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天下杂谈:看“范跑跑”和媒体贴面热舞 zt

(2008-06-12 21:07:14) 下一个



天下杂谈:看“范跑跑”和媒体贴面热舞



来源:新华网

丛晓波

如果问当前的网络人气谁最高,“范跑跑”绝对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随着凤凰卫视、腾讯网等知名传媒的专访,范跑跑的“声名”如日中天。看着
范跑跑衣装光鲜、挥斥方酋的一帧帧画面,笔者纳闷不已:对于这么一个临“震”脱逃、师德渺小甚至缺失的负面人物,传媒何来那么大热情,赋予“范跑跑”如此之高的曝光率,其社会价值和意义究竟在哪?

事实表明,正是因为一些传媒不假思索、不负责任的炒作、渲染,“范跑跑事件”正在由严肃正经的人性、师德话题,转化为一个供大众调侃的娱乐新闻。事件本身所衍生的社会教化功能,也正在一点点地消解散失。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也是传媒的悲哀。

实际上,“范跑跑事件”无非就是一个灾难面前先己后人的故事,只不过这个故事的制造者和表演者,是一名人民教师,而这名人民教师完全违背了社会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期待。范美忠既然能临“震”脱逃,其行为已经违反了《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显然已经不适合继续从事教师职业。他如果不主动辞职,学校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将其解聘即可。至于范美忠对自己的逃跑行为,百般辩解,振振有词,那是他的言论自由,只要传媒不刊不播,不推波助澜,范美忠没了观众,很快就会失去表演的热情。

但是,一些传媒显然不是这么考虑的。在它们看来,天大、地大,不如收视率大。只要“范跑跑”够个性、够离谱,他就符合现代传播理论中易引起受众注视的条件。于是,“范跑跑”被捧为座上宾了,有了传声筒和扩音器了,他在媒体中红了!表面上看,是“范跑跑”利用了媒体,可实际上,是媒体把“范跑跑”当成了又一个芙蓉姐姐。

传媒在传播“范跑跑”言行的过程中,得到了可观的收视率和点击率,经济效益达到了预期目的,但社会效益在哪里,则令人质疑。以《一虎一席谈》栏目为例,该栏目是凤凰卫视的品牌栏目,在国内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对于该栏目将范跑跑请到演播厅的初衷和本意,笔者不能妄言。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范跑跑”能在凤凰卫视的演播厅正襟危坐、侃侃而谈,这本身就会让受众分不清对错善恶。如果只要反人性,不道德就会得到媒体青睐的话,不知道又会有多少人会步芙蓉姐姐和 “范跑跑”的后尘。

看着这一出“范跑跑”和媒体的贴面热舞,我不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引用网友的话说,于无耻者,如果不能在人们的冷眼中真正反思,也不能再让他有继续展示无耻的机会。

《天下杂谈》是新华网言论频道的一档杂文类栏目,我们希望用这档栏目为高水平的杂文作者和网友们搭建一个互动平台,让大家共享笔会之乐。真诚欢迎各位网友投稿,投稿邮箱为tianxiazatan@126.com


“范跑跑”无需道歉但须离职
来源:红网

 都江堰一名教师在网上发帖详述自己在地震中弃学生而逃的经历,得名“范跑跑”,并被众多网友斥责。昨日,“范跑跑”在北京向情感上受到伤害的网友公开道歉,但他同时声明这并不代表他向他的观点道歉,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言论并无不妥。(6月7日人民网)

其实既然范美忠“并不代表他向他的观
点道歉”,“仍然坚持自己的言论并无不妥”,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向情感上受到伤害的网友公开道歉”。因为众多网友的意见也大致分成两个阵营,反对范美忠行为及其想法的,还有理解和支持范美忠行为及其想法的,凭感觉可知反对范美忠的比较多,理解和支持范美忠的相对少一些。范美忠想道歉的当然是反对他的人们,可是反对他的人们在情感上并没有受到范美忠的伤害,要气愤的,要愤怒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反过来说,就事论事、就理论理,反对者也不需要向范美忠道歉;大家主要是在讨论地震灾难来临时,范美忠该不该一个人跑掉而丢下学生不管。

