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宋鲁郑:从大众到萨科奇:法国对中国何以如此荒腔走板?

(2008-12-04 22:07:21) 下一个



从大众到萨科奇:法国对中国何以如此荒腔走板?



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由于法国主动挑衅而引发的中法、中欧冲突愈演愈烈。中国在取消即将举行的中欧第十一届会晤后,又不顾欧盟的关切和反对,判处中国公民、从事间谍活动的伍维汉死刑。德国则随后宣布2009年取消对中国的经济援助,欧盟更迅速的通过了对中国钢铁制螺钉和螺栓施以最高达87%的惩罚性倾销税案。而在此时,已持续三年升值的人民币也开始耐人寻味的连续四天大幅贬值,给西方产生了强大的压力。面对这场十分不合适宜的冲突,出乎意料的是法国从民众到精英颇为令人惊奇的保持一致。这在精英与大众愈行愈远的今日欧洲,是相当的罕见。

2008年,电影大国法国出现了一部十分叫座的喜剧电影《欢迎来到北方》,并不可思议的打破了四十二年前由《虎口脱险》创造和保持的票房纪录。而就是这部电影,典型的反映了法国百姓的思维模式和特点。这部中低成本的成功之作,描述的是一位南方人调到北方小城任邮局局长的故事。由于法国南部温热而北部寒冷,南方人向来视北方为畏途。在他们的心目中,北方是落后和残酷恶劣环境的代名词。因此即使有重视家庭的传统,这位南方人的妻儿也拒绝陪同前往。甚至警察由于违章而将这位沮丧的南方人拦住而得知其将要到北方任职后,居然立即同情地放他一马。不料真实的北方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不仅经济不次于南方,而且民众十分的朴实和好客,更重要的是并不怎么寒冷。但这位南方人的妻儿和朋友根本不相信他的描述,无柰之下的他只好投其所好,继续编造和演绎他们心目中的北方印象。直到有一天,这位南方人的妻子决心牺牲自己来到北方陪伴丈夫才真相大白。
而观众捧腹大笑之余,却不由得不深思:何以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一个人口不多(6000万人,不足山东的三分之二)、面积不大(三个半山东省)的国家,居然会出现百姓对自己国家完全不了解甚至南辕北辙的现象?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了解尚且如此肤浅而且充满错误的民众,怎么可能对国际事务和其他国家有着真实的了解?这应该就是法国民众何以对西藏充满如此之多谬误理解的原因。

我们再看法国精英的代表萨科奇。作为来自东欧匈牙利的第二代移民、没有任何法兰西血统的萨科奇能够当选法国总统是一个奇迹。但其从政之路并不平坦。而不平坦的原因,就在于其本身。上世纪九十年代,希拉克出马竞选总统。萨科奇做为希拉克长期培养和十分器重的心腹干将居然在最关键的时刻投机倒戈支持时任总理的巴拉迪尔。希拉克胜选后,自然将没有政治伦理和道德底线、背叛自己的萨科奇清理门户。只是后来,由于他本人的干练和法国经济恶化等原因,才最终有了转机和出头之日。而萨科奇的这种风格也体现在他的家庭生活上。萨科奇在担任纳伊市市长期间,主持朋友的婚礼,不料却一下对新娘情有独钟。于是萨科奇不顾自己已有妻儿、不顾这是朋友的新娘,立即发起了强大的攻势。并最终在两个家庭相互离异之后,才遂了心愿。而过了几年幸福生活的萨科奇在竞选总统前夕,爆发妻子与情人私奔美国的丑闻。不依不饶的萨科奇费尽心机将之追回。但最终在当选总统后不久再次离婚,开创法国历史先河。离婚数月,萨科奇再婚。而新婚妻子也是一位没有法国血统甚至当时都没有法国国籍的模特。而且这位模特曾与多位男性共同生活过,被媒体戏称为“花蝴蝶”和“食男女妖”。而她自己则公开声称追求“一妻多夫制”。更为离谱的是她在与一位作家同居时,竟又爱上该作家已经结婚的儿子,并与之结婚生子,上演了一场空前的“家庭三角恋,婚外恋”。然而,这都没有影响萨科奇将之迎娶进总统府。

通过萨科奇从政经历和家庭生活,可以看出,萨科奇是一个率性所为、政治伦理、家庭伦理淡薄的政治人物。因此这也不难理解,何以欠尽中国人情的萨科奇会如此的出尔反尔。当年他被希拉克清理门户而处于人生仕途低潮时,中国邀请他访问并以前部长的身份高规格接待。2004年他以内政部长身份出访中国时,已决定竞选总统并为拉抬竞选筹码的萨科奇提出拜见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而中方也破格予以满足。为此萨科齐当选后,曾一再感谢,一再表示他不会忘记这一段。然而,言犹在耳,萨科齐却在2008年高举反华大旗,主动挑衅中国,也令保持多年友好的中法关系走向低谷。

显然,这突如其来的中法冲突,根源不仅仅在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之争,更在于法兰西民族自负、盲目自信的民族性格、封闭的眼界以及现任领导人萨科奇“独特”的政治伦理和性格特质。对于不按常理出牌、没有政治底线的萨科奇以及这样性格的法兰西民族,中国也需要打破常规的新思维来应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