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92)
2010 (117)
2011 (74)
2012 (80)
2013 (87)
2014 (89)
2015 (57)
2016 (51)
那天坐长途汽车纵穿立陶宛,拉脱维亚来到首都里加,一路是无尽的油菜花田野,富饶的田野,在拉脱维亚看到田园中很多白鹤,这里是白鹤之乡。
拉脱维亚曾被很多国家统治过,德国、瑞典、俄罗斯、波兰都曾经统治过拉脱维亚,因此拉脱维亚国家虽小而民族多元。 里加曾经也是汉萨同盟的重要商业城市,在 800 年多的历史中,是西、北欧与俄罗斯之间的重要贸易桥梁
里加是个美丽的城市,拉脱维亚的首都,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大的首都,森林覆盖率非常高,被称为欧洲之肺,首都里加为波罗的海之心。
到了里加开始下雨,正好是第35界马拉松,自由纪念碑下是大合唱,波罗的海三国合唱能力一流,他们给赛手加油助威,还看到了少女们跳民族舞,阴冷的雨也挡不住青春的热情。和他们交流,前一天里加还下雪了。
波罗的海三小国的合唱风气都很兴盛,拉脱维亚的民歌也相当知名,拉脱维亚民谣Pūt, vēji?i 风吹吧,被誉为拉脱维亚第2国歌。里加曾主办过 世界合唱大赛。
这里也有一双脚印,告诉我们1989年8月23日,三国人民手拉手,组成一条大约600公里长的人链,要求独立。那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甚至电话也不普及的时代,勇敢伟大,这些快乐的年轻人,他们的今天是他们的父辈争取来的。
(最南边的立陶宛,它的西南就是曾经的普鲁士龙巢,现归属俄国的Koenigberg)
著名的黑人头之屋, 上面的文字是德语,包括我后来去的国家图书馆,陈列的古书我读得懂,是德语。 黑人头之屋,有它的传奇故事,是当时在 14 世纪时的Livonia,即现今的爱沙尼亚与拉脱维亚,单身年轻商人所组成的公会,他们信奉黑人守护神St.Mauritus,建筑外观能看到荷兰文艺复兴与文艺复兴晚期的风格。建筑曾经毁于二战1999 年被重新修复开放。
谈到里加著名的教堂,圣彼得教堂绝对是首选。位于里加旧城区的中心位置,不但可以登高,也因为历史特殊性而闻名。如今是德国与拉脱维亚政府共同出资保护的古迹。 教堂以里加守护神圣彼得为名而建造,高耸的尖塔的金色风向鸡非常醒目。
据说,世界上第一棵圣诞树是在 1510 年于拉脱维亚里加诞生, 一棵小小铁圣诞树在建筑前方。
对面市政厅内一把钥匙,是城庆810年,市民捐出的52763把钥匙打制成的。
里加的友好城市不来梅送的动物乐队,那个铁框寓意为铁幕,在铁幕中的朋友们,你们好吗
自由广场附近还有另一个地标,就是莱玛时钟 Laima。Laima 是拉脱维亚特产的巧克力品牌,我也买了几盒回家送人。
猫屋,一个德国人不被行会接受,就在新屋的屋顶整了两只黑猫,尾巴对着行会,挺不吉利的,后来双方和解了,猫尾巴改了方向。我这次就住在附近
里加三兄弟屋也是见证建筑历史的好去处,是一个家族的三代,不同世纪造的不同房子。从右到左,从 15 世纪哥特式、荷兰文艺复兴时期、18 世纪建筑风格。有趣的是,透过窗户大小也能够观察他们的税率。在 15 世纪时,窗户大小是窗户税的重要依据,一般认为,窗户越大越有钱,税也会越重,才会造就窗户大小的差异。现在这里被改建为拉脱维亚建筑博物馆,可以参观
爱沙尼亚的塔林有三姐妹屋,我三年前的照片
最大的东正教堂,我去了两次,还赶上一次弥撒,挺喜欢的。我戴着头巾包住头发,学划他们从右到左的大幅度十字。非常喜欢这里的氛围,如同在我自己的教堂一样。阳光下,金碧辉煌的顶。
里加是一个非常美丽悠闲的首都,原来五个停齐柏林飞艇的大厅,现在是集市,我去的太早了,没什么人气。
