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网络时政文摘(36)

(2009-06-13 19:20:25) 下一个



网络时政文摘(36) 2009-06-13

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隐藏成本
中国过度放贷埋风险
印有勾践心 我无伍子胥
忍让从无好结果 中国藏南失土被印度「消化」
挥霍公帑游世界 中国法官最豪气
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

华尔街日报: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隐藏成本

  现在看来,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成本可能会显着高于官方数据,从而加大了中国政府通过大量举债来推动经济恢复高速增长这一努力的风险。

  在其他主要国家仍深陷全球经济下滑泥潭的时候,大举支出帮助中国经济实现了稳定。这是世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但中国却打算将今年的预算赤字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这个赤字比例大约是美国希望逐步削减刺激支出后在数年后实现的水平。

  实际上,中国的正式预算只负担了2年人民币4万亿元(5,850亿美元)投资计划的大约四分之一。中国的刺激项目通常能迅速获得批准,由中央政府提供一部分资金,大部分资金则需由地方政府补齐。但中国的地方政府却没有那么多钱,因为中国的税收制度将大多数税收收入都留给了中央政府。受此影响,过去几个月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急剧增长──这些负债有着中央政府的间接支持,但却不显示在其帐面上。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驻上海的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说,没有免费的刺激计划。中国政府背负着未公布的巨额债务,我们正在搞清这一数字。

  中国政府5月份对刺激项目进行的一次审计发现,地方政府只投入了它们需筹集配套资金的48%。审计人员说,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极其糟糕,以致于要用从北京获得的刺激资金来偿还原先的旧债。因此地方政府普遍只能借款投入任何新项目。由于中国的地方政府基本不被允许直接发债,它们只能通过政府支持的公司筹集资金。

  目前尚无坚实数据显示有多少贷款从国有银行流向了此类公司。但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基础设施项目总计获得了人民币8,948亿元的新贷款,相当于中国刺激计划规模的22%;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通常都是由有政府关系的公司负责实施的。

  中国相对较新的公司债券市场的透明度稍微高一些,许多地方政府也通过这个市场筹资。截至5月底,地方公司债券的发行总额为人民币1,025.3亿元,已经高于2008年全年的683.9亿元,这些公司债券的发行实际上全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间接支持。

  中央政府允许甚至鼓励地方发债,因为中央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刺激计划能获得资金。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5月底说,最关键的是要安排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优先顺序。

  与其他出台了庞大刺激计划的经济体一样,中国也在押注未来更快速的经济增长会减轻当前承受的债务负担。这一招以前对中国很奏效,许多人现在也觉得信心十足。

  财政部智库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刘尚希说,只要经济实现增长,税收收入就会增加,归还债务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我的判断是,这些债务的规模是可控的。

  然而,即使在今年极大地增加开支之前,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已经十分可观了。财政科学研究所预计,没有列入预算的地方政府债务约为人民币4万亿元,巧合的是,这个数字刚好是刺激计划的规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5%。由于这些隐藏的债务最终都要由中央政府负责,中国的国家债务实际上接近GDP的35%,而不是官方数据所显示的18%。

  随着税收收入大幅下降,政府今年的赤字可能超过GDP的3%这一官方目标。政府编制预算时假定今年的税收收入能增长8%,但截至4月份政府的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9%。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经济学家马骏认为,2009年政府收入至多能与上年持平,并预计最终的预算赤字将为GDP的4%。

  这样看来,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并不像乍看上去那么强劲,虽然仍然好于日本、意大利或美国这类负债严重的国家。问题在于,没有列入预算的筹资活动令人几乎不可能了解到情况到底糟糕到了何种程度。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金融专家马国贤主张,给地方政府一些实施经济刺激的自由是必要的,但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这种情况将来可能会成为沉重的财政包袱


东方日报:中国过度放贷埋风险

  现在看来,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成本可能会显着高于官方数据,从而加大了中国政府通过大量举债来推动经济恢复高速增长这一努力的风险。

