经不可能打出更多鱼,世界可耕种土地在1981年就达到顶峰。工业化的扩展、人口增长对全球食物供应构成压力,对全球资源构成特别巨大的挑战。当代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是否能像美国、西欧和日本在过去50年那样消费食品和能源?一个基本的历史经验是,有时征服领土比征服自然,也就是从分配而不是从生产入手,更容易解决资源与人口的压力。我们没有理由在自己过好生活的同时不允许中国人过更好的生活,但工业增长能力是有限的,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为此,我们要把军队准备好,因为一定会有事情发生。”

  如果我们不了解他们在自己人的圈子里说的话,就无从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就会被他们对外使用的语言牵着鼻子走,表面是自己在选择信息,实则在他们设定的范围内选择,过遵循他们设定原则的二手生活。不能不承认,在许多时候,美国权势集团及其代言人,是相当成功的。

  我们称恩道尔为“元帅级战略学家”,正是因为他手下没有一兵一卒,也没有美国大财团、大军工企业、基金会、行政机构及主流刊物媒体的扶持、资助和捧场,却敢于“以一个人的力量挑战世界的邪恶”,揭示事实的真相,揭开霸权的面纱,揭露美国主导势力的对外政策及“上将级战略学家”们的伪善。

  没有恩道尔,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知道,被许多人包括许多中国学者推崇的乔治·凯南,曾经在内部赤裸裸地说过那么一段话,美国对外政策的真正目的,是“保持这种(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亚洲国家的)差距”。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什么叫霸权?霸权就是只准我发展,不准你发展,因为这会影响它“保持差距”;霸权就是只准我污染,不准你污染,同样是因为这会影响它“保持差距”;霸权就是只准我拥有航母,不准你发展航母,只准我造反导系统,不准你发展战略打击能力,这同样是因为会影响它“保持差距”。

  其实,“保持差距”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控制”。用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物助理基辛格的话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用另外一位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的话说,对于美国,“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涉及到有目的地管理具有地缘战略地位的重要国家……用远古野蛮帝国时代的说法,帝国的三大地缘战略定律是:在各诸候之间保持安全的依赖性,避免它们相互串通; 让附庸者保持顺从,得到保护; 防止野蛮人聚成一伙”。

  把这些话解释为最通俗的话,即公开说出了美国政策精英们为保持美国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将怎样对付其他大国的一些不便直言的想法:首先,防止“串通”,这是对欧亚大陆主权国家双边合作的流氓语言;其次,确保欧亚大陆国家保持对美国的安全依赖,无力发展独立自主的防御能力。在布热津斯基看来,“野蛮人”显然是指俄罗斯、中国和中亚大国。

  在《霸权背后》里,恩道尔系统深入地提示了新闻背后的真相,指出当今世界最大也最现实的威胁,美国的全方位控制世界的新帝国主义政策,用暴力和非暴力各种手段、直接与间接各种方式维持美国主导势力在国内外的既得利益。为此,他们发动战争,制造动乱,挑起军备竞赛,制造大国关系紧张,在世界战略要地修建军事基地,图谋控制世界局势,而在失控的情况下,则准备不惜用核武器摊牌,进行“世界末日善恶大决战”。

  没有恩道尔,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知道,美国霸权势力为了达成对外的控制,首先要达成对内的控制。数十年来,大财团、大公司、战争鹰派、军事工业复合体、右翼智库、极端宗教组织和垄断新闻巨头联手运营,已经使美国社会发生了转型,成为好战的大兵营般的国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为控制国内和世界舆论,美国主要媒体巨头进行了重组,当前美国媒体集中在几家顶级公司,而这些公司都受对外关系委员会成员的控制,从迪斯尼到时代华纳到福克斯新闻。由于大媒体公司控制了小的地方媒体,没一家报纸有能力雇用独立记者,更不用说开设国际新闻机构。它们必须从大媒体集团购买它们的“新闻”,如纽约时报、道琼斯-华尔街日报、或华盛顿邮报,而所有这些公司都被同一卡特尔利益所控制。事实是,当今美国媒体的集中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甚至超过了前苏联对媒体的控制。这就不奇怪,大多数美国人以不平等的观点看待世界事物或伊拉克战争,因为他们没有什么机会看到更多更加中立的新闻事实和观点,受控制的媒体和官方欺骗信息的系统宣传,使大多数美国人对这些重大事件的幕后茫然无知。

