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军计划2012年全面装备脉冲武器 抢在中俄之前

(2009-05-16 03:21:13) 下一个

美军计划2012年全面装备脉冲武器 抢在中俄之前


据报道,美国专门成立的一个电磁脉冲委员会近年曾发表一份有关美国对电磁脉冲武器敏感性的评估报告指出:“一次由卫星或洲际弹道导弹在内布拉斯加州上空30英里处实施的规模不大的电磁武器打击,就会使整个美国、加拿大以及墨西哥部分地区的电子设施全部失灵。

“有关方面表示,这些预测绝非危言耸听,美国近来已在其正式发布的防务报告中明确发出了当面临发生“电磁珍珠港事件”或“电磁9·11事件”时的危险警告。

对于美国马里兰州共和党众议员罗斯科·巴特利特来说,2008年最令他兴奋的事,莫过于五角大楼将完成脉冲武器项目的全面整合,并计划在2012年将脉冲武器全面装备美军。81岁的巴特利特,被称为美国脉冲武器的“战略之父”。 “一旦遭到脉冲武器的袭击,我们超级大国的地位将从此不保”、“我要是认准一件事,就会一条道跑到底,不做成决不罢休。这是我爷爷传给我的优秀农民性格!我最终促成脉冲武器项目也是这样。”巴特利特在办公室里得意地告诉来访者。

巴特利特1926年6月3日出生于肯塔基州莫兰德镇。他的爷爷经营着一个小农场,父亲不时到外州打短工,母亲则用种子袋和旧床单为一家人缝制“新衣裳”。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倔强的父亲就是不愿接受政府的救济。这种性格影响了巴特利特。17岁那年,他考上了大学,并且提前获得学士学位。不过,考虑到巴特利特年龄还小,导师就推荐他到马里兰大学攻读生理学博士。拿到博士学位后,他曾先后到哈佛大学、美国健康研究所、海军航空医学院等地工作。

“我对农庄有种割舍不下的情结,”巴特利特回忆说,“1961年,我辞职回马里兰州,购买了一块145英亩的农场,在打理农活的同时,出任约翰·霍普金斯物理运用试验室主任,负责管理有30名科研人员的太空生命科学研究机构。这个机构对‘阿波罗’登月计划、飞行器星际飞行等项目都有巨大贡献。后来,我又加入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专门负责生物工程研究以及国防项目。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跟军方打起了交道。”

1992年,顺风顺水的巴特利特萌生从政念头,并顺利当选马里兰州第六选区众议员,成为第110届国会的“美国海上力量和远征部队小组委员会”资深成员和众议院“美国武装部队委员会调查与监督小组委员会”的负责人。这个新的舞台,让他有了大量接触美国军界的机会。

1999年春天,北约军队入侵南联盟,俄罗斯对此感到非常不快。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弗拉基米尔·卢金威胁说,如果北约惹怒俄罗斯,俄军潜艇只需发射一枚远程导弹,在美国上空爆炸,就能使美国的电力和通信网络瘫痪6个月!

“卢金的这番话让我感到很不安”,巴特利特说,“我想知道俄罗斯人是在吹牛,还是真有这本事。”他立即向五角大楼的专家求教,答案让他大为吃惊:俄罗斯人说的是电磁脉冲武器。“这是脉冲武器这个名词第一次进入我的耳朵。”巴特利特回忆说,“早在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就了解到脉冲武器的工作原理,但真正让美国军方领教电磁脉冲威力的,却是1963年7月美军在夏威夷约翰斯顿岛上空进行的核试验。核弹爆炸1秒钟后,距试验场800公里的檀香山岛上的数百个防御警报器全部爆裂,瓦胡岛上的照明变压器被烧坏……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灾难的发生呢?美军调查小组事后发现,‘元凶’就是核爆炸产生的高能电磁脉冲。”

