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国学者:中美海上冷战能否避免?

(2009-03-01 14:39:22) 下一个


美国学者:中美海上冷战能否避免?







(美)莱尔·戈尔茨坦(Lyle J Goldstein)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著有多部中国问题专著 
知远、绿天 编译

面对中国海军的蓬勃发展,美国一些分析人士开始重拾美苏冷战时的经验,反映了美国对中国海军的复杂心态:中国海军会是第二个苏联海军吗?

中国自1995年以来已推出了超过36艘新型潜艇——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美国情报机构在十年前所做的估计。此外,国产超音速巡航导弹以及不断发展的反舰弹道导弹等项目,都增强了空中和海上打击能力,加之各种新型现代化水面舰艇,都展现了解放军海军广阔的发展前景。
针对中国海军的蓬勃发展,美国确实需要冷静思考早期美苏海上冷战的经验。 这样的历史对比分析应突出强调当年的苏联海军与当代中国海军的不同和相同之处,从中积极寻求应对之策,既要保持美国以往的海上优势,又要着力避免代价高昂的对抗。
             冷战初期的经验教训
一位俄罗斯历史学家对克里姆林宫档案所做的最新研究,使我们对冷战初期苏联海军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研究表明,斯大林当时对其海上力量坚持以防御为主,并将重点放在维护苏联海域的安全上。档案文件显示,上世纪50年,斯大林拒绝了其海军顾问提出的更为雄心勃勃的计划,并告诫他们:“你们这是在盲目攀比英美。他们与我们的情况截然不同,他们的舰艇早已跨越基地,深入到了大洋深处。而我们并不想进行远洋作战,只想在更靠近我们的海岸作战。”但是,斯大林也不否认海上力量的重要性,例如他要求苏联组建一支比原有规模大10倍的黑海舰队;1952年初又提出潜艇建造速度提升一倍的目标。只不过当时苏联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如此庞大的建造目标根本难以实现。
然而,上述早已被大多数人遗忘的早期海上冷战,对于观察当前中国海军的发展却有很强的参照意义。首先最重要的是两者均是陆上强国,都集中强大力量于海上边界,对于“蓝水海军”的渴望远在其次。这种做法在中国最近的战略上体现为“以陆制海”(利用陆地控制海洋)理念。更具体地说,中国过去十年把发展重点放在潜艇上,这和苏联的海上封锁有着相同的逻辑。两者的重要差异在于,苏联经济曾遭受二战的洗礼,而中国经济则有着强劲的活力,很可能在未来几十年间超越美国的经济规模。此外,中国的造船业和技术部门是以全球为导向的外向型运作方式,而苏联则与此毫不相干。
  美苏海上冷战的下一阶段最危险。这是一个转折时期,苏联海军由一支强大的沿海舰队向真正的蓝水海军演变,但基础还很不牢靠。诚然,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国还拥有无与伦比的海军实力,但令人不安的情况也在不断出现,例如,克里姆林宫派出的柴油动力潜艇都配备了所谓的“特殊武器”——一种新开发的核鱼雷,而美国海军指挥官显然并不知情。在1973年10月的阿以冲突期间,苏联海军与美海军第6舰队在地中海的惊人对峙,表明苏联海军在北约的传统势力范围内对美国海军构成了日后始终存在的巨大威胁。
中国海军目前并未表现出苏联舰队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那样的扩充势头。1969年,苏联已拥有380艘潜艇,而且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中国似乎更注重民用和军事部门的协调发展,对于激化区域军备竞赛,导致中国海军以冷战时期的步伐扩充军舰规模的问题,实际上也持相当谨慎的态度。不过,中国海军现代化的力度也很引人瞩目,直到最近,中国还在建造至少4个级别的潜艇。事实上,中国海军也因其“年轻”而享有了一些独特的优势。回想1969年时,有近60%的美国海军舰艇役龄超过了20年,而苏联海军还不到1%。不过,和当时的苏联一样,中国海军领导层也面临着舰队训练匮乏,有经验的军官严重不足的局面。而危机情况下恐怕也只有这类经验丰富的指挥官才能保持必要的冷静与沉着。遗憾的是,由飞机或军舰近距离接触而引发的磨擦(如2001年的EP─3事件)很可能还会重演。


 

