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邮差杂记 9

(2005-03-07 20:11:20) 下一个
邮差杂记 9 -------------------------------------------------------------------------------- 作者: 邮电(冯.县.梦.叶) [126130:8618], 18:41:15 02/21/2005: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杨泰芳时代 1982年4月 杨泰芳、朱高峰任邮电部副部长。 杨泰芳和后来的宋直元、吴基传都是由副局级越级提拔提拔的。而朱高峰则创造 了连升四级的奇迹,该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当时邮电科学研究院所属各所尚未升 格,邮电部第六研究所总工程师仅仅是副处级。朱高峰越过了处级,副局级,局 级,直升副部级。邮电部第六研究所的很多人都跌破眼镜。当时,副部长侯德原 到下面考察工作,朱高峰和杨泰芳分别陪同一段。侯德原对二人印象极佳,特别 在部长们面前击节赞赏朱高峰。 杨泰芳也是第一个具有大学学历而且担负实际责任的邮电部长(朱学范,上海法 学院毕业,美国哈佛大学肄业,但是并不具体负责工作),他在解放前夕的中山 大学就读时还参加过地下工作。而朱高峰则是邮电系统第一个建国以后培养的大 学生部长。杨泰芳,广东梅县人,与叶剑英元帅是同乡。1927年生,中山大学理 工学院机电系本科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47年5月参加地下工作,中共党员 ,侨眷。1953年至1958年在广东省邮电管理局工作。 1958年7月,广东省邮电管理 局(以下简称省局)决定成立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所,杨泰芳担任所领导。 60年 代初期,为了生存,杨泰芳和邮科所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将广东邮科所的定位调 整为承担国家亚热带通信设备的防护研究。六七十年代(除文革撤所时期外), 通信设备防潮、防霉、防腐蚀和防雷领域的研究试验,成为邮科所的国家级项目 。取得的科研成果被生产部门广泛应用。1978年,邮电部将广东邮科所的通信设 备气候防护技术研究部分,命名为“邮电部广州通信设备防护研究中心”,并指 定为邮电部唯一的雷击试验认证单位,从而确定了广东邮科所在国内通信防护试 验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 1968年邮电部军管会将大多数省邮电管理局辖邮电科学 研究所撤销。地下工作的经历把杨泰芳直接送进牛棚。1970年,经多方审查,证 明杨泰芳历史清白。他得以走出牛棚,恢复原职。 70年代末邮电部将广东邮科所 在内的四个省管局辖所和部分邮电设备厂划归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领导。这一 决定,为杨泰芳的迅速提升特设了一个绿色通道。1978年任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 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找遍邮电部系统,竟然只有杨泰芳符 合条件。这也就难怪朱高峰的连升四级可以在中组部过关了。杨泰芳上台后倒是 提拔了不少年轻干部,却为持续至今的接班卡位战埋下了伏笔。侯德原甚至表示 宁愿退位让给朱高峰。邮电科学研究院所和邮电部第六研究所都是在朱高峰任职 即将宣布时,才被告知。 1982年十二大上,杨泰芳由于刚刚担任副部级半年,资 历尚浅,未能直接当中央委员会委员。不过在138人的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中 ,杨泰芳得票第一,成了候补状元。一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二中全会1983年 10月11~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会议递 补候补中央委员杨泰芳、郎大忠(藏族)为中央委员。候补中名列第三的尉健行是 文敏生在哈尔滨长政时的部下,因是探花没能补上,尉健行要等到十三大时。值 得一提的是,候补榜上孙山是汪东兴,当然汪候补自己也没有指望会有补上的一 天。杨泰芳出任中央委员,也就意味着接任邮电部长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1983年1月5日子~14日 邮电部召开全国省、市、区邮电管理局局长会议。会议研 究制定了邮电部门到2000年的奋斗目标,总结了“六五”计划前两年的执行情况 。