  恩道尔揭示的最令人震惊的事实之一,是极端宗教组织在美国军队的活动。美军军事宗教自由基金会的创建者、前空军军法署署长米凯·温斯坦指出, “狂热的极端基督教已经像海啸一样横扫五角大楼承认的所有737个美国军事机构…在世界132个国家。其中70个在欧洲,11个拥有核武器。”他的结论是,“让我把这事挑明。我们正在与基督教塔利班打交道。”。这是真切的威胁。恩道尔认为,即使大国之间没有爆发预先谋划的战争,美国新帝国主义政策给世界带来的危险和风险,已经超过了美苏冷战时期,因为随着美国推进新帝国主义议程,俄罗斯等国必将做出回应,局势的紧张和军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美国与俄罗斯及其他大国之间,因意外而导致战略碰撞、带来世界灾难的风险大大上升。不久前,美俄卫星相撞和英法核潜艇相撞似乎在证实恩道尔的预见。

  没有恩道尔的新著《霸权背后》,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知道,苏丹达尔富尔的真相。许多人知道那个地方很乱,可能还有人听说过那个地方有“种族屠杀”。国际上有人用这件事给2008北京奥运会和中国形象制造麻烦。恩道尔用确切的事实告诉我们,达尔富尔以及非洲一些地方的战乱,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富饶,因为有丰富的石油和矿产资源,因为中国正在这些地方以公正的方式获得资源,而美国不希望中国获得这些资源。恩道尔指出,在苏丹宣布南部地区发现大油田后不久,美国军方和情报机构即加强了对苏丹邻国乍得的军事援助,怂恿乍得插手搅乱了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局势;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则高调宣称达尔富尔存在“种族灭绝”,这是一个出兵动用美国和北约武力的理由。联合国调查小组报告明确提出,达尔富尔有人道困难,但不存在“种族灭绝”。美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上的前台喊话和后台动作,既不是孤立、也不是偶然的。

  在北京举行中国-非洲峰会之后数个月,美国前总统布什宣布组建非洲司令部。苏联解体以来,由于失去了对苏战略争夺的需要,美国忽略了非洲。那么为什么美国突然又对非洲有了这么大兴趣呢?没有非洲国家愿意接纳美军非洲司令部表明,它们看得很清楚美军设立这个新司令部,不是为了非洲,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恩道尔认为,此举的表面理由是所谓“反恐”,实际目的是试图直接和间接地控制非洲的能源、资源及通道,防止中国与非洲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在恩道尔看来,美国在非洲的动作,只不过是“阻止中国在源头上掌握海外资源”的一个方向。其他方向包括中东、中亚和中南半岛。

  美国在中东、中亚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这是直接运用军事暴力手段;在中亚和中南半岛如缅甸,策动“颜色革命”,这是运用“ 民主、人权”作为武器实施的非暴力破坏行动,并试图趁乱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美国用软、硬两手采取大动作的地域,至少具备下列三个特征之一:能源交通线要点;能源资源丰富;压缩俄罗斯和中国的国防空间。

  美国自然不会放过直接用“人权”武器向中国施压的机会。恩道尔认为,这是对中国的“新鸦片战争”。2008年3月拉萨骚乱事件的幕后操纵者承认,华盛顿一直在准备另外一场臭名昭著的“颜色革命”,这次挑起动乱的直接目的,是在奥运会来临之际最大限度地使北京难堪。西藏内外的那些活跃机构都是美国制造类似地区动乱中常见的机构,与美国政府有密切关系,如国会和国务院资助的“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和中央情报局的“自由之家”。其间接目标,是使用西藏作为破坏中国稳定、恫吓中国政府和调控对华关系的战略杠杆。恩道尔认为,西藏对中国具有战略重要性,是矿产和石油的宝库,有一些世界最大的铀和硼砂矿床,世界一半的锂,亚洲最大的铜矿,庞大的铁矿石矿藏,超过8万个金矿,西藏的森林是中国可以支配的最大的木材储备。更重要的是,西藏地处‘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淡水源头,亚洲供20亿人口使用的七条大河上游在西藏。用基辛格的方式可能会这么说,谁控制了西藏的水,谁就拥有了对亚洲尤其是对中国的强大的地缘政治杠杆。