因为讨论形成的意见并不是“一对众”的绝对一边倒,所以这场讨论还是有社会意义的,显然是不同思想、不同意识、不同原则、不同情感的交锋,而不是某些人认为的只是“诚实”和“虚伪”的简单对阵。我是反对范美忠行为及其想法的,也就是说我的立场是站在这一边:作为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地震灾难降临时,范美忠不顾一切,自己逃生到安全的地方,完全是正确的,无可挑剔的,而且是应该的;作为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范美忠就有所欠缺了,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人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的,范美忠说即使母亲他也不会管的,至多“有可能”管下女儿,这样的想法在社会学上就错了。

范美忠更加错的是他作为一名教师。正在课堂上讲课,仰慕他讲道理头头是道的学生正在听他传道授业解惑,凭教师的职业道德,范美忠应该组织学生一起逃生,有经验的逃生是有希望的逃生,有组织的逃生是更有希望的逃生,最后自己逃生。这并不是说谁的生命更宝贵,而是教师的职责。范美忠说教师的职业不神圣暂不论,而说教师的职责仅仅是上课那是站不住脚的。既然学校有义务负责学生的安全,那么就不能说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没有责任。谭千秋、张米亚、瞿万容、杜正香、何代英、蒲斌、向倩、袁文婷……这许多老师在地震中为了保护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以说他们除了爱心外还有责任感。

因此范美忠无需道歉但须离职,离开教师这个职业,因为他不愿意接受教师的全部职责,所以不符合从事教师职业的条件。这不是要范美忠丢下饭碗,而是说范美忠不适合做教师;其实范美忠能够从事并且已经从事过其他职业。范美忠的同学说他选择从教是个错误,这个结论说对了,但说原因是范美忠无法推行其教育理想却分析错了或者说是歪打正着对了,因为范美忠的教育理想可能会贻误他的学生。范美忠所在学校的校长说范的行为没有错,理论错了,其实该校长也错了,因为他否认了教师作为学校职工的一员有责任负责学生的安全。某地规定余震来时监考老师有责任负责考生疏散,这就完全正确。

范美忠说“逃生的行为也属于本能”没有错,但他在这次地震中自顾自逃生不完全是本能,还包含了习惯,包含了“只管自己,不管他人包括母亲”的习惯,因为上次火灾逃生是只顾自己的,而且在讨论中他是很平静地表白即使母亲也不会管,我相信他这是真诚的,灾难临头时他是真的不会管母亲的。范美忠说他会和学生好好交流这件事,由学生做出自己的判断他是否留任,“如果多数学生不同意我继续做老师,我会主动辞职!”这就太幼稚或者太理想化了,他怎么做到向他“现在和未来”所有的学生描述事情的实情并得到全体学生的没有情面因素和考虑不周以及持续不变的判断?学生在换,想法在变啊。[柏文学]


究竟该不该接受“范跑跑”的道歉
来源:新华网

郭松民

“范跑跑”道歉了——6月6日下午,范美忠在北京接受媒体访谈时首次公开道歉,光亚学校校长卿光亚则在电话连线时表示,校方不会开除“因言获罪”的人。

这个“媒体访谈”其实是一档电视辩论节目,笔者是现场的主辩嘉宾之一。范美忠道歉时,我就站在他的对面,但在节目结束时,我用无
庸置疑的语气告诉他:我拒绝接受你的道歉!

