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中国的教育失败在哪里?

(2022-10-30 01:43:24) 下一个

 

中国的教育失败在哪里?

盛友80年代初在羊城晚报撰文指出,中国教育的失败,因为是知识分子骂“臭老九”,不识字的农民不可能写文章骂知识分子。

读书课堂,学习如何做学问;社会课堂,学习如何做人。

四川地震没过多久,大家没有注意豆腐渣工程,几乎没有人关注遇难儿童家长的诉求,全中国的机关枪瞄准范美忠一个人。他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先救自己,而不是他的学生,在面对舍己救人的道德考验时,他失败了。但是,你站在“道德高地”指责他,你就道德高尚?
妖魔范美忠不善良,你就更善良?歌颂别人是“英雄”, 你自己就是英雄?
我很多问题想不通:为什么政府大楼不倒塌,而是学校大楼倒塌?为什么是公立学校倒塌,而私立学校不倒塌?

中国如何进行危急情况下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德国的小学里,警察与学校合作到学校给学生讲课: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如何对待酒精、毒品;如何如何。……
救火队等有关公益机构来学校教授知识:如何处理紧急情况,如何面对火灾、飓风、洪水、心脏病发作、暴力攻击,如何逃跑,等等等等。……

我不知道国内现在有否这样方面的教育,记忆中我小时候,学校经常请解放军叔叔来学校讲革命故事。……

摘录陈志武的一篇文章给大家阅读

● 陈志武

   一、多数中国学生不善表达

   我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但是,这些年看到国内的教育,特别是我自己从小在中国受教育,然后又去了美国,自然有许多观察和体会。

   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1968年在湖南茶陵县开始上小学,1979年读完高中在长沙上大学,1986年去美国读研究生,1990年毕业以后至今一直在美国的大学教书。

   我有两个女儿,她们在美国出生、长大,这些年看着她们在美国上学。

   同时,也因为我跟国内的一些大学一直有不少交流,所以基本能看到国内同行和教育界学者、业者每天的运作目标。

   这些经历和观察让我确实感触比较多,特别是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

   由于国内教育体系以及教育理念的僵化,绝大多数中国人再好也只能做些技术活,难以在美国社会或其他非华人社会出人头地,这些都很悲哀。

   原来没有全球化时不知道这些,但现在中国人也走出去了,跟其他文化、教育背景的人一在一起,就知道彼此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了。

   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文化教育。

   二、为什么中国公司只能卖苦力

   我们说,中国社会现在处于转型时期,尤其是经济领域面临很大的挑战。现在提得比较多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一点大家都讲。

   但想想中国为什么建设不了创新型国家?为什么这么艰难?光靠在街上挂很多横幅、标语,在核心报纸上发表一些社论,就能把这个国家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不少。比如,讲到中国的公司品牌,不管是广东,还是其它省份,都很难建立品牌。

   所以,难以通过品牌赚更多钱,而只能制造一些玩具或者说制造一些衣服、鞋、或者一些机器和电脑,只能是卖苦力。

   为什么难以建立品牌、难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

   原因当然包括法治制度、产权保护以及国有制的问题,但也与中国教育体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关系非常紧密。

   三、思辨能力才是核心能力

   中国经济今天以制造业为主体,这当然就需要有很多的工程院院士,大学要培养很多的工程师。相比之下,美国的服务业占GDP的85%以上,所以美国的教育体系侧重点就不同,是侧重通识教育,培养通才。

   在中国和日本变为世界工厂之前,几乎所有的美国州立大学和一些工程学院都非常侧重技能型的工程系科,像中国的大学一样侧重理工训练。

   但是,我发现过去的四五十年,特别是三四十年,随着制造业向日本、韩国和中国转移,美国大学的教育内容经历了一个全面的转型,转向通识教育。

   所以,在耶鲁大学,我们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是:任何一个在耶鲁读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他从耶鲁毕业时,变成物理、电脑、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我们会觉得那是一种失败。

   因为我们不希望四年大学教育是培养专家,让他们在某一领域里面投入那么深,而忽视掉在其它更广泛的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机会。

   我们不主张他们在某个工程领域、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在大学时期就成为专家。如果有学生在大学四年时真的成了专家,我们不以为那是一种成功,反而会是一种失败。

   当然这也跟耶鲁这些年出了那么多总统有关系,以至于我们的历史系教授就想,既然以前出了这么多总统,说不定今天在校的哪个学生以后也会成为总统,怎么办?

