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旅日华人作家杨逸获日本文学大奖

(2008-08-26 12:01:15) 下一个


旅日华人作家杨逸获日本文学大奖




8月22日,在专程从哈尔滨赶来的父母及家人的注视下,44岁的杨逸登上了芥川文学奖的领奖台。这是日本最负盛名的文学大奖首次授予非母语作家。

创设于1935年的芥川奖,是为了纪念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而设立的奖项,每年评选两次。该奖以鼓励初出茅庐的新作家为宗旨,是日本最负盛名的纯文学大奖,被视为日本文坛的龙门。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现任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以及许多名震日本文坛的著名作家,当初都曾获得过芥川奖。

2008年7月15日,杨逸以她的小说《浸透时光的早晨》,摘取了第139届芥川奖的桂冠。

来自哈尔滨 日语从头学

来自哈尔滨 日语从头学

杨逸1964年出生于哈尔滨,22岁到日本留学时完全不懂日文。

她上过语言学校,在餐馆洗过碗,后考入东京御茶水女子大学专攻地理。

毕业后,杨逸曾在一家中文报社工作,获奖前的职业是中文老师。

2007年,杨逸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她的处女作、一篇描写嫁到日本农村的中国新娘故事的4万字小说《小王》投稿到日本著名的《文学界》杂志。

2007年12月,《小王》获得文学界新人奖,并获第138届芥川奖提名,但最终因评委认为日文欠佳而落选。

此次获奖的《浸透时光的早晨》,是杨逸的第二篇日文小说。

在芥川奖70余年的历史中,虽然有过旅日的韩国籍或朝鲜籍作家的获奖先例,但他们均出生于日本,成长在日语语境中。

而杨逸则是第一个以非母语写作获此大奖的作家,不仅是日本文学界的一个里程碑,对于日本社会也具有重大意义。

杨逸在获奖后对日本媒体说:作为一名外国人,在日本写的小说能得到如此评价,我感到特别特别高兴。有一种被接受,融入日本社会的感觉。

题材以天安门事件为背景

获奖小说《浸透时光的早晨》,以1989年发生的天安门事件为历史背景,时间跨度将近二十年。作品讲述了两个年轻人的人生之路:出身西北农村的主人公梁浩远和谢志强跨入大学校门不久,便胸怀理想,热情参与了民主运动。

因天安门事件受到挫折后,两人情绪低落,又因与污辱民主运动的市民殴斗双双被学校开除。

梁浩远因与日本战争孤儿的女儿结婚来到日本,继续参与民主活动。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存的压力,主人公发现曾经的理想已被风化,因而感到孤独和迷茫。

对于为何选择天安门事件作为主题,杨逸在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说,因为这是她最想写的题材。

杨逸说:我个人虽然没有经历天安门事件,但在我40多年的人生里,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事情,使我的人生有了一个很大的改变。这个事件对国家来说,对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正视它而不是回避它,对今后会有很大的意义。

杨逸也表示,相信她的作品会被翻译成中文,让中国的读者也能读到。


语言描写为日本文学带来活力

近年,日本的纯文学作品大多注重描写细微而内向的个人情绪与生活,而杨逸的作品在时代急剧变化的大背景下描写人生的苦恼与悲喜,并带有跨越国界的视角,因此对于日本读者具有一种特别的冲击力和新鲜感。

而且,杨逸在作品中还穿插了中文的诗歌,并多处直接使用日文中没有的成语、或是把中文常用的一些比喻转化成日语表现出来――用杨逸的话说,就好像是做中国风味的日本料理。

这种似是而非的文学体裁和表达方式,也让日本读者感到有趣。杨逸的作品获奖后,日本各大报纸纷纷报道,认为此次获奖象征着文学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外来的视线能为日本文学带来更多的活力,更加丰富多彩的成果。

杨逸的最新作品《金鱼生活》,已于近日发表在《文学界》杂志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