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关切

判天下之美,析万物之理。行万里路已在脚下,喜欢用两种文化背景对人文、哲学宗教、社会道德伦理价值思辩。人生仍需要解读,红酒、阅读、古典音乐、现代顶级天籁音乐是至爱。虽说人生解读是荒谬和虚空,此心依旧感恩与关切。
正文

在蒙特利尔聆听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协奏曲(一)

(2008-03-12 12:50:42) 下一个

在蒙特利尔聆听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协奏曲

终极关怀

2008-1-30

无独有偶,平凡的一天、不经意的一种共鸣,步履远航世界的一种脚步;带着普通人---日常生活的骚动;披覆同类人一样安生不立命的忧患外衣;涌着身处加国一种无名新奇的期盼-----在不同国家、与不同人种、共享人类艺术-----古典音乐,我们坚定地步入了号称北美艺术之都-----Place-Des -Arts.歌剧院去聆听LOrchestre deChambre I MUSICI De Montreal演出,去领受艺术给人类带来的享受。毋庸置疑,我们切身感受到北美艺术之都的内在魅力,半合围的适度空间正好能让每个观众用眼睛测度自己和乐团的距离。即使坐在最后一排,也显得合理得体。在休息的走廊里,错落有致的沙发布局和植物摆设显得独具匠心。演奏的间中小歇,可透过透明的环绕玻璃艺术走廊愉悦欣赏Sainte-Catherine的风情之余并让人回味贝多芬音乐的力度和壮美。

如果说由于莫扎特的音乐时“和”的因素能带给人带来心灵怡净、平和,并有一种严肃的优雅与庄严。聆听他的音乐,我们大不可拘泥于在大场面去欣赏它。他的恬静无欲如天鹅般的音符声响撞击心灵,让我们感叹人类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给世人捎来的木管、双簧管、小提琴、钢琴并发出的让我们永世眷恋的声响,伴随清脆地马蹄声穿过古老教堂、苍远的针叶林……奇妙的造物主就这样无私的赋予莫扎特音乐在人间回荡,他的音乐或许最适合在冬天黄昏中北美的居所、欧洲的木屋、或是中国清朝时代留下的,木质结构的祖屋阁楼;或许是加拿大魁北克省冬天冰钓的木屋里…..这样意境释放出的音乐“不觉碧山暮,愁云暗几重”。

但,我们聆听贝多芬音乐最佳选择一定是在歌剧院或是富丽堂皇的音乐厅。无论是从贝多芬的音符想要表到的情绪,创作者灵魂状态、思索纠结、发展与乐章的对照、主题间的联系与节奏等等联系串联成神奇的乐符。尤其,今晚我们在北美的风情都市里,领略夜空中回荡他锵锵有力的第三钢,让我们汹涌澎湃地感受他个性张扬和超凡脱俗力量,他承接音乐巨人----海顿和莫扎特的风格开始注入了自己的元素和个性,如河川决堤般,汪洋恣肆、纵横四溢。从他第三钢的第三乐章气度万钧诙谐曲之风范,中度适宜强劲而有前无古人独特优雅第二乐章让我们想到现代音乐浪漫主义的乐章,也能联想一部部奥斯卡奖经典电影摄魂的背景音乐。它让我们看到一种历史的转变,告别一个由权贵思想主宰的社会,我们将要迎接一个由个人思想观念主导的独立人格社会。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捎来的信息,悄悄地披露在贝多芬强劲壮丽的音乐交响诗中。他的乐曲更多、更急切地关注人性洒脱不羁的心态和自我表现的欲望,或许海顿、莫扎特的音乐里给人带来的一种无欲的柔和沉静,那么贝多芬就扬起他壮丽、大起大落的音符把自己的灵魂赤裸裸地呈现给世人并让人无法拒绝去寻求灵魂共振和心灵的共鸣。