   于是我们就开一门大课,叫做“大策略”,由两个研究世界史最出色的教授轮流讲,这是持续一年长的课程,是一种非常综合型的训练,讲到孙子兵法、管子经济、古希腊策略等等。

   中国的教育则侧重硬技术,由此产生的人才结构使中国即使想要从制造业往服务业转移,也难。

   产业结构也受到教育内容约束。

   在中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大学、再到研究生,一直都强调死记硬背为考试,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技能,特别是科学和工程几乎为我们每个中国家长、每个老师认同,这些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使中国差不多也只能从事制造业。

   为了向创新、向品牌经济转型,就必须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为考试。这就必须也重视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而不是只看重硬技术、只偏重工程思维。

   离开市场营销、离开人性的研究,就难以建立品牌价值。

   四、人文通识是必备的基础教育

   为了支持以服务业为主的创新型社会,美国的学校是如何办的呢?

   我有两个女儿,老大现在读高二,老二在读初二。她们的经历大概是这样:

   首先,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四年级前,没有家庭作业,下午放学就放学了,周末就是周末,不用担心学习。

   老师如果布置作业给学生,很多家长会抱怨,说“你怎么给我的女儿、儿子这么多作业,那他们还过不过日子了?他们一生的幸福是我们更关心的,你不要让他们回家后每分钟都花到作业上,最后他们变成了人还是变成了机器?”

   所以,学校与家长谈判的结果,往往是这样一个结局:美国的幼儿园、小学四年级以前都不会布置作业。有没有考试呢?初一之前没有考试。

   而这一点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可能觉得奇怪,没有考试学什么东西?

   放心好了,美国学生学的东西很有意思,比如,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他们的课程安排往往比较广泛。甚至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女儿她们每年都会有科学、一般人文社会、语言方面的内容,一共有三四门课程。

   每门课程完全由老师决定用什么教材,教什么内容。比如,在人文社会课程方面,可能是今年重点了解一下亚洲不同的国家,以前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等等;明年了解非洲、拉美等等。

   从幼儿园到小学,讲的深度会慢慢地上升,但差不多每年或者每两年会绕着五大洲兜一圈,这是一种非常广泛的了解。

   我们想一想,如果这些小孩以后出去做服务业、做市场营销、做外贸,如果他们对其他的国家一点都不了解,怎么能行?而有了这些从小学到的知识,今后到哪里去“全球化”,都不会有问题。

   当然,沿着这种方式去培养,很容易让我们说:“他们怎么能够做工程师、做专家呢?”但这也没关系,美国本身不需要这么多工程师,因为制造业已经由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胜任了。

   因此,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决定其教育知识的结构,反过来,教育知识结构又会决定其经济的产业结构。

   五、思辨和表述训练始于幼儿园

   思辨能力的训练在美国是自幼儿园开始就重视的强项。

   这具体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课堂表述和辩论,自托儿所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

   另一方面,就是科学方法这项最基本的训练,多数校区要求所有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都能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这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而且为他们今后作为公民、作为选民做好思辨方法论准备。

   我们别小看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性,因为即使到现在,我经常碰到国内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所谓的科学家,从他们做研究、思考问题、写论文的方法上,很难看出他们真的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和基本做法。

   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我女儿她们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会花一年时间讲科学方法是什么,具体到科学的思辨、证明或证伪过程。

   她们就学到,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和假设,第二步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去找数据,第三步是做分析、检验假设的真伪,第四步是根据分析检验的结果做出解释。

   如果结论是证伪了当初的假设,那么,为什么错了?如果是验证了当初的假设,又是为什么?第五步就是写报告或者文章。

   这个过程讲起来抽象,但是,老师会花一年的时间给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这种动手不是为考试,而是最好的学习,让人学会思辨,培养头脑,避免自己被别人愚弄。这种动手所达到的训练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靠自己思考、靠自己找问题,这非常出色。

   实际上,如果按照我女儿她们在小学四年级就学到的科学方法标准去判断,国内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类学报上发表的许多论文,都没法及格,因为许多论文只停留在假设的层面上,然后就把没有经过数据实证的假设当成真理性结论。

   这些都跟我们没有从幼儿园、从小学开始强化科学方法的教育训练有关,跟没有把科学方法应用到关于生活现象的假设中去的习惯有关。

   在小学没有考试,学生还做什么呢?

   我女儿她们每个学期为每门课要做几个所谓的“项目”,这些项目通常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针对自己的兴趣选好一个想研究了解的题目或说课题。第二是要找资料、收集数据,进行研究。第三是整理资料,写一份作业报告。第四是给全班同学做5到15分钟的讲解。

   这种项目训练差不多从托儿所就开始。我觉得这一点很有意思,刚才讲到品牌跟市场营销很有关系,因为品牌、市场营销都跟表述技能有关。

   关于研究性项目,我的大女儿在五年级时,对北京的气候感兴趣,她在社会课上对其做了一项研究,把北京一年12个月中每月降雨量、温度的历史数据收集起来,然后计算历史上每个月的降雨量的最高、最低与平均值,计算每个月温度的最高、最低与平均值,然后再分析这些跟北京的其他天文、地理情况的关系,写好报告以及讲解文稿,她在全班同学前讲她的这些分析结果。

