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4
美食,祷告,爱 Eat pray love 我一次偶然在电视里看到对伊丽莎白的访问,她是一个很开朗健谈的女人,很有灵气和活力。当时并没有完全理解书名的意思,也没有太注意。听她说:也想过小说拍成电影,但从来没有想过是茱莉亚。罗伯兹来演,so big (那么有名的巨星)。 后来在CHAPTERS看到展出的新书,被故事的简介吸引。一个女人,拥有了世人羡慕的一切:丈夫,事业,漂亮的房子。。。。。。却感到空虚,失去生命的意义,在半夜起来一个人哭泣。这正是我在寻求的答案,于是我想要知道她的历程。 我在CHAPTERS阅读,她的文字没有让我拥有的愿望,只想了解故事的结局。读到一半时,她还在三个莫名其妙的I(Italy,India,Indonesia 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亚)的第一个,电影就上映了。我的本意是把小说读完,当我的女友邀我去看电影时,我说什么片子都可以,除了这部,因为我已经读书,就不愿用电影来打断。电影的表现和原著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可是一开始都随便我的女友在我向她简单介绍了几部电影的剧情后,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是想看这一部。这不意外,伊丽莎白所追寻的正是很多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所迷惑和思考的:得到后的迷惘,对物质的失望,对生命真谛的困惑…… 当然,我同意了。 这是一个典型对自我,生命意义,和生活方式的追求过程,是一次困顿之中的出走,一次心灵的旅行(RETREAT)。主人公在得到了世人羡慕的一切之后,却觉得空虚痛苦到极点,在一个半夜时分,她一个人在浴室地板上绝望地哭泣,无意识中跪下来求神。神似乎也给了她启示,安慰了她,让她回去休息,此后她决定放弃婚姻,他的丈夫不能接受,与她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纠缠争斗。无力解脱的利兹陷入更大的困境,奇怪地有了学习意大利语的冲动,渴望去到那个冥冥中吸引她的地方。 她遇到一个“被弹中的男人”(指在女人从一段认真的感情关系里离开时遇到的男人,并不一定是她真正所爱),开始了一段感情,当她在他那里看到一幅画像,她心有所动,有了去她在印度的灵修院的想法。两年前在印度尼西亚见到的一位年长智者对她说的谶语也使她想去搞清缘由。之后她这段新感情很自然地发生问题,利兹再一次希望独处,去寻找答案,获得精神上,灵性里的感悟,独立和平衡。 她是一个勇敢的女人,真正随着自己的心去做了。先后去了意大利,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去寻找,为了感情归依,为了心灵平静,为了生活里的平衡。 在意大利,她品尝美食,在梦幻之地生活,享受安宁;在印度,她追寻灵里的平静,修炼心里的平衡,遇到给她感悟的人;在印度尼西亚,她去会那个神秘和善喜乐的老人,但她却又一次遇到爱情。不安的她受到激情的诱惑,但又不舍刚刚开始建立的平衡,心中重新起了波浪和反复。 最后,她有了领悟和勇气,决定和恋人携手走未来。两人乘小艇去往岛上,象征着又一次有风险的旅程。 原来意大利是美食,印度象征祷告,印度尼西亚使她得到了爱情。 现实生活里利兹和巴西男友开始了不做承诺的相处,好几年,最后由于男友签证的问题促使他们不得不考虑婚姻。开始他们说好不谈婚姻,被推到这个境地时,两人都大惊失色,可最初的震惊过后,两人都觉得已经水到渠成,心理上准备就绪,结婚似乎也无妨。这在利兹的第二本书里详细做了描写。 这是一个女人的心灵历程,又回归到爱情 – 属世女人永远梦想的归宿。而我看到她灵魂里所蒙的召唤,她的心灵历程并没有将她引到灵魂更高的境界,不免遗憾。很难说她这一次的爱情与过完有何不同。一样的无常,一样的风险,一样的不测。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灵,迟早都会有灵里的要求。一生就是寻找灵魂归属的历程,每一个人的结果都会不同。神给我们的邀请常常出现,然后决定就在我们手里,是接受呢,还是忽略,放弃? |
这是丽兹,不是我。我没有逃避,我只是到另外一个环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我的收获很多,没有白过,内心很充实。
内心的平和为什么要取决于外界的改变?没有逻辑么!
谁能保证她在柬埔寨找的男友,就是最后的一个?
一切都颠倒了。内心的问题永远无法从改变外界而解决。
谢谢你的留言,让我们给自己安全感,给自己一片阳光~~~~
真的不知道怎么劝你,每个人的性格和经历都不同,所以处事方式一定不同。
如果真的没有爱了,就只好结束了。
生活继续,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继续工作养家,做家务,带好孩子。注意身体,保持健康,学会独处,学会自己决定一切,学会独立。。。对自己和孩子好一些,还有尽量不和过去式的他吵架,因为上的是自己。。。
交合适的朋友圈。对我来说信仰,音乐很重要。。。
祝福你~~~
大部分时候,我们没有时间问这些话,因为生活非常忙碌。但是我庆幸,每隔一段时间会突然问自己一次,这样的感觉虽然有些沮丧,让时我们能主动调节一下我们的生活目标和节奏。
月儿好,谢谢你,你们这些智慧,真诚的朋友陪着我们走了很多路。这种心灵上的相互鼓励对我的帮助非常大,谢谢你们~~~
谢谢猫的交流,很高兴在黑赛上遇到知音,很难的。还有,人到世上都不容易,我做了应该做的事情。谢谢你的推荐,有空会看王小慧的自传。
自己也常问类似的问题?让自己不快乐!更常问自己家在何方?会更加惘然!
