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杜聿明等人的“红色”世缘 (图)

(2010-06-02 18:05:54) 下一个


许多人都知道,淮海战役中战场倒戈的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等人都是有着很长党龄的中共党员,实际上,在国民党军将领中曾有着中共身份的何止这几人,而与中共有着各种渊源关系的人更是无法数计。

辛亥革命之后的一段时间,中国一度乱了套。军阀割据,战乱不断,民不聊生。乱世之中,多少热血青年,以民族利益为大计,奋不顾身投入到反帝反封建争民主的洪流之中。那段时间,国共的阶段性目标极为相似,并一度携手合作。当年国共双方的众多名流就都是此时开始其政治生涯的。尽管后来反目为仇各行棋道,但相互间仍有着数不清的联系,理不清的渊源。有人由此至彼,也有人由彼至此,战场上的对手更常常就是昔日同窗、当年挚友甚至是同胞兄弟,品读这段历史,常让人无限感慨。

陈官庄有一座带碉楼的四合院,这样的建筑在那一带并不多见,这座院子当年曾是国民党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的所在,院子里曾经住过四位国民党的中将。他们是:徐州“剿总”副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参谋长舒适存;副参谋长文强;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

说起来,他们是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最后的对手,殊不知,论起经历和家世他们却人人都有一段“红”缘。




杜聿明指挥部旧址中的蜡像

杜聿明 是十分效忠蒋介石的,当年考入黄埔军校后,在加入国民党还是加入共产党的选择中,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但是他身边的几个重要亲人,却是曾有过另样的选择。

杜斌丞是杜家的一位名人,论辈分,他应该是杜聿明的族侄。他是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其传奇一生无需赘述。他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周恩来说他是“鲁迅式的共产党员”。许多人都称他是“非党的布尔什维克”。杜聿明在云南时,杜斌丞就曾劝说他脱离国民党,未果。1947年10月杜斌丞被国民党杀害。

五十岁以上的人对李鼎铭这个名字肯定不会生疏。当年,人人必须天天诵读的 “老三篇”之首——《为人民服务》里面。毛泽东对这位党外人士大加赞赏。李鼎铭是陕西米脂县闻名乡里的民主人士。毛泽东等人在延安时,李鼎铭先后当选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边区政府副主席。常出于毛泽东等人之左右。他提出的“精兵简政”议案,大受毛泽东的赏识。而这位李鼎铭就是杜聿明的亲表哥,是杜聿明二姑的长子。他自幼就生活在舅舅杜良奎(杜聿明之父)家中。
以上两位虽然名气较大,但与杜聿明不是至亲。而论起“红色“来,杜聿明的妻子和胞弟其实更甚。

其妻曹秀清,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在陕北榆林女子师范学校当学生时加入了共产党,是中共早期的女党员,还担任过支部书记,后脱党。

胞弟杜聿德,字茂亭,小杜聿明两岁。 1927年春在榆林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其曾赴杭州说服杜聿明改变拥蒋立场未果,遂辗转到安徽太和打入第四十七军教导二团任副营长,进行兵运活动。1928年4月9日,参加组织了著名的皖北“四九”暴动。杜聿德组织了驻阜阳东门外三里湾的教导二团起事,并随即率领350多人渡颍河到达城北的王官集一带,与农民暴动武装会师。成立了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红军,杜聿德被任命为皖北工农红军副总指挥。后遭国民党军围剿,杜聿德等人指挥部队进行抵抗,坚持数日。4月13日,杜聿德负伤被俘。当日即被杀害,时年仅22岁。

杜家远在陕西米脂,而杜家的两位兄弟虽然志不同道不合,却好像都与距家千里之外的皖北有些渊源。杜聿德被国民党杀于皖北的阜阳,二十年后,杜聿明也在皖北的萧县被其胞弟的同志们打败而俘获。