   我觉得这样的课程项目研究与讲解是非常好的一种训练。

   实际上,她在小学做的研究与写作跟我当教授做的事情,性质差不多,我做研究上网要找资料,而她也是为每个题目上网找资料、做研究,她写文章的训练也已经很多。

   这就是美国教育厉害的地方,你看一个小孩,在研究思考上已经这么成熟,以至于到现在,我跟我女儿说,她很快可以做我的研究助理了。

   但在国内,一些本来很聪明的人即使到读博士研究生时期,还不一定具备这些研究素养、研究能力,有些研究生连做个研究助理可能还不合格。

   六、有思辨能力,方有经济转型

   正因为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现在我跟女儿讨论问题时,她们一听到任何话,很自然地就会去怀疑、审视,然后就看能否找到证据来证明这个话逻辑上或者事实上、数据上站得住脚。

   这种习惯看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大学毕业以后,不只是简单地听领导的话的机器,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的开端。

   当然,思辨对于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是很自然的,有时候我也想,美国这个社会真的蛮有意思,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的人,不管是有能力的、还是没有能力的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厉害,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对什么事都会有一番高论。

   正因为这样,美国100个人里,随便挑80个,那80个人都可以把他的思想、想法和他要卖的东西表达得很清楚,能够给你足够多的说服力。这也是为什么市场营销这门学问是在美国出现、发生和发展的。

   美国教育体系给每个人都提供了那么多自我表述的机会,等他们长大后,特别是念完MBA以后,在他们介绍产品和自己的研究与想法时,至少不会站在一群人面前就发抖,没办法说出话来。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人才、思辨型人才。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恐怕只能继续是给世界提供劳动力的工厂。

   没有深入的思考,学习就没有意义,不能把思考所得顺利的表达出来,就只能孤芳自赏,在原地踏步。思辨和表达的意义,正如陈志武在文中阐述的那样,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正是这一点让人与流水线上的机器区别开来。

   长久以来,我们的学校和家庭都太过注重成绩,为了应试,学生耗费了几乎所有精力。而最终结果,常常是学生被打造成了有用的机器,却因此失去了鲜明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人必然缺乏创造性,这样的人形成的社会也必然缺乏创造力。

   那么,在这种局面下,想要培养思辨和表达该怎么做呢?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实现思辨和表达的升级?如陈志武所说,最重要的当然是从小培养。

   不过,思辨和表达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小时候错过了就再也无法弥补,绝大部分还是取决于自身的刻意训练和习惯的养成,因此,只要开始就不算晚,培养一种能力最好的时机是小时候和现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cliffhan 回复 悄悄话
就它所能达到的水平,中国的教育可以说是很成功的。自古以来的腐败的文化的基础不允许,不可能产生思辨和个性的表述。
vollcanoo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的学校教育当然不可能有思辨课,因为这个涉及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说别的,光是语文和历史课上的那些知识点有多少是真实的?中共敢让学生们了解它的黑历史吗?所以,学生们只能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但凡有人钻牛角尖,一定会受到各种打击。学生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背负做作业的重负,直至大学甚至研究生毕业只是完成了考试的重任。中国学生基本上就是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个性,没有思辨能力的机器人。
春暖花开2016 回复 悄悄话 中国只有教,学的不过是谋生技能,成为利益集团的劳动工具。没有育,不教人思考,不教什么是信仰和公平正义,不教人做人。这是独裁专制体制决定的。
四月如风 回复 悄悄话 说得极好,美国普通民众素质都相当高,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强,确实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
zhirui 回复 悄悄话 西岸-影

你就是中国教育制造出来的次品, 看你整天振振有词的胡说八道就知道你智商令人堪忧。

“中国的教育失败就是学习美国” 你这句话就反映你不但没有思维能力!而且没有基本的逻辑能力。 中国的教育失败是不推崇自由思想,不能挑战所谓的学术权威, 不能违背政治正确等等, 这一切恰恰是不学西方国家的表现,