Liebe 晴,
刚读了你博客中的几篇文章。你是个了不起的母亲。或许你有兴趣读王小慧的自传, mein virtuelles Tagebuch。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晴的一句“心是满的”,让我为晴鼓掌!
心姐的话,成熟而睿智,禁不住一读再读.
Gertrud是Hesse的早期作品,不错,但觉得不是他的精品。痛苦,特别是爱的磨难,也是丰富的人生。音乐(艺术)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和宗教一样。
Der Steppenwolf读到一半,嘿嘿,有些地方蛮难的。
"下意识我不愿安娜读这些书。"--Narziss und Goldmund应该可以吧。
明天可以睡懒觉, juhu:-))
问好!
猫儿好,是的,当年我在读那本书时,内心也流泪了。。。尽管我当时非常幸福,不知道为什么泪如雨下。
宿命吧,我也在这片林子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看这本书。但是让我感动的是Narziss,我哭的是他。。。半生前读过的一本书不知不觉影响了我的一生。
谢谢你分享最后一句话。
还有,看过Gertrud吗,你怎么想。。。
Der Steppenwolf 我不是很喜欢,说一句不恰当的话,只有在吸毒时才能进入这本书的状态。。。哈哈开玩笑。
你怎么想起读黑塞。。。下意识我不愿安娜读这些书。
黑塞的文字如此完美,意识和思想过了近百年还是这样让我感动。
问好~~~
最近在读Der Steppenwolf。
"某些时候有些孤单,但是从来没有孤独,心是满的。。。。"-- 是的,因为我们是自己的朋友。
蓝宝宝好,你写的很简单,但是总反映了你的智慧,谢谢你的指点。
心姐,说实话, 我没有多少时间在文学城逛,但是只要每次在你这里停留,总能找到心灵鸡汤。。。可惜你没有机会在媒体工作,否则整个世界都在听你说。。。
豆豆妈好,你的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羡慕你。我很多年前写过很多读后感,尤其是黑塞的读后感,现在放下了,做一个简单的自己~~~
谢谢姐妹们跟读, 我很怕写读后感,怕写错了,误导。。。
其实每个人只想替自己有一个圆和的说法,到底怎么过,怎么活,有时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
祝大家愉快周末~~~~
自负不是坏事,在open-minded基础上的自负是好好事!
晴,为什么是最后一次写书评呢? 写的这么好!不用担心我们跟随你跳跃的思维哈,跟不上可以多来几次嘛,不是从小学习过愚公移山滴吗~~~~~~~~
被爱和爱别人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人在精神生活里有要求就对爱情有自己的要求标准,这不是可以随便将就的,能将就的也不是真爱,两个范畴的问题。感谢晴天带来的讨论。欣赏你们大家的体会。
谢谢你的留言, 人总能活着,看个活法了,心欢喜就好了~~~
我书读的不少,但是不太喜欢写读后感,因为思路跳跃太快,太琐碎,怕别人跟不上,害人,害书。。。呵呵。
等着看你的读后感, 看到这样的真人故事, 我总是很心疼。佩服他们的勇气和精神世界。归根到底,人来到世上只有一次,爱自己,享受生活, 别抱怨。
看开看去, 还是喜欢读你们的观后感,清晰明朗。
祝周末愉快~~~
晴天:我把写在论坛的跟贴再抄一遍吧,不要骂我偷懒哈~~
谢谢你看重我的小文。盈袖写得很全面,你的也很独特。喜欢你“心是满的”这个理念。
我没有看过黑塞的书,存下了。我想,Eat Pray Love相对来说视角小得多、琐碎得多。我也是只有零星断想,这样的书贴近生活,但很难让人有震撼的感觉。
“心是满的”- 这个理念我非常喜欢。上次在你那里看了心心的“心无羁,人无羁”,我说了我要引用,但因为琐事缠身,还没有来得及写下感想。
最近在看Amy Dickinson的书,讲她个人的故事。我不久前在一个募捐晚餐会上见到她。原先我对advice columnist 没有什么感觉,就是“知心姐姐”嘛(可能我骨子里还是有点“自负”)。但她并不是给人lesson的那种advisor,而是非常平易近人,soft spoken,却有着那么多的经历和故事。于是现场买了她的书,并请她签名 - 搞得和追星族一样。
“First my husband told me he didn't love me. Then he said he didn't think he had ever really loved me" - 这是她自己的故事,想到一个带着两岁孩子的女人,跟着丈夫远离家乡,在寒冷的英伦,听到自己的爱人对自己这样说。我为她难过。
不过,她带着孩子,十七年,有挣扎和孤独,但很好地走过来了。
看完书,我会写给读后感和大家分享。
我想,Amy Dickinson的故事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心是满的,生活就是满的。
谢谢分享。我非常珍惜这样的心灵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