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先生《声声慢·天地依依》读后/冰清
读往事如烟先生《声声慢·天地依依》,让我激动,也让我陷入沉思。
震撼心灵的起笔 “万物勃发,潮涌雷动,谁无壮志天涯?”这震撼心灵的诘问,连同天地神奇的色彩和声响一齐“喷薄而出”。何其执着、纯真!它像电影蒙太奇手法一样,在表现场景空间气势的同时,将一位俊美清朗,英姿勃发的青年,置身于母亲——大地温暖的怀抱和激荡着的涌潮之中,一秉虔诚地经受着风雷火电的洗礼。他感谢母亲的无私赐予,感谢风雷,感谢奋搏向上,更感谢希望。他风华正茂,理想翩然,也气得志满。
深沉寄寓,引物连类 这起笔很妙。妙就妙在没泛入闲事,直切天地依依主题。并以此振起全篇,一贯到底。你看接下来引物连类的文辞和一连串的物象意蕴,都因它生发、拓展,并寄寓着词人的情怀心志。真可谓花中传意绪,醉后吐衷情。像琼葩春草的竟向朝曦霁景,梦境一般无法依稀的风雨阴晴的苦乐交织,几度醺醉之后仍然难以排遣的沉迷不悟,和宁愿守候孤凄也不钦羡那桃红柳绿的妩媚浮华,等等。意蕴联属且各有内涵。与其说这是词人用修辞手法使词作浏亮丰满,不如说是以象外之境在较深层面展示一个特定时代智识者的心性和心路历程。你看他秉求索之意、擎云霓之望,枕月冰心,怀仁抱朴,落得的却是个百味杂陈。他,也和常人一样爱过恨过,可冰魂铸就了坚贞、厚重…,“醉几度、恨终归难了,无限痴迷”“纵然桃红柳绿,到底是、冰魂不晓孤凄。”——此非一般词也;丹心染就,血泪凝成。读之,能不叫你心惊,心动!
由上可见,在词人眼中、笔底,“象”是胸中“意”,是自己意趣归栖的外包感性形象。所以他常常引象以类意,立象以尽意。“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清·刘熙载《诗概》)。他词作比喻,有的像信手拈来,随缘采撷,却筛选再三,撷取与自己情感意绪相吻合的感性形象,蕴人生体验、甚或某些理念于其中,委以诗性思维,便生成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有着生命律动于其中的诗意义空间。理念虽然抽象难懂,但诗意空间中的物态鲜活,人情物理借代自然且互动有情,就会让你在拟人、联想中去体味出它的深邃。像人们习以为常的琼葩春草、朝曦、云霓,和人的醉态及醒梦时的样子,一旦赋予人精神领域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含蓄有致的,互动互觉的,它就成了可以触摸可以玩味的灵动意境。这样,物理俱美,情致兼深,作品的含蕴和审美意义便远远超过了它形象的本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把用喻当作天才的标识,并说“其中的奥妙是无法让人请教的”。我欣赏的正是先生词作中这无法请教的“奥妙”——以景为媒,注入情致情思直至理念,直达主客观的完美契合。
百川归海,进层作结 前文已述,词的上片有了多方面的铺垫,那么下片,尤其是收束中的直抒胸臆,就水到渠成了。请看“百味浮生谁解,恍若云霓。过眼苍颜鬓白,且仍然、天地依依。掷惆怅、此情怀恬淡,自得神怡。” ——此间,词人发出了人生苦短,百味横陈却无人可解之慨叹,也表白了时光飞逝不可倒流,却仍然依依天地之心迹。从结构上说,词人取卒章显志之法,既回应前词,将情感宣泄推向高潮,又畅其旨趣,使依依“天地”的豪情,惆怅以“掷”的气度,和恬淡、从容“自得”的情怀跃然纸上。如果说,青春年少时的壮志天涯还有几分纯真之趣;那么,经历无端世事后的豁达淡定,才是一种境界,一种胸襟。
枯荣何足计,天地一诗翁。我仰慕之!
敬录往事如烟先生原玉
往事如烟
《声声慢·天地依依》
万物勃发,潮涌雷动,谁无壮志天涯?譬如琼花春草,竟向朝曦。风雨阴晴多少,梦醒时、可否依稀?醉几度、恨终归难了,无限痴迷。纵然桃红柳绿,到底是、冰魂不晓孤凄。百味浮生谁解,恍若云霓。过眼苍颜鬓白,且仍然、天地依依。掷惆怅、此情怀恬淡,自得神怡。
敬录诚谢雅评雅和
往事如烟
先生的精彩评析令我汗颜,心底涌起无限感慨和敬仰:感慨在异国他乡有您这样学识渊博的知音,我心无憾:敬仰您文章深邃入木三分,把我拙词提升到另一高度和层次,令我自拂不如。感谢大姐的盛意。实际拙词没有先生夸奖的那么好,读先生大作后深感惭愧。再次表示深深感谢!问候!祝福!
往事如烟
《声声慢·神交逐梦》
同韵酬谢冰清先生解读拙作【声声慢•天地依依】
神交逐梦,心照莫言,何计彼岸天涯?律中兰亭交契,尽透光曦。无须灞桥折柳,奈萦怀、从未依稀。惜缱绻、似凝香花苑,酒醉人迷。 不尽高山仰止,得承教、方解立雪孤凄。世事总难如意,望里云霓。人生飘蓬逝水,浪波中、不胜依依。向帆影、几回思棠棣,意绪融怡。
冰清
【声声慢·与心会】
次韵酬谢往事如烟先生《声声慢·神交逐梦》
兢兢别梦,渺渺归期,何奈滞阻天涯!幸涂屏开云锦,冉冉春曦。无庸望洋却步,就兰舟、不胜珍稀。畅运思、似流觞风咏,几度神迷。 莫说骚坛执耳,与心会、犹解病渴幽凄。劲气志情吞吐,比比雄霓。鸥驯琴台夕照,任波光、漾漾依依。问澄练、有青龙游过,乐得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