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2024 (97)
2025 (7)
250年《少年维特的烦恼》
《少年维特的烦恼》(德语: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是第一部让歌德在德国几乎一夜成名的小说。本书于1774年秋天在莱比锡书籍展览会上面世,并在那里成了畅销书。它是歌德作品中被他的同时代人阅读得最多的一本。《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主人公——他的行为仅仅取决于他的感觉——是感伤主义的代表性人物。
作为一个还不清楚自己人生目标的年轻人,维特离开了市民的世界,来到了W城。在那里,他从在自然中游荡和练习绘画中获得享受,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个艺术家。一天他被邀请参加舞会,在这次舞会上,他认识了公务员的女儿夏洛特,夏洛特在母亲去世之后照顾着八个兄弟姐妹。维特先前就知道她已经订过婚,却不顾这些,立刻爱上了她。舞会期间下了一场暴雨。两人想到了克洛普施托克的同一首诗,并由此意识到了两人间深深的灵魂的亲和力。从此,夏洛特和维特一起度过了很多时光。
夏洛特的未婚夫阿尔贝特出差回来的时候,维特的感情渐渐产生了变化。夏洛特未婚夫的存在使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爱情的无望。尽管阿尔贝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好心肠的人,他和维特之间的关系仍是紧张的。当维特意识到他对夏洛特的感情因为这种棘手的局面不能继续下去时,他离开了这座城市,以避开夏洛特。维特为一座大使馆工作了一段时间,但事务的死板和礼仪的拘束摧毁了他的希望。他不能认同社会的上层和贵族的生活。他失望地回到了W城。这夏洛特已经和阿尔贝特结婚了。
圣诞节之前,维特在阿尔贝特不在时拜访了夏洛特,并为她朗读了莪相(爱尔兰神话中的人物)的作品,他们情不自禁,相互拥抱、亲吻。但是夏洛特挣脱了,还发誓永远不再见维特。这次事件后,维特彻底绝望了。他写了一封诀别信,并以要旅行的借口向阿尔贝特借了一把手枪开枪自杀。次日早晨,人们发现他身着他标志性的蓝-黄衣服死去了。莱辛的作品《爱米丽雅·迦洛蒂》翻开着放在他的桌上。由于是自杀,人们无法以基督教的方式埋葬他。
小说的情节在极大程度上是自传性的:当歌德在韦茨拉尔(Wetzlar)的帝国枢密法院实习期间,他结识了年轻的她。
“维特热”
正当歌德经受着来自教会和市民方面的愤怒和批评的时候,这部小说也拥有着热心的追随者。首先在年轻人中间爆发了一场不折不扣的“维特热”,这场热潮使得维特成了一个偶像人物。当时出现了“维特装”(黄裤子、黄马甲、蓝外衣)、“维特杯子”、甚至还有“维特香水”。小说中的场景装点着茶壶、咖啡壶、杯子、饼干盘和茶叶罐。对于那时的有教养的市民来说,喝茶喝咖啡的时间成了接触文学的美好一刻。
小说的追随者首先是那些和维特处境相似所以立刻受到吸引的人。那些正确理解了歌德的人可以以这部小说间接地反映他们的处境,并从维特承受的痛苦中找到鼓舞和安慰。
《少年维特的烦恼》被视为狂飙突进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小说。这部小说获得了那个时代相当高的印数,并且是引发所谓的“阅读热”的因素之一。
歌德本人也没有预料到这本书会获得世界性的成功。为了记录所谓的“维特热”,现在在韦茨拉尔,除了一本珍贵的第一版《少年维特的烦恼》外,被展示的还有它的戏仿作品、模仿作品、争鸣文献和多种语言的翻译本。但这本小说的成功并不仅仅是一种流行现象,用歌德自己的话来说:“ 这本小书的影响是巨大的、惊人的、很好的,因为它产生的正是时候。 ”(——歌德,《诗与真》)
1774年9月,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出版,让时年25岁的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一举成名。有传言称,叱咤风云的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又称拿破仑一世)曾读过《维特》多达七次。据称在与歌德会面时,拿破仑几乎只谈论了这本书。
法兰克福歌德大学18至19世纪文学史教授德吕赫(Heinz Drügh)解释说:“比如,人们会像维特那样穿蓝色外套和黄色背心。”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维特热”。德吕赫称《少年维特的烦恼》的畅销是一个“全欧洲的现象”,甚至在东亚,这部作品至今仍然很受欢迎。
今天的小说还能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吗?德吕赫答道:“我认为,现在强烈的认同感更多来自电影和音乐,而非文学。”
这名文学史教授继续介绍,《少年维特的烦恼》带来了某种“新东西”,歌德通过这本小说开启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歌德可能就像一个“流行巨星”,德吕赫补充道:“因为当时人们对这本书的认同感非常强烈,这种认同方式与当今流行文化中的现象有些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