当然美国的初等理科教育确实不太行, 这点不否认。
李培永 回复 悄悄话 我以为教育的失败关键在于教育体制。1965年我在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因不宜录取而被武汉市教育局录用当中学语文老师,短训一年被分配到一般中学教书。十年文革结束后,在老校长袁福负担帮助下,历尽艰难曲折调回母校工作,教语文兼班主任。华师一附中教师不坐班,但必须参加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每周一次"政治学习",按课表上课不得迟到不得无故缺席。这是当时武汉市所有中小学都做不到的。因为华师一附中不属于武汉市管辖,属于华师大管,但它只管人事,教育经费由教育部负责。教育业务该武汉市管,具体还是学校自己安排。就是说,婆婆很多,没有一个婆婆管得住。因此,校长就有相对的权力空间。也因此,华师一附中多年来都是全国百强高中第一名。这是不是可以说,上面少管点,让有思想、有能力的校长自己按教育规律办校,必然成绩显著呢?1982年袁校长指派我参加教育部部署的、各省教育厅组织的、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建国以来改革步子最大的一套分编型语文教材《阅读》和《写作》、进行了六年教材改革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要有远大理想,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第一要学好英语;第二要学会使用计算机;第三将来要学会开车。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要敢想敢问敢说。第一节语文课要求学生背诵陶行知的"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严格规定,每节语文课问每个学生都要至少发现并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逐步学会会想会问会说。到1988年7月高中毕业时,我们实验班的汪深获得当年国际化学奥赛金牌第一名;语文课代表利用几个暑假时间,以学校教学改革委题材创作的中篇小说《正值青春年少时》公开发表在《长江》大型文学刊物上。实验班学生1988年高考语文人均分比当年湖北省人均高十分。本人1987年被破格评为首批高级教师,1990年应邀调到海南省农垦中学,1991年被授予海南省首批语文特级教师。我们实验班学生遍布全球,我的两个女儿也凭着自己的本事来到美国留学工作二十多年了。我们两老从2000年就开始两边跑。但是还是不了解美国的教育,也不能说三道四。仅以自己的经历说说对中国中学教育教学的看法而已。
ahniu 回复 悄悄话 农民培养牲口,商人培养公民。
BMC 回复 悄悄话 陈志武本人是金融学教授,并不理解美国大学的理科敎育。美国大学理科专业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成为本专业的专家。以最火的CS专业为例,看一下它的的curriculum, 绝大部分是专业课,人文学科的课程大概就是10%左右。如果大学毕业时沒有高的GPA, 本人会认为是失败,学校也会认为他是loser, 因为不会给他读研究生的机会。who care 他有多少”通识”?
smithmaella 回复 悄悄话 烂文,胡说八道、牵強附会。中国教育是由中国的制度决定的。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瞎掰。美国读到研究生的都不止四分之一。
西岸-影 回复 悄悄话 用誰的教育体系比较,也别用美国的,中国的教育失败就是学习美国,而美国的教育失败作为美国学生的家长是很容易解释其缺陷的。
美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最聪明的一批人,但这种学生也不过就是10%的数量。我曾经在小儿小女系列里介绍放羊式让孩子长大,这是有前提的,并不是任何孩子被放羊都能正常成长,美国有占了全世界72%的系列杀手案件,这些凶手一般都是小时候缺乏训练,没人管理,对社会产生反叛心理。
与美国这种教育体系相对的,是英国苏格兰式的斯巴达式教育,基本上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模式,很打击孩子自尊心,但如果能坚持下来,就能感觉超人。英国王室男孩(只收男孩)历史上进入这种学校。
教育应该是对于大众的,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不仅仅是尖子,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工程师。美国解决这个问题依赖新移民,美国学生自己贷款读书学没意义的专业欠一辈子债务,因为没能力学习有用的专业,这不是好的样本。
学习STEM专业是需要严谨的训练的,需要重复,至少对大部分人来讲。
再说学校校舍问题,这点中国也是学美国,美国公立学校的教室是社区里最糟糕的质量,甚至就是简易房的概念。美国政府一旦财政紧张,第一削减的就是教育经费,对比军费,美国教育经费少的可怜。美国也是政府办公大楼明显质量优于学校教室,尤其是联邦政府的办公室。另外就是教堂总是最好的质量。
中国之所以可以获得如今的经济成就,每年毕业一千万大学生是一个因素,哪怕其中只有1%属于好学生,数量可能就比美国全国STEM毕业生都多。
这是美国这里对中国羡慕的一个指标。美国开发F35的人员平均年龄是60岁,中国同时期开发歼10的人员平均年龄是30岁。
美国如今反对应试教育,是因为这导致亚裔新移民孩子具有优势,引起社会矛盾,这是现在亚裔移民民权官司的内容。在加州这里,学区甚至有要防止“亚裔人种优越”意识的教育,却不意识到这是文化因素导致。美国教育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模式,如今美国人高中不能毕业的比例大大增加,只有四分之一的高中毕业生可以进入大学(包括两年制),对比上个世纪一半高中生可以进入大学的局面,明显退步了。
中国教育的失败,是在初中数学课没有逻辑概念的介绍。
allison17 回复 悄悄话 同有感触,美国这边小孩的逻辑思辩能力很强。我女儿14岁了,在读高一,已经能对时事热点有理有据说出自己的看法。
FightCovid19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谢谢分享!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教育失败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其中一个问题,而教育的失败反过来有对整个社会又产生影响。教育不是一个孤岛,它是社会的一部分,当一个社会为四不像,还指望教育好到哪里去呢?Things will get worse before they get better.
登录后才可评论.