  在其他主要国家仍深陷全球经济下滑泥潭的时候,大举支出帮助中国经济实现了稳定。这是世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但中国却打算将今年的预算赤字维持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这个赤字比例大约是美国希望逐步削减刺激支出后在数年后实现的水平。

  实际上,中国的正式预算只负担了2年人民币4万亿元(5,850亿美元)投资计划的大约四分之一。中国的刺激项目通常能迅速获得批准,由中央政府提供一部分资金,大部分资金则需由地方政府补齐。但中国的地方政府却没有那么多钱,因为中国的税收制度将大多数税收收入都留给了中央政府。受此影响,过去几个月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急剧增长──这些负债有着中央政府的间接支持,但却不显示在其帐面上。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驻上海的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说,没有免费的刺激计划。中国政府背负着未公布的巨额债务,我们正在搞清这一数字。

  中国政府5月份对刺激项目进行的一次审计发现,地方政府只投入了它们需筹集配套资金的48%。审计人员说,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极其糟糕,以致于要用从北京获得的刺激资金来偿还原先的旧债。因此地方政府普遍只能借款投入任何新项目。由于中国的地方政府基本不被允许直接发债,它们只能通过政府支持的公司筹集资金。

  目前尚无坚实数据显示有多少贷款从国有银行流向了此类公司。但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基础设施项目总计获得了人民币8,948亿元的新贷款,相当于中国刺激计划规模的22%;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通常都是由有政府关系的公司负责实施的。

  中国相对较新的公司债券市场的透明度稍微高一些,许多地方政府也通过这个市场筹资。截至5月底,地方公司债券的发行总额为人民币1,025.3亿元,已经高于2008年全年的683.9亿元,这些公司债券的发行实际上全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间接支持。

  中央政府允许甚至鼓励地方发债,因为中央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刺激计划能获得资金。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5月底说,最关键的是要安排好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优先顺序。

  与其他出台了庞大刺激计划的经济体一样,中国也在押注未来更快速的经济增长会减轻当前承受的债务负担。这一招以前对中国很奏效,许多人现在也觉得信心十足。

  财政部智库财政科学研究所的副所长刘尚希说,只要经济实现增长,税收收入就会增加,归还债务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我的判断是,这些债务的规模是可控的。

  然而,即使在今年极大地增加开支之前,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已经十分可观了。财政科学研究所预计,没有列入预算的地方政府债务约为人民币4万亿元,巧合的是,这个数字刚好是刺激计划的规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5%。由于这些隐藏的债务最终都要由中央政府负责,中国的国家债务实际上接近GDP的35%,而不是官方数据所显示的18%。

  随着税收收入大幅下降,政府今年的赤字可能超过GDP的3%这一官方目标。政府编制预算时假定今年的税收收入能增长8%,但截至4月份政府的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9%。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经济学家马骏认为,2009年政府收入至多能与上年持平,并预计最终的预算赤字将为GDP的4%。

  这样看来,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并不像乍看上去那么强劲,虽然仍然好于日本、意大利或美国这类负债严重的国家。问题在于,没有列入预算的筹资活动令人几乎不可能了解到情况到底糟糕到了何种程度。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金融专家马国贤主张,给地方政府一些实施经济刺激的自由是必要的,但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这种情况将来可能会成为沉重的财政包袱

印有勾践心 我无伍子胥

  周边国家中,近年公然和中国叫板最多甚至鼓吹要武力相向的,是印度。印度「敌视」中国者可说遍布朝野,毫不掩饰。从印度总理、执政党、在野党到外交界人士、军方人士到媒体,鼓吹「中国威胁」,「十年内必有一战」等喋喋不休。不久前,印度大选,竞选双方都拿中国说事,标榜自己若当选,必比对方在「超越中国」方面做得更好。其中有一个参选者甚至重提往事,声称他的那个党早就主张印度要大力发展核武,若按照他的主张办事,一九六二年的中印之战就不会输给中国而是打败中国。