会议指出:实现到2000年的发展目标重要的是在于实现“六五“计划,而关键 又在于做好1983年的工作。会议提出,改革要坚决,经济要抓紧,努力通信服务 、主要通信能力,业务收入和利润3个新水平。 6月25日 杨泰芳任邮电部部长,文敏生任顾问。10月 宋直元、吴基传任邮电部副 部长。学而优则仕,商而优则仕,从此,漫长的部长接力赛鸣枪开跑了。朱高峰 、宋直元、吴基传再加上88年底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谢高觉,90年吴基传“犯 规”被罚出局,替补上场的杨贤足。 宋直元曾经长期在部科研及设计部门任职,75年参加6401二次会战,宋当时是三 大队的成员。宋直元参与研制成果项目名称有导频集中控制的新1800路八管 中同轴电缆载波增音系统(圆机箱)(邮电五一九厂, 邮电部第六研究所,邮电 部基建局林厚康 ; 宋直元 ; 杨其干) 所以宋直元分管科研时,底下杂音也较少。不像林周时代,科技司常常传出领导 懂邮不懂电的抱怨。 宋直元卸任副部长后,先后任邮电部,信息产业部科技委主任委员,并当选为全 国政协委员。其副部长遗缺由刘平源填补。 宋直元委员是北邮的兼职教授,待人宽厚。俏丽的高足-邹彤女士35 岁即出任副 局级的北京市信息办副主任,将来或许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现任的邹彤女士(副 局级)系宋直元委员高足之一。 吴基传1982年刚刚从邮电部物资设备处处长上提为邮电部物资局副局长。1 982年至1983年在中央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83年任邮电部计 划局副局长。此时除邮电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外还兼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吴基 传不仅是第一个北邮毕业的邮电部副部长,也是第一个邮电院校毕业的副部长。   1937年9月生,湖南常宁人。196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 程师。吴基传是级别最高的常宁籍官员。   1956年考入北京邮电学院有线电通信工程系,1959年毕业。195 9年至1960年任北京邮电学院助教。1960年至1962年在北京大学无 线电系电子计算机训练班学习。1962年至1965年在北京邮电学院有线电 通信工程系调干班学习。1965年后任邮电部供应局技术员,邮电部物资设备 处副处长、处长。1982年任邮电部物资局副局长。1982年至1983年 在中央党校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1983年任邮电部计划局副局长。1984 年任邮电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兼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1990年任中共河南省 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兼河南省委党校校长。1993年任邮电部党组副书记、 副部长、党组书记。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邮电部部长、党组书记 ,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96年5月任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 小组副组长。1998年3月任信息产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是中共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夫人:龚双瑾是通信传输专家,全国劳动模范。是中共十二、十三、十四大 代表。他们有两个女儿。 1988年,政府换届,李鹏组阁,杨泰芳得以连任。杨泰芳此时已经61岁,勉强可 以干完此任期。中央开始考虑杨泰芳的接班人问题。在朱高峰、宋直元、吴基传 之间反复权衡后,仍然难以取舍。于是,决定调前电子工业部副部长谢高觉任邮 电部副部长。 谢高觉以北邮出身做到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实属不易。主管科研和工业部门,也 属于专业对口。 外一篇 近日,笔者采访了中国第5任邮电部部长杨泰芳(注:梅州籍),他向记者讲述了 他与阔别了53年之久的"情侣"的故事。   中山大学是杨泰芳部长的母校。