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Иван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амской 1837-1887年) 俄罗斯画家。"巡回展览画派”(简称“巡回画派”)的领导人之一。
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Ivan Nikolaevich Kramskoy)1837年出生在俄国中部伏龙涅什省奥斯特洛戈日斯克城一个贫寒的市民家里。童年当过听差和乡里的记事员,1853年随一流动照相师修理底板,因一偶然的机会来到彼得堡,在1857年考入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后因不满于学院教育的保守思想而离去。离开学院后,克拉姆斯柯依与14个同学租个一座大宅,宣布成立“彼得堡自由美术家协会”。这样,在经过1864-1868的实践,1870年,克拉姆斯柯依与几位莫斯科画家共同发起筹备勒以普及民主艺术为目的的“巡回艺术展览会”,即“巡回展览画派”,这个画会主张将艺术拿到民间去展览。克拉姆斯柯依的画誉逐渐响誉全国,生活得到了改善,经常出入上流社会。为了富足,整天不停的画,以至未到50,就已衰老多病。1887年,在给一个叫拉乌赫普斯的医生画肖像时,倒在画前,离开了人世。其艺术见解在当时俄罗斯画家中有颇大影响。
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Ivan Nikolaevich Kramskoy)的作品:
《无名女郎》克拉姆斯科依 油画 1883年 75.5×99厘米 藏于特列恰可夫画廊
《无名女郎》是一幅有 高度审美价值的作品,也是 克拉姆斯科依精心塑造的一 位知识女性的形象。她仪表 非凡,穿戴着北国冬季在上流社会仕女流行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篷车上 神情高傲地望着观众。根据她那自尊的气派,有人猜测是安娜 . 卡列尼娜 文学形象的化身,因为创作此画的 1883 年,正是列夫 . 托尔斯泰的小说《 安娜 . 卡列尼娜》问世不久,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的年代。但也有人说 , 她 是亚历山大剧院的一位著名的女演员,理由是在这幅画的背景上可以看到 这个剧院的建筑物。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而画家本人却并未就此 事发表过意见。
《月夜》 创作时间: 1880 年 尺寸: 179cm×135cm 现藏地: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
这是一幅被人誉为 “ 爱情诗 ” 的油画,它继承了俄罗斯艺术的民族性与文学性,叙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画家用银灰色的调子,来渲染恬静的夏夜,没有微风,参天的菩提树显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蔷薇花散发出清香。这样的时刻,一个穿白色衣裙的美丽少女,独坐池塘边的长椅上,她面前的池塘中漂浮着睡莲和菖蒲。人物与环境处理得十分和谐,迷蒙的月光洒满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与作者 9 年前完成的《五月之夜》,可称为姊妹篇 。
《希施金像》
这幅希施金肖像,不仅真实地再现了这位俄罗斯大自然 “ 歌手 ” 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到这位风景大师的内心世界。希施金长着一副胳腮胡须,性格幽默开朗,总喜欢两手插在上衣口袋里。为了展示其精神气质,画家采用半身特写构图,使形体语言更为集中,表现出希施金朴实得就像俄国的农民一样。他冷眼看着这个世界,思索着自然和人生的奥秘,再用他的画笔传达给人民大众。
《无法慰藉的悲痛》
画家 47 岁那年儿子不幸夭折,丧子之苦久久折磨着他,于是构思创作这幅悲剧性的画。他曾先后三易其稿,最后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因失掉儿子而悲痛欲绝的母亲形象。画中的母亲身着及地黑色长裙,肃穆凝重,增加了画面的悲剧气氛,黑色衣裙与背后墙围横向黑色正好形成一个十字形结构,这在构图上更具有视觉的悲剧感。无数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先烈,使母亲饱尝失子的痛苦。这幅《无法慰藉的悲痛》是画家为丧子的母亲创作的一首挽歌。
如果您想流览更多克拉姆斯柯依的作品,请访问以下网站:
http://www.artrenewal.org/asp/database/art.asp?aid=998
( 文章来源于 Chinadu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