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种导弹将采用全新制导体制 精度大幅提升
解放军报
有一位年轻的导弹研究员,他生长在戈壁,数年求学后又投身火热的西北导弹试验场。横刀立马戈壁5年来,完成重大科研项目18项,参与导弹飞行试验20余次,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9项,他,就是二炮装备研究院某室主任陶小川。
信念的闪电,一旦照亮心灵的暗夜,就会催生创新的种子。2004年初冬,陶小川披着第一场雪花,走马上任室主任。然而,擢升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多喜悦,面对专业发展渺茫和人员思想浮动等问题,他用自身行动和语言感召大家,带领大家下基地、上工厂、跑院校、去靶场,取经调研,合作起草论证报告,攻克了导弹战斗部落速和姿态控制关键技术难题,通过挂飞和地面试验完成了预研,同时也为研究室科研拓展了新的方向。后来,该项目通过验收,并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然而,陶小川并没有陶醉在首战告捷的喜悦中。早在这个项目进行之中,他就向上级递交了关于导弹新的精确制导体制的研究论证报告。这是一个可以覆盖多种型号导弹的重大项目,一旦成功将提高我国常规导弹的打击精度。
为最大限度激发大家的创新热情,他把全室分成多个课题组,在选拔课题组长时,不论学历、资历、年龄,一律竞争上岗,营造能者上的科研环境。历时一年,陶小川率领大家完成了项目的全部演示验证,目前上级已批准进行型号研制。
他们还通过调整弹上部分系统的功能,使一种弹头具备了多种打击用途,使某型导弹打击目标的种类增加了3倍,这一研究对提高常规导弹的打击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干工作不要命,对一般人来讲是一种追求,但对陶小川来说,却是写照。他曾在3天内写了2万多字的论证报告,手指敲得麻木僵硬了,眼睛累得模糊不清。
凭这种拼命劲,陶小川攻城拔寨,节节推进,他们仅用数月就完成了通常两年的研制任务,使多种智能化武器在最短时间内装备部队,不仅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而且受到了二炮首长的通令嘉奖。
常年奔波在戈壁,陶小川顾不上妻子女儿,每一次出发前,只要孩子知道,就藏他的手机和钱包,不让他离开。妻子也劝他调个工作:“你这样不仅辛苦,而且太危险,整天为你担惊害怕受不了。”但从小立志献身戈壁的他虽然表面上哼哈应酬,但始终不改初衷。
一天清晨,陶小川负责鉴定导弹战斗部的落地状态。浩瀚荒原,沙砾怒号,零下37℃,虽然是皮毛装束,依然寒气袭人。被抛撒的导弹战斗部,散落不一,石缝里、草丛里,有的还被风沙覆盖。地毯式搜索毫无进展,时间一长,腿蹲不下去,酸痛的腰也直不起来了,他们只好拄着棍子缓慢挪移。
最危险的还是检查引信起爆状况。由于试验弹没有装药,主要是检验引信的起爆效果。有些引信是否起爆,从战斗部外观就可看清楚,有些就不太好分辨,这样就需要拆开检查。在一定距离内引信发火不会对人造成伤害,但离得很近,就可能伤及手指和眼睛。所幸在检查引信时没有异样,但在堆放战斗部时,却听到有的引信砰砰地触发起爆,往往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有一次陶小川驱车进入靶场检查爆炸效应。一枚战斗部意外爆炸,司机为躲避崩到路上的石块,不慎将车驶入路边壕沟,坐在车上的陶小川,脸部重重地撞在挡风玻璃上,牙齿撞破嘴唇,鲜血从嘴角流出,胳膊和腿也多处擦伤,特别是肋部磕伤后不敢直腰,连咳嗽说话震动都非常疼痛。
战友们劝他赶快到医院检查治疗,可他却只是用矿泉水漱漱口,一块餐巾纸捂住流血的嘴唇,毫不畏惧地向落区冲去。与死神擦肩而过没有动摇陶小川趟雷探险的决心。
那天,灼热得发红的阳光,把脚下的水泥地炙烤得像烙铁一样滚烫。他们在骄阳下苦战4个多小时,不仅探明了每一枚导弹战斗部的爆炸效果,还绘出了抛撒分布图。可陶小川这次受的伤,一个月都没有完全恢复。
陶小川在日记中摘抄了这样几行诗句:“我的无边无际的大戈壁/让我的平凡而顽强的生命/这样紧紧地和你联系在一起。”是啊,陶小川把青春和生命的精华,这人生最高的信物交给了戈壁,把信赖、追求和坚韧的爱,勇敢慷慨地交给了戈壁,献给了荒原。他不愧是戈壁的赤子!(摄影:曲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