众多的乐评说:“第一乐章 灿烂的快板,c小调,2/2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整个乐章的第一主题,由木管部分奏出,然后才由全体管弦乐合奏发展;第二主题由第一小提琴与单簧管演奏,主奏钢琴随后出现,与管弦乐互相展开对话式的发展,显得威风堂堂。”可笔者更关注的是作者的第一阶段作品和他生涯中第二阶段的转变期微妙中的剧烈变化。第一、第二交响曲,或是前20部作品贝多芬的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两部作于30岁以前,其第一号交响曲中疾飞奔驰的小步舞曲,也隐含了日后的沉雄悲壮。D大调的奏鸣曲中强度而又优美的慢乐章犹如婉约入微的诗人。他早就是一位熟知并能驾驭韵律的诗人,他脑中充满澎湃的独立的思想和创意。人们都说经过《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音乐走入一个划时代的历史篇章。那么,贝多芬的C小调的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就有《英雄交响曲》的气势非凡。时间老人让我们也总可从历史脉络和作曲者个性上去寻找蛛丝马迹。《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00-1801年间,或是最新资料披露可能更晚一些,在我们了解到《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于1803年开始撰曲,我们就不难理解《第三刚》第一乐章就具有英雄般的气势恢宏。第一乐章主题由木管轻轻奏出,然后十四把小提琴和弹簧管、大提琴合奏,仅接着,刚琴毫不犹豫地接过气势磅礴的交响诗,如行云流水般独行飞翔没有一丝松散拖沓。钢琴犹如贤明勇敢的国君、大帝昂扬居首,气吞山河。丝毫没有理会十四把小题琴合奏的雄美、八把大提琴的英雄般的低沉厚重,还有庞然大物的大鼓和双簧管的幽深……或许粗犷壮美的贝多芬交响诗就豪气逼人地透出-------谁究竟是英雄?

第二乐章,钢琴缓慢静静地引领着一种揪心的安宁意境,转调后一瞬间钢琴的厚重,双簧管和小提琴、木管、小提琴不舍不弃的永远伴随,大提琴深沉无语支持和铺垫。以一种“茫茫天地间,岁暮空彷徨”拉开了序幕,如此意境,让我们感受人性灵魂的空框里、或是日常生活琐碎中很多不能言说的…需要像此乐章般的永久不舍不弃。小提琴、双簧管和相互协奏,钢琴在此时彼岸,有时一段伴随、有时一段主奏互为引领相互携手共进和谐。接着有回到主题思想的醇厚:双簧管和小提琴、木管、小提琴再一次醇厚演绎合奏、并再一次的奏出永恒不弃主题,它如千年般的祈祷,万年般的等待、深沉的情绪回荡其中,恰如我们面对苦短人生后眺望万年不语的星空,我们有了永恒的盼望。

第三乐章 快板,回旋曲非常活波调皮形式呈现。乐章主题首先由主奏钢琴呈现,给人以疾步轻松快跑般的急促感觉,并隐约暗示下面乐章的爆炸似的格调和雷霆万钧的诙谐。乐章在进入回旋主题后,曲子非常阳光地结束全曲。

如果人类没有苦难、要是人间没有的痛楚,假若人的内外两界没有任何的艰苦忧思,那么,听贝多芬音乐就是多余。我们需要贝多芬,就恰如我们需要观赏天地间的雄鹰飞翔,搭棚瞭望浩瀚蓝天,鹰击长空。他的音乐里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我们感叹我们人类精神不死,音乐中散发出的激情让我们坚定意念-----命中注定必定是昨日夕阳。当厄运降临时,如果我们能听到贝多芬音乐我们就会唤起对人类精神至高的渴望。

地铁的呼啸把我们载入黑暗的隧道,时间和速度在列车旁剧烈摩擦发出声响。但耳边依然激荡贝多芬今晚雷霆万钧音响。我们需要贝多芬、我们崇拜他的超凡脱俗力量,他的音乐创意和蕴蓄于他胸中的天籁。它给予我们意志和启迪生命的力量,它让我们热血沸腾,对不屈命运发出同时呐喊、发出锵锵的世界之歌唱。或许,音乐的空框------让我们添加今晚的意志、力量。明晚或是后晚需要添加婉约与惆怅。意志、呐喊、力量、壮丽不能穷尽一生。风景也不能独好恒常。无助、软弱、天灾人祸我们仍就无法主宰。无论你是响当当的自我、还是沉静迷思的个体…..软弱和无奈在今日的社会依然会像钟摆似的翩翩袭来。意志终极的背后不可还是意志,力量穷尽后不可再来。人人都活在爱和恨、善与恶、希望和绝望、沉沦和奋起的世界,但每个人心里渴求期盼公义、善良、爱心、正直、怜悯仁慈,幸福。我们承负着自我和超我、个人和他人、男人和女人、人类和自然的原始对抗。有些对抗精彩、有些对抗失败、有些对抗无奈。由此,每个人接上不同的班、都要去完成它各自独立的使命。就像当年贝多芬写完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后,白发苍苍、听力全失看着第九交响曲演出成功后辉煌,临终时,他在病榻上看到了舒伯特的一些手稿,便情不自禁地惊叹一个天才可接他的班了。或许,在同一天无数的平凡个体、无数的白痴都要在历史的烟尘中接上了班,扮演不同角色的对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