这样做是不是不够宽容呢?是不是有点赶尽杀绝呢?不是的。我之所以不能接受他的道歉,原因就在于,范美忠的所谓道歉,其实不过是对自己行为和言论的一种曲意辩解,他实际上并没有道歉,如果我们因为某种“糊涂的善良”接受了他的“道歉”,则等于放弃了今后再批评此类行为的权利,并使之合理化了。

且看范美忠是如何“道歉”的:“首先,要向我的学生道歉,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们把我看做了一个强者,一个可以保护他们的强者,但我由于自己还不够勇敢,我让他们失望了,我想向他们道歉。第二,要向校长和光亚学校道歉,他们因为我的事情而承受了太多的压力。第三,我要向看过我文字而在情感上受到伤害的网友等道歉,但这并不代表我向我的观点道歉,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

范美忠不愧是出身名校,诡辩术简直炉火纯青。他用“自己还不够勇敢”来解释“先跑”行为,但不承认自己突破了教师伦理的底线,似乎公众是在用一个“过高的标准”而不是在用“起码的标准”来要求他,为自己再次顺利逃跑预留了一道“后门”。而他说了那么多的“道歉”,最后却无非是为了包装“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这句话,好让我们不假思索地吞下去。但凡是关注这一事件的人都知道,范美忠之所以会激起众怒,主要还不在于他的“先跑”,而在于他后来在《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的帖子所表达的观点,他既然仍然“坚持我的观点”,那这种“道歉”又怎么算是道歉呢?

坦率的说,范美忠置学生于险地而不顾的“先跑”行为,虽然有那么一点无耻,但并不是不能宽恕的,毕竟灾难来的很突然。关键在于,在事过境迁之后,当事人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是意识到这种行为的无耻,感到内疚和忏悔?还是认为这是一种 “自由和公正”的表现,甚至体现了“人性”的光辉?如果是前者,我们自然没有必要揪住不放,如果是后者,我们当然也不能放弃我们的愤怒,因为这是底线,我们退无可退。

最让人感到费解的,是校长卿光亚的态度,他居然会说“范美忠的逃跑行为,他表示没有问题”!卿校长是不是要号召所有的教师都向范美忠学习呢?至于他关于不会让范美忠“因言获罪”的表态,就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了,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什么 “因言获罪”的问题,而是一个在行动上突破了教师伦理的底线却又毫无悔改之意的人是不是继续适合为人师表的问题。笔者想强调的是,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的家长,而不是校长。

也有一些人认为,范美忠是“真小人”,因此是诚实的,比“伪君子”要强,但其实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做一个“真君子”,比如那位用双臂护住四个学生而殉难的教师谭千秋,就是这样一位“真君子”。尽管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成为“真君子”,但我们也绝不应该只在“真小人”和“伪君子”之间进行选择。

在笔者看来,范美忠的事件之所以值得讨论,是因为它的确牵涉到了我们究竟要不要建设一个有序的,可以信赖的社会这样一个大是大非问题。因此我重复一遍:我拒绝接受他的道歉,因为接受了他的道歉,就等于接受他的观点,而如果他的观点被普遍接受,则我们的孩子就将永远处于无法预测的险境,每一个肩负职守的人在关键时刻都可能会理直气壮地放弃职守,而中华民族也将永远会是一盘散沙!


“范跑跑”为啥那么嘴硬?
来源:检察日报

一个人遇到地震,本能地逃跑,不奇怪。作为老师的范跑跑扔下他的学生,率先跑了,在遭到网友批评的时候,为自己作些辩解,我也不会奇怪。我奇怪的是,他从来不认为自己错了,他从来不为自己辩解,而是一浪高过一浪地抛出他的价值观,表现得像一个斗士、一个传教士。换言之,他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无关本能,而是价
值的选择。

其实范先生错了。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那或许是你个人的事情,但当你作为中学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决定你行为合理性的,是你的职业约束,而与你个人的价值观无涉。

首先是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四十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当地震突发时,学校、教师无疑承担着优先救护学生的法律责任。《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地震来袭,制止灾害发生是不可能的了,但组织学生撤离、教给学生避难办法、提醒学生逃生,总是应该的吧?教师也是公职人员,没有履行法定职责,说你一句玩忽职守,不过分吧?

其次,范先生的很多观点是对社会道德底线的公开挑战。比如宣称不救母亲,比如宣称“你没有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的义务,如果别人这么做了,是他的自愿选择,无所谓高尚!如果你没有这么做,也是你的自由,你没有错”!

