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沟通的难处:继续与梅梢雪女士商讨

(2006-07-13 13:54:33) 下一个

沟通的难处:继续与梅梢雪女士商讨

作者:如若

沟通的难处:继续与梅梢雪女士商讨

这里先让我就“外行与内行”之事说明一下。我之所以说自己是外行,一是因为自己很少读古诗词,更别说写了;二是因为写诗填词及其欣赏不是我的专业,甚至与我的日常从事的工作差之千里;三是我没有梅梢雪女士那么幸运,从小就能受到《古代诗文赏析》这种“四旧”节目熏陶,很早就能熟识陆游、苏东坡、辛弃疾之流,这也说明梅子姑娘的诗词功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属于生不奉时的哪种,小时候就听过广播小说《虹南作战史》,懂得了中国农村土改的艰巨性和互助组的必要性。直到后来去了庐山,才懂得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含义。所谓“外行”,是就这几点而言的。当然,从我们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外行与内行还是可以交流沟通的嘛。

当然,我们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自有其难处,不仅因为我所说的我们之间存在的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网络的虚幻性也是一个因素。文字的不精确性及其内在固有的局限性也往往阻碍了交流的有效性甚至有益性。譬如,我的这句话“但好在现在网上有软件自动检查诗词的平仄对错,掌握这一写诗填词的基本点虽不能说是轻而易举,但也应该不是太难的了”里并没有你所读出的“机器都能写出诗词”的意思,而只是说在机器的帮助下,诗词之平仄不再像天书一样难了如此而已。再譬如,你回答大老鹰提问的直爽和锐利,则却被理解为唐突不礼。凡此种种,都说明整天亲吻那冰凉无情之屏幕的有害性,也说明笔会等面对面交流的必要性。

很高兴梅梢雪女士能指点迷津,道出碣(jie2) 的入声之引用出处,经查,十八部的[六月][九
屑]均有“碣”字出现,尽管这证明了在词中使用这一字时平仄的正确性,但并不说明梅子的
注音(yue4)的正确性。其实,我想指出的问题并不仅限于此。既然梅梢雪女士作词是以《词林正韵》为出发点的,那么我们讨论平仄格律也就有了参考。就让我们来看一下此词‘颇有争议’的最后一句“风流最,将军独骑,三箭万貂伏”中的韵的问题。“伏”字虽在现代汉语中读二声(fu2),但在《词林正韵》以及其他韵书中均为入声字(在“词林”中第十五部:一屋)。不知梅子姑娘对此如何解释。“唯我所用”的哲学虽然不应该被批倒批臭,但用来解释这一点恐怕是不合适的。

撰文写词,本人从来不反对实用主义,但坚决杜绝“想用则用、想不用则不用”的做法。文字形式讲究的是通篇的连贯性、前后的一致性,这一点就像在度量时我们不能公制英制混起来用一样,否则,读者就会糊涂。虽说原词中“折戟地,残碑断碣,多少沉浮”一句中的“浮”字也有这个问题,但此字在《词林正韵》中毕竟还是个平韵。

最后,想给大家几点说明。这几天我费尽笔墨来讨论梅梢雪女士的《满庭芳》一词,这本身说明了两点,一是这是一首很有品位的词,从很多方面讲都是很出色的一首词,也是一首很经得起推敲的词,尽管不是“尽善尽美”;二是我很喜欢这首词,大概是因为不久前我刚登上过长城视察过定陵的缘故吧。当然,讨论此词是基于一个简单的认识,就是梅梢雪女士是万维的出色诗人。能通过如此对话结识,我很高兴也很荣幸。有一点值得再突出一下的,就是通过讨论我想发出的“画外音”:格律诗词并不可怕也不高深!连我这样的朽木不可雕的外行都可以说出点道道,你们还有什么可以畏惧而不能尝试的呢?

谢谢,

另,有贴必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