冷战后期的经验教训

冷战末期是美国海上战略的黄金时期。美国国内对苏联海军扩张的威胁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加之卓有成效的情报支援,使美国海军相对苏联海军处于优势地位。但是20世纪80年代苏联更安静的潜艇大量涌现;苏联弹道导弹潜艇也采用了潜伏于北极冰层下的新战术;而且苏联在近海岸地区构筑了空中,水面和水下相结合的多层防御体系,这个戒备森严的“堡垒”也增强了苏联潜艇的作战能力。苏联海军的这些发展动向,也使美国海军不断面临挑战。
后期的美苏海上冷战恐怕不太适用于中国当前的海军态势。尽管有报道称,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建造至少5艘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这对中国海基核威慑力量而言是一个显著的飞跃。而且某些中国战略家也把弹道导弹核潜艇当作台海危机时对付美国的一张王牌。但是目前也鲜有迹象表明中国将断然改变最低威慑的传统战略。不过,海上冷战后期苏联的堡垒战略看来的确更适用于当前中国海军的发展状况。中国似乎还不太热衷于力量投送,而是一心一意强化对中国沿海向外辐射地带的控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抉择是建设一支由核动力和柴电动力相结合的潜艇部队。这种模式与苏联在冷战未期部署100多艘柴油动力潜艇的海军战略相一致。中国“堡垒”的其他主要防御手段还包括强劲的水雷战,迅速增强的陆基空中打击能力,以及最具创意的弹道导弹打击海上目标等。随着导弹射程的不断提高,中国可能确实会谋求用戒备森严的“堡垒”来保护弹道导弹核潜艇。然而,考虑到台湾、东海、南海乃至朝鲜半岛有的处在这种“堡垒”之下,有的则毗邻这种“堡垒”,显然这种海上作战理念恐怕远远超出了核战略的范畴。

剧烈的改革
如上所述,中国海军的发展步伐至少在数量上还不能真正与苏联海军在海上冷战时期的发展相媲美,但其前进的步伐仍不可小视,而且从长远来看,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足以支撑中国海军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单就当前中国海军的作战能力而言,十余年剧变的成果也很显著。中国海军一直将水下作战于核心地位,过去十年已建造了30多艘新型潜艇,这与美军在大致相同的时期内仅建造了4艘相比,显然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当中国在2004年推出新型“元”级柴油动力潜艇时,全球海军分析家们面临的是令人震惊的现实:中国在建造4个级别潜艇,同时还在引进先进的俄罗斯“基洛”级潜艇(2006年达到12艘)。 
中国海军近期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控制东亚沿岸海域,尽管这个目标不太宏大,但更切实可行。为完善雄心勃勃的潜艇计划,中国还投入巨资增强水雷战能力,而美国在这一领域的能力却显得尤为薄弱。中国海军显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在部署动力式火箭助生水雷,可能企图在海上冲突中用这种武器对付美军潜艇。另一种强有力的新型武器是2208型双体导弹艇,配备了国产超音速远程C803反舰导弹,体现了中国在海军武器设计创新上的自信。相当先进的大型水面舰艇也在最近几年陆续出现,如配备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和近战武器系统的052C防空驱逐舰。相关航天系统的发展也增强了中国新型海军的作战能力。在空中,中国的军用飞机也在迅速走向现代化,服役的第四代战斗机已达300到400架;而且还在谋求强化空中加油能力和改进远程打击飞机。最后,新型陆基和海基核武器系统也意味着中国面对危机时将更为自信。

2020年展望
假设解放军当前切实构成了威胁,那么到2020年时将更难以对付。那时中国可能会拥有一支出类拔萃的核潜艇部队,可进一步增强本已十分庞大的现代化常规潜艇部队。这支潜艇部队可能采用了先进的静音技术并装备对陆攻击巡航导弹,这将使中国不仅有了强大的防护能力,也具有了可靠的力量投送能力。随着 现代化水面舰艇的陆续服役,中国也会开始尝试组建大型水面作战编队在印度洋和东太平洋定期游弋。此外也不能排除中国航母乃至航母战斗群出现的可能性(尽管其象征意义大于实战意义)。中国对台湾问题的长期关注,也会使其在未来建设一支强大的两栖作战部队,可灵活应对多种事态。到2020年,中国空军将熟练掌握空中加油技术并拥有数量庞大的现代化飞机(可能包括隐形飞机和无人驾驶飞机),可为海军提供强大的防护,尤其是在东南亚海域。因此,不论中国未来是否愿意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军事强国,它都有能力实现这样宏大的目标。
合作才是上策

上述因素并不意味着美国要采取与中国直接针对抗(牵制)的策略。美国海军需要采取双手策略:既要防范可能来自中国的挑战,同时也要欣然与中国更强大的海军展开真正的海上合作。
 