  印度敌视中国,「随时准备打仗」,不只是虚张声势说说而已,而是坐言起行。最近,它在中印边境有大规模军事调动,增兵六万,还增调火炮、直升机、无人驾驶飞机等,并加紧修建飞机跑道。外国的军火商说,印度军方急需超轻型榴弹炮,「这样就能在直升机的帮助下,悄无声息地把炮兵部队部署到难以接近的前沿地区」。目前,新调去的两个师,正是印度军方新组建的在「山区执行快速进攻行动而量身订製的,主要是应对中国在实际控制线的兵力」。

  与此同时,印度空军还把一个「战机基地」迁往靠近中国的地区,使「空中优势大大向印度倾斜」。印度军方人士说,「要加强印度的军事能力,以有效应对未来的安全挑战,在中印边境部署更多部队是必要的步骤」,「我们愈来愈意识到不能忽视中国的军事力量」。

  中印有领土纠纷,互相指摘对方佔据了自己的领土,为此,四十七年前还打过仗。中国击败印度,歼敌万馀,一度直逼印度首都。那次中国为了表现「大国风范」,不会「侵佔他国」,故无条件迅速撤兵,且极为善待万馀印度俘虏,好吃好喝,疗病养伤,把缴获的武器擦拭得乾乾淨淨,一併归还印度。那一仗打出了中印边境几十年和平,但没有解决领土纠纷,中国的仁义宽厚也没有「感化」印度,他们反而觉得受了奇耻大辱,伺机学勾践报仇雪恨,而「我们贵国」则未闻有伍子胥矣!
  (东方日报 柳扶风)



忍让从无好结果 中国藏南失土被印度「消化」

  最近,印度向中印边境的「阿鲁纳恰尔邦」增兵两个师共六万馀人。总理辛格宣称,「在印中领土争议问题上,印度绝不妥协,并会继续加强边境防务」云云。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照例有气无力地表示,「尽早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两国领导人确定的发展中印关係十项战略之一,中方愿同印方通过谈判寻求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桉」。

  大家知道,印度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其实就是中国藏南地区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传统习惯线以北的九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一九六二年十月,中国军队在自衞反击战全歼印军两个旅之后一度收复这一地区,其后我军主动停火、主动后撤回师至实际控制线,希望「通过谈判寻求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桉」。但印方随后捲土重来,再度侵佔这块相当于浙江省面积的中国国土,于今四十七年了。期间印度政府在此设立非法的「阿鲁纳恰尔邦」(等于我国的省),并大量移民建居民点,将佔领永久化。

  中国藏南失土被印度「消化」,是政府片面理解和平外交政策,在事关领土完整、民族尊严方面不够强硬带来的恶果。不但藏南如此,东海的钓鱼岛,南海的南沙群岛、中沙群岛众多岛礁何尝不是如此!给他国佔了就佔了,人家建基地、筑机场、搞旅游、採油气,都是实在的;我国政府就只懂不痛不痒地「交涉」、「抗议」,最后连菲律宾的国会议员都轻蔑地说:「不要把中国抗议当一回事」!

  我就不明白,中央对内忧就懂得「将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当中」,为甚麽对外患即别国侵佔我国领土却拖到「生米煮成熟饭」仍无了期的忍让?为甚麽不学学韩国政府在独岛争端中的强硬? (东方日报)


太阳报:挥霍公帑游世界 中国法官最豪气

  广州海事法院由院长带队,包括副院长、庭长等一行六人组成考察团,动用四十八万元人民币公帑,赴南非、埃及、土耳其等地进行为期十二天的「访问考察」。事件被媒体曝光,引起广泛关注。

  广州海事法院日前回应:该院人员出访南非等三国,确实是「业务学习考察」,经过严格审批,符合国家和广东省有关公务人员出访规范要求。此外,人均花费八万元属实,但「费用未超预算」,他们只是「顺路」、「就近」参观了一些风景区。

  身为法官被指公费旅游,还如此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实在令人吃惊,原以为他们在舆论炮轰下,会避重就轻,或者闪烁其辞,顾左右而言他,没想到他们虽对媒体揭露的事实照单全收,却对指出的问题全盘否定,完全是一副坦荡而无辜的姿态。

  广州海事法院今次「考察」,仅访问了三个地方法院、一个律师协会,全程十二天的旅程,两天用来办「公事」,十天用来「顺路」、「就近」欣赏风景,这到底是学习为主还是参观为主?