在那里,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成长为 ,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 20世纪40年代末的广州,尚处在一片黑暗之中。杨泰 芳至今还怀念当年冒死帮助过他的一位少女,一位扮成他的"情侣"摆脱国民党荷 强实弹宪兵追捕的不知姓名的少女。   那是1949年一天的深夜,数千名宪兵包围了中山大学。凌晨4时,住在第四宿 舍的杨泰芳,被地下学联成员告知,宪兵已悄悄包围了宿舍楼。作为中山大学理 工学院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的他,一方面立即烧毁有关文件,一方面通知其他人迅 速撤离隐蔽。5时许,完成了全面包围的宪兵和手持黑名单的便衣特务破门而入, 逮捕了住在第四宿舍的一批同学,杨泰芳也在其中。宪警把学生们押往某教工宿 舍楼下的一个大厅里。   一进教工宿舍,杨泰芳就开始观察地形,考虑脱身之路。他当时想,无论如 何也要出去,就是牺牲,也要出去。因为根据当时地下工作的纪律,如果他不能 脱险,为预防万一,作为"线头",他以下的近100人都必须转移。倘若这样,中山 理工学院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地下党组织就会被破坏殆尽。   中午时分,校内一些师生给被捕学生送饭。杨泰芳趁大家纷纷站起身拿饭碗 的机会,立刻溜到通往二楼的楼梯口,并迅速掏出两块银元塞进了看守楼梯口的 一个宪兵衣袋中,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楼去。   那持枪的宪兵没有喊叫。   杨泰芳跑进二楼的一个房间,那房间是他的一个同班同学临时借住的。可是 不巧,同学不在,只有一位不认识的少女在房间里。她马上明白怎么回事,因为 她看见一大批人被押进楼来。杨泰芳让她找出她表哥的西服,化了装,便与她扮 成"情侣",挽着手从教工宿舍门悄悄走出。是夜,他躲进一位教授家中。第二天 早晨,他找到了他单线联络人,脱了险。情急之中,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奋不顾身 就他的少女姓甚名谁。   解放后,杨泰芳曾多方寻找当年救过他的那位少女,可是,人海茫茫,难以 找寻。巧的是,为了证实杨泰芳确实是"叛徒和特务","文革"中,造反派们千方 百计地找到了那位少女。这时的她,已是一位母亲。在上海某无线电厂当工人。 虽然当年分手后,双方从来没有联系过;虽然面对花言巧语的诱供和声色俱厉的 逼供,她总是按照事实讲。事实上,她再一次救了杨泰芳!"我非常、非常感谢她 ,她是那样坚强,能在白色恐怖和'文革'中坚持真理。"杨泰芳激动地这样对我说 。   1970年,经多方审查,证明杨泰芳历史清白。他得以走出牛棚,恢复原职。 等到粉碎"四人帮"后,那位当年的"情侣"却再一次消失在人海中。   1988年,杨泰芳率团出访法国。回国后他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自法国的中文 信,笔迹十分陌生。他打开后竟情不自禁地读了许多遍,而且每读一遍,他都激 动不已。   那封信是这样写的:   "杨泰芳先生:十分冒昧地给您写这封信,意欲证实一下先生是否是当年在广 州解放前夕曾被国民党宪兵特务逮捕过的那位中山大学机电系学生。若是的话, 您可还记得当初和您扮成情侣通过守卫森严的教职工宿舍的后门,从荷枪实弹的 的宪兵眼皮下脱离虎口,为您销毁学生证的那个姑娘?""前些日子在巴黎阅报时 ,无意中看到您的名字,啊,多么熟悉的3个字!它顷刻唤醒了我一连串的回忆… …想当年我们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如今都已白发苍苍了……"   信中还夹寄了3张照片,一张是年轻时的她,两张是现在的她。杨泰芳一看到 那那因月流逝而微微泛黄的黑白照片,就一眼认出:是她!他从信中第一次知道 了当年的救命恩人叫曾志文。   不久,杨泰芳给曾志文回了信。杨泰芳在信末留下了"谢谢您"3个字 。这3个 字的分量,也许只有那些风雨同舟的人才能掂量得出来。   后来,杨泰芳曾委托去法国的朋友给曾女士带过礼物,可是她搬家了。他们 又失去了联系。杨泰芳非常相信生活本身比传奇故事更富有戏剧性,他们总有一 天会迎面相逢,共话当年。。(摘自《北京法制报》吴启钊/文) *** 回应主帖 *** 返回论坛 -------------------------------------------------------------------------------- 跟帖目录: --------------------------------------------------------------------------------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 声 明: 文 责 自 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