不过,令巴特利特感到意外的是,尽管五角大楼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强调研制脉冲武器的迫切性,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计划,甚至还进行了试验乃至战场实验——1999年3月,美国在对南联盟的轰炸中,使用了尚在试验中的微波武器,造成南联盟部分地区通信设施瘫痪3个多小时……然而,所有这些计划、试验与实战尝试,均局限在战术层面。

巴特利特认为,这还远远不够,美国应该像俄罗斯那样,将脉冲武器的研发与运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为此,他于2000年年初创立了国会跨党派“电磁脉冲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由众参两院共和、民主两党的重磅级成员组成,目的就是敦促布什政府重新全面启动脉冲武器的研发。

2002年年初,在“9·11调查委员会”抛出首份“‘基地’袭美调查报告”的同一天,巴特利特抛出了《电磁脉冲袭击对美国的威胁评估》报告。报告宣称:“我们国家有能力阻止国际恐怖分子最可怕的袭击,但却不知道美国所面临的脉冲武器攻击威胁有多大。”

巴特利特在这份报告中渲染说:“一旦遭到脉冲武器的袭击,我们超级大国的地位将从此不保!”他强烈建议五角大楼将脉冲武器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加大研发与试验力度。

这份报告很快引起了白宫和五角大楼的重视。不久,布什总统将巴特利特召到了总统办公室,让他亲口讲述电磁脉冲武器的威力以及发展构想。事后,布什告诉他:“你讲的‘脉冲武器对美国的威胁比拉登还大’,这话打动了我。”

俄罗斯军事专家认为:如果俄罗斯的“金雕”飞机在采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装有电磁脉冲战斗部的 R-77 中距拦截导弹,就可以有效地避开美国 F-22“猛禽”战斗机的技术优势,很容易就可以将F-22飞机击落。

2002年3月,五角大楼“高级武器研发局”开始整合脉冲武器研究项目,邀请巴特利特为该项目的“总协调官”。从此,他成了美国脉冲武器项目的直接决策者。

由于美国脉冲武器项目被定为“绝密”,因此,外界对此知之甚少。但根据公开的报道,人们可以了解脉冲武器的威力。比如美国空军的“脉冲发射器”,会射出激光脉冲,当触及固体对象时,激光脉冲会产生扩散式电浆,令人暂时瘫痪和跌倒。2003年3月26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的第六天,美军使用高功率微波,轰炸巴格达电视台。爆炸产生的电磁微波能量达数十亿瓦,造成巴格达地区大面积停电,雷达、电脑、电话、广播,通信陷入瘫痪,一些交通工具无法使用。国际军事观察家认为,这是巴特利特的脉冲武器项目首度在实战中得到检验。

为加深布什政府和五角大楼将军们对脉冲武器的印象,2007年秋,巴特利特在联合部队司令部驻地模拟了一场脉冲武器大战:

21世纪某一年,美俄两国间出现军事对峙。俄军首先行动,30个师的部队突然被调到该国西部边境。美军立即采取预防措施,下令驻欧洲的第五军和第七军进入警戒状态,并悄然进入前沿阵地。俄军不惧压力,又集结了25个师的部队……一天清晨,美国的数颗早期预警卫星不约而同地发现,俄军的两艘“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分别在美国东西海岸发射核导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网开始跟踪来袭导弹,并很快计算出它们的落地点——正是美国本土!

美国总统惊呆了,立即主持召开不同军兵种的电视电话会议。但就在此时,俄罗斯不久前发射的“间谍卫星”,在美国中部上空500公里处爆炸。美国总统下令立即对俄罗斯实施反击,但什么也没有发生!美国空军的轰炸机、海军的潜艇和陆军的战略远程导弹部队,都在等待总统的作命令,可它们也什么都没收到。原来,“间谍卫星”爆炸产生的高能电磁脉冲,使美国的所有通信设备陷入瘫痪。

更要命的是,在脉冲的攻击下,美国的储蓄和账户系统全部瘫痪,电话、手机无声无息,交通信号灯失灵,航空系统不能运行……美国所有的城市都瘫痪了!遭此打击的美国,一夜之间回到了200年前!

