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十月份计划去危地马拉(Guatemala)继续我们的玛雅文化之旅,就在订机票的早晨,听到收音机里传来危地马拉总统的红色警报令,当地雨季的泥石流冲毁了通往Tikal的公路,致死四十多人。想想带着两个幼童实在不可以冒这个险,只好和老公商量将这个危地马拉改到明年复活节,而我们的旅行则临时改成了古巴。
这次古巴之行七晚八日是全包的跟团旅行,省却了办旅游签证卡(tourist card),保险,住宿,导游,吃饭的麻烦,可以专心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所以我玩得非常轻松。我们的旅行从哈瓦那一日开始,然后前往切 格瓦拉的革命之地 Santa Clara深入古巴的乡村,之后参观被UNESCO定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殖民小城Trinidad,最后直奔度假者的天堂Varadero享受两天的阳光沙滩。
1.旅行线路
2.去古巴要这么一张一式两份的旅行卡,只需填写姓名,出生年月日,护照号码以及国籍四项就可以了,入境时候古巴边境拿走右边那张ENTRADA,左边那张则要一直保留到出境,古巴只在这两份旅行卡上面盖章,而不是游客的护照上盖章,那么只要不在古巴境内使用信用卡,CIA是拿不到游客去古巴的证据的了。
走之前网友说“听说古巴人民在独裁中生活得有滋有味无忧无虑的”,“我也听说古巴人民很滋润,你要好好考察,多回报”。“我表弟去古巴学西班牙语已经三年了。刚去的时候,给他妈发的第一个邮件就是:"妈, 这儿,风景很美,伙食很差!!!"
本来他是个小胖蹲儿,这一去古巴一年回来一回,整个变一黑瘦子了。” 看来我这一趟旅行要把真相带回来啊。
我身边倒是接触了好几个从古巴出来的人,我的充满霸气,浑身bling,bling的前房东;
女儿同学的父母,他们是八十年代坐小船偷渡出来的(当时她只有10岁),回去几次都要带很多钱和衣物给平穷的家人,她很讨厌每次回去都要被家人乞讨的感觉,她说卡斯特罗不死,
她就不回去,但是她老公很想回古巴安度晚年;
我在俱乐部认识的一个60多岁的美国老师,她的老公是古巴人,她跟着回去几次,感觉和上面讲的女儿同学的父母一样,为那里平穷落后的局面而吃惊,尤其是那里还是粮食配给制,她用的是portion这个词,那应该和中国以前的粮油证,凭票买油的情形差不多。
而以上三个古巴人的相同之处是,他们现在都非常的富有,很会赚钱。。。。
临行前的一周,把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拿出来温习了一遍,临走前一晚把史蒂文索德柏的6个小时的电影《切》租来看了一个通晚(本来以为想从中看到一些斐戴尔的事迹和影子,谁知却深深的被切吸引,于是从以前看过关于他的《Motocycle Diaries》,《The Bolivian Diary》得来的灵感,我这个古巴系列就叫 《The Cuba Diary》吧)
还是开始我们的古巴日记。
2010.10.17
哈瓦那的机场比我想象得要宽敞高大,唯一让我奇怪的是二十个过入境通道都有一扇紧闭的大门,让人感到一丝封锁禁锢的意味,而且我们一家四口还不允许同时面试,非让老公带着两个孩子面试,照相,开门通过,关门,再让我面试。所以当我通过那扇门,真的感觉是进入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似的。(而出境的时候,正是这扇门,这样的方式,一个意外把我和家人生生分割了漫长的30分钟)
古巴的头两个晚上是在哈瓦那附近海边的 Occidental Miramar入住的,从机场过去半个小时。到达时已经是当地深夜,接机导游试图把所有的注意事项在一股脑倒给我们,什么护照要留在酒店,不要随身携带;自来水不可以喝,买瓶装矿泉水饮用;最好在酒店兑换好货币CUC(pesos convertibles),不要到外面大街上兑换,而且尽量换一些零散钱币。。。结果我们在酒店的大堂美金兑换CUC,100美金只能换回80CUC,我记得临走前网上的兑换率是1:0.91,没想到加上手续费损失了这么多。没办法,这里就指望旅游业带给国家收入了。。
3. 古巴50年代的老车已经是这个国家的代名词,唯一先进的则是中国生产的旅游大巴,不知用多少古巴蔗糖换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