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03)
2011 (85)
2015 (1)
可以坦率地说..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粽子的情结,都知道粽子的起源..说白了,就是都知道什么是粽子..因为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而每一个中国人应该都会包粽子..就象泡在汉堡包三明治中的西人一样..在西方文化延伸熏陶下..基于简单省时,方便携带,又够营养..所以从小到老,不管男女,人人都会做汉堡包和三明治..因为这是一种文化的铭印...俗言说的好..没吃过猪肉,亦看过猪跑呢. 况且,每个中国人都吃过粽子呢..
记得小的时候..每到端午节时..听完了老爸讲的粽子的传说---屈原跳江的故事..(那时候太小,不知道深思这种”跳江”自杀行为其实是不可取的..只当一个例行故事来听听了)..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母亲买回来的粽子叶,糯米,红枣和咸鸭蛋上..待母亲动手包时就拿了个小板凳坐在一边看.. (家母在她结婚前是不会包棕子的..所有有关吃的厨艺技能都是后学的..包粽子就是其中之一)..天资不笨的自己..看了几次后就照胡芦画瓢地学起来..还行啦..练习了多次..终于超过了”师博”..只不过自己那师博的水平亦不高..所以最终亦只会包四个角和五个角的粽子..而包棕子的最高境界三个角的与精华水平的六个,七个与八个角的粽子..咱就只能望角兴叹了..
虽说一直生活在南方城市..可家中的饮食口味却保有北方的居多..故而记忆中的粽子大多是红枣,蜜枣,红豆,绿豆等口味偏甜的多..这就是为什么当初移民来到温哥华后..看到广东式的咸粽子(咸蛋黄,瘦猪肉等为馅),碱水粽子等等和台湾式各种肉粽子(咸的)而感到非常奇怪的原因.. 后来,曾向一个邻居(来自广东省)学习包广式粽子..又向一个来自台湾的友人学过包肉粽子..不过最终改不掉由幼时嵌入的那种甜甜的记忆..总是偏爱甜粽子..
每年当粽子节来临时..咱不管怎么忙,总是喜欢自己动手包上一些..把自己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都包在了这小小的粽子里..然后,每天吃上两个粽子..借以重温回味自己幼时的故事和拎着粽子上学的旧梦..可是今年的端午节..忙碌之中差点忘了它的日子..时间过得真快啊..一年又一年的..幸亏友人的及时提醒..当即匆匆忙忙赶去华人超市买来所需材料..立刻拉开架势一口气包了几十个粽子..开锅煮透凉着..然后送出一半给来串门的亲朋好友..借以秀秀咱亦是中国文化中长大的孩子..咱亦会包粽子 .嘿嘿..没想到朋友还把咱这乐包粽子的行为上升到一个哲学取向问题了…那就是:会不会包粽子是一回事,那是经历和经验技巧的问题..而想不想包则是另一回事了..是如何面对生活的问题,是生活的心境,情趣和品味的问题..啧啧..瞧瞧..一件自然的小事就这样升华了..哈哈..晕…
哈..甜咸成全?
不要等那么久吧? 有机会时一定拎上几个让你尝尝..哈..甜的噢!
俺今年没吃到,来年去吃你的北方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