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忆76年唐山大地震

(2008-05-17 15:23:50) 下一个

76年,那是多么不平常的一年啊。周总理逝世,朱老总逝世,唐山大地震,而后毛主席逝世。老百姓们都传说三位星宿归位,天地大恸。

我们老家在唐山,51年随父亲搬到北京,住在人民大学旁边的北京第三建筑公司大院。北京第三建筑公司出了两位名人,一是张百发,一是李瑞环。

老家还有老爷(爷爷的弟弟)一家和伯父一家。伯父一家有我大堂兄,三个堂弟,以及一个堂妹。除大堂兄一家四口在外有房子,剩下的都和伯父住在老院子里。那是我住了五年的院子,依稀还有些印象。我们两大家子互有来往,主要还是老家的人上京出差或游玩。

767月份,大地震的前一天,大堂兄从保定出差回家,路过北京来看我们。我妈说,你在北京住两天吧,休息休息。大堂兄说,不了,忒想孩子。他有一女一儿,大约十岁,八岁吧。大堂兄说什么也不呆,匆匆在当晚回唐山去了。

那时候我正在北京石化总厂,住在一座五层楼的第二层,同屋是两个小青工。睡到凌晨,剧烈的摇晃把我们摇醒,一个小青工机灵,叫道,地震,快跑!我也不示弱,抓起工作服破棉袄跟着就往外跑,还没忘关照后面的那个小青工,快呀!只见他脑袋左摇右晃,好象是在找什么,突然抓起一顶草帽就也跟着跑了出来。我边跑边忍不住笑了起来,你抓草帽干什么?

二楼跑下来很快。天尚未亮,站在空场上,隐约看见从楼里跑出各种装束的人们。四楼、五楼是女工,跑出来的女士们衣着整齐的不多,不少都是裤衩乳罩或背心,光着脚。小青工笑了,说这是“奶奶样儿的就出来了”。

很快就知道了,是唐山大地震。当时马上想到的就是,不知伯父一家怎么样?

日子过的很快,消息传的也很快。我伯父家的情况也知道了个大概。伯父一家死了三个,大堂兄两口子和大堂弟的媳妇。大堂弟受了轻伤。堂妹两口很幸运,那时候他们还没有孩子,堂妹夫年轻力壮,反应极快,地一摇,知道是地震,一把把堂妹拉下炕,爬在炕沿儿下,上面落下来的东西都搭在炕沿儿上,里面就是个三角空间。二人完好无损。大堂弟被一大块墙压在下面,爬不出来。墙是“洋灰窑”(水泥厂)烧出来的大焦块儿,片状的就当墙了。伯父找来大锤,说,忍着点儿,一锤一锤地砸起来。砸一下,堂弟在下面惨叫一声,再砸一下,再惨叫一声。伯父说,你就忍着点儿吧,比压死强。

 

堂弟媳妇是大梁砸死的。最惨的是大堂兄两口子。平时他们两口子睡大床,俩孩子睡小床,他出差的时候俩孩子就和妈妈睡大床,大堂兄当晚赶回了唐山,他的女儿和儿子就挪到了小床上。地震发生了,预制板正好把小床隔在了一个三角空间里,而大床却被砸了个正着。大堂兄的死换了俩孩子的命。也许这样是个好结果,试想,如果大堂兄不回唐山,他活下来了,妻儿都没了,他怎么活?

九月九日,毛主席逝世,给中国人雪上加霜。各地方都举行隆重的吊唁和纪念活动。等这一拨儿运动大体过去了,我父亲和我商量,让我给唐山伯父送些吃的用的。我当然义不容辞了。

十月上旬,搭公司里运送物资的卡车,一路颠簸,直奔老家而去。路上见到坍塌的大楼,堆积的废墟,那已经是二个半月以后的情景了,仍然让人欷嘘不止。缺了一面墙的楼房,还可见尚未摔落的暖气片还挂在半空摇晃着。特别是开滦煤矿的医院大楼,八层的阳台叠在一起,象多层饼。

到了我们老家的那条路上,全然没有了印象里的样子。堆积的废墟上都是搭起来的防震棚,用的是废墟里扒出来的木料,挂上塑料布,遮遮雨,就是防震棚了。生活上维持个基本水平,饿不着。我给伯父带去了一些肉、蛋、鱼和塑料薄膜,还有些衣服,外加两瓶二锅头。我一掀布帘进了小得不能再小的伯父的“卧室”,奔70的伯父正坐在那儿发呆呢,见我进了屋,吃惊地看着我,拉起我的手就嚎起来了。待哭过之后,我把包里的东西拿出来,伯父说,来就来吧,还带什么东西?然后一样样放到身后稳当的地方。还没说上几句,大堂弟来了,没什么吃惊或热情的表情,倒是一眼看见伯父身后的二锅头,上前一把抄到手,用牙咬开瓶盖儿,咕咚咕咚几大口灌了下去。我说,嗨,你爸还没喝呢。大堂弟说,还管那个?得不得,头一嘴呀。大堂兄说过,大堂弟是伯父家长得最精神的一个,是伯父家的骄傲。此时呢,伯父只是摇着头,嘴里唉声叹气,啥也不说。扯了一会儿,伯父说,你到对门儿,嗨,哪还有门儿啊,到对面儿你大奶奶那儿看看,给她送点吃的。你小时候你大奶奶可稀罕你了。对门大奶奶和我们沾点儿亲,可也没啥印象了。我去了,见到大奶奶是个没牙老太太,笑迷迷的,叫着我的小名儿。我把煎鱼给她的时候,她藏起来的速度让我吃惊。后来听伯父说,地震时候,大奶奶家的几个儿子忙活着救自家的妻儿老小,等安顿好了想歇歇脚的时候听见大奶奶在塌了的废墟屋里大骂,你们这些没良心的天打五雷轰的兔崽子,我白养活你们了。原来大家把80老太太给忘了。可老太太是毫发无损。

我是当天返回北京的,一是卡车要回京,二是也没我的地方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翎翅 回复 悄悄话 感动!
fourshadow 回复 悄悄话 记忆里当时的开滦矿医院大楼刚刚落成。各方面都是很先进的。结果成了一片废墟。
fourshadow 回复 悄悄话 地震时,我家就在唐山。相比今天的四川地震,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让幸存的唐山人经受了漫长的重建过程。
京趣 回复 悄悄话 唐山大地震正是中国经济不太好的时候,加上封闭式的对交政策,使灾区老百姓吃了不少的苦.如今新唐山建设的还是很漂亮的.
高英姬 回复 悄悄话 只有叹气。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