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6-28
坦言 , 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对欧洲了解甚少 . 仅仅是读过几本小说看过几部电影《茶花女》 , 《悲惨世界》 , 《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 ... 俗话说 : 旅游是一本书 . 借此次之行 , 长点见识 . 加上一种好奇的心里很想知道西方艺术中罗马式 , 哥特式 , 文艺复兴式及巴洛克式在艺术上究竞各有什么特色 ? 如何去鉴赏这些艺术 ?
凡尔赛宫
一大清早来到凡尔赛宫 . 广场上散客买票的队很长 . 我们走的是团体通票道 , 很快入内 . 入场之前每人发一个手机大小的播放机挂在胸前 , 插上耳机就可以听到导游讲话 . 而导游不需大声叫喊 , 只是对着自己的主机讲话既可 . 在喧嚷的大厅里各队与各队之间互不干扰 . 不禁让我想起去年参观布达拉宫时 , 每一个队的导游扯着嗓子喊 , 大厅里人挤人 , 声撞声 , 互相干扰 . 如果谁有经济头脑 , 把这个推广到中国去不错 , 说不定手上这小玩意就是 ” Made in China”.
这一天由 本地 导游担任解说 . 分中文和英文两个组 . 大部分年青人都去了英文组 . 中文组多见中老人 . 自然我和老公参加到中文组 , 儿子去了英文组 . 我们的导游是一位年青的华裔人 . 精通法语 , 英语 , 汉语 . 历史学出身 . 谈吐风趣 , 深入浅出 , 知识广博 . 表情丰富 . 听他讲话很有意思 . 尤其是他大大方方在名画前 , 塑像旁摆出的一幅幅 pose, 从神态到姿态模仿着这些艺术大师的无声杰作 , 像 , 像极了 . 很快让我们这些外行人对艺术投入到无限崇拜的意境 .
凡尔赛宫原来是法国 1682 年至 1789 的王宫 . 最早这里是一片沼泽荒地 .
路易十三常到此打猎 . 盖起一座二层楼砖房 .
路易十四在此大修宫庭花园 . 使之成为欧洲最大最豪华的贵族活动中心 .
最享受的要数路易十五 . 利用凡尔赛宫享尽荣华富贵 , 奢侈腐化 . 可谓前人种树 , 后人乘凉 .
最倒霉的要数路易十六 , 好日子没几天 , 1789 年法国大革命把他赶出宫内 , 1793 送上断头台 . 同年 他的妻子玛丽 . 安托瓦内特 , 一位美丽奥地利公主也以判国罪而被送上断头台 . 他七岁的儿子路易 . 查理在三年监狱中虐待而死. 法國慶祝革命200 週年的慶典上,法國總統 密特朗曾说,“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路易十六
皇后的床
当我们全神惯注听导游讲解时 , 一名工作人员走近导游 , 小声告诉他 , 有三位惯偷混在这个大厅里 . 导游用中文提醒各位 : 注意自己的钱包 . 人们的视线立刻从画面上回到了自己的口袋里 . 这使 我想起了罗素的一句话 :” 世界上不缺少美丽 , 而是缺少观察美丽的眼睛 . “ 在这里 , 当人们观察美丽时 , 不可缺少警惕 , 因为世界上也不缺少扒手 .
镜厅是皇宫召开盛大化妆舞会及政治活动的中心 . 这里的家具用纯银制作 .
宫庭后花园一角
从凡尔赛宫出来 , 来到了另一座著名的宫殿 --- 卢浮宫
卢浮宫
卢浮宫的地理位置作用尤如北京的故宫 . 位于市中心 , 原是法国的王宫 , 始建于十二世纪末 . 现在是珍宝艺术博物馆 . 宫内收藏了大量的雕望 , 绘画 , 美术工艺 . 法国从国王一世弗朗索瓦就奠定了艺术品的收藏基础 , 之后不断完善充实 . 拿破仑征战欧洲各国将大批艺术品抢掠归宫 , 经过 100 年的发展这里成为一座艺术天堂 . 宫前入口处一座壮丽的玻璃金字塔由华裔建筑师贝聿铭所作 .
其中最吸引人的镇宫三宝 :
为古希腊两座雕塑胜利女神 ( 萨莫特拉斯 )
维纳斯 ( 米洛 ).
油画 蒙娜丽莎 ( 达芬奇 ),
蒙娜丽莎画面并不大 (77x53 公分 ), 围观人很多 . 允许拍照 , 但不能用闪光灯 . 画面用围杆拒之观众有 2-3 米 . 加上玻璃镶保护 , 拍照时反光太大 , 使我很难拍到一张理想镜头 . 只能静静站在远处去体会作者伟大的艺术造诣 . 画中女主人优雅的神态 , 细致的肌肤及光线透视出面部富有的质感 . , 那是一种脱俗高贵大方的古典美 .
导游说 :” 你无论站在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到蒙娜丽莎对你在微笑 . “
大家都围在蒙娜丽莎的周围 , 有一点冷落其它的画 . 其实这里的真迹名画都难得见到 .
拉菲尔的画给我们了一种和谐 , 宁静的秀美 . 他选用了许多圣母圣婴的题材 . 表现母性的温柔 . 是人文主义思想表达的先驱 .
拉菲尔的 << 西斯廷圣母 >>
导游在大卫 (Jacques Louis David) 的两幅名画前停留很久 . 讲解的内容十分生动 .
《拿破仑的加冕仪式》
《拿破仑的加冕仪式》 1804 年 12 月 2 日大卫作为宫庭画师参加圣母院举行的拿破仑加冕 . 他的这幅大型作品十分壮观 , 人物栩如生 , 场面静谧 , 静感中孕育着动感 .