 
当然,台湾仍是中国问题的要害所在。如果台湾问题在今后十年中能得到和平解决,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步伐则有可能放缓,尤为重要是美中爆发战争的风险会大大降低。这种态势会使美国海军对中国的崛起采取较为宽松的态度。这种设想并不牵强:在台湾最近选举中获胜的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便主张与大陆减少对抗,因此两岸走向和解的局面也并非夸大其词。但是,若两岸继续维持不稳定的现状,也未展开实质性的谈判,而台湾本土派又坚持玩弄“正名”游戏,则台湾仍会是美中关系的核心问题,周期性爆发的战争危机仍会损害中美关系。假定美国依然履行对台协防义务,那么中美两军仍会按照既定的预案谋兵布阵,但美方面临的挑战将比以往更严峻。不幸的是,美国海军要保护的是一个距离中国沿海仅100英里而距美国大陆却有5000英里之遥的小岛,这样的要求真是太苛刻了。因此,考虑到马英九的获胜,美国海军领导层应巧妙地说服美国领导人正视西太平洋军事平衡正在不断变化的现实,设法推动北京与台北的直接谈判,以解开台湾问题这个极其危险的死结。
最后,美国海军还应优先考虑与中国海军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尽管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当前,在港口安全、海岸警卫队业务、能源运输、维和与救灾等领域确实存在着开展密切合作的机会。较之从往,中国也在迅速倾向于开展海军合作。美国不必担心中国会从这些联合行动中得到什么情报。事实上,中国在这方面已收集了庞大的数据,美国海军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相当透明了。而中国海军相对于美国海军来说透明度要低得多,因此美国海军通过这类行动可增进对解放军海军的了解。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战略,是促使中国海军成为“海上利益相关者”的最佳机会,也能促进美中关系实现革命性的突破,从而缓和太平洋两岸的军队当前都着眼于战争的姿态。
中国海军会成为第二个苏联海军吗?
当前中国海军的发展相当迅猛,尤其从质量提升的角度看更是如此。的确,如果北京以过去10年的发展步伐继续加强海上力量,则中国10年内就会进入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行列。不过,某些分析也确实夸大了中国军力所构成的挑战。缺乏基本的“蓝水海军”经验,能源领域的脆弱,以及社会发展和军事建设谁先谁后的竞争等等,都牵制了中国海军的发展,更不用说那些忧心忡忡的强大邻国(如日本和印度)了。
虽然中国肯定会加强其海上力量建设,但海上新冷战却并非不可避免。以上分析表明美苏海上冷战的每个时期也只适用于中国海军某些方面的发展。从多个角度来看,早期海上冷战中的苏联海军与当代中国海军的情况最相近,因为此时苏联关注的重点是近海防御,但也开始考虑加强海上力量,迫使美国海军远离其海岸。从1962年的古巴到1973年的地中海,这段时间的海上危机应予重点研究,它表明了海上力量平衡的急剧变化所导致的不稳定局面。最后,在海上冷战后期苏联的“堡垒战略”可能也适用于中国,即使中国的多层防御休系更侧重于应对周边的领土争端,而不是核作战。苏联和发展中的中国海军学说之间最重要的相同点是都强调非对称战略以及靠近陆地的海战,远不是谋求什么远洋“蓝水”能力。
美国决策者可能最终会认识到苏联海军和当代中国海军发展之间的差异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首先,中国经济比苏联经济更强大,长远来看会为中国海军提供更多的发展资本。但同样重要的是,中国通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商业联系已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因此中国会赶上西方科技的发展步伐,而且已在一些关键领域(如反舰巡航导弹)取得了突破。中国也不太可能会像苏联那样陷入无限扩张而导致的资源瓶颈,因为中国的海军建设规划更为谨慎和深思熟虑,中国似乎也意识到了“维持”这个词在海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这正是苏联海军的致命伤。
同样重要的是,地缘战略上的许多差异也有利于中国海军的发展。苏联自沙皇时代就一贯奉行获取温水港口及通过狭窄海峡这一理念。苏联海军基地建在极北部或是分散在东部地区,光是建立和维持这些海军基地就代价不菲了,更不要说应对冲突的开销了。苏联海军与沙皇时期一样,由于分散部署,也就不能指望各舰队互相支援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则相反,相对更利于其发展成为海洋大国。中国外交已成功解决了周边的许多陆上争端,也使其得以更加关注海上安全。中国有大量的温水港口,更易使其三大舰队形成相互协同的整体力量。中国海军的发展也确实面临一些地理障碍,因此台湾一直被视为中国海上战略的“颈瓶”。然而,换个角度来看,解放军重点关注台湾问题,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有趣的是,苏联当年的战略重心若不是放在德国平原,而是放在海上话,苏联海军将会变成何等模样?把战略重点放在海上是解放军的一个重要优势,尤其是当前美军受到多个方向牵制的情况下。
海上对抗是极其危险的,为防止局势失控,需要极其谨慎和明智的危机管理。美苏海上冷战期间,曾不止一次走到了末日冲突的边缘。为防止西太平洋地区的竞争对世界和平构成巨大的威胁,美国必须奉行预防冲突的海上战略,同时真诚地同中国共同构建持久的海上安全合作伙伴关系。中国的一些海军著述也表明,这样的预期是合情合理的,例如保卫海上通道符合相关各国的切身利益,从而避免新的海上冷战。《现代舰船-军事广角》2008年刊载 

《现代舰船-军事广角》英雄帖(征稿)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