一个普通老百姓,猝临大难,不能强求他必须牺牲。但是于特定职业的人来说,“冒着极大生命危险救助”他人就是他这个职业的义务,比如解放军战士,临阵脱逃就会被军法从事。范先生认为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救人不高尚,对于大地震中那些舍己救人的教师、干部、警察来说,他们岂不是死得很没意义吗?

范先生为什么会有这么离奇的理论呢?

他的《一个北大毕业生的自白》,或许可以说明什么。进入大学,他感到中学学的多是谬误。他写道,对“我的中学老师‘一个也不宽恕’”!他发誓要另辟蹊径。他的这一想法,应该是受到当时教育的影响。他读大学时,社会上正好有人在反思中小学教育,认为中学语文教育是“用政治来强奸语文教学”,这句式与范先生的 “道德绑架”论相似;有人批评刘绍棠的《榆钱饭》“所抒写的情感就好比是一只挨饿的狗,一旦主人给他吃饱了,于是欣喜若狂,忍不住对主人摇头摆尾”,这大约是范先生不感恩的来源;批评毛泽东号召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表面上看这是很美好很纯洁的词汇,但再往下推,为了某个崇高的‘共同理想’就可以要求别人牺牲生命,甚至可以强迫你牺牲生命……很美好纯洁的东西由此就转化成了很可怕的东西”。如此一来,为他人牺牲也从学理上被否定了。范跑跑受到这样的新式教育,才有了现在的思想行为吧。

这或许是原因?

看来教育、教什么、师德,都很重要啊,范先生!(老土)


“范跑跑”与中国精英何干
来源:中国青年报

6月3日,“青年话题”刊发郭松民先生的时评《“范跑跑”是中国精英的一面镜子》,作者以泰坦尼克号沉没时人们的表现,来批驳“范跑跑”的言和行,表示了其鄙视之情。同时,作者提醒人们,“范跑跑”应该成为中国精英的一面镜子,精英们其实应该认真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像“范跑跑”那样,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考虑自
己太多了,考虑大众太少了?是不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攫取了太多本属于大众的利益?

这些日子,笔者一直在担心,“范跑跑”事件造成的最坏后果,是范美忠用自由、公正为自己的先逃辩护,极有可能会误导公众对自由和自由主义的认识,以为信奉自由的人原来都是“范跑跑”这类极端自私的懦夫,由鄙视范其人过渡到唾弃自由价值观。更有甚者,范的所作所为,会成为贴在某一类人身上的“标签”。

郭文正是利用“范跑跑”来说事,反戈一击,适时提醒人们,喏,这就是标榜自由民主的中国精英!你们不要看他们说得多么好听,大地震来时,自个儿先逃不说,事后还声称,在这种间不容发之际,连自己的母亲都可以不顾,而且不承认舍己救人是美德,只是一种选择。郭文的大意,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通过“范跑跑” 这面镜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的精英是哪路货色。

但我要说,郭先生错了。“范跑跑”只代表他自己,而不能代表其他人。说他是面镜子,那也只能说这面镜子照出了他自己的灵魂和价值观,而不能照出其他人的心灵和价值观。很多的人都不认可“范”的所谓自由观点,更对其行为和言论予以谴责。“范跑跑”误导了自由价值观,而郭文则将其与精英相联,由质问其个人作为转而质疑中国精英。

杨恒均先生以其定居在美国的华人身份,撰文《从道德绑架的网民到绑架自由的范跑跑》,不但直言,如他这样的人,在美国连做教师的资格都没有,而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范跑跑”老师犯了“伪恶”以及绑架自由主义理念和西方价值观的致命错误。

因此说,郭松民先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套用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的话:“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我说,“范跑跑”是中国精英的一面镜子,用以指其本人或者极少的几个极端的自由主义者则可,倘若加于全体中国精英,那简直是诬蔑。我再说一句,“范跑跑”只代表他自己,不代表别人,郭松民先生送出的这面镜子,“范跑跑”想不想收用,那是他的自由,随他的便。但这与中国精英无关,更与 “考虑大众太少了”、“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攫取了太多本属于大众的利益”沾不上边。(王学进)