《萨宾的女人》
《萨宾的女人》是大卫的另一幅作品 . 讲述当时法国内战的家系两族互相惨杀 . 妇女起来阻止战争 , 保卫和平的壮观景象 . 在红色的背景和褐色的土地上 , 一位身穿白色长裙的母亲为了膝下的孩子勇敢无畏的用双臂推开两边士兵 . 气质感人 .
这件大理石的雕像很特别 . 从左侧看是男性 , 从右侧看是女性 . 肌肉丰满 , 卧姿优美 .
垂死的奴隶 , 古希腊雕塑
临来旅游之前 . 我事先做了一些功课 . 看了一些有关欧洲艺术介绍 , 以便帮助理解实物 . 然而如果不到实物前亲自观赏 , 永远体会和理解不了书上的介绍 . 这些照片虽然拍的不专业 , 不理想但必意是自己亲自拍下的 , 日后看起来 , 往事重现 , 历历在目 , 格外亲切 .
卢浮宫绘画成千上万 , 没有时间细细过目 . 只能走马观花 , 粗知一二 . 罗马式绘画构图简单 , 布局开放 , 以直线和曲线表现手法为主 . 哥特式绘画多有朴素纯洁 , 笔触细腻 , 装饰性强 . 最初多见于教堂及宫庭壁画 . 主要作品见于十二世纪到十四世纪初 .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艺术大师例如弗朗西斯科 , 达芬奇 , 米开朗基罗 , 波提切利 , 拉斐尔 … 是他们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盛世 . “ 自由 ” 是文艺复兴绘画中最典型的特色 . 其手法表现丰富多彩 . 但最重要的是加入透视法 . 画面主题鲜明 , 三维空间比例完美 . 到了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绘画特征表现出雄伟 , 虚幻 , 充满了动态 . 画家的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 艺术修养非一日之功 , 从卢浮宫走出若有 一幅画摆在我面前 , 我仍然难以道出其所以然 . 只是听一点 , 看一点 . 记一点罢了 .
走出卢浮宫 , 我们来到戴高乐广场参观凯旋门 .
巴黎凯旋门
它 是法国巴黎纪念性的重要标记 .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 无论是炫耀权力还是鼓舞人气 , 凯旋门是一座英雄的碑 , 是法国人的骄傲和自信 . 这座门是当年拿破仑为纪念 1805 年战胜俄奥联军而造 . 门的正下方有一块石墓 . 长眠着一位无名的法国军人 . 他代表着为国捐驱光荣牺性的千千万万名法国将士 . 每年法国国庆节 7 月 14 日 , 总统要从门下通过 . 门高 50 米 , 宽 45 米 . 厚 22 米 . 两侧墙上有四组浮雕 , 意思表达了出征 , 胜利 , 和平 , 抵抗 .
天气很热 , 导游只给了我们 40 分种时间 .. 许多人怕来不及 , 放弃了上凯旋门顶部的念头 . 既来了 , 能看多少是多少 . 我们一家很快买了门票 , 坐电梯后到顶部大厅 . 最后爬到了平台 . 鸟瞰巴黎全景 , 巴黎 12 条大街呈放射状向四周伸展 . 城市规化有井有条 . 远处巴黎圣母院 , 埃菲尔铁塔历历在目 . 巴黎真的很美 .
埃菲尔铁塔
从凯旋门下来 , Bus 带我们直奔埃菲尔铁塔 . 该塔由埃菲尔设计 , 建于 1887 年 . 共用去钢铁 7000 吨 . 塔 底巨大 , 塔尖直入云霄 . 总高 324 米 . 其中第一层高度为 57 米 , 第二层分 115 米 , 游客可登到第三层 276 米 ,. 每一层收费标准不一 . 上到第一层和第二层 8.00 欧元 , 若上顶尖 13.00 欧元 . 但排队上顶的人太多 . 可惜时间太紧 , 我们不能如愿上顶 . 和旅游团一起走只能是走马观花 . 我们是团体票 , 坐电梯登上了塔的二楼 . 在此放眼巴黎全程 , 也十分壮观 .
这一天埃菲尔铁塔聚集了成百的人群唱着 Michael Jackson 生前的歌, 以此缅怀这位杰出的歌手 .
两天前法国媒体报道 : 一名 18 岁的巴西少女从埃菲尔铁塔二层跳下身亡 . 真可惜 , 才 18 岁 .
晚霞落下帷幕 , 这一天 . 晚八点 , 还有一项自费选择项目 : 红磨坊歌舞秀 “Moulin Rouge” 据说这里的秀是原汁原味的艺术 , 后被世界各地 copy, 尤其是日本和 Las Vegas. 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当然我们也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了 . 场内灯光很暗 , 地方拥挤 , 坐无虚席 . 每一位观众可得到两次免费饮料. 从舞台效果 , 服装设计 , 演员素质确实不错 . 最其码老公没睡觉 . 那年在 LasVegas 看秀时, 这位大人可是伴着音乐呼呼大睡 .
从剧场出来己是晚十一点. 前来赶第二场演出的观众早己在门口排起了长长的大队 . 给我的感觉是我们不来看, 有的是人看 . 霓虹灯下站队的人兴奋不已 . 而此时此刻 , 我最大的愿望莫过于睡觉. 你想想从早到晚 : 凡尔赛宫 , 卢浮宫 , 凯旋门 , 埃菲尔铁塔 , 红磨坊秀 , 一直就没停下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