  此地无银欲盖弥彰

  明明是不辞劳苦飞赴异国,专程参观名胜,却偏用「顺路」、「就近」等字眼去掩饰,简直是把公众当白痴。精心凋琢的修辞手段,欲盖弥彰的措辞伎俩,散发出一种浓厚的抵赖情绪,更加暴露这些法官心虚胆怯,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両的印象。

  更诡异的是,这条旅游线路若自费出行,旅行社报价仅为两万多元,而这六名法官每人平均花费八万多元,竟然还说「没有超过预算」。真不知道,该法院一年的预算到底有多少?而且他们出国的时间是今年一月初,正是金融海啸最凶勐的时候,中央提出官民一体,厉行节约,共克时艰,但广州海事法院却敢顶风作桉,难道真的是法院最大,天不怕地不怕?

  广州海事法院人员赴南非「学习」已不止一次,早在四年前,该院副院长便曾带队到过南非,而且上次的「调查报告」与今次「考察学习」的调查报告大同小异,谈的多是当地风土人情,而且很多都是从网络上摘抄的。如此「学习成果」,令人诧异。小小南非,有甚麽东西吸引广州海事法院「考察」一次又一次,到底是他们的法院制度有出众的地方,还是当地风景让法官们流连忘返?广州海事法院假考察之名,行旅游之实,却还砌词抵赖,但辩词苍白弱智,不堪一击,实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花公帑游世界,已经是中国官员的福利,从中央到地方,上行下效。广州海事法院的悲哀是他们被内部的人曝光,以致闹得沸沸扬扬,但他们内心却是无尽委屈,公帑游世界的单位多不胜数,凭甚麽只查他们一家?



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

  许宗衡因涉嫌严重违纪被免除党内职务,接着还可能被摘掉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其他官帽,再下来就是进入司法程序,随时面临牢狱之灾。一个堂堂的深圳市长,前几天还高高在上,转眼间随时沦为阶下囚,官场不停地上演着同一个戏码──成王败寇。

  老实说,许宗衡官声也还算不俗,他突然落台令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路过河边总湿鞋,凡是猫儿都偷腥,在内地几乎无官不贪的现实下,分别只在于大贪还是小贪而已,许宗衡不必悲叹命运不济,怪只怪后台还不够硬,根子扎得还不够深,关係网还不够大。正如某广告所说,讲嘢最紧要牙力,做官靠的是实力。

  内地对付贪官已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方式,就是利用境外媒体的八卦特色,有意无意地透露一点有关贪官的私生活消息,事先炒作一轮,搞臭其名声。许宗衡同样避不开桃色门,近日有关其真情人、假情人的传闻满天飞,有人发表声明澄清,有人持续沉默。为甚麽不出面否认呢?其中一个原因是,有关人士仍被当局扣查,失去人身自由,欲分辩苦无机会,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反腐大旗之下,难掩分赃的痕迹。前深圳市长于幼军被人逼走,为许宗衡等创造了机会;许宗衡倒下又空出肥缺,等候价高者得。

  轻轻的走了,恰如轻轻的来,许宗衡没有带走深圳的一片云彩,却留下了「三不」。他在台上有「三不」:不留败笔,不留骂名,不留遗憾。在台下,他也有一个「三不」:不抽烟,不喝酒,不玩女人,还活着干嘛?这,正是所有贪官的心声。(太阳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