“范跑跑”应成为中国精英的一面镜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看来,被网友冠以“范跑跑”雅号的都江堰光亚学校的教师范美忠,不仅有敏捷的身手,而且还有过人的心理素质。因为面对网上如潮的骂声,他不仅能够甘之如饴,“每天陪着妻子、女儿,在网上看着网友如何骂我”,而且还能够继续对记者侃侃而谈:“《教育法》并没有规定在地震时,老师一定要救学生”,“地震不是我造成的,我无须内疚”云云,总而言之,“范跑跑”总是有理,永远有理。

“范跑跑”的自辩,听起来虽然振振有词,但其实不值一驳,因为大家都公认“先跑”是一个道德问题,从来没有人说这是一个法律问题——你只要回答你是不是缺德就行了,扯什么《教育法》呀?你咋不说你没有违反《宪法》呢?别人说前门楼子,你说胯骨肘子,你也太不着四六了吧?

不过,“范跑跑”的自辩,却让我想起了一起著名的悲剧:“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在这起事件中,船长、众多的船员以及男性乘客,都和这条豪华邮轮一起沉入了大西洋底,冰海余生的人,却多数是最没有逃生能力的妇孺。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船长、船员以及男性乘客们都率先抢夺救生艇逃跑,然后辩解说:“《航海法》并没有规定在沉船时,男性一定要让妇孺优先”,“冰山不是我们造成的,我们无须内疚”等等,当时美国和欧洲的社会舆论,还能够原谅他们吗?

近百年来,“泰坦尼克”的故事之所以能够感动无数人,我以为主要还不在于灾难的规模巨大,而在于船上的精英在危难时刻所表现出来的勇于担当的精神:比如船员劝说67岁的当时全球最大百货公司——梅西公司的创始人斯特劳斯上救生艇,老人回答道:“只要还有一个妇孺没上救生艇,我都绝不会上!”大银行家古根汉姆,则从容换上华丽的晚礼服,对太太写下遗言:“这条船将不会有任何一位女性,因为我占据救生艇的位置而留在甲板上。”在死难乘客的名单中,还有亿万富翁阿斯德、资深报人斯特德、炮兵少校巴特、著名工程师罗布尔等。

“范跑跑”的行为和“泰坦尼克”上的精英的行为之间的反差,让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精英的悲剧?在我看来,对精英来说,最大悲剧不是死于一场地震或者沉船,而是被公众所唾弃!所以我认为,像“泰坦尼克”号上的精英们那样,和巨轮一起沉没,并不是悲剧,因为他们获得了几乎所有人的认同和景仰;反之,像“范跑跑”那样,尽管自己毫发无损,暴得大名,并且可以继续以出身名校相招摇,但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他已经被很多人鄙视。

“范跑跑”应该成为中国精英的一面镜子。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精英和大众之间的对立情绪日益严重,这让精英们很不爽,纷纷指责大众有“反智”、“仇富”、 “仇官”情绪,是“民粹主义”在作祟等等。但精英们其实应该认真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像“范跑跑”那样,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考虑自己太多了,考虑大众太少了?是不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攫取了太多本属于大众的利益?如果“范跑跑”的故事和遭遇能够使中国的精英真正有所反思,那就真的坏事变成好事了。(郭松民)


“范跑跑”其实只是老师中的怪胎
来源:新华网

谭浩俊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教育局6月2日出台了一条新规定,高考期间若碰上余震,老师比学生先跑的将被处罚。消息一出当即引来了广大网友的争议,有网友质疑这一规定“强人所难”不顾老师生死。(6月4日大洋网)

首先,我们为勉县教育局关心和爱
护学生的精神感到欣慰。

但是,为了一个千夫所指的异类,对整个教师群体的行为产生怀疑,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判断能力,是否都被“范跑跑”绑架了?难道“范跑跑”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真的能够上升到师德这一层面来评判吗?