巴特利特告诉观摩演习的白宫高官和五角大楼将军们说:“演习中的情况在现实中也有可能发生,一旦出现这样的攻击,那么‘9·11’恐怖袭击简直就不算什么。” 巴特利特的演习设想,引起了美国《华尔街日报》的关注。该报记者撰文称,假如纽约证交所的交易系统关闭,那么,美国将不得不承受10兆亿美元的损失。

《华尔街日报》的编者按还说,“决不能小看巴特利特推动的脉冲武器项目的意义,因为中国和俄罗斯都有能力对美国发动脉冲武器攻击。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曾经用脉冲武器恐吓过美国;而一旦美军介入台海冲突,中国就可能用脉冲武器来对付美国的航母战斗群。”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扯上中国,自然有些别有用心。不过,一些欧美国家对脉冲武器的重视倒是事实。俄罗斯于2001年10月在马来西亚国际海洋及航天展期间推出的“Ranets-E”武器系统,是世界上第一套公开的微波(射频)武器系统。该系统可造成来袭战机与导弹的电子设备失效,因此又被称为电子零件的“超级杀手”。而英国、法国等,也有类似的脉冲武器。

在巴特利特看来,这些国家发展脉冲武器,对美国来说无疑构成了“严重威胁”。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美国,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因此,“美国必须在脉冲武器项目上占据绝对优势,而我应该担负起这个使命!”

脉冲武器号称“第二原子弹”,主要包括电磁脉冲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是现代战争中的非致命性但很有效的作战武器。它会令大气层内的电离层与磁气圈出现变化,不仅可以致瘫通信网络和电力传输系统,还可以损毁国防指挥、控制、通信、信息、情报、监视及侦察等系统。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各种先进电子技术武器系统大量出现,覆盖了陆、海、空、航天、电磁五维战场。而所有高技术武器的核心,都是精密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半导体集成电路与弱电流控制软件系统。从整体上看,武器系统的电子化程度越高,就越脆弱,对于周围环境电磁场、电压、电流的变化,也越来越无法承受。脉冲武器攻击的正是现代武器的这一弱点。

在战略上运用核爆电磁脉冲时,能全面摧毁敌方电子设备;在战术上运用高功率微波武器时,能有效致瘫敌方通信及指挥中枢,对敌方现代化的信息指挥作战系统,能够产生致命性的打击。电磁脉冲,是短暂瞬变的电磁现象,它以空间辐射形式传播,可对电子、信息、电力、光电、微波等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所谓电磁脉冲武器,是依靠特定技术产生电磁脉冲,在一定地区或目标周围空间造成瞬间的强大破坏性电磁场,从而毁伤敌电子设备的一种新概念武器。在西方,电磁脉冲武器已被列为大规模电子破坏性武器,甚至被称为“第二原子弹”。

这种“核弹”爆炸的景象如同自然界的雷电现象,其本质区别在于:一个是自然形成,而另一个是人为产生。目前,按产生电磁脉冲的原理划分,电磁脉冲武器分为核电磁脉冲武器和非核电磁脉冲武器两种类型。核电磁脉冲武器是一种利用核爆炸产生的高强度电磁脉冲实施目标打击的电磁脉冲武器,是一种以增强电磁脉冲效应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核武器。核爆炸时,除产生冲击波、光热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辐射之外,还有第五种效应——电磁脉冲效应。它能瞬间造成雷达迷盲、通信中断、计算机失灵和指挥控制系统瘫痪。

