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7,78届除了生源是多年的积累,师资也是多年憋着气后总算有了用武之地

(2008-07-20 10:00:34) 下一个
我们那时的老师真是投入.
他们在这之前的十年里,不少是在牛棚里,或五七干校里度过的.唯一教过书的是那些多数是"阿木林"的同时又充满革命精神的工农兵学员.连苏步青都让他们整得够呛.
高考后的气氛完全变了,他们也有"解放"的感觉.从基础课到高级课程,老师们非常有赶超失去时间的劲头.
所以那时是一个从学生到师资超常发挥的阶段.
为啥后来不同?在经商风刮起前,是很多文革遗留下的人事问题引起的.八十年代中后期,就是很多系院调整,师资变动渐多,不合意的都找去其他学院门路. 再加上出国机会也多,年轻的有点外语基础的都向外面跑,当然毕业生好的也多出国.所以师资不济是个事实.
说我们一届最强的是不是我们自己(我也是第一次说此事,who cares当年勇?),而是当年教我们的后来成为研究院和学校的头领们.我只知道那时大家的确用功(除了我班里的几个"职业"桥牌手外)
看着这里几个贴有感而冒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