实事求是地讲,在这次汶川地震中,“范跑跑”其实只是一个怪胎。因为,在这场灾难中,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谭千秋老师用身体和生命保护了四名学生、凌法小学一名姓薛的老师玩命抢救了30名幼儿、遵道镇欢欢幼儿园一名姓瞿的老师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一名幼儿的生命等感人的事迹。如果我们不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师和英雄,反倒把关注点对准“范跑跑”一个老师中的怪胎,纵有再多的谴责、辱骂、声讨,又有多大价值呢?

对于“范跑跑”这样的人,我们决不应当把他放到老师这样崇高的职业中去进行评判和评价,因为,他的言行说明,他连做人的资格都欠缺,又如何能做好一名老师呢?

“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我是一个追求自由与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想想看,一个连自己的母亲都能够放弃、连自己的女儿也只是可能考虑的人,他还能为别人着想吗?还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吗?对这样的人,我们有必要去进行过多的议论和关注吗?

也许,“范跑跑”正在为自己“名声大振”而窃喜呢。要知道,作为一名“老师”,他不可能不知道说出“地震来了我先跑”的后果,也不可能不知道说出“连母亲也可以放弃”这种话的恶果。他所以这样做、这样说,说明他的灵魂已经扭曲、人格已经分裂。

所以,我们可以对“范跑跑”的行径表示愤怒、愤恨、谴责、声讨,但是,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思维,决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如果因为“范跑跑”就对一个群体的师德表示怀疑,就要用纪律来绑架道德,用“范跑跑“绑架整个教师群体,那又何尝不是一种道德的悲哀。

汶川地震虽然出现了“范跑跑”这样的败类,但是,他的个体行为掩盖不了整个人性的光辉,掩盖不了整个老师群体的高尚和无私。因为,我们有无数的谭千秋,无数的叶志平,无数的薛老师、瞿老师,他们才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进步的基础。


“先跑教师”缺失的不是羞耻感
来源:中国网

“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近日,北大毕业后在四川一所中学教书的教师范美忠这番地震后的“表白”在网上发表后掀起轩然大波。(《新快报》5月25日)

在灾难到来的瞬间,有人选择了独自逃生,也有人选择了牺
牲自己拯救他人——我们对后者给予崇高的敬意和无尽的缅怀,但对于前者,也没必要上纲上线。因为,无私与自私同样是生命的“特征”,以“自私”的心态保全自己的生命,这种行为本身没有什么好指摘的。真正的问题在于,有权利选择自私,但没有权利鼓吹生命自私和不尊重生命无私。

故而,教师在地震前抛弃学生自己先跑了,或许这并不无耻;但接下来,表现出来的如此洋洋自得的态度,却注定是一种无耻。这是“先跑教师”引起舆论批驳狂潮的关键所在。很多网友都在为“先跑教师”的无耻而痛心和愤怒,可在笔者看来,他所缺失的却不是道德羞耻感,而是基本的生命意识。

毫无疑问,“先跑教师”之所以敢于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自私”与真实想法,并与网友进行“交锋”,其意并不是“挑衅”,而是基于一种狭隘偏颇的“价值观” ——在他看来,牺牲是选择不是美德,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展开义务层面的救助,独自逃生是自由和权利。因此,他没有任何道德负疚感,认为自己没有做错,甚至还试图将这种狭隘的生命观念传播给公共社会。

实话实说,在突发性的重大公共灾难中,对于生命自私,我们要保持一定的宽容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无私的生命之美。非但不能放弃,还需要大张旗鼓地倡导和褒扬生命无私的道德精神。道理很简单,个体生命的无私必然会挽救众多更弱小的生命,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生命的无私性是积极而无价的,永远是人类生命追求道路上的文明旗帜,也是与生命共存的生命意识——对他人、对公共生命天然的人性关怀。生命高于一切,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而文明视野下的生命意识本身就涵盖有生命互助、生命悲悯等诸多“要素”。很显然,“先跑教师” 公开叫嚣生命自私,正是生命悲悯缺失的一种体现。在他的“生命词典”中,只有自救的“解释”,没有了人性大爱的“阐述”——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指望他去帮助学生逃生,只能是奢望。