非核电磁脉冲武器是利用炸药爆炸压缩磁通量的方法产生高功率电磁脉冲的电磁脉冲武器,其原理是将炸药的化学能瞬间转化为巨大的脉冲电磁能,并对敌电子战系统进行软杀伤。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等原因,电磁脉冲只有通过核爆炸才能产生,因此电磁脉冲武器的研制一直受到很大限制。但随着现代高科技空前发展,非核电磁脉冲武器已然登台亮相,并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新势头。非核电磁脉冲武器莫小视 。目前,世界上少数国家已经开发出具有实战价值的非核电磁脉冲武器,大体可分为四类:电磁脉冲弹、高能电磁脉冲发生器、高功率微波炮和爆炸驱动磁通压缩辐射器等。

电磁脉冲弹是一种利用大功率电磁脉冲直接杀伤破坏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非核电磁脉冲武器。这种武器由飞机或导弹在空中实施发射并引爆后,其强大的脉冲功率,可将敌目标整个电子设备瞬间摧毁。据悉,俄军研制成功的一次可释放能量100兆焦耳的电磁脉冲弹,可对北约C4ISR系统构成巨大威胁。

高能电磁脉冲发生器能发射频带很宽的电磁脉冲,可瞬间大范围覆盖目标系统的响应频率。据外刊报道,美军在研的高能炸弹驱动电磁脉冲发生器近年来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高功率微波炮是另一种电磁脉冲武器,它能像探照灯或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一般,瞬间击毁电子目标系统。外军拟将小型高功率微波炮装备在巡航导弹中,利用类似聚光罩的天线,将高功率微波能量汇聚起来并发起攻击。

爆炸驱动磁通压缩辐射器是外军近年研制的一种新型电磁脉冲武器,它已成为目前适合于炸弹应用的最成熟的技术。据悉,一部大型爆炸驱动磁通压缩辐射器产生的电流要比一次典型的雷击产生电流大10-1000倍,该辐射器可由制导炸弹或巡航导弹投掷,目前已可实现小型化研制生产。据外电透露,目前世上已研制成功如手提箱大小的一种武器,可由突击队员携带潜入敌国,实施遥控引爆造成混乱。

从打击目标上看,电磁脉冲武器与传统原子弹有很大不同。它的攻击目标主要为三类:一是军用和民用电子通信系统或金融中心等,如指挥机构、军舰、通信大楼或政府要地等;二是防空预警系统;三是各类导弹和导弹防护系统。而从杀伤原理上看,电磁脉冲武器对电子设备有着独特的破坏力,即使用电磁脉冲武器摧毁目标所用能量要比利用冲击波和弹片摧毁目标所需的能量小数万倍。

可以说,电磁脉冲武器还是一个“全能杀手”,它具有短时巨能、杀伤面广以及投送方式多样等特性,几乎能够使半径数十千米内的所有电子设备瘫痪。即使隐蔽在地下的电子系统,电磁脉冲武器也有办法对付,可以通过地面天线等产生感应电流,直入地下破坏目标核心部位。 电磁脉冲武器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由于隐形武器与吸波材料等性能有关,使得电磁脉冲武器乘虚而入,让隐形武器“原形毕露”。

透过电磁脉冲武器的杀伤机理和特性可以看出,对于在现代军事行动越来越依赖于电子设备和信息战系统的信息化军队来说,电磁脉冲武器无疑正巧中其“软肋”。毫无疑问,面对“第五维战场”——电磁空间日渐激烈的角逐,面对电子脉冲武器强大的攻击优势,未来战争如何保护己方电子设备安全运转,已成为争夺制电磁权和制信息权的重中之重。

2004年,美军开始对新一代电磁脉冲武器进行广泛测试,计划最终将目前造价昂贵的电磁脉冲武器成本降至约400美元;俄罗斯在前苏联时期就开始了电磁脉冲武器的研究,其发明的重8公斤的小型强电流电子加速器,爆炸时可发出X射线、高功率微波并破坏电子设备。除俄罗斯和美国外,英、法、德、日等国也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电磁脉冲武器开发与研究。国际军事专家认为,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之所以被动挨打,其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其指挥控制系统等已遭到破坏,从而丧失了电磁环境控制权。(钟文)江苏新闻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