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少将:救灾启示中国应大力发展飞艇(组图)
国产新型国产氦气飞艇
编者按:在经历了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之后,探索研发新式交通运输工具救灾的责任和使命更加紧迫。近日,欧盟VEATAL计划中国工作组和北京国际飞艇会议秘书处邀请了部分国内外专家学者撰文,介绍飞艇在应急救援中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文即是其中一篇,感兴趣的读者还可以浏览中国飞艇网,了解更多国内外飞艇信息。
汶川地震发生后,一场生死大救援瞬时展开。但在与灾害的顽强斗争中,我们遇到了抗震救灾中最严重的瓶颈问题——灾区地形险峻,道路中断后救援运输异常困难。
地震发生后,灾区道路被山体滑坡严重堵塞或已遭地震冲击波破坏,运输车辆和大型挖掘机械无法前行,救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交通问题严重威胁着灾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在年初的冰雪灾害中,同样也是因为交通问题,给救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大量的人员和物资滞留途中。
灾害发生后,在救援中反映出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交通过于依赖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缺乏互补性,一旦依赖的条件被毁,必将制约我们在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中的紧急行动。我们必须设法改善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减少自然灾害或战争造成的严重困难和损失。
抗震救灾呼唤新的交通工具。有没有一种可以飞越地理障碍,有效载荷更大,功能更多,更安全、更经济,运动自由度更大的运输方式?
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新型氦气飞艇。
新型飞艇在抗震救灾中可以发挥以下重大作用。
遥感遥测与指挥所作用。由于余震不断,加上暴雨等不良天气,地震地区随时可能会发生泥石流、塌方等情况,抗震救灾方案必须实时变化。由于受灾地区长时间处于多云天气,飞机、卫星不能及时得到清晰的遥感图像,而飞艇可以在云层底下长时间地巡航,在安装高分辨率照相机和遥感设备等之后,可以全天候 24小时监控受灾地区,并快速得出遥感图像,为抗震救灾指挥提供连续、系统、全面的第一手灾区监测资料,供决策参考。当然也可以在飞艇上开设指挥所,实施现场指挥,这样比徒步视察的效率要高出许多。
环境气象监测,确保空运空投。灾情发生后,飞艇可以立即飞赴灾区上空,利用自身配置的气象雷达与气象监测设备,实现对灾区数百平方公里气象环境条件的应急机动监测,随时为空运和空投提供非常及时的气象信息,大幅度提高空运空投的效率和安全性。
输送救援人员和物资,搜索和转移伤病员。此次地震救援中出动了100多架直升机,为抢救伤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直升机运力较小,受气候影响较大,对装载、着陆点的条件要求比较高,油料消耗也很大,仅能抢救一些重伤病员,运送一些轻型的救援设备。相比之下,飞艇的有效载荷大,运送上千人的大型飞艇可以取代将近百架容量10多人的直升机,也就是说一架可运送1000人的飞艇飞行一次,就相当于1架容量10多人直升机飞行上百次。飞艇不但效率非常高,而且比较稳定,伤员所受颠簸影响很小。飞艇还不受地理条件的约束,只要风力不大,它可以到达灾区上空的任何地域,并能够悬停在离地面很近的地方,这样飞艇就可以绕开中断的道路,冒着暴雨向各个受灾点运送救援人员、淡水、医疗药品,以及工程机械等大型的救灾设备,并及时撤出受灾群众,从而减少伤亡和损失。飞艇还可以长时间悬空作业,全天24小时搜索受灾群众,并且不用担心发生余震和泥石流。这是直升机在时间上、空间上无法做到的。
通信中继作用。在汶川大地震中,大面积通信中断,车载机动通信台站长时间进不了灾区,难以恢复通信。飞艇在配置通信中继设备后,通信机动覆盖面积大(一般达数万平方公里)、通信频道宽、效能高,它可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到达灾区上空,立即打通灾区和外界的通信联络。通信顺畅可对安定民心、稳定秩序、确保抗震救灾的顺利实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流动医院与灾后防疫。飞艇的体积比较大,飞行比较稳定,可以直接搭设手术台等医疗设备,充当流动医院,尽可能地争得抢救生命的时间。地震后的防疫工作也是相当紧迫的,疫情随时可能发生。利用飞艇,可快速、高效地对灾区进行大面积喷洒消毒,还可以及时输送防疫人员实时监控灾区疫情和水源污染情况等。
国产HJ-2000型载人氦气飞艇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的太空飞艇
在经历了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之后,探索研发新式交通运输工具救灾的责任和使命更加紧迫。近日,欧盟VEATAL计划中国工作组和北京国际飞艇会议秘书处邀请了部分国内外专家学者撰文,介绍飞艇在应急救援中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主要作者简介:王大华,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指挥仪专业,专业技术少将军衔,现为海军工程大学教授。)
(王大华 戴子杰 任鹏)
来源:中国航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