作为一个教师,没有体现师德闪光;作为生命个体,没有展现生命之美——或许不能苛求“先跑教师”去抛弃生命自私,但至今不去直面自己的人性之劣、生命意识之缺失,却让人反感和警思——将之钉上道德的耻辱柱,远远不如以此为契机推动公共性的生命意识教育更有价值。(陈一舟)


请为地震中逝去的教师立碑
来源:东方网

我总在想,如果地震早来一点点,那些已在教室里上课的学生就本该走在来学校的路上,那该多好;那些已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他们也同样走在路上,那该多好。可是,当灾难不可避免地发生时,人民教师,只能义无反顾地保护学生,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于是,我们记下这些教师的名字
:谭千秋、严蓉、张米亚、吴忠红、汤宏、苟晓超、向倩、瞿万容、杜正香,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人民教师!还有许多许多教师,当面临生死抉择时,他们也会如上面的教师一样,永远把生还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

师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践行道的人。一场灾难,见证师动魂之伟大,也许,用这样的方式去见证,确实显得十分残酷,可是,当一切都要来的时候,人民教师,惟有用肩膀,将生还的希望留给学生,无怨无悔……浩劫式的 “5.12”大地震让人们知道,在中国,教师的肩膀还是挑起学生困难的地方,教师的怀抱还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教师的爱,还是满满地贯注在学生的身上……

我已经不忍再回顾他们的壮举,因为回顾意味着重温伤痛,可是,我们又必须回顾,在这场生与死的浩劫中,我们有着不能忘却的记忆,伤痛让我们记住这些教师的名字,记下这在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他们为了学生的生,自己选择了死!

是他们,用生命诠释大爱是什么!

是他们,用生命诠释师魂是什么!

是他们,用生命诠释教育是什么?

共和国,请为在“5.12”大地震中那些逝去的教师立碑吧!历史不会忘记 “5.12”大地震,历史更不应该忘记在“5.12”大地震中那些逝去的教师,他们的生命,最应该生长成共和国最宝贵的财富。英魂已逝,薪已尽,火才点燃,这团永远燃烧的火,必将定格成共和国最温暖人心的火焰,这座用生命树立起来的丰碑,必将奏响教育的最强音,一个民族,不能缺失这种最强音!

灾难过后,人民需要记住他们,历史需要记住他们。教师用大大的爱字爱着学生,人民同样需要用大大的爱字来爱着人民的教师,历史同样需要用大大的爱字来记录教师的历史。

这座丰碑,激励着后来的教师,读懂真正的师爱是什么。

这座丰碑,警醒着善良的人民,读懂真正的师魂是什么。(邵留生)


汶川地震舍己救生教师群像 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来源:人民日报

七次往返教室,抱出一个个孩子;抢挖出十几个学生,女儿却留在废墟……震灾发生时,这些平凡而可爱的教师们挺身而出——

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向地震灾区的教师致敬

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汶川大地震中,许许多多教师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诠释了这一名言。

危难时刻,见证了师魂的伟大;生死关头,彰显着人性的力量。老师们挺身而出,舍生忘死,表现出高尚情操和无私境界。他们有的刚走出大学校门,风华正茂;有的教坛耕耘几十年,历尽沧桑。虽然他们普普通通,但他们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这是因为,从他们走上讲坛那一刻起,就担当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要教会他们做人,还要以自己的责任甚至性命保障学生的安全。

就是这些看似平凡的教师,身上闪耀着崇高的师德光辉,谱写了感人肺腑的英勇篇章。

学生们永远将他们铭记,人民永远将他们铭记,历史永远将他们铭记。

——编者的话

强震袭来,危在旦夕。是谁为营救学生来回奔波,是谁用自己身躯完成对学生生命的接力……是他们,那些看似平凡的教师,在危难时刻谱写出一首首崇高而伟大的生命之曲。

在汶川这些天,记者耳闻目睹,总为这些可爱的老师的壮举而感动。这里记录了两个平凡教师的感人故事—— 

怀抱两个孩子,挡住垮塌的墙壁

用身躯完成生命的接力

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绵阳江油市武都镇五通村幼儿园里,大班的孩子们正在香甜的午睡中。

房屋突然猛烈摇晃起来,“糟了,地震了!”52岁的女教师王光香立刻大声叫醒熟睡的孩子:“小朋友们!快钻到床下去!”