  没有恩道尔的新著《霸权背后》,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知道,长期以来,美国主导势力相当成功地首先在美国、尔后在全世界编造了三个“神奇等号”:

  第一,美国主导势力的个人利益、集团利益=美国利益。一个较为代表性的案例是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他曾公然在伊拉克战争之前在联合国大会、也就是在全世界面前做伪证,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辩护。出于长期从政的本能和经验,他在做伪证时留了一手,打破常规,坚持要求当时的中央情报局长特内特坐在他背后,也就是坐在全世界都能看到的地方,以备在未来翻案,说明他的证据是别人提供的,是有人负责的。其实,无论是否有人提供证据、是谁提供的证据,只要他出现在联合国大会的讲坛上,就脱不了干系。鲍威尔退引后也承认,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污点。伊拉克战争并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和美国人民的利益,但美国主导势力可以把它说成这样,可以在美国国内造成这么一种氛围,使鲍威尔这位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四星上将,一个在人品和能力上都不是平庸之辈的人,在许多时候可以说是一位绅士的人,违背自己的良知和判断,向全世界撒谎。

  第二,美国国家安全=一切。一个习以为常的说法是,美国是“自由的社会”,有“行政、立法、司法以及媒体”之间的权力制衡。这个说法的问题在于,忽略了“国家安全”以及随之而来的紧急状态对美国社会的决定性影响。

  实际上,一百多年来,美国的权力一直在向华盛顿集中,在华盛顿向白宫集中,由美国主导势力推出的总统,事实上拥有越来越大的“帝王”般的权力。权力的来源是“国家安全”,“国家安全问题”的来源是“外部威胁”。如果当前的威胁不够份量,那么还可以说某个国家将来会构成这种威胁。够厉害吧?

  二战后至上世纪90年代初,是所谓“苏联威胁”;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是所谓“中国威胁”;“9·11”事件之后是“恐怖主义威胁”,但“中国威胁”论并未消失。关于“苏联威胁”以及美苏军备竞赛,美国历史学家麦康奈尔有个经典的说法,“苏联威胁是美国军费预算的一个因素,但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主要因素,决定性的因素来自美国内部”。这个“决定性因素”就是美国主导集团如军工政治复合体的利益。关于“恐怖主义威胁”,打击恐怖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警事执法行动,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反恐战争”,但美国主导势力就是有本事把它夸大为一场战争,甚至夸张为“全球反恐战争”,以此恫吓美国民众以及世界,通过“战争”带来的紧急状态,无需多加解释就把美国纳税人的钱装入自己的腰包。美国前副总统切尼是伊拉克战争的幕后推手,他的利伯哈顿公司则是战后伊拉克的主建筑承包商。有人想提不同意见吗?前总统布什有话等着呢,“不与我们站在一起,就是与敌人站在一起”。就这样,美国国家安全就等于了一切。

  第三,美国=正确+无所不能+超级军事实力。这是第三个神奇的等号。美国等于正确,是因为它有所谓软实力;美国等于无所不能是因为它有科技能力、经济能力;如果大势不妙,美国既不正确了,经济又出现了危机了,那么归根到底美国还有超级军事实力,还可以打人没商量。这个神奇的等号过去蒙了许多人,现在还在蒙许多人,将来会怎么样呢?

  看看恩道尔的著作《霸权背后》,然后自己去琢磨吧。

  上天给了每个人一颗勇敢的心,几乎有无限潜力的大脑。只是,有多少人能忠于自己的勇敢的心,使用自己的头脑呢。通过恩道尔的著作,通过与他的交流,我们知道他做到了,坚持良知、常识、勇气,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今生今世。一位伟人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不容易,不是么?因此,有人说,恩道尔是美国人民的优秀的儿子;有人说恩道尔是继白求恩、斯诺之后又一位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朋友。恩道尔自己说,他只不过是个信使,一个追求真理和希望传递真理的信使。他把中国视为自己的又一个故乡,因为他喜欢中国人快乐的笑容和开心的笑声,因为他从中国年轻人热情的生活态度和旺盛的求知精神里隐约感受到了中国的光明未来;因为这里有与他一样的朋友和兄弟。



(人民网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王南)


----------------------------------------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