杜聿明晚年与夫人曹秀清在一起


舒适存 湖南平江人, 1922年与彭德怀一同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第一期, 后曾在国民党军中任副团长等职。1930年加入红军,自称曾任红八军参谋长(红八军军长何长工,政委袁国平)1931年红八军缩编成一个师并入红五军,为红五军二师。舒适存在彭德怀手下任红一方面军第三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舒适存与共产党有杀父之仇,从其自传上可以看到,他参加红军亦非自愿。所以,他于一九三三年脱离红军似非偶然。其投靠国民党以后,立刻得到蒋介石的召见,并委以少将参议一职。抗战期间他曾任第八军荣誉第一师师长,新一军参谋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其先在东北任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副军长,后来当了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参谋长。淮海战役结束时,正赶上他奉杜聿明之命赴南京向蒋介石汇报而幸免被俘。国民党撤离大陆退守台湾以后,曾任台湾警备副司令。



文强 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论起红色身世,也是最牛的一位。他常讲自己是文天祥后裔,17岁拜见过孙中山,是毛泽东的表弟,周恩来是他老师和入党介绍人,林彪是他部下,刘少奇是他老乡,他跟着朱德参加过南昌起义,等等。而他所说的这些,还确实大都有据可查。

文强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父辈曾追随孙中山。他的同族姑母文七妹就是毛泽东的母亲,论说,与毛泽东算得上姑表兄弟,年轻时他就和毛泽覃多有交往。

1925年文强夏考上了黄埔军校四期,与林彪同期,与周恩来的弟弟周恩寿同班。同年,文强加入中国共产党。据说他还和周恩寿一起参加过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礼。

文强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一度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1928年春,他二次入川,在成都找到党组织,后被派入川军进行兵运工作。1929年夏,被任命为中共江巴兵委书记。 1930年,23岁的文强已担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1931年秋,被叛徒出卖,在重庆被捕。后被地下党救出,但在向省委负责人汇报被捕及出逃过程时,这位负责人批评了文强此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给了他留党察看的处分。文强申辩无效,一气之下,与时任省委妇女部长的妻子周敦琬一道到上海去找周恩来申诉。而他们到达上海的时候,由于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向忠发、顾顺章等人叛变,周恩来已切断所有对外联络关系。与党中央联系不上,而文强又不愿再同四川省委联系,以致使他们的行动成了脱党。

1932年,文强当了小学教员。1935年,经人介绍到浙江警官学校任职,这个学校实际是国民党军统控制,主要用来培训军统骨干的。不久,文强被任命为中校指导员。并很快受到戴笠重用,抗战期间负责在敌后上海搞情报和策反,官至少将。

戴笠死后,1948年8月,文强脱离军统,在其父老朋友程潜处任长沙绥靖公署第一处中将处长、办公厅主任。旋即调任任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副参谋长。淮海战役结束时被俘。




邱清泉 字雨庵。黄埔二期毕业。1934年留学于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淮海战役最后阶段,当杜聿明等人在走投无路开始有些动摇时,军中实力派的邱清泉坚决拒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是他的这种个性和态度对几十万国民党军的最后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也是这四个人中唯一死在战场上的。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他的家族中同样也有人有另样的选择,那就是他弟——邱清华,邱清华1920年出生,1938年,18岁的邱清华积极投身抗战。这时的邱清泉从德国学成归来,已是国民党的少将。但是邱清华没有去投靠他的这位堂兄,而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他的堂兄走上了不同之路。后来他曾任中共乐清县委书记、特派员,括苍中心县委书记,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政委,浙南游击纵队副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温州地委副书记,温州行署专员,浙江省机械厅厅长,浙江大学副校长,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谈及战争和政治,人们常常慷慨激昂。因为这毕竟关联到每个人的信仰和利益。但是谈到战争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那复杂曲折的经历,却常常让人是另一番感慨。当年的战场上,就传有粟裕宴请区寿年,陈赓义葬熊绶春之类美谈,何况今日。前些时候,我就亲自听到过一位解放军著名将领的后人在黄百韬的照片前感叹:抛开政治而论,这才是真正的军人!前几天,看到《淮海战役全纪录》之中,双方老兵大度的谈论着当年那场大战,更让人思绪万千。想是当战事已成史而渐远去的今日,更多的人会为了这个民族做出更多的、同样的关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