然而,摇晃越来越剧烈。王光香意识到,让孩子们躲到床下也不安全。但要把班上30多个孩子迅速从二楼转移到地面,谈何容易。

抉择就在一瞬间,所有力量从王光香的身体里爆发出来,她一手抱一个孩子,急速冲下楼。下楼梯时,碎石开始哗哗地落下,当她跑到楼下,三层高的教学楼1/3 的墙体轰然倒下,浓浓的烟雾中裹挟着一片孩子的哭声。没有多想,王光香又一次冲进了岌岌可危的教学楼,不断往返将孩子们往楼下转移。

第一次,第二次,……第六次,当她第七次冲进教室,抱起了两个女孩,准备返身逃离时,“轰——”一声巨响,墙体顷刻崩塌,砸了下来。在这一刻,王光香第一反应是用自己身体挡住垮塌的墙壁,用生命挽救抱在怀中的两个孩子。

三层高的楼房瞬间变成一堆废墟,仅仅剩下几根柱子立在那里。地震后40分钟,由驻地警察、村干部、学生家长组成的救援队,终于在废墟的缝隙中发现了奄奄一息的王光香老师。

“王老师!王老师!……快醒醒啊!”大家用力抬起压在她身上重重的水泥板,发现她扑在地上,蜷曲着身体用后背挡住了垮塌的水泥板,她怀里的两个女孩,都安然无恙。

但是王老师却永远合上了双眼,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废墟下的女儿,喊着爸爸的名字

强忍悲痛刨救其他学生

地震发生的那一刻,北川中学团委书记蹇绍琪正带着100多名学生在县里一个报告厅参加活动。

顷刻间,地动山摇,蹇绍琪和县委干部立刻疏散学生。刚带着学生们跑到广场,身后的报告厅倒塌了,漫天尘土。

蹇绍琪的家就在学校附近几百米处,父亲下肢瘫痪行动不便,母亲年龄也大了,要不要回家看看?看着面前100多个学生,蹇绍琪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山谷中的县城里,很多房屋还在垮塌,山体滑坡严重,道路已经被毁,这些孩子在这里很不安全,必须尽快把他们转移。

蹇绍琪请在现场的一个朋友帮忙去看看父母的情况,自己则留下转移学生。他和几个干部在废墟中探路,往地势较高的方向进发。1个多小时后,终于把学生们带到相对安全的北川中学的操场上。

面前的北川中学教学楼损失惨重,整体垮塌的废墟下面压埋着近千名学生,他不知道正在这里读高一的女儿蹇韵是否安全。此时朋友来报信,家里的楼垮塌了,父亲救出来了,母亲被埋在了废墟里。

“我那时没有选择,所有幸存的老师和学生都在废墟中抢救其他学生。”蹇绍琪说,他立刻和其他老师学生一起用手刨,在废墟中抢救学生。

就在奋力抢挖的过程中,蹇绍琪听到废墟下女儿的声音,在喊爸爸的名字。“我女儿特别懂事,1米71的个子,大眼睛,弹钢琴、唱歌、跳舞,样样都行,她钟爱羌族皮鼓舞,希望有一天考取艺术学院。”回忆起女儿,蹇绍琪眼含热泪。

女儿被压埋得较深,3小时过去,蹇绍琪在救出十几个孩子后,终于把女儿挖了出来。“那是晚上7点半了,她已经停止了呼吸,脸上还挂着微笑……”

“我只能选择去照顾好活着的学生,就是对女儿最好的纪念。” (记者 赵亚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