歌剧院,这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园,我很喜欢午后在花园坐坐,瓦格纳曾经在这里住了两年。
这里德国散客不少,自动买票机除了当地话,英语,然后就是德语了,使用很方便。毕竟德国人统治到1918年一战失败。
在以前的德国侨民区,现在是高级酒店楼群,看到模特拍照,这里的年轻人很漂亮,芊高秀丽,男孩子高大帅气。
还有一只猫
里加被评为世遗,有一个特点就是欧洲最多的新艺术运动 Art Nouveau, Jugendstil 的房屋建筑,800多栋,大部分建于1910年左右。主要分布在三条大街,最著名的是阿尔贝塔街,最长的是伊丽莎白塔街,名字取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皇后。
如果想要感受这独特且无拘无束的创作风格,千万不要错过里加的新艺术建筑群。 这些建筑的特色加入了很多天马行空的想像,而且建筑线条都充满了流动感,在颜色上也不受拘束,恣意创作。
楼前狮身人面,建筑师是爱森斯坦,俄国电影之父的爹。
我做事不喜欢急行军,年轻的时候,做事特别快和利落,到了这年纪,就放慢脚步了。但凡喜欢的东西,我会慢慢享受,多看几遍。喜欢新艺术的可以在这里陶醉,除了这个区域,满城遍布新艺术楼群,那些细节充满想象力。我每天的吃午饭的饭馆就在这条街,饭后从街头走到街尾,再逛三条街,一天走了三万多步,一天走了两万九,逛了三回,特别舒服漂亮。
看看这个像不像法国的太阳王
我特别喜欢里加的花园,这里黄金地段有好几个花园,设计美丽又随意,最后一天,我又走了一趟新艺术大街,然后在三个不同的花园休息。这次走了三次新艺术楼群,过足了瘾。
从小就爱读书,对岸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是一定要去看的。爬教堂顶登高,隔河对岸的冰山建筑就是国家图书馆。教堂登顶,美丽舒服惬意的波罗的海明珠,五月落日快晚上十点了。
走大桥到了对岸,进国图,办了入馆证就可以进去了。
这座图书馆采用大量的玻璃窗,让采光的部分尽量使用自然光。设计理念加入节能减碳的概念,保护环境的同时也打造一个舒适的阅览空间。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是座充满科技感的环保建筑,也被赋予了光之堡 的美名。
顶层是观景台
这么环境优美的阅览室
能在这样的地方看看,特别开心。我从小喜爱读书,两年前眼睛出了问题,手术后一直不能正常阅读纸质书, 能在这样的冰山,书的海洋畅游,内心是愉悦的感受。
在图书馆看彼岸
最后在最高的教堂,前一天登顶的圣彼得,现在是新教教堂,听了一场音乐会收尾。
既然到了波罗的海的立陶宛和拉脱维耶,尤其最后在拉脱维亚逛市场,五月,看到了扎成一束束的白色铃兰。我知道安娜的奶奶在12月30日结婚,她当时结婚的花是一束珍贵的五月铃兰,够任性的。她的回忆来自她从未谋面的母亲,她生下孩子后不久就去世了,她的记忆就是一张照片,美丽的妈妈手捧一束铃兰,所以大冬天的12月,她的大婚就一定要一束铃兰。而我在拉脱维亚的美丽五月,在街上,看到很多美丽的女子,手捧一束铃兰,我真的想,给婆婆买一束波罗的海边的铃兰回家。安娜的奶奶是普鲁士人,她父母的老家都是Koenigsberg, 就是现在被俄国二战后强占的飞地,我后知后觉,一看地图才知道,东普鲁士的龙巢就在立陶宛的西南。
这一刻我才知道,那束铃兰的故事。
从前有一篇文章,讲的就是背景,巴黎爱情故事。
那么就解释了,我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说德语畅行无阻,维尔纽斯曾经最豪华地段叫德国大街,里加中心地段是德国区。历史不会重演,希望我们大家珍惜如今的和平生活。
这次微旅行从无知无畏开始,到一束铃兰结束. 平常岁月,岁月静好,